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85729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37211.9

申请日:

2004.04.22

公开号:

CN1539682A

公开日:

2004.10.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0R22/18

主分类号:

B60R22/18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寺崎勉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3.04.22 JP 117355/2003; 2003.04.22 JP 117380/200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易咏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带预紧器,它包括:一设置在座垫一侧的预紧器主体、一与安全带的一端相连接的移动构件、用于使预紧器主体与移动构件相连接的线材以及用于覆盖移动构件和线材的容纳盖罩。该预紧器主体通过对超过恒定值的车辆的减速起反应而产生张力。所述线材通过其将张力传递给安全带以将安全带拉入预紧器主体中。所述容纳盖罩包括安装在预紧器主体上的下部和具有用于允许安全带的端部从中穿过的通孔的上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安全带预紧器,包括: 一预紧器主体,其通过对超过恒定值的车辆的减速起反应而产生 张力,所述预紧器主体设置在座垫的一侧; 一与安全带的一端相连接的移动构件; 线材,其用于使预紧器主体与移动构件相连接并通过其将张力传 递到安全带以拉动安全带;以及 一用于覆盖移动构件和线材的容纳盖罩; 其中,所述容纳盖罩包括安装在预紧器主体上的下部和具有用于 允许安全带的端部从中穿过的通孔的上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预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 具有一个缝合部分,其中安全带被缝合在容纳盖罩上;以及 当安全带被拉动时,由张力破坏该缝合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预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 部分包括缝合安全带的缝合线。

说明书


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其被构造成通过由线材等制成的连接构件将安全带连接在预紧器主体上并由容纳盖罩覆盖所述连接构件。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用于通过拖拉安全带而束缚乘客以便于在车辆急速减速时或类似情况下保护乘客的安全带预紧器。有这样一种安全带预紧器,其被构造成通过用呈风箱状的盖罩覆盖线材而保护用于连接安全带与预紧器主体的线材免于落灰(例如,参照JP-A-2001-225722(第3到4页,图2))。

    同时,有这样一种安全带预紧器,其没有使用风箱状的盖罩作为防护盖(例如,参照JP-A-8-164821(第4到5页,图1))。

    参照以下附图,将详细地描述上述的JP-A-2001-225722。

    图11A和11B为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安全带预紧器的侧视图,图11A示出了挤压风箱状盖罩之前的状态,图11B示出了挤压风箱状盖罩的状态。

    安全带预紧器100被安置在座垫(未示出)的一侧,该安全带预紧器100通过线材101与带扣102相连接,并且线材101由风箱状盖罩103覆盖。

    根据该安全带预紧器100,通过在使安全带104的舌片105与带扣102相连接的状态下使安全带预紧器与车辆的减速程度起反应而在安全带预紧器100处产生张力。

    通过由安全带预紧器100的张力沿箭头方向牵引线材101而使带扣102向下移动并且使舌片105与带扣102成一整体地向下移动。

    通过向下移动舌片105而拉动安全带104,可由安全带104束缚乘客。

    同时,根据该安全带预紧器100,如图11B所示地通过下述方式挤压呈风箱状的盖罩103,即,通过将线材101从正常部分p1到束缚部分p2地牵引移动量L1而使带扣向下移动。由符号L2表示风箱状盖罩103的挤压长度,即最小长度。

    通过以这种方法使用呈风箱状地盖罩103,即使当盖罩103被挤压时,盖罩103的长度也保持为L2的量。

    因此,盖罩103平常的总长度L3为通过将带扣102的移动量L1加上盖罩103的最小长度L2所构成的长度。因此,盖罩103在平常时的长度是延长的,并且带扣102和舌片105被布置在比较高的位置处。

    因此,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带扣102和舌片105伸向座垫的上侧。当带扣102和舌片105伸向座垫的上侧时,在乘客坐在座椅上的情况下,带扣102和舌片105会触及乘客,因此不能很好地保持座椅的舒适性。

    除此之外,例如当这种类型的安全带预紧器100被安装在中柱的一侧时,将安全带预紧器100设置在座椅靠背的倾斜的操纵杆附近。

    因此,当带扣102和舌片105伸向座垫的上侧时,安全带预紧器构成了操作倾斜的操纵杆的障碍。

    接着,将参照图12详细地描述JP-A-8-164821的安全带预紧器。

    图12为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安全带预紧器的剖视图,其示出了没有使用风箱状盖罩的安全带预紧器。

    安全带预紧器110在基本上为V形的壳体111的内部装有预紧器的一个组成构件,并且通过在由壳体111形成的开放空间112中包含单个盖罩构件113而形成盖罩114。

    安全带预紧器110用于通过沿箭头标示的方向牵引线材115而将带扣116拉入到在单个盖罩构件113内侧的容纳部分117中。

    所述的单个盖罩构件113在其前端设有一唇形部分118,并且通过使唇形部分118与带扣116的外圆周相接触而封闭容纳部分117,由此防止灰尘等侵入容纳部分117的内部。

    根据安全带预紧器110,由于没有使用风箱状盖罩,所以可以通过将盖罩114的长度仅限制为移动带扣116的量来缩短盖罩114的总长度。

    然而,通过使单个盖罩构件113的唇形部分118与带扣116的外圆周相接触,盖罩114只封闭了容纳部分117,因此,当舌片(未示出)被插入到带扣116中以便由安全带束缚乘客时,会使带扣116向盖罩114倾斜,并且使唇形部分118与带扣116相分离。

    因此,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容纳部分117被打开,并且灰尘等侵入到容纳部分117中。

    除此之外,安全带预紧器110的盖罩114必须在单个盖罩构件113上形成唇形部分118,以便于利用壳体111的一部分形成开放空间112,将单个盖罩构件113收纳在开放空间112中并且封闭单个盖罩构件113的容纳部分117。

    因此,增加了盖罩114的组成构件,这妨碍了成本的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它能够缩短盖罩的总长度,防止灰尘侵入并可减少零部件的数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带预紧器,它包括:预紧器主体,其用于通过与超过恒定值的车辆的减速起反应而产生张力,该预紧器主体设置在座垫的一侧;与安全带的一端相连接的移动构件;用于使预紧器主体与移动构件相连接并通过其将张力传输给安全带以将安全带拉入到预紧器主体中的线材;以及用于覆盖移动构件和线材的容纳盖罩。所述容纳盖罩包括安装在预紧器主体上的下部和具有一允许安全带的端部从中穿过的通孔的上部。

    通过由预紧器主体的张力牵引所述线材并且由线材拉动移动构件,可使所述容纳盖罩中的移动体移动到预紧器主体上。通过移动所述移动构件,由移动构件牵引安全带,并且由安全带束缚乘客。

    这样,移动构件由容纳盖罩所覆盖,并且所述移动构件被构造成可在容纳盖罩中移动,因此可在不挤压容纳盖罩的情况下移动移动构件。

    这里,还可以想到在通过移动移动构件而拉动安全带时挤压了容纳盖罩。然而,当将容纳盖罩构造成可挤压的时,必须通过加上在挤压容纳盖罩时的盖长度而非移动构件的移动量来确定容纳盖罩的总长度。因此,当将容纳盖罩构造成可挤压的时,必须确保容纳盖罩有较大的总长度。

    所以,将移动构件制成在不挤压容纳盖罩的情况下移动。因此,可在只考虑移动构件的移动量而无需考虑挤压容纳盖罩时的盖长度的情况下确定容纳盖罩的总长度,并可以缩短容纳盖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带预紧器,它包括:预紧器主体,其用于通过对超过恒定值的车辆的减速起反应而产生张力,该预紧器主体设置在座垫的一侧;与安全带的一端相连接的移动构件;用于使预紧器主体与移动构件相连接并通过其将张力传输给安全带以将安全带拉入预紧器主体中的线材;以及用于覆盖移动构件和线材的容纳盖罩。所述容纳盖罩包括安装在预紧器主体上的下部和具有一允许安全带的端部从中穿过的通孔的上部。所述上部具有一缝合(tacking)部分,在该部分中安全带被缝合在容纳盖罩上。当拉动安全带时,该缝合部分由张力破坏。

    通过由预紧器主体的张力牵引所述线材并且通过由线材牵引所述移动构件而破坏安全带的缝合部分,可使位于容纳盖罩内部的移动构件移动到预紧器主体。通过移动该移动构件,由移动构件拉动所述安全带,并且由安全带束缚乘客。

    这样,移动构件由容纳盖罩所覆盖,并且所述移动构件被构造成可在容纳盖罩的内部移动,因此可在不挤压容纳盖罩的情况下使移动构件移动。

    这里,还可以想到在通过移动移动构件而牵引安全带时挤压容纳盖罩。然而,当将容纳盖罩构造成可挤压的容纳盖罩时,必须通过加上在挤压容纳盖罩时的盖长度而非移动构件的移动量来确定容纳盖罩的总长度。因此,当将容纳盖罩构造成可挤压的时,必须确保容纳盖罩有较大的总长度。

    所以,使移动构件在不挤压容纳盖罩的情况下移动。因此,可在只考虑移动构件的移动量而无需考虑挤压容纳盖罩时的盖长度的情况下确定容纳盖罩的总长度,并且可以缩短容纳盖罩。

    同时可以想象到,例如在使用安全带束缚乘客时,连接在移动构件上的安全带会随着乘客的身体变形成弯曲的形状,以由安全带推动并加宽通孔。

    所以,安全带在容纳盖罩的通孔部分处被缝合在容纳盖罩上。

    因此,例如在使用安全带束缚乘客时,即使当连接在移动构件上的安全带随着乘客的身体变形成弯曲形状时,也可防止通孔被安全带推动而加宽。

    此外,通过用容纳盖罩覆盖所述移动构件和线材并且将容纳盖罩的下部安装在预紧器主体上,可由单个构件形成容纳盖罩,并且可以减少容纳盖罩的组成部件的数目。

    因此,可实现容纳盖罩的简化,并可实现成本的降低。

    缝合部分最好包括用于缝合安全带的缝合线。

    所述缝合线用于将安全带缝合在容纳盖罩上。可仅用缝合线将安全带简单地缝合在容纳盖罩上。除此之外,可使用便宜的缝合线将安全带缝合在容纳盖罩上。

    同时,当由预紧器主体的张力牵引所述线材时,可通过由线材拉动移动主体来拉断缝合线。

    因此,可通过使容纳盖罩中的移动构件移动到预紧器主体中而由移动构件牵引安全带。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附图可更容易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为表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座椅单元的透视图。

    图2为表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透视图。

    图4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5A和图5B为表示一体化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步骤的第一步骤的说明图。

    图6A和图6B为表示一体化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步骤的第二步骤的说明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第一操作的说明图。

    图8A和图8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第二操作的说明图。

    图9A和图9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第三操作的说明图。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第四步操作。

    图11A和11B为表示现有技术的安全带预紧器的侧视图。

    图12为表示现有技术的安全带预紧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这里,“前”、“后”、“左”、“右”是指从驾驶员方向看的方向。此外,沿标示方向观察附图。

    图1为表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座椅单元的透视图。

    座椅单元10包括固定在车辆11的地板12上的座椅13以及用于保护坐在座椅13上的乘客的安全带装置15。

    座椅13包括安装在车辆11的地板12上的座垫16、以可倾斜的方式安装在座垫16上的座椅靠背17以及安装在座椅靠背17的上部上的头枕18。

    安全带装置15设有:安装在位于座椅13的右侧的中柱(未示出)下部上的缠绕装置19;安装在缠绕装置19附近,即位于座椅13的右侧的中柱下部的安全带预紧器20;安全带21,其一端22固定在安全带预紧器20上,另一端23固定在缠绕装置19上;可移动地安装在安全带21上的舌片24;以及用于将舌片24保持在座垫16的左侧部分处的带扣25。

    安全带预紧器20指的是一种所谓的外部缠绕式预紧器,其被构造成通过螺栓26被固定在位于中柱下部处的侧梁(side sil)(未示出)上,并且当车辆11的减速度超过预定阈值时,可通过检测到超过了阈值而由爆炸物的燃烧压力确实地拖拉安全带21(具体地说是缠绕带21a)。

    参考标号27表示一个设在中柱上的穿带固定器,参考标号28表示一个用于覆盖地板通道(未示出)的面板,而参考标号29表示一个变速杆。

    图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其示出了从预紧器主体上拆除盖罩结构的状态。

    根据安全带预紧器20,用于通过当车辆11的减速程度超过阈值时对减速程度起反应而产生张力的预紧器主体30被安装在图1中所示的座垫16的右侧,移动构件32通过线材31连接到预紧器主体30上,安全带21的一端22与移动构件32相连接,并且,通过由预紧器主体30的张力牵引线材31而使安全带21(具体地说是缠绕带21a)经由移动构件32拉动。

    预紧器主体30包括:一个用于在车辆11的减速程度超过阈值时产生大量气体的气体产生部分34,一个由流入气缸35的气体使之运动的活塞(未示出),一个连接在活塞上的牵引线36,一个与牵引线36的前端相连接的滑轮37,以及通过壳体38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滑轮37的螺栓26。

    气体产生部分34通过向电气配线39传导电力而燃烧容纳在其内部的爆炸物(未示出),以便在检测出车辆11的减速程度超过阈值时通过爆炸物的燃烧压力使活塞移动。

    通过将线材31的两端31a、31a连接在滑轮37上并将其中心折弯部分31b悬挂在移动构件32的销41上而使线材31与移动构件32相连接。

    移动构件32包括一个线材连接部分42和一个安全带连接部分43。该线材连接部分42被构造成用于容纳线材31的中心折弯部分31b并且通过销41支撑所容纳的中心折弯部分31b。

    安全带连接部分43是一块与线材连接部分42成一整体地设置并形成有连接孔43a的矩形板,其被设计成用于将安全带21的一端插入到连接孔43a中以及通过折起被插入的一端22并且用缝合线45缝合该一端22而使安全带21的一端22与安全带连接部分43相连接。

    在以下描述中,安全带21的折起一端22的部分被称为折起部分57。

    此外,搭接安全带21与一端22的部分装有一个确认标签33。

    壳体38沿预紧器主体30设置,其后端形成有一个用于连接螺栓26的连接部分38a,并且用于引导线材31的引导部分46通过螺钉47固定在连接部分38a的上侧上。

    图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透视图,其示出了将盖罩结构50安装在预紧器主体30上的状态。

    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50构成如下,即由容纳盖罩51包围移动构件32和线材31、将容纳盖罩51的下部52固定在预紧器主体30上、在容纳盖罩51的上部53处形成一个用于使安全带21穿过的通孔54、用缝合线(钉合线)55缝合容纳盖罩51的安全带21的一端22并且当由张力牵引安全带21时拉断缝合线55。

    根据该容纳盖罩51,折起部分57,即将安全带21的一端22折起并将安全带21连接于移动构件32上的部分,被容纳在上部53的内部。因此,由容纳盖罩51隐藏折起部分57(一端22)可提升其外观性能。

    此外,通过由容纳盖罩51围绕移动构件32和线材31并且将容纳盖罩51的下部52固定在预紧器主体30上,可在略微向前倾斜的状态下由容纳盖罩51支撑移动构件32、线材31和折起部分57。

    因此,通过将折起部分57,即安全带21的一端22支撑在预定位置处,可实现安全带装置15(参照图1)在操纵方便方面的改进。

    除此之外,通过用其截面为矩形的圆柱形构件构成容纳盖罩51,可防止容纳盖罩51的扭转。因此,可保持移动构件32处于正常姿态,可保持安全带21的一端22处于正常姿态,即,不会产生扭转的姿态。

    因此,可将图1中所示的舌片24保持在正常姿态,舌片24可被容易地插入到带扣25中,并且因此可较好地保持安全带装置15的便利性。

    反过来参照图2,构成盖罩结构50的容纳盖罩51是一个用例如聚苯醚(PPE)的树脂、例如弹体的橡胶或类似材料制成的软罩。

    因此,通过使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50比倾斜盖48(参照图1、图3)更柔软,可防止在盖罩结构50与倾斜盖48(参照图1、图3)干涉时使倾斜盖48破裂。

    此外,用缝合线55将安全带21的一端22缝合在容纳盖罩51上。由此,即使当将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50制成比较柔软时,也可防止通孔54出现打开状态,即孔打开状态。

    此外,缝合线55用于将安全带21的一端22缝合在容纳盖罩51上。可以只用缝合线55将安全带21的一端22简单地缝合在容纳盖罩51上。

    除此之外,可使用便宜的缝合线55将安全带21的一端22缝合在容纳盖罩51上。

    容纳盖罩51设有用于容纳连接部分38a和壳体38的引导部分46的下部(在下文中称之为“底部容纳部分”)52,并且设有一个延伸部分56,它在从底部容纳部分52向前倾斜的同时向上延伸。

    延伸部分56是一个可用于容纳线材31、移动构件32和安全带21的折起部分57的部分。

    根据底部容纳部分52,使侧壁52a的侧壁宽度W1根据壳体38的连接部分38a和侧部46的宽度而被设定成较大,其底壁52b根据滑轮37而被做成弯曲形状,右壁52c形成有一个右开口61、左壁52d形成有左壁62,前壁52e形成有一个开口63并且开口63与右开口61相通。

    通过使开口63与右开口61相通,可将壳体38的连接部分38a收纳在底部容纳部分52的内部。

    延伸部分56是一个具有矩形截面的圆柱形构件,左和右倾斜壁58、58被制成如此倾斜,即,使左、右壁58、58的宽度从底部容纳部分52的上端到上侧逐渐变窄,从左、右倾斜壁58、58的上端开始形成具有恒定宽度,即包含线材31和移动构件32的宽度的左、右直壁59、59,并且通过以弯曲形状形成上部53的右壁64使而通孔54的通孔宽度W2变窄,将通孔54制成只可穿过安全带21和折起部分57。

    在右壁64的通孔54附近形成一对插入孔65、65,这对插入孔65、65还位于左直壁59的通孔54附近。利用插入孔65...,在位于通孔54附近的一个部分上通过缝合线55将安全带21缝合在容纳盖罩51上。

    根据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50,移动构件32和线材31被容纳盖罩51所包围,并且容纳盖罩51的底部容纳部分(下部)52固定在预紧器主体30上。

    因此,可由单个构件构成容纳盖罩51,并且可减少容纳盖罩51的组件数量。

    由此,可实现容纳盖罩51的简化,并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此外,尽管已经针对在图3中所示容纳盖罩51中通过仅将上部53的右壁64制成弯曲形状而使通孔54的通孔宽度W2变窄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例不局限于此,而是还可通过将上部的左、右壁都制成弯曲形状而将通孔54设定为通孔宽度W2。

    此外,还可在没有将上部53的右壁64制成弯曲形状的情况下,通过将左、右直壁59、59的总值设定为宽度W2而将通孔54设定为通孔宽度W2。

    由于容纳盖罩51由柔软材料制成,即使当将左、右直壁59、59的总值设定为宽度W2时,也可以将线材31和移动构件32容放在容纳盖罩51的内部。

    这样,通过将左、右直壁59、59的总值设定为宽度W2而使容纳盖罩51的宽度变窄,可将容纳盖罩51布置在小空间中。

    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通过以下步骤可将一端22连接在安全带连接部分43上,即,将线材31的折起部分31b容纳在移动构件32的线材连接部分42中,用销41支撑所容纳的折起部分31b,将安全带连接部分43成一整体地设在线材连接部分42上,将安全带21的一端22插入到安全带连接部分43的连接孔43a中,以及折起插入的一端22并且用缝合线45缝合该一端22。

    移动构件32以可移动的方式容纳在延伸部分56中,安全带21和安全带21的折起部分57可移动地布置在设在延伸部分56的上部53上的通孔54中,并且用缝合线55将安全带21的一端22(更具体地说是折起部分57)缝合在容纳盖罩51上。

    此外,在图2到图4中示出的容纳盖罩51的底部容纳部分52和延伸部分56的形状仅为一个示例,并且本实施例不局限于所示出的形状。

    总而言之,容纳盖罩51可被制成一种能够围绕移动构件32和线材31并且能够将下部(底部容纳部分)52连接在预紧器主体30上的形状。此外,容纳盖罩51可被制成一种在容纳盖罩51的上部53上设有用于使安全带21穿过的通孔54的形状,并且能过在位于通孔54附近的部分处将安全带21的一端22缝合在容纳盖罩51上。

    下面将参照图2和图5A到图6B来描述组合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步骤。

    如图2所示,将拉出的安全带21的一端22从容纳盖罩51的通孔54中插入,并且通过穿过容纳盖罩51的内部而将插入的一端22从右开口61中拉出。

    将安全带21的被拉出的一端22插入到安全带连接部分43的连接孔43a中,使被插入的一端43a往回折叠并且由缝合线45缝合,由此将一端22连接在安全带连接部分43上。

    将线材31插入到移动构件32的线材连接部分42中,并且将线材31的折起部分31b悬挂在销41上。因此,使安全带21通过线材31和移动构件32连接在预紧器主体30上。

    图5A和图5B为表示出组合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步骤的第一步骤的说明图。

    在图5A中,通过使底部容纳部分52弹性变形而使容纳盖罩51如箭头(1)所示的弯曲。

    如上所述,通过用由例如聚苯醚(PPE)的树脂、例如弹体的橡胶等制成的柔软盖罩形成容纳盖罩51而使底部容纳部分52弹性地变形,可使容纳盖罩51的底部容纳部分52如箭头(1)所示的弯曲。

    这样,在通过使底部容纳部分52弹性变形而如箭头(1)所示地使容纳盖罩51的底部容纳部分52弯曲的状态中,使容纳盖罩51如箭头(2)所示地沿线材31移动到预紧器主体30。

    在图5B中,在使容纳盖罩51的底部容纳部分52到达壳体38的连接部分38a之后,如箭头(3)所示地使底部容纳部分52在弹性变形的回复力的作用下沿恢复方向移动。

    图6A和图6B为表示出组合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步骤的第二步骤的说明图。

    在图6A中,通过复原底部容纳部分52,使壳体38的连接部分38a和引导部分46从右开口部分61被容纳在底部容纳部分52的内部中。

    接着,如箭头(4)所示,使针68穿过右壁64的一对插入孔65、65和左直壁59(参照图2)的一对插入孔65、65。

    在图6B中,在位于通孔54附近的部分上用缝合线55将安全带21的一端22缝合在容纳盖罩51上。

    从而,完成了整合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50的步骤。

    接下来,将参照图7到图10对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操作进行描述。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第一操作的说明图。

    乘客69坐在座椅13上,抓住安全带装置15(还参照图1)的舌片25,将舌片24移动到乘客69的左侧,并且将舌片24固定在设置于座垫16的左侧的带扣25上(还参照图1)。

    这样,当乘客69使用安全带装置15时,乘客69通过将舌片24移动到身体的左侧而将舌片24固定在带扣25上,由此乘客69沿箭头(5)的方向拖拉安全带21,具体地说是拖拉缠绕带21a。

    图8A和图8B为根据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第二操作的说明图。图8A作为一个示例描述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盖罩结构50,而图8B描述了一个比较示例。

    此外,在比较示例中,具有与本实施例相同的构造的构件都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号,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图8A中,如图7中所示,通过将安全带装置15的舌片24固定在带扣25上而沿箭头(5)的方向拖拉安全带21,具体地说,拖拉缠绕带21a。因此,施加了一个用于打开容纳盖罩51的通孔54的作用力。

    这里,在容纳盖罩51的通孔54附近,用缝合线55将安全带21的一端22缝合在容纳盖罩51上。

    因此,通过在沿箭头(5)的方向拉动安全带21,即缠绕带21a的状态下例如将安全带装置15的舌片24固定在带扣25上,可将通孔54限制成由缝合线55不会打开通孔54。

    通过以这种方式防止通孔54被打开,可防止例如灰尘等从通孔54侵入到容纳盖罩51中。

    在图8B中,与上述示例相似的,通过将安全带装置15的舌片24固定在带扣25上,沿箭头(5)的方向拉动安全带21,尤其是缠绕带21a。因此,产生了一个用于打开容纳盖罩151的通孔154的作用力。

    这里,容纳盖罩151没有在通孔154附近用缝合线55将一端22缝合在安全带21的容纳盖罩151上。

    因此,在通过作为一个示例地将安全带装置15的舌片24固定于带扣25上(参照图1)而沿箭头(5)的方向拉动安全带21的状态下,该通孔154不能如此地受到限制,即,不会由缝合线55使穿通孔154打开。

    由此,通孔154会打开,而例如灰尘等可从通孔154侵入到容纳盖罩151的内部中。

    图9A和图9B为根据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第三操作的说明图。

    在图9A中,在将安全带装置15的舌片24固定在带扣25上的状态下,当车辆11(参照图1)的减速程度超过阈值时,通过由预紧器主体30的气体产生部分产生气体,在预紧器主体30上产生张力。

    通过用所产生的张力牵引图2中所示的线材31,由移动构件32在安全带21的一端22(折起部分57)处产生如箭头(6)所示的用于拉动的拉力。

    在图9B中,通过由移动构件32在安全带21的折起部分57上产生如箭头(6)所示的拉力,使用于钉合的缝合线55由所产生的弹力拉断。

    图10A和图10B为根据发明的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第四操作的说明图。

    在图10A中,在拉断缝合线55之后,移动构件32从拉动起始部分P1开始如箭头(7)所示地拉动安全带21。

    在图10B中,通过使移动构件32移动到拉动完成位置P2,由移动构件32将安全带21拉动了预定的量L。因此,使乘客69(参照图9A)被安全带21束缚。

    如上所述,根据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50,可在不通过覆盖移动构件32而挤压容纳盖罩51并且使移动构件32能够在容纳盖罩51中移动的情况下使移动构件32移动。

    因此,当确定了容纳盖罩51的长度时,可只考虑移动构件32的移动量L,因而可稍稍缩短容纳盖罩51。

    由此,在乘客69坐在座椅13上的状态下,通过限制容纳盖罩51突出到座垫16的上侧而防止容纳盖罩51接触乘客69,从而可良好地保持座椅舒适性。

    此外,例如在调节座椅靠背17的倾斜状态时,通过缩短容纳盖罩51的总长度,使座椅罩51不会构成倾斜操作的阻碍。

    与之相反,当如相关技术中那样在由移动构件挤压容纳盖罩的同时使移动构件移动时,需要除考虑移动构件的移动量之外还要考虑挤压容纳盖罩的长度地确定容纳盖罩的长度。因此,容纳盖罩的总长度变得较长。

    由此,当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容纳盖罩突出到座垫的上侧,致使容纳盖罩触及到乘客,并且不能很好地保持座椅的舒适性。

    此外,由于例如在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状态时容纳盖罩的总长度被加长,容纳盖罩构成了倾斜操作的阻碍。

    此外,尽管根据上述实施例,作为一个示例地描述了用于将安全带21的一端22缝合在容纳盖罩51上的缝合线55,但是也可使用粘合剂等其他方式。

    此外,尽管根据该实施例已经描述了一个其中将安全带21的一端22或整个安全带21的一端22容纳在容纳盖罩51的上部53内并使确认标签33从容纳盖罩51的上部53突出的示例,但是确认标签33也可被容纳在容纳盖罩51的上部部分53中。

    除此之外,尽管根据该实施例已经对将确认标签33附着在安全带21和一端22的搭接部分上的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附有确认标签33的位置不局限于该示例,而是可被任意地确定。

    根据本发明,线材被预紧器主体的张力牵引,并且移动构件被线材牵引,由此破坏了安全带的缝合,并且使容纳盖罩中的移动构件移动到预紧器主体。通过使移动构件移动,安全带被移动构件拉动,并且使乘客由安全带束缚。

    通过在容纳盖罩中移动移动构件,可在不挤压容纳盖罩的情况下使移动构件移动。

    因此,可在只考虑移动构件的移动量而无需考虑在挤压容纳盖罩时的容纳盖罩长度的情况下确定容纳盖罩的总长度,并可以将容纳盖罩限定为较短。

    从而,通过限制容纳盖罩突出到座垫的上侧,可以防止容纳盖罩在乘客坐在座椅上的状态下接触乘客,从而可以很好地保持座椅的舒适性。

    此外,通过缩短容纳盖罩的总长度,例如在操纵座椅靠背的倾斜操作杆时,可防止容纳盖罩构成操纵倾斜操作杆时的一个阻碍。

    除此之外,安全带在容纳盖罩的通孔的部分处被缝合在容纳盖罩上。因此,例如在通过使用安全带而束缚乘客时,即使当连接在移动构件上的安全带随着乘客的身体变形成弯曲形状时,也可防止由安全带推动并加宽通孔。

    从而,通过可靠地封闭容纳盖罩的通孔,可防止灰尘等侵入到容纳盖罩的内部。

    此外,通过用容纳盖罩覆盖移动构件和线材并且将容纳盖罩的下部连接在预紧器主体上,可由单个构件构成容纳盖罩,并且可以减少容纳盖罩的构件数量。

    从而,可实现容纳盖罩的简化,并可实现成本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缝合线用于将安全带缝合在容纳盖罩上。可仅用缝合线将安全带简单地缝合在容纳盖罩上。除此之外,可使用便宜的缝合线将安全带缝合在容纳盖罩上。因此,可限制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的成本。

    同时,当由预紧器主体的张力拉动线材时,可通过由线材拉动移动构件而破坏缝合线。因此,通过使容纳盖罩中的移动构件移动到预紧器主体,可由移动构件拉动安全带。由此,可通过用安全带束缚乘客而实现对乘客的保护。

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带预紧器的盖罩结构.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带预紧器,它包括:一设置在座垫一侧的预紧器主体、一与安全带的一端相连接的移动构件、用于使预紧器主体与移动构件相连接的线材以及用于覆盖移动构件和线材的容纳盖罩。该预紧器主体通过对超过恒定值的车辆的减速起反应而产生张力。所述线材通过其将张力传递给安全带以将安全带拉入预紧器主体中。所述容纳盖罩包括安装在预紧器主体上的下部和具有用于允许安全带的端部从中穿过的通孔的上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