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臭地漏.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856116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3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20100357.4

申请日:

2003.10.14

公开号:

CN2656506Y

公开日:

2004.11.1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11.17|||授权

IPC分类号:

E03C1/284

主分类号:

E03C1/284

申请人:

杨全辉;

发明人:

杨全辉

地址:

154211黑龙江省萝北县宝泉岭建筑安装总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党晓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臭地漏,包括有一与下水道入口相密封的密封盖,该密封盖上设置至少一透孔,该透孔处设置有排水管,而排水管下端的出水口伸入一定位于其下方的积水容器内,该积水容器设有溢水口,并且溢水口位于排水管的出水口上方一段距离。本实用新型能够彻底地解决下水道的反味问题,防臭效果极佳且持久;当有下水软管插入下水口时,也不影响极好的防臭效果;同时,也可不必在下水道管路上设置反水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与下水道入口相密封的密封 盖,该密封盖上设置至少一透孔,该透孔处设置有排水管,而排水管下端的 出水口伸入一定位于其下方的积水容器内,该积水容器设有溢水口,并且溢 水口位于排水管的出水口上方一段距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盖为板状, 沉入或罩盖于下水道入口并采用粘胶密封;或者,该密封盖呈圆桶形,设有 内螺纹,与具外螺纹的下水道入口相螺接;或者,该密封盖呈柱形,设有外 螺纹,与具内螺纹的下水道入口相螺接;或者,该密封盖设置有卡槽,该卡 槽与下水道入口的管口壁相卡合,并且该卡槽与管口壁相贴合面设有容置密 封圈的密封槽;或者,该密封盖呈阶梯柱状,设有可插入下水道入口的插置 部,该插置部外壁设有容置密封圈的密封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管与积水容 器连接成一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管以其外侧 壁连接于积水容器内侧壁,该排水管的出水口距积水容器底壁一段距离,而 积水容器的溢水口为上端敞口。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管以其下端 面连接于积水容器底部,而所述出水口开设于排水管的下部侧壁上,积水容 器的溢水口为上端敞口。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该积水容器为缩口 瓶形,而排水管与该缩口瓶瓶口处相连接,该排水管的出水口距积水容器底 壁一段距离,而积水容器的溢水口开设在高于排水管出水口的侧壁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该积水容器以其上 端面与密封盖连接成一体,排水管的出水口距积水容器的底壁一段距离,而 积水容器在高于排水管出水口的侧壁上开设所述溢水口。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盖设置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透孔,各透孔处均设置所述排水管,并且各排水管共同伸入所述 积水容器内。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该溢 水口位于排水管出水口上方的距离至少为3厘米。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该密封盖上方配置 有防护网。

说明书


防臭地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漏,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为解决下水道的反味问题,目前通常采用的手段是在下水道口设置防臭地漏,或者同时于下水道管路上设置反水弯,以阻止气味反出。

    目前,应用于下水道的防臭地漏通常为反碗式结构。参见图1,该反碗式防臭地漏基本上包括套置于下水道4入口外围的壳体6及一倒置的防臭碗7,该壳体6的底部与下水道4入口端部外围构成密封水槽8,另外,防臭碗7上罩盖有防护网5,以防止杂物进入下水道4而发生堵塞。

    该防臭地漏的使用原理是:当污水流入下水道4后,会有污水积存于密封水槽8中,由于防臭碗7的罩盖封闭作用以及该液体密封的作用,使下水道4内的气味被阻隔于防臭碗7下面,以达到防臭反味的目的。但该反碗式防臭地漏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具有以下严重的缺陷:

    一、按照建筑工业部门的规定,该密封水槽8的深度至少要达到3厘米才能起到良好的液体密封作用。但现有的反碗式防臭地漏通常不能够达到这样的深度设计要求,其密封水槽8的深度较浅,通常只能达到1.5~2厘米,所以防臭效果不佳,经常出现反味现象。

    二、由于反碗式防臭地漏的密封水槽8较浅,且该密封水槽8内地水基本上外露于空气当中,如长时间不向下水道4内排泄污水,该密封水槽8内的水很容易会蒸发干,特别是在空气环境湿度较小时,这种蒸发就更加迅速,当水份干涸时,下水道4内的气味会从防臭碗7与壳体6相配合的间隙处外漏,将完全失去防臭作用,这时候,需要人为的向该密封水槽8内注水,以达到防臭目的。可见,其防臭效果短暂,并且与空气环境的湿度紧密相关。在空气相对干燥的季节,需要经常向密封水槽8内注水,相当麻烦、不便,无形当中给使用者增加了很多负担。

    三、由于该地漏结构中,其防臭碗7是倒置的,并完全罩盖了下水道4的入口并经常会突出于地面,因此,当人们在使用洗衣机或整体浴缸等配备有下水软管的设备时,下水软管无法插置于下水道4的入口,而只能够将防护网5及防臭碗7全部取下,才能够将下水软管插置于下水道4内。因此,不但在取下防臭碗7的瞬间,臭气扑鼻,并且在整个使用过程当中,由于没有防臭碗7的罩盖封闭作用,该地漏根本就没有任何防臭效果,通常把空气搞的污浊不堪,给人们带来了相当多的苦恼。特别是对于经常有下水管软插置于下水道中的使用者而言,为避免经常掀动防臭碗而带来的不便与繁琐,人们干脆就直接将下水软管插置于下水道内,而放弃使用此地漏结构。由此看来,这种习知地漏由于其特定的结构,使其应用受到了相当多的限制,应用场合将越来越少。

    另外,人们为了进一步加强防臭效果,通常在下水道的管路上设置反水弯,配合防臭地漏可以加强防臭效果。但设置反水弯比较麻烦,并且,当下水道堵塞以后,由于设置了反水弯,这时就不能够由使用者自行采用一些器具来疏通下水道,而必须采用具有特定弹性的可弯折的清理工具才能进行疏通工作,特别是在新房装修后造成的下水道堵塞的情况,必须要请专业的下水道疏通工作人员才能进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臭地漏,其能够彻底地解决下水道的反味问题,防臭效果极佳且持久,不需要经常地人为注水以达到防臭目的;另外,当有下水软管插入下水口时,也不影响极好的防臭效果;同时,也可不必在下水道管路上设置反水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与下水道入口相密封的密封盖,该密封盖上设置至少一透孔,该透孔处设置有排水管,而排水管下端的出水口伸入一定位于其下方的积水容器内,该积水容器设有溢水口,并且溢水口位于排水管的出水口上方一段距离。

    该密封盖为板状,沉入或罩盖于下水道入口并采用粘胶密封;或者,该密封盖呈圆桶形,设有内螺纹,与具外螺纹的下水道入口相螺接;或者,该密封盖呈柱形,设有外螺纹,与具内螺纹的下水道入口相螺接;或者,该密封盖设置有卡槽,该卡槽与下水道入口的管口壁相卡合,并且该卡槽与管口壁面相贴合面设有容置密封圈的密封槽;或者,该密封盖呈阶梯柱状,设有可插入下水道入口的插置部,该插置部外壁设有容置密封圈的密封槽。

    该排水管与积水容器连接成一体。

    该排水管以其外侧壁连接于积水容器内侧壁,该排水管的出水口距积水容器底壁一段距离,而积水容器的溢水口为上端敞口。

    该排水管以其下端面连接于积水容器底部,而所述出水口开设于排水管的下部侧壁上,积水容器的溢水口为上端敞口。

    该积水容器为缩口瓶形,而排水管与该缩口瓶瓶口处相连接,该排水管的出水口距积水容器底壁一段距离,而积水容器的溢水口开设在高于排水管出水口的侧壁上。

    该积水容器以其上端面与密封盖连接成一体,排水管的出水口距积水容器的底壁一段距离,而积水容器在高于排水管出水口的侧壁上开设所述溢水口。

    该密封盖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孔,各透孔处均设置所述排水管,并且各排水管共同伸入所述积水容器内。

    该溢水口位于排水管出水口上方的距离至少为3厘米。

    该密封盖上方配置有防护网。

    本实用新型在排污时,污水从排水管流入,并从下端出水口流出至积水容器内,当积水容器的污水积满时,就会从其溢水口溢出而流入下水道内;在停止排污时,积水容器内积存的污水就能够完全阻隔下水道内的气味透过而反出,从而就可起到防臭目的。

    根据上述特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由于其密封盖与下水道入口为密封状态,并且积水容器可设置成足够的深度,以保证密封水的深度超过3厘米,所以防臭效果极佳,能彻底解决下水道的反味问题。

    二、由于所述积水容器处于下水道内部,其位于地下,并且下水道内的湿度相对较大,从而其积水不易干涸,即使在特别干燥的外部环境里,积水容器内的水份也极不易被蒸发干,防臭效果持久,受外界环境湿度的影响很小,也不需要经常地注入水份以达到防臭目的,使用更为简易方便。

    三、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密封盖上设有排水管,当需要将排水软管插入下水道内时,只要直接将下水软管插入排水管内就可以,各种地面上的下水软管可以一直插于排水管内与防臭地漏同时并用,完全不影响防臭效果,并且,由于污水流经的水道间隙大,常期使用无需清理,具有自洁的功能,在插入排水软管时,也可以起到进一步刮擦排水管及积水容器的自动清理效果,十分方便。

    四、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极佳的防臭反味效果,可以完全不必设置下水道反水弯,不但简化了下水道的设计、制造与安装,同时由于下水道可呈直管状,一旦发生近距离堵塞,采用直形管件清理即可,特别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反碗式防臭地漏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盖设置有内螺纹的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盖设置有外螺纹的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盖设置卡槽及密封圈的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密封盖设置呈阶梯形状的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排水管以侧壁与积水容器侧壁连接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排水管以下端面与积水容器底壁连接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排水管与缩口瓶状积水容器螺合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积水容器与密封盖制成一体的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排水管与密封盖为分体结构的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防臭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防臭地漏,包括有一与下水道4入口相密封的密封盖1,该密封盖1上设置有一透孔10,而该透孔10向下延设有一排水管2,该排水管2的上端部可突伸于密封盖1,也可以与密封盖1上端面持平(如图3-6所示),而排水管2下端伸入一定位于其下方的积水容器3内,该排水管2下端的出水口21与积水容器3的底壁32之间保留间隙,以供污水流经,该积水容器3呈杯形,设有溢水口31,并且溢水口31位于排水管2的出水口21上方一段距离t,于该密封盖1上方还可配置有防护网5,以阻挡容易造成下水道4堵塞的杂物。

    由于密封盖1与下水道4入口为完全密封状态,下水道4内的气体不会外泄,并且积水容器3可设置成足够深度,以使距离t超过3厘米,而下水道4内的气味完全被积水容器3内的污水所密封,防臭效果极佳。即使本实新型的积水深度小于3厘米,也会因为积水容器3处于下水道4内而使防臭时间持久。当需要向下水道4内插置软管时,只要掀开防护网5,直接将其插入排水管2内就可以,并且各种下水软管可以一直插于排水管2内与防臭地漏同时并用,完全不影响防臭效果;另外,由于污水流经的水道间隙大,常期使用无需清理,具有自洁的功能,在插入排水软管时,也可以由排水软管刮擦排水管2及积水容器3的内壁,起到进一步的自动清理效果,十分方便。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防臭效果极佳,可以省略下水道反水弯,不但简化了下水道的设计、制造与安装,同时由于下水道可呈直管状,一旦发生近距离堵塞,采用直形管件清理即可,特别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密封盖1与下水道4入口的密封形式为多种。

    具体地,参见图2,该密封盖1为板状,沉入下水道4入口内并采用粘胶100密封,可以将下水道4内的气体完全阻隔于地下。

    参见图3,该密封盖1也以呈圆桶形,其设有内螺纹110,与具有外螺纹的下水道4入口相螺接;或者,参见图4,该密封盖1也可以呈柱形,其设有外螺纹111,可与具有内螺纹的下水道入口相螺接,采用螺纹结构螺合密封,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漏效果,另外,为进一步加强密封性,还可以在螺合处使用密封胶带等密封材料。

    参见图5,该密封盖1还可设置有卡槽11,该卡槽11与下水道4入口的管口壁41相卡合,并且该卡槽11与管口壁41相贴合面设有密封槽113,其内容置密封圈114,防漏效果佳。

    参见图6,该密封盖1还可呈阶梯柱状,设有可插入下水道4入口的插置部12,该插置部12外壁设有密封槽113,其内容置密封圈114。

    总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应用于各式下水道4的密封盖1,只要能够达到与下水道4入口的密封,其它未提及的密封盖及密封形式同样可以采用,不再详细举出。因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与各式下水道入口相配合的密封盖,可广泛应用于各式下水道的防臭,如家庭下水道、各种公共场合的下水道防臭,如宾馆、客运站,甚至是市政公用排污管道,都可以使用本防臭地漏,只要选择与下水道入口相配合的密封盖,就能够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各式下水道上,改造现有防臭地漏十分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多种材料制成,制作成本低。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积水容器3的定位,是通过与排水管2连接成一体的方式实现的。具体的连接形式可为多种。

    再参见图2,排水管2可以其外侧壁22连接于积水容器3的内侧壁33,该排水管2的出水口21距积水容器3底壁32一段距离,而积水容器3的溢水口31为上端敞口。图2所示的结构中,排水管2外侧壁22与积水容器3的内侧壁33之间采用焊接方式结合,该技术方案适合于金属构件的连接,成型制作简易。

    参见图7,该排水管2的外侧壁22还可以与积水容器3一体成型,排水管2的外侧壁22同时也是积水容器3的部分侧壁,该侧壁22再向上延伸包覆排水管2的下端而形成杯状的积水容器3,此种结构适合于高分子材料的一体成型技术。前述两个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是将排水管2的外侧壁22与积水容器3的内侧壁33相结合的形式,其它如卡接,插接都可以使用,只要能将排水管2的侧壁22与积水容器3的内侧壁33相结合的方式都可以采用,不局限于提及的结构形式。

    参见图8,该排水管2还可以通过其下端面23连接于积水容器3的底部32,可一体成型或焊接,而积水容器3的溢水口31则为上端敞口,而该技术方案中,出水口21可以为数个以保证水流通畅,该出水口21开设于排水管2的下端侧壁上,但注意该出水口21不能开设的过多,否则排水管2与积水容器3底壁32的连接强度就会减弱,在排污量较大时,水流的冲击力可能会使积水容器3脱落,进一步,为防止该积水容器3脱落,也可将与该积水容器3相连接的加强带预留于下水道4的入口外部。在该技术方案中,密封盖1采用了阶梯柱状,其插置部12插入下水道4的入口处,并同时以密封圈114密封。

    参见图9,该积水容器3设为缩口瓶形,而排水管2以其外侧壁22与该缩口瓶瓶口34处相连接,该排水管2的出水口21距积水容器3底壁32一段距离,而积水容器3的溢水口31开设在高于排水管2出水口21的侧壁上。该缩口瓶形式的积水容器3还可以进一步减小其内积存的水份蒸发问题,使防臭效果更持久。在该技术方案中,密封盖1采用了柱状形式,其以外螺纹111螺设于具有内螺纹的下水道4的入口处。

    实施例2

    参见图10,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原理、效果都相同,相同之处将不再重述。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积水容器3的定位是通过与密封盖1结合为一体实现的。

    该积水容器3的上端35与密封盖1的下部连接成一体,如图所示,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也可以采用分体形式再将二者连接起来,如可以将积水容器3的上端35焊接于密封盖1下部,或螺接于密封盖1下部,各种可将积水容器3连接于密封盖1的形式均可采用。而排水管2的出水口21距积水容器3的底壁32一段距离,以供污水流经,而积水容器3在高于排水管2出水口21的侧壁上开设所述溢水口31,该溢水口31同样可依污水量及连接强度而具体设计。

    参见图11、12,为该实施例的又一技术方案,密封盖1采用了板状结构,盖置于下水道4的入口处,并于接触面设置粘胶100以进行密封。在该图所示的技术方案中,排水管2与密封盖1为分体结构,排水管2穿过密封盖1,并于密封盖1的上方设置有密封件9以进行密封。

    实施例3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2的原理、效果都相同,结构也基本相同,相同之处将不再重述。区别之处在于:该密封盖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透孔,各透孔处均设置所述排水管,并且各排水管共同伸入所述积水容器内,以便于地面上需将多个排水软管插入下水道内进行排污。当然,如设置一个较大孔径的透孔,就完全可以同时插置多根下水软管。由于该实施例结构清楚简单,省略附图与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各技术特征还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技术方案,将不再详细例举。例如,可以将密封盖、排水管及积水容器三者设置成一体结构,具体实施形式将不再举出。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提特征组合成的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皆应属于保护范围内。

防臭地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防臭地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防臭地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臭地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臭地漏.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臭地漏,包括有一与下水道入口相密封的密封盖,该密封盖上设置至少一透孔,该透孔处设置有排水管,而排水管下端的出水口伸入一定位于其下方的积水容器内,该积水容器设有溢水口,并且溢水口位于排水管的出水口上方一段距离。本实用新型能够彻底地解决下水道的反味问题,防臭效果极佳且持久;当有下水软管插入下水口时,也不影响极好的防臭效果;同时,也可不必在下水道管路上设置反水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