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凌空作业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空腋下作业的凌空作业车,属于建筑施工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高空施工作业,目前采用的技术有:
1.升降机:它利用升降机的动力系统,将操作平台升至所需的高度,进行高空作业。缺点是高度不能高于7米,只能安装重量较轻的物件,并且占用底下的道路。
2.吊篮:在建筑物上固定滑轮,通过吊索将操作平台悬吊于在建筑物一侧。缺点是操作平台不稳,无法伸入到建筑物的腋下作业。
3.搭建支架:在建筑物底部及四周搭设各种支架,从底至上搭成一个稳固的操作平台。缺点是工作量大、搭建支架要求高,更严重的是占用了建筑物底下几乎所有的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可用于高空腋下作业的高空作业车,它既可稳定地进行高空腋下作业,又不占用下方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蝶形凌空作业车,它包括:一门形梁,由一横梁和固定于该横梁两端的左、右侧架构成;两个操作平台,分别固定于左、右侧梁的内侧;一对行走轮,对称地安装于横梁底部中心两侧。
所述横梁可为桁架。
所述左、右侧架可为桁架。
所述操作平台可由底板、支撑底板的支撑架、设于底板上方周围的护栏构成。
所述操作平台里侧可安装导向轮。
由于本实用新型支撑在桥梁上,不占用桥梁下方的空间,故施工中不影响地面交通;
由于操作平台固定于门形梁的内侧且设有护栏,故不仅可进行高空腋下作业,而且可确保安全作业;
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可沿桥梁行走,故使用灵活、操作简便,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蝶形凌空作业车,它包括:一门形梁,由一横梁4和固定于该横梁4两端底部的左、右侧架1构成;两个操作平台5,分别固定于左、右侧架1的内侧;一对行走轮3,对称地安装于横梁4底部中心两侧。
横梁4和侧架1地联接处及操作平台5和侧架1的联接处用大结构螺栓联接件6固定联接。操作平台5由底板、支撑底板的三角形支撑架、设于底板上方周围的护栏构成。护栏通过螺栓联接件7与底板固定联接。
该作业车可用于对高空桥梁进行模板的安装和拆卸施工作业。使用中,该作业车通过一对行走轮3支撑在图中虚线所示的桥梁上,可沿着桥梁被推行移动。其两个操作平台5恰位于桥梁腋下,施工人员可站立其上,对桥梁进行模板的安装和拆卸作业。
为减轻作业车的重量和提高其强度,横梁4和左、右侧架1均采用桁架结构。
为适应不同尺寸的桥梁,这些桁架又由分段桁架经联接而成。
为增加作业车行走时的稳定性,还可加装导向装置。如图中所示,在左右操作平台5的里侧各安装导向轮2,两个导向轮2紧贴桥梁的箱部的左、右外侧。当作业车前后移行时,该导向轮可起到稳定的作用。此外,也可在桥梁的上翼板部对应行走轮3处沿桥梁长度方向固定导轨(图中未示),使得作业车只能沿桥梁的导轨移行。
当选用较轻的材料制作侧架,使得整体结构更为轻巧时,还可将左、右侧架1的下段用一杆件相联接,以改变两侧架1向外受力的状况。当然,采用这种结构后,作业车行经桥梁的桥墩位置时,需先行拆下联接两侧架的杆件,待作业车越过桥墩位置后再装上杆件。其灵活性不如上述实施例好。
本实用新型的横梁和侧架除了采用桁架结构外,也可采用其它结构,如槽钢等。
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为,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对于依照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换,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