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建筑钻孔的手动工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筑施工工具,特别是一种在工程建筑工地基坑围护、路基边坡加固、土钉成孔施工中使用的人工手动钻具。
目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基坑围护、路基边坡加固等方面中普遍采用锚杆机钻孔。我们知道,在建筑施工中,锚杆是基建工程开挖中用的一种受拉杆件,如中国专利CN94108778.6号公开的“大头锚杆施工方法及其使用的专用钻机”,其一端与工程基坑挡土墙相连接,另一端锚固在地下土层中,以承受土层或水压力对挡土墙造成的推力,维持土层或建筑物的稳定性。现有的锚杆施工方法的工艺步骤是:1、用螺旋钻钻孔至设计深度;2、放入旁边固定有塑料管或钢管的注浆管的钢拉管;3、通过塑料管或钢管的注浆管灌注水泥浆,一般需灌注三次并养生。这样施工成的锚杆因锚杆与原状土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承受的拉拔力低。为了提高锚杆抗拔力,需增加锚杆的数量与长度,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增加了施工费用,延缓了工程进度。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深基础开挖工程逐步增多,基础挡土墙越来越高,用已有的施工方法制作的锚杆拉拔力较低,远远满足不了设计需求。为此,人们多采用钢铰索制作的长锚杆。这种长锚杆虽然锚固力较大,但工艺复杂,施工困难,同时由于地质土层变化较大,锚固力不会随拉杆长度的增加按比例增大,有时尽管锚杆长度增加很多,但锚固力却增加很小。另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该技术受作业场地的限制,即对作业场地条件要求高,设备搬迁移位困难,易出现机械故障,延误工期,工程成本造价高,以及浪费能源动力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地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机动灵活,适用于各种复杂困难的场地条件,快速高效,成本低,质量可靠的工程建筑钻孔的手动工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列方式予以实现的:一种工程建筑钻孔的手动工具,其特征在于由钻头和钻杆两部分组成,其中,钻头部分为一半圆筒形空心铲1,在半圆筒形空心铲1的前端和背面分别设有刃口6和筒鼻梁2,而在半圆筒形空心铲1的后面则与钻杆部分连接,这里的所说的连接可以是焊接、铆接或其它可方便拆装的固定连接等,如图1、2、3所示,前面所说的半圆筒形空心铲1为空心圆筒形去掉一半后的部分并在其前端和背面分别设置刃口6和筒鼻梁2,其中刃口6可以是45°斜度,当然也可以根据情况设计成其它角度,如30°(或30°—45°之间)等等,而且刃口6的端部为平直的,有时也可设计成圆弧形的,类似于铁锹前端的圆弧形状。另外,筒鼻梁2除图中给出的一个外,也可以均布设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筒鼻梁2的形状也是圆形(或圆弧形),只是其半径较半圆筒形空心铲1的半径为大(而厚度较小),这样工程施工中便于操作(如钻进取土)等。钻杆部分由操作杆柄3、加长杆5及二者间的接头管箍4组成,如图1、2、3所示,这里钻杆部分是通过施工钻进深度的加深而通过增加接头管箍4及加长杆5来加长钻杆部分的长度,通常成孔深度在2—30米,成孔直径在80—200毫米,成孔角度在0—90°。
本技术的钻头、钻杆部分的主要技术参数是:钻头部分的半圆筒形空心铲1的长度100—300毫米,直径为60—280毫米,壁厚为4—10毫米,刃口6的斜度为30°—45°,筒鼻梁2的宽15—30毫米,距前端刃口距离20—40毫米。钻杆部分的操作杆柄3和加长杆5直径19—50毫米,壁厚2—5毫米,单节长度1—9米(两端套外螺纹),接头管箍4的内径与钻杆外径相配套内螺纹,壁厚3.5—4.5毫米,长度30—80毫米。具体施工中根据成孔尺寸变化相应的钻孔工具技术参数的变化情况见表1
表一钻具参数变化表成孔直径(mm) 100 150 200 250 钻 头长度(mm) 380 225 200 200筒径(mm) 80 125 175 225壁厚(mm) 3 3 3.5 3.5刃口角度(mm) 60° 60° 60° 60° 钻 杆直径(mm) 19 19 19 33.5壁厚(mm) 2.75 2.75 2.75 3.25单节长度(mm) 1~6 1~6 1~6 1~6外丝扣长度(mm) 25 25 40 40 管 箍内径(mm) 19 19 19 33.5壁厚(mm) 4 4 4 5长度(mm) 60 60 60 60
本技术的操作方法是:通过开孔—钻进—取土—成孔等工序完成。具体是:1、开孔很重要,需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选用有经验操作手定准方向,控制好成孔角度。2、成孔深度12米以内只需两人即可完成,钻进时,每次循环开始时在筒内加入少量水,起润滑作用。3、取土,操作人员钻进20cm,即提钻,用铁钎子挖出钻头筒内土柱。4、成孔,成孔后,应清除筒内残留的松散土,直至自然通入,无需土进入筒内为止。
人员配置:1、成孔径100mm时,(1)孔深12m以内,2人,(2)孔深12-15m,3人,(3)孔深15-20m,4人,(4)孔深超20m,5人。2、成孔径150mm时,(1)孔深10m以内,2人,(2)孔深10-15m,4人,(3)孔深15-20m,6人,(4)孔深超20m,8人。3、成孔径200mm时,(1)孔深10m以内,3人,(2)孔深10-15m,5人,(3)孔深超15m,6人。4、成孔径250mm时,(1)孔深10m以内,4人,(2)孔深10-15m,6人,(3)孔深超15m,8人。
适用范围:1、地层条件:(1)粘性土,(2)素填土,(3)地下水位以上的砂,(4)降水后的砂,砂砾石土,(5)强风化岩石土。
工程建筑项目:(1)基坑土钉墙围护,(2)基坑桩锚围护,(3)边坡加固,(4)土体锚固,(5)建筑物纠偏锚固。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机动灵活,适用于各种复杂困难的场地施工条件,效率高,成本低,质量可靠等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半圆筒形空心铲、2筒鼻梁、操作杆柄、4接头管箍、5加长杆、6刃口。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如图1、2、3所示。一种工程建筑钻孔的手动工具,其特征在于由钻头和钻杆两部分组成,其中,钻头部分为一半圆筒形空心铲1,在半圆筒形空心铲1的前端和背面分别设有刃口6和筒鼻梁2,而半圆筒形空心铲1的后面则与钻杆部分连接,这里的所说的连接可以是焊接、铆接或其它可方便拆装的固定的连接等,如图1、2、3所示,前面所说的半圆筒形空心铲1为空心圆筒形去掉一半后的部分并在其前端和背面分别设置刃口6和筒鼻梁2,其中刃口6可以是45°斜度,当然也可以根据情况设计成其它角度,如30°(或30°—45°之间)等等,而且刃口6的端部为平直的,有时也可设计成圆弧形的,类似于铁锹前端的圆弧形状。另外,筒鼻梁2除图中给出的一个外,也可以均布设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筒鼻梁2的形状也是圆形(或圆弧形),只是其半径较半圆筒形空心铲1的半径为大(而厚度较小),这样工程施工中便于操作(如钻进取土)等。钻杆部分由操作杆柄3、加长杆5及二者间的接头管箍4组成,如图1、2、3所示,这里钻杆部分是通过施工钻进深度的加深而通过增加接头管箍4及加长杆5来加长钻杆部分的长度,通常成孔深度在2—30米,成孔直径在80—200毫米,成孔角度在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