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外露拉绳百叶窗升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百叶窗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无外露拉绳百叶窗升降机构。背景技术
一般的横式百叶窗大致上包含有:一上轨;一下轨;若干叶片,介于上轨与下轨之间;一升降控制机构,可控使该下轨升降及定位,以变化窗帘的伸展面积;一倾角控制机构,可控制该等叶片的倾斜角度,以变化窗帘的遮蔽程度。其中,该升降控制机构通常又包含一露现于窗帘侧边的拉绳,供使用者循环拉动以提升或垂降该下轨。然而,上述传统百叶窗的外露拉绳不仅影响窗帘的外观,还可能与人体发生纠缠勒颈等意外,对家中幼童形成安全上的重大威胁,因此,近来业界正不断研发没有外露拉绳的百叶窗升降机构。
美国第6024154号专利案即提供一种无外露拉绳百叶窗升降机构,其是在百叶窗的下轨22内部中央设一丁字型的卡掣件51,卡掣件51左右二侧各枢设一收绳构件32,各收绳构件32受一弹簧回释单元33施予旋转扭力,百叶窗左右二侧的线绳41分别将底侧绳端固定于该二收绳构件32,可卷绕于其周面;不受外力时,该卡掣件51因受若干弹簧513往前推抵,而以其齿条512嵌卡收绳构件32的卡掣部322,使收绳构件32无法旋转,线绳41的纵向区段维持预定长度,亦即下轨22定位于预定高度;若使用者压入该卡掣件51,则收绳构件32可自由旋转,此时将下轨22托高则收绳构件32可由该弹簧回释单元23的扭力而卷收线绳41,或者将下轨22拉下则收绳构件32而抗拒该弹簧回释单元33的扭力而释出线绳41,以调整线绳41纵向区段的长度,亦即调整下轨22的高度。
惟上述专利案所提供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略显复杂,构件较多且组装程序繁琐,故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在使用上,当要调整下轨高度时均必须压住该卡掣件,操作上略显麻烦。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地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无外露拉绳百叶窗升降机构,可用以制驭百叶窗的升降及定位动作,其没有传统百叶窗的外露扭绳,不仅可使百叶窗外型显得精简美观,更可避免意外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则在提供一种无外露拉绳百叶窗升降机构,其结构较为精简,且操作较为方便。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外露拉绳百叶窗升降机构,是应用于一百叶窗,前述百叶窗包含有:一上轨、一下轨、若干叶片,以及分别纵贯该等叶片左右二侧的二线绳;该升降机构包含有:一基座,用以设于前述百叶窗的上轨或下轨其中之一,介于该二线绳之间,其左右二侧分别具有一向外凸伸的螺柱,该二螺柱呈同轴;一枢孔,自其中一该螺柱的外端面沿轴向贯穿至另一该螺柱的外端面;一旋杆,枢插于该基座的枢孔,左右二端分别凸伸出该二螺柱外,可原地旋转;一弹力回释件,设于该基座,可提供该旋杆朝一预定旋向旋转的扭力;以及二卷线筒,各呈空心套筒状,内壁面上设有内螺纹,该二卷线筒是分别套合螺接于该二螺柱上,并分别与该旋杆二端形成嵌卡,可与该旋杆相互迫动而同步旋转,并可相对该旋杆作轴向位移,由此,该二卷线筒是可同步旋转,同时并以相同速度沿轴向位移;前述百叶窗的各该线绳可分别将对应侧的绳端接合于该二卷线筒,并将另一绳端固定于前述上轨或下轨中的另一个。
其中:该旋杆的二端分别形成非圆形截面的嵌插段,且各该旋转筒的外端具有一贯穿轴心的嵌孔,该嵌孔的截面形状配合该嵌插段的截面,并是嵌套该嵌插段。
其中:该二螺柱的螺纹旋转方向是为一致,使得该二卷线筒同步旋转时,是朝同一方向轴向位移。
其中:该基座的左右二侧分别具有一向外凸伸的支臂,各该支臂外端枢设有一滑轮。
其中:该基座具有一容置空间,该枢孔是通过该容置空间;该弹力回释件是一扭簧,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一端固定于该基座,另一端固定于该旋杆。
其中:该基座的容置空间内设有一摩擦件,且该旋杆的周面对应部位环设一摩擦部,该摩擦部是以预定紧度触接该摩擦件。附图说明
以下即配合附图举一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于图1中3-3剖线下的剖视图;
图4类同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以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装设于一百叶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百叶窗升降机构20是概由一基座30、一旋杆40、一弹力回释件50及二卷线筒60所构成。
该基座30,具有一壳体31,壳体31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32;二螺柱33,分别由壳体31的左右二侧面向外水平凸伸,该二螺柱33是呈同轴且外径相同,而且螺纹的螺旋方向及螺距均为一致;一枢孔34,自其中一螺柱33的外端面沿轴向贯穿至另一螺柱33的外端面,为一圆孔;二支臂35,分别由壳体31的左右二侧面向外水平凸伸,位置较螺柱33偏前且偏下,长度约与螺柱33相等,且外端后侧各枢设一滑轮36,滑轮36的轴向呈前后走向。
该旋杆40,杆身的中央区段呈圆杆状,并以中央区段枢插于基座30的枢孔34,可原地旋转;旋杆40的左右二端分别凸伸出该二螺柱33外,且凸伸部份形成非圆形截面的嵌插段41。
该弹力回释件50,本实施例采用一扭簧,是容设于基座20的容置空间32内,一端固定于基座10,另一端固定于旋杆40,以提供旋杆40朝一预定旋向旋转的扭力(注:依图1、图2的视角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弹力回释件50是提供旋杆40逆时钟方向旋转的扭力)。
该二卷线筒60,概呈圆柱体,中心具有一由其中一端面沿轴向往内延伸的套孔61,其孔径大致对应于基座30的螺柱33外径,且孔壁的外端部份设有内螺纹,是对应于螺柱33的外螺纹;各卷线筒60另一端面的中心,具有一由外端面贯通至套孔61的嵌孔62,其截面形状配合旋杆40的嵌插段41截面。该二卷线筒60是分别由套孔套合基座30的左右二螺柱33,且卷线筒60的内螺纹与螺柱33的外螺纹螺合;同时,该二卷线筒60分别由嵌孔62嵌套旋杆40二端的嵌插段41,使得卷线筒60可与旋杆40相互迫动而同步旋转,换言之,该二卷线筒60将保持同步旋转,且因卷线筒60是螺合于螺柱33上,并可相对旋杆40作轴向位移,故旋转同时还会沿轴向位移(亦即螺旋状进退),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二螺柱33的螺纹旋向及螺距一致,故该二卷线筒60会以相同速度朝同一方向位移。
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卷线筒60与螺柱33间的螺合关系,是同于日常所用的一般螺合方式,亦即,依图1、图2的视角而言,当左端的卷线筒60以逆时钟方向旋转时,是会逐渐往螺柱33外端旋出(亦即往左位移),同时,右端的卷线筒60会逐渐往螺柱33内端旋入(亦是往左位移),如同由图3变化至图4般;反之,当左端的卷线筒60以顺时钟方向旋转时,是会逐渐往螺柱33内端旋入(亦即往右位移),同时,右端的卷线筒60会逐渐往螺柱33外端旋出(亦是往右位移),如同由图4变化至图3般。
以上即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百叶窗升降机构20的结构。请再配合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20是应用于一百叶窗10,该百叶窗10包含有:一上轨12,固定于窗户上缘;一下轨14,平行位于上轨12下方;若干叶片16,平行介于上轨12及下轨14之间;二线绳18,分别纵向贯通该等叶片16的左右二侧。(注:百叶窗的叶片倾角控制部份,因与本实用新型的标的无关,且该部份采用现有机构并不会与本实用新型产生干涉,故在此省略不提)
在此使用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20是装设于百叶窗10的上轨12中央,亦即将该基座30固设于上轨12的内部中央,并使该二螺柱33分别指向左右二侧,另外,百叶窗10的二线绳18分别将底侧绳端固定于百叶窗的下轨14,并将顶侧绳端穿入上轨12内部再转往中央,亦即朝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20方向延伸,接着由对应侧的滑轮36底侧贴沿周面绕至滑轮36内侧,再顺势攀上对应侧的卷线筒60周面并固定于筒身最左端(亦即左侧线绳18固定于左侧卷线筒60的外端,右侧线绳18固定于右侧卷线筒60的内端),且绳身可螺旋绕设于卷线筒60的周面上。
图3所示是该百叶窗10伸展时(亦即下轨14垂降于近底侧时),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20的对应状态,此时,该二卷线筒60均位在可位移范围中的偏右端,且百叶窗10的线绳18仅少部份绕设于卷线筒60上。若卷线筒60往左位移(亦即在图1的视角下逆时钟旋转),则线绳18会逐渐被卷线筒60螺旋卷收至其周面,如同由图3变化至图4般。反之,若卷线筒60往右位移(亦即在图1的视角下顺时钟旋转),则线绳18原本绕设于卷线筒60上的绳身即可逐渐被释出。
同样依图1的视角而言,前已提及,该弹力回释件50是施予该旋杆40逆时钟旋转的扭力,如同施予该二卷线筒60往左螺旋位移(亦即卷线)的扭力;另一方面,该二线绳18顶端绕设于卷线筒60上,而底端受到下轨14(及该等叶片16)的重力下扳,所以会施予该二卷线筒60往右螺旋位移(亦即放线)的扭力。由于同时施予卷线筒60的上述二扭力,作用方向相反且力量大致相等(注:可由预先控制弹力回释件50的弹力强度或下轨14的重量而达成),再加上卷线筒60是受螺柱33穿插支撑其内端,线绳18的拉扯力量会使卷线筒60的轴线略微偏离螺柱33的轴线,而让二者60、33之间产生适当的摩擦力,使得卷线筒60不会随意旋转,换言之,该二线绳18绕设于卷线筒60上的长度,以及介于上、下轨12、14间的纵向区段的长度可维持于当时状态,也就是说,该二线绳18可将下轨12提吊于预定高度。
若使用者捉握百叶窗10的下轨14并将其往下拉动,则因线绳18的拉力远大于弹力回释件50的扭力(注:差距大于卷线筒60与螺枉33间的前述摩擦力),故该二卷线筒60会同步往右螺旋位移,以相同速率释放二侧的线绳18,让下轨14顺应人手拉动水平下沉,若使用者放开下轨14,则卷线筒60可立刻回复前述平衡状态,使下轨14定位于当时高度。反之,若使用者将下轨14往上托扶,则会减轻线绳18的拉力,使弹力回释件50提供的扭力足以使该二卷线筒60同步往左螺旋位移,以相同速率卷收二侧的线绳18,将下轨14水平地往上拉提,直至使用者放开下轨14。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百叶窝升降机构,可稳定顺畅地控制百叶窗的伸展、缩合及定位动作,且其没有传统百叶窗的外露拉绳,故可使百叶窗的外型较为精简美观,且不会发生拉绳纠缠幼童的意外。而且,与同类的现有机构相较,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较为精简、组装较为方便,故生产成本较低。再者,欲调整百叶窗的伸展面积时,只要直接将窗帘下轨往下扭动或往上托扶,至希望高度时再放开下轨即可,操作上十分方便。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百叶窗升降机构亦可选择装设于百叶窗的下轨(相对地,该二线绳的顶侧绳端固定于上轨,底侧绳端分别接合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二卷线筒),如此,上述作动方式及功能仍可正常发挥。
又,本实用新型中的该二卷线筒并不限定要朝同一方向位移,换言之,即使该二螺枉的螺纹方向不同,使得该二卷线筒虽朝同一旋向旋转,但却是同时朝螺柱内端、或是同时朝螺柱外端轴向位移,只要预先将二线绳均接合于卷线筒的外端(或同为内端),依然可达成同步卷线、同步坡线的动作。
此外,前揭实施例的运作,是利用到卷线筒60与螺柱33间的摩擦力,使得在未受外力介入下,卷线筒60可保持固定不动。惟本实用新型亦可在基座30的容置空间32内增设一摩擦件,并在旋杆40的周面对应部位环设一摩擦部,令该摩擦合以预定紧度触接该摩擦件,使得旋杆40与基座30间具有适当的摩擦力,如此亦可发挥相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