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实木地板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地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层实木地板。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在高温、高湿、干燥及地采暖环境中容易产生地板变
形、开裂、扭曲、鼓泡、波浪状等不可逆性的损坏,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结构性的平衡问题
将木地板木材原料以纵横来划分,顺木材纤维走向的叫纵向,通常称为长度;逆木
材纤维走向的叫横向,通常称为宽度;木地板的收缩与膨胀通常是指宽度的收缩与膨胀。因
木材长度的变化很小,只有宽度变化的十分之一到六十分之一,利用这一特性,将木材纤维
方向一致的面层板和底层板中间夹进与面层板及底层板木材纤维方向呈90度角的中层板,
即将长度横过来成90度角,以中层板的变数小于面层板和底层板的特点来限制面层板及底
层板的变数以达到地板的规格尺寸的稳定。在一般情况下这种结构是能起到稳定木地板的
作用,但当室内干湿环境超过一定的度,量变导致质变,这种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不平衡的
生产导致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出现开裂、变形、脱胶、鼓泡和波浪状等问题。
举例说明:地采暖室内环境下的三层实木复合地板,供给市场的三层实木复合地
板的含水率在12%左右。在地采暖使用过程中,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含水率会下降到6%以
下,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表层板因温度在导热过程中收缩,但限制表层板收缩的中层板并
不与表板同步收缩,这样中板与表板的逆向非同步的收缩运动会产生如下结果:
即胶黏剂的强度如大于表层板木材的强度,则表层板开裂变形,如表层板木材的
强度大于胶黏剂的强度,则表层板与中层板就会脱胶、分层、鼓泡或者波浪状起伏不平。当
然潮湿环境下也同样出现这种现象,产生不可逆性的损坏。
2、安装问题
由于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结构问题,地板弯曲度大,在安装时需要用胶黏剂胶黏地
板。
这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导致维修难、不环保,不能搬动,不可翻新再次利用,当然突
发不测如进水浸泡几乎全部脱胶,无法维修补救。
3、加工生产制造问题
存在耗电大、污染多、投资大,加工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层实木地板,通过将面板、中板和底板的关系和
结构进行优化,使其具有了更佳的功能特点;进一步地,对于中板的下面板设置中板纵向沟
槽,通过调节中板纵向沟槽的深度以及面板与底板的厚度,来使得三层实木地板适合不同
的使用环境,具有突出的有益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三层实木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三层实木地板包括中板以及分别设置在中板上、下面的面板和底板,面板、中板和底板的
木材纤维纹理走向一致;中板的下表面设有中板纵向沟槽,中板纵向沟槽深度与中板厚度
之比为1:8-20;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底板纵向沟槽,所述的底板纵向沟槽共有两根,分别对称
设置于底板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中板纵向沟槽共有6-20根,相邻的中板纵向沟槽之间互相平行设
置,中板纵向沟槽的槽底与中板上表面的距离值为0.5-2mm;三层实木地板的两侧分别设有
公榫和母榫,底板纵向沟槽与公、母榫平行设置,底板纵向沟槽距离公榫边或者母榫边5-
60mm。
优选的,对于使用在采暖房的三层实木地板,底板比面板厚0.5-1mm;对于使用在
潮湿环境的三层实木地板,面板比底板厚0.5-1mm;对于使用在普通环境的三层实木地板,
面板与底板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层实木地板因为中板的下面板设有中板纵向沟槽,底板的下
面板设有底板纵向沟槽,同时通过面板、中板和底板的木材纤维纹理走向一致以及各个板
层之间的厚度调整,使得三层实木地板的“膨缩关系数”达到最佳匹配,使得面板、中板和底
板之间互相协调,达到稳定状态,可以适应潮湿环境的安装、地采暖环境的安装和普通环境
的安装,并保证在使用中的不变形、不开裂,发挥了实木地板的最大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层实木地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层实木地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层实木地板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面板,2-中板,3-底板,4-中板纵向沟槽,5-底板纵向沟槽,6-公榫,7-母榫。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层实木地板,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所述的三
层实木地板包括中板以及分别设置在中板上、下面的面板和底板,面板、中板和底板的木材
纤维纹理走向一致;中板的下表面设有中板纵向沟槽,中板纵向沟槽深度与中板厚度之比
为1:8-20,中板纵向沟槽不切穿中板的上表面,一般会预留0.5-2mm,这里预留的厚度与面
板的厚度要相适应,以保证面板与底板之间的相互协同匹配;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底板纵向
沟槽,所述的底板纵向沟槽共有两根,分别对称设置于底板的下表面。
具体来说,所述的中板纵向沟槽共有6-20根,图1中设置了9根,相邻的中板纵向沟
槽之间互相平行设置,中板纵向沟槽的槽底与中板上表面的距离值为1mm,这里所述的中板
厚度为15mm,其中中板纵向沟槽的厚度为14mm;三层实木地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公榫和母榫,
底板纵向沟槽与公、母榫平行设置,底板纵向沟槽距离公榫边或者母榫边5-60mm。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使用在采暖房的三层实木地板,底板比面板厚0.5-1mm,这
是因为地采暖房地板上下受热不均匀,底板与面板的温差非常大,这就需要增加底板的强
度,比如地表供热温度在50-60度之间,室内温度在18-25度之间是供暖较舒适的环境温度,
因底板与面板受热程度不均,底板受热程度高,容易导致地板变形成为琉璃瓦状,这就要求
底板木材的收缩率比面板低,在采暖环境下才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使用在潮湿环境的三层实木地板,面板比底板厚0.5-1mm;
这样通过减少底板的强度来减轻底板受潮湿而带来的卷边现象,比如面板的厚度为5mm,中
板的厚度为20mm,底板的厚度为4.5mm,这里还可以进一步通过中板纵向沟槽的深度来调节
整个三层实木地板的上、下协同配合问题,当中板纵向后槽深度为19.5mm时,中板纵向沟槽
的上部总厚度为面板厚度加上没有被切断的中板厚度,即5.5mm,中板纵向沟槽的下部总厚
度为底板的厚度,即4.5mm,两者相差1mm,能到达到较佳的协同比例,可以再潮湿环境下保
证不出现底板卷边现象的出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使用在普通环境的三层实木地板,面板与底板厚度相同。面
板的厚度为2-7mm,底板的厚度为2-7mm,中板的厚度为5-40mm,两根底板纵向沟槽之间的底
板下面板部高于纵向沟槽与底板侧边之间底板下面板部。
在一个具体应用实施例中,所述的三层实木地板包括中板以及分别设置在中板
上、下面的面板和底板,面板、中板和底板的木材纤维纹理走向一致;底板的下表面设有底
板纵向沟槽,所述的底板纵向沟槽共有两根,分别对称设置于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的中板纵
向沟槽共有15根,相邻的中板纵向沟槽之间互相平行设置,中板纵向沟槽的槽底与中板上
表面的距离值为1.5mm;三层实木地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公榫和母榫,底板纵向沟槽与公、母
榫平行设置,底板纵向沟槽距离公榫边或者母榫边5-60mm。三层实木地板因为中板的下面
板设有中板纵向沟槽,底板的下面板设有底板纵向沟槽,同时通过面板、中板和底板的木材
纤维纹理走向一致以及各个板层之间的厚度调整,使得三层实木地板的“膨缩关系数”达到
最佳匹配,使得面板、中板和底板之间互相协调,达到稳定状态,可以适应潮湿环境的安装、
地采暖环境的安装和普通环境的安装,并保证在使用中的不变形、不开裂,发挥了实木地板
的最大优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
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
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
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