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快速拆装支撑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快速拆装支撑。
帐篷类物体少不了支撑,例如野外活动中常常要用到帐篷,而帐篷的携带却不十分方便。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报》于1989年7月19日公告了一种名称为“一种轻型支撑”,专利号为ZL88213332.2,公告号为CN2041332U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该支撑由节杆、绞线、用以松紧绞线的紧固装置组成,节杆为一定长度的圆柱体,中心带有能贯通绞线的孔;绞线将多节节杆串起来,并在一端用紧固装置来控制绞线的松紧状态。当扳转紧固装置来绞紧绞线时,绞线所串接的多节节杆就紧密相连组成坚挺如一的杆件;拆卸时,放松绞线,支撑就“软”下来,可同篷布一卷叠盘线。该结构虽然较以前所使用的支撑携带方便了一些,但由于所用的节杆为圆柱体结构,绞线绞紧时,它只能成为直线型,使用时还需要其它附助结构(如横杆)将如此多个“直线型”支撑连在一起,才能使用;另外由于绞线仅通过节杆中心将节杆串连起来,这样所形成的支撑强度不太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巧美观、牢固可靠的便携式快速拆装支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便携式快速拆装支撑,该支撑由一个个弧段模块和各弧段模块外周固定的一条软带构成,各弧段模块依次对接成弧线形结构。
各弧段模块为形状相同的等弧段模块。
所述的每个弧段模块的两侧压合面上分别设置有一楔头和一对应的楔槽。
所述的弧段模块上的楔头和楔槽是形状相互吻合的半圆弧形。
所述的软带为抗拉尼龙带。
所述的软带为链节式软带,相邻的两个链节之间相互铰连,每个链节与对应的一个弧段模块地外周面的贴合面紧固在一起。
由于软带贴合并固定在各弧段模块的外周面上,兜紧各弧段模块的外周面上的软带,使一个个弧形模块紧密地串连对接在一起,即可形成桥拱型支撑;拆卸时,放松软带,并将其外卷即可形成一盘状,体积相对较小,便于携带;弧段模块两侧压合面上分别有一楔头和一对应的形状相互吻合的楔槽,相互压合楔接后所形成的支撑稳定可靠,结实耐用;各弧段模块形状相同,整齐统一,便于制造和装配;该便携式弧形支撑结构简单,轻巧美观,结实耐用,成本较低,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弧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相邻两弧段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各弧段模块组合连接成整体支撑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弧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7为图6的右视图;
图8为图6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相邻两弧段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实施例1如图1-图5所示,实施例1所示的支撑为弧形支撑,整个弧形支撑由每5度一段的相同的弧段模块5和各弧段模块5外周面固定的一条软抗拉尼龙带4构成。抗拉尼龙带4通过每段弧段模块5贴合面(外周面)左右两侧的两条垫片3和每个垫片上穿装的前后两个自攻螺钉2紧固在弧段模块5的顶面上。为了保证各弧段模块5组合在一起时构成整体的支撑而不相互错位,在各弧段模块5的左右两压合面上分别设置有楔头1和楔槽6,楔头1和楔槽6是形状相互吻合的半圆弧形。
实施例2如图5、6、7、8、9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各组段模块外周的顶面(贴合面)上的连接用软带为链节式软带。相邻的两个链节7之间通过轴销9相互铰边。每个链节通过前后的两个下翻沿扣合在每个弧段模块的顶部,并通过每个下翻沿上穿插的两个自攻螺钉8紧固在各弧段模块5的前后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软带也可以紧固在各弧段模块的内周面上,以达到同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应用在帐篷上,而且可以应用在遮阳伞及船底的支撑上。需要说明的是,采用这种等同的技术手段达到同样的发明创造目的,应同样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