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屋面光伏支架夹具安装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屋面光伏支架夹具安装结
构。
背景技术
普通金属屋面光伏支架采用夹具在屋面上固定,然后再用T型螺栓把铝型材导轨
固定在夹具上,再用螺栓把光伏组件固定在导轨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夹具上铺设铝型材导轨,再在导轨上铺设组件,大大增加了原金属屋面所
附荷载,但一般性原金属屋面设计承载力普遍不会很富裕,导致很多屋面无法满足安装光
伏组件的条件。如若想实施,必须翻新原屋面,大大增加前期投入成本,相对减少利润。
2.原金属屋面光伏支架的安装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安装夹具与导轨连接时,因为
夹具与导轨之间的T型螺栓为倒置安装,安装人员需把手伸到夹具下方进行安装,安装时视
线受阻,仅能凭感觉和经验进行安装,安装难度较大,速度较慢。
3.原金屋屋面压块螺栓均采用平弹垫+滑块螺母连接形式。螺母形状需根据导轨
截面重新开模定制,截面规格形式不统一。
4.原夹具的厚度基本上要做到5~6毫米,造价高昂,且浪费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屋面光伏支架夹具
安装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光伏支架自重大,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属屋面光伏支架夹具安装结
构,包括屋面夹具与压块,所述屋面夹具由底部的屋面安装部与顶部的光伏组件安装部一
体式制成,所述光伏组件安装部由两块对称的T型板构成,两T型板两内侧均设有隔条并形
成安装槽A与容纳槽B,所述安装槽A内插入方形螺母,所述压块通过螺栓与方形螺母连接并
置于两T型板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压块为中间压块,所述中间压块两侧壁向外弯折形成压边。
作为优选,所述压块为边压块,所述边压块一侧壁向外弯折形成压边。
为了适应瓦楞为梯型的屋面,所述安装部为梯形结构。
为了适应瓦楞为角驰型的屋面,所述安装部为角驰型结构,所述角驰型结构由两
部分对称结构通过螺丝固定而成。
为了防止光伏组件左右移动而意外移除夹具,所述容纳槽B底面设有若干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无导轨连接,直接将光伏组件与夹具安装,重力轻,结构
简洁,用料成本低,安装方便,可适应不同厚度的光伏组件,并定位光伏组件的位置,防止其
随意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金属屋面光伏支架夹具安装结构,包括屋面夹具1与压块2,其特
征在于,所述屋面夹具1由底部的屋面安装部3与顶部的光伏组件安装部4一体式制成,所述
光伏组件安装部4由两块对称的T型板构成,两T型板两内侧均设有隔条5并形成安装槽A6与
容纳槽B7,所述安装槽A6内插入方形螺母10,所述压块2通过螺栓8与方形螺母10连接并置
于两T型板上方;所述压块2为中间压块,所述中间压块两侧壁向外弯折形成压边;所述安装
部3为梯形结构;所述容纳槽B7底面设有若干限位块9。
梯形结构的安装部3安装于梯形瓦楞上后还需通过螺丝将安装部3与瓦楞固定,光
伏组件至于T型板表面与中间压块的压边之间,再从上往下将通过螺栓8与安装槽A6内的方
形螺母10连接,方形螺母10受安装槽A6槽壁限制不会旋转,因此方便了螺栓8的拧紧;两T型
板之间还形成容纳槽B7,可供螺栓8在容纳槽B7内上下调整,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光伏组件,
且容纳槽B7底面设有若干限位块9,当光伏组件位置确定并用螺栓8固定后,即可通过限位
块9限制螺栓8底部位移,防止光伏组件脱出屋面夹具1。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金属屋面光伏支架夹具安装结构,包括屋面夹具1与压块2,其特
征在于,所述屋面夹具1由底部的屋面安装部3与顶部的光伏组件安装部4一体式制成,所述
光伏组件安装部4由两块对称的T型板构成,两T型板两内侧均设有隔条5并形成安装槽A6与
容纳槽B7,所述安装槽A6内插入方形螺母10,所述压块2通过螺栓8与方形螺母10连接并置
于两T型板上方;所述压块2为中间压块,所述中间压块两侧壁向外弯折形成压边;所述安装
部3为角驰型结构,所述角驰型结构由两部分对称结构通过螺丝固定而成;所述容纳槽B7底
面设有若干限位块9。
与实施例1相同部分不再重述,将角驰型结构的安装部3套于角驰型瓦楞外,再通
过螺丝固定角驰型结构即可实现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