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高层建筑风洞上的防火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高层风洞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在高层建筑
风洞上的防火结构。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风洞,指的是高层与高层之间预留的空间结构,该空间结构在建筑施工
的过程中就进行了事先的预留,主要是对后期的建筑之间形成的风流进行导向的作用。但
是该风洞空间结构也是后期建筑发生火灾十分容易增长火势的一个空间结构,现在针对该
情况进行相关辅助空间结构的设置,从而解决后期会出现的火灾问题。
传统的风洞主要是起到建筑底端的通风作用,由于高层建筑之间很容易形成风
流,如果在建筑之间不预留有风洞结构,很容易使得建筑室内空间遭到风流的影响,影响人
们的生活,另外当发生火灾时,该风洞空间也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结构。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在高层建筑风洞上的防
火结构,该装置通过温度感应器感应温度后,控制总阀体与分支阀体开启,使得水经过主水
管与分支水管后通过喷头向外喷出,解决了高层风洞空间结构后期建筑发生火灾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应用在高层建筑风洞上的防火结构,包括风洞,所述风洞包括土壤
层与墙体,所述土壤层的上部两侧设有墙体,且通过横向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墙体上部等
距设有窗洞,所述横向支撑架下部设有分支水管,所述分支水管垂直连接主水管,所述主水
管侧部设有增压泵,所述主水管通过总阀体连接有消防栓,所述分支水管横向均匀设置有
喷头,所述分支水管两侧安装有分支阀体,所述分支水管上部设有温度感应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横向支撑架与主水管垂直对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总阀体通过单线路与温度感应器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分支阀体通过单线路与温度感应器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温度感应器通过感应温度控制总阀体与分支阀
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增压泵为空气型增压泵。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一种应用在高层建筑风洞上的防火结构,该发明装置通过温度感应
器感应温度后,控制总阀体与分支阀体开启,使得水经过主水管与分支水管后通过喷头向
外喷出,扑灭大火。
(2)本发明的一种应用在高层建筑风洞上的防火结构,该发明装置的增压泵可以
将水压提高,辅助主水管向上输送水来扑灭较高层的大火。
(3)本发明的一种应用在高层建筑风洞上的防火结构,该发明装置结构新颖,实用
性强,有效解决了高层风洞空间结构后期建筑发生火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土壤层;2、墙体;3、窗洞;4、风洞;5、横向支撑架;6、消防栓;7、主水管;8、
总阀体;9、分支水管;10、喷头;11、分支阀体;12、温度感应器;13、增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在高层建筑风洞上的防火结构,包括风洞4,所述
风洞4包括土壤层1与墙体2。所述土壤层1的上部两侧设有墙体2,且通过横向支撑架5固定
连接,所述墙体2上部等距设有窗洞3,所述横向支撑架5下部设有分支水管9,所述分支水管
9垂直连接主水管7,所述主水管7侧部设有增压泵13,且所述的增压泵13为空气型增压泵。
所述主水管7通过总阀体8连接有消防栓6,所述总阀体8可以控制整个防火结构水管中水体
的输送。所述分支水管9横向均匀设置有喷头10,且喷头10共设置有三处,可以对两侧的建
筑外沿进行喷水灭火。所述分支水管9两侧安装有分支阀体11,所述分支水管9上部设有温
度感应器12。
其中,横向支撑架5与主水管7垂直对称,总阀体8与分支阀体11通过单线路与温度
感应器12相连接,不会对其他层高的水管进行影响,彼此相互独立。温度感应器12通过感应
温度控制总阀体8与分支阀体11。该装置通过温度感应器12感应温度后,控制总阀体8与分
支阀体11开启,使得水经过主水管7与分支水管9后通过喷头10向外喷出,扑灭大火。增压泵
13可以将水压提高,辅助主水管7向上输送水来扑灭较高层的大火。该装置结构新颖,实用
性强,有效解决了高层风洞空间结构后期建筑发生火灾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在高层建筑风洞上的防火结构,当室内发生火灾的时候,温
度从窗洞3向外进行蔓延流动,使得窗洞3周边的温度得到提高,这时设置在横向支撑架5上
的温度感应器12受到温度的感应。从而控制总阀体8与分支阀体11的开启,输送水流进入主
水管7与分支水管9,从喷头10中进行外喷,很好的将室内向外蔓延的火势进行扑灭,防止上
层遭到火势的蔓延。当高层发生火灾时,主水管7向上输送水体,可以在增压泵13的辅助作
用下,将水压提高,使得水体得到顺利的输送,使得整个风洞上的防火结构得到有利的使
用。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
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
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