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式卸力抗扭锁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头,特别是一种防止蓄意破坏的防盗锁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锁头主要由锁壳、锁芯、锁筒和拨叉组成,当锁芯和锁筒之间的锁定元件同时处于特定位置时锁芯才能旋转,从而带动拔叉运转将锁具开启,但是这种锁头存在着不防撬的技术缺点,如电脑匙、智慧匙、十字匙等各种锁头,当行窃者用钥匙或与钥匙相仿的工具插入锁芯孔时,只要用扳手、铁钳等工具夹住钥匙并扭动,就容易使锁定元件损坏,从而使锁具被强行开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卸退对锁芯的强行旋扭力,防止蓄意破坏的防盗锁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离合式卸力抗扭锁头包括锁壳,锁壳腔内有锁筒,锁筒通过锁定元件连接有锁芯,锁芯后端连接有拔叉;锁壳在锁筒的后端位置处卡接有离合座,离合座在锁壳内只可沿轴线移动,离合座的前端面与锁筒的后端相接合,接合面成凹凸形状,锁筒可相对离合座旋转,离合座上有一通孔,拔叉穿过通孔卡于离合座上,并可在通孔内旋转,当锁筒旋转时随离合座一起沿轴线移动,离合座上连有使离合座和拔叉回到接合状态的回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锁筒与离合座的接合面成凹凸形状,当不相配钥匙插入锁芯孔并旋扭时,锁芯受到锁定元件的阻碍而带动锁筒一起旋转,在凹凸状接合面作用下,离合座带动拔叉一起沿轴线移动,使拔叉与锁芯分离,锁芯和锁筒便在锁壳内空转,从而可以卸退对锁芯的强行旋扭力,防止对锁头的蓄意破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拆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拆分图的另一个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离合式卸力抗扭锁头,包括锁壳1,锁壳1腔内有锁筒2,锁筒2可在锁壳1腔内旋转;锁筒2通过锁定元件连接有锁芯3,锁芯3后端连接有拔叉5,锁定元件可为现在市场上使用的弹片或弹子,当锁芯锁定元件同时处于特定位置时,锁芯3才能相对锁筒2旋转,从而带动拔叉5运转,将锁具开启;锁壳1的后端位置处卡接有离合座8,离合座8的前端面与锁筒2的后端面相接合,接合面成凹凸形状;离合座8上有一通孔9,拔叉5穿过通孔9卡于离合座8上,并可在通孔9内旋转,当锁筒2旋转时随离合座8一起沿轴线移动,离合座8上连有使离合座8和拔叉5回到接合状态的回位机构。
锁芯3与拔叉5地连接方式为锁芯3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拔叉5上有与转动轴4相对应的凹槽6,转动轴4位于凹槽6内,使锁芯3旋转时可带动拔叉5一起旋转,拔叉5在离合座8移动时又能随离合座8与锁芯3分离。当然也可以不设转动轴4,而直接把锁芯3尾端制成方形或别的可与拔叉5上的凹槽6相配合的形状使两者相连接,还可采用其它常见的机械结构连接,比如铆接。
拔叉5在离合座8上的安装方式为拔叉5上有一环形槽7,当拔叉5的一端穿过离合座8的通孔9后,在环形槽7内装入弹簧垫圈10后形成一个凸台,使拔叉5卡于离合座8上,拔叉5可在通孔9内旋转和随离合座8一起沿轴线移动。当然,可采用其它常见的机械结构连接,比如在拔叉5上设有孔,在孔内插入销轴使拔叉5卡于离合座8上。
离合座8与锁壳1的卡接方式为离合座8上有卡条12,锁壳1内壁上有卡槽13,卡条12位于卡槽13内,使离合座8在锁壳1只能沿轴线移动,而不能旋转,卡条12和卡槽13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然,也可以在离合座8和锁壳1内壁相应处都设有槽,然后在两槽中间插入肋条卡住。
离合座8与锁筒2的接合面成凹凸形状,当锁芯3受到强行的旋扭力时,锁芯3带动锁筒2旋转,由于离合座8不能旋转,因此,在凹凸状接合面的作用下,离合座8便相对锁筒2产生轴向位移,并带动拔叉5一起移动,使拔叉5与锁芯3分离,这时锁芯3与锁筒2便在锁壳内自行旋转,卸退了对锁芯的强行旋扭力。
回位机构为一端顶在离合座8的端面,另一端顶在锁头与锁具上的压缩弹簧11,当锁筒2相对离合座8旋转并使离合座8产生轴向位移时,用任意钥匙插入少许并旋转合适角度,在压缩弹簧11的弹力下,离合座8便会自动回到接合状态。当然,回位机构也可以是固定在锁壳上的弹性元件,比如弹片,弹性元件与离合座8或拔叉5相连,实现上述的回位,还可采用其它常见的机械结构,但不论使用何种方式,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