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851985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285989.6

申请日:

2013.05.23

公开号:

CN203284896U

公开日:

2013.11.1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04B 1/74申请日:20130523授权公告日:20131113终止日期:20160523|||授权

IPC分类号:

E04B1/74; E04B1/76

主分类号:

E04B1/74

申请人:

胡容

发明人:

胡容; 肖金贵

地址:

610074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羊大道101号博瑞都市花园19栋2单6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外部墙体大部分设置为夹层墙,夹层墙由夹层墙外墙、夹层墙内墙、气流通道组成,夹层墙外墙下部设有进风口,上部设有排风口,下部进风口与上部排风口之间确保有足够的高度差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热压循环路径;此外,夹层墙外墙下部还设置有送风口,送风口通过送风管道与送风室连通,送风管道埋设在浅层地下,送风室设置在植被茂密的阴凉处,送风室内配置有风压机;在室外环境的自然风较弱导致由进风口进入气流通道的自然风气流不足散热效果较差时,可通过送风口人为送风以加强气流通道内的气流强度,增强夹层墙的散热节能效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外部墙体大部分设置为夹层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墙由夹层墙外墙、夹层墙内墙、气流通道组成,夹层墙外墙下部设有进风口,上部设有排风口,下部进风口与上部排风口之间确保有足够的高度差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热压循环路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墙外墙下部还设置有送风口,送风口通过送风管道与送风室连通,送风管道埋设在浅层地下,送风室设置在植被茂密的阴凉处,送风室内配置有风压机;在室外环境的自然风较弱导致由进风口进入气流通道的自然风气流不足散热效果较差时,可通过送风口人为送风以加强气流通道内的气流强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送风口、排风口可以人为调节开口大小及开启、关闭状态。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节能和环保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发展主题,与每个人、每个行业息息相关。在建筑行业,包括各种大型公共建筑、办公写字楼、民用住宅,对建筑节能的要求都更加明确,对建筑维护结构材料传热系数的要求己经形成明确的行业规范。建筑节能,目前行业内比较传统的做法是采用符合一定节能要求标准的墙体保温材料,如在外墙上粘贴聚合物或保温隔热层等保温材料。这些节能方式通常保温材料成本较高,安装在建筑外墙受到很大的局限,且使用一定时间后有可能脱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过去大多在建筑外墙上粘贴聚合物或保温隔热层等保温材料等建筑节能措施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在夏季通过向夹层墙气流通道内导入自然风或人为送风,空气从排风口流出迅速带走热量,有效降低室内空调负荷;冬季关闭全部进风口、送风口和排风口,使夹层墙气流通道成为隔热层,起到保温的作用;最终使整个建筑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外部墙体大部分设置为夹层墙,夹层墙由夹层墙外墙、夹层墙内墙、气流通道组成,夹层墙外墙下部设有进风口,上部设有排风口,下部进风口与上部排风口之间确保有足够的高度差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热压循环路径;此外,夹层墙外墙下部还设置有送风口,送风口通过送风管道与送风室连通,送风室内配置有风压机;在室外环境的自然风较弱导致由进风口进入气流通道的自然风气流不足散热效果较差时,可通过送风口人为送风以加强气流通道内的气流强度,增强夹层墙的散热节能效果。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送风管道应埋设在浅层地下,送风室应设置在建筑物附近植被茂密的阴凉处,使得经过送风口导入的空气初始温度相对较低。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进风口和排风口均设计采用百叶窗结构形式,确保进风口、排风口可以根据使用需要人为调节开口大小及开启、关闭状态。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送风口设置有阀门开关,可以根据使用需要人为调节开口大小及开启、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建筑物结构强度、安全性更能得到保证。对于夹层墙而言,在夏季所有进风口和送风口打开,空气从夹层墙下部进入,空气在气流通道内向上流动经排风口排出可迅速带走建筑外墙结构的热量,有效降低建筑室内空调的负荷;在冬季,关闭所有进风口、送风口和排风口,建筑外部夹层墙则变成了双层保温隔热墙,最终使整个建筑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建筑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体剖面示意图。
其中:1为夹层墙,2为夹层墙外墙,3为夹层墙内墙,4为进风口,5为送风口,6为排风口,7为气流通道,8为送风管道,9为送风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外部墙体大部分设置为夹层墙1,夹层墙1由夹层墙外墙2、夹层墙内墙3、气流通道4组成,夹层墙外墙2下部设有进风口4,上部设有排风口6,下部进风口4与上部排风口6之间确保有足够的高度差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热压循环路径;此外,夹层墙外墙2下部还设置有送风口5,送风口5通过送风管道8与送风室9连通,送风管道8埋设在浅层地下,送风室9设置在植被茂密的阴凉处,送风室9内配置有风压机;在室外环境的自然风较弱导致由进风口4进入气流通道7的自然风气流不足散热效果较差时,可通过送风口5人为送风以加强气流通道7内的气流强度,增强夹层墙1的散热节能效果。
在夏季开启所有进风口和排风口,空气从夹层墙下部进入,由于进风口和排风口设置存在足够的高度差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热压循环路径,空气在夹层墙气流通道内流动可迅速带走夹层墙体的热量,使得建筑室内的空调负荷有效降低;当夏季室外环境的自然风较弱导致由进风口进入气流通道的自然风气流不足时,可开启在夹层墙下部设置的送风口,同时开动送风室内配置的风压机,通过送风口人为送风以加强气流通道内的气流强度,以利增大热压;在冬季状态下,关闭全部进风口、送风口和排风口,关闭风压机,使夹层墙成为双层保温隔热墙,使整个建筑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84896 U(45)授权公告日 2013.11.13CN203284896U*CN203284896U*(21)申请号 201320285989.6(22)申请日 2013.05.23E04B 1/74(2006.01)E04B 1/76(2006.01)(73)专利权人胡容地址 610074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羊大道101号博瑞都市花园19栋2单601号(72)发明人胡容 肖金贵(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外部墙体大部分设置为夹层墙,夹层墙由夹层墙外墙、夹层墙内墙、气流通道组成,夹层。

2、墙外墙下部设有进风口,上部设有排风口,下部进风口与上部排风口之间确保有足够的高度差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热压循环路径;此外,夹层墙外墙下部还设置有送风口,送风口通过送风管道与送风室连通,送风管道埋设在浅层地下,送风室设置在植被茂密的阴凉处,送风室内配置有风压机;在室外环境的自然风较弱导致由进风口进入气流通道的自然风气流不足散热效果较差时,可通过送风口人为送风以加强气流通道内的气流强度,增强夹层墙的散热节能效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8489。

3、6 UCN 203284896 U1/1页21. 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外部墙体大部分设置为夹层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墙由夹层墙外墙、夹层墙内墙、气流通道组成,夹层墙外墙下部设有进风口,上部设有排风口,下部进风口与上部排风口之间确保有足够的高度差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热压循环路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墙外墙下部还设置有送风口,送风口通过送风管道与送风室连通,送风管道埋设在浅层地下,送风室设置在植被茂密的阴凉处,送风室内配置有风压机;在室外环境的自然风较弱导致由进风口进入气流通道的自然风气流不足散热效果较差时,可通过送风口人为送风以加强气流通道。

4、内的气流强度。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送风口、排风口可以人为调节开口大小及开启、关闭状态。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284896 U1/2页3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背景技术0002 当今世界,节能和环保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发展主题,与每个人、每个行业息息相关。在建筑行业,包括各种大型公共建筑、办公写字楼、民用住宅,对建筑节能的要求都更加明确,对建筑维护结构材料传热系数的要求己经形成明确的行业规范。建筑节能,目前行业内比较传统的做法是采用符合一定节能要求标准。

5、的墙体保温材料,如在外墙上粘贴聚合物或保温隔热层等保温材料。这些节能方式通常保温材料成本较高,安装在建筑外墙受到很大的局限,且使用一定时间后有可能脱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实用新型内容0003 针对过去大多在建筑外墙上粘贴聚合物或保温隔热层等保温材料等建筑节能措施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在夏季通过向夹层墙气流通道内导入自然风或人为送风,空气从排风口流出迅速带走热量,有效降低室内空调负荷;冬季关闭全部进风口、送风口和排风口,使夹层墙气流通道成为隔热层,起到保温的作用;最终使整个建筑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0004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呼吸式建筑节。

6、能结构,外部墙体大部分设置为夹层墙,夹层墙由夹层墙外墙、夹层墙内墙、气流通道组成,夹层墙外墙下部设有进风口,上部设有排风口,下部进风口与上部排风口之间确保有足够的高度差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热压循环路径;此外,夹层墙外墙下部还设置有送风口,送风口通过送风管道与送风室连通,送风室内配置有风压机;在室外环境的自然风较弱导致由进风口进入气流通道的自然风气流不足散热效果较差时,可通过送风口人为送风以加强气流通道内的气流强度,增强夹层墙的散热节能效果。0005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送风管道应埋设在浅层地下,送风室应设置在建筑物附近植被茂密的阴凉处,使得经过送风口导入的空气初始温度相对较低。0006 作为优。

7、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进风口和排风口均设计采用百叶窗结构形式,确保进风口、排风口可以根据使用需要人为调节开口大小及开启、关闭状态。0007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送风口设置有阀门开关,可以根据使用需要人为调节开口大小及开启、关闭状态。0008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建筑物结构强度、安全性更能得到保证。对于夹层墙而言,在夏季所有进风口和送风口打开,空气从夹层墙下部进入,空气在气流通道内向上流动经排风口排出可迅速带走建筑外墙结构的热量,有效降低建筑室内空调的负荷;在冬季,关闭所有进风口、送风口和排风口,建筑外部夹层墙则变成了双层保温隔热墙,最终使整个建筑达到冬。

8、暖夏凉的效果。说 明 书CN 203284896 U2/2页4附图说明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建筑外观示意图。0010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体剖面示意图。0011 其中:1为夹层墙,2为夹层墙外墙,3为夹层墙内墙,4为进风口,5为送风口,6为排风口,7为气流通道,8为送风管道,9为送风室。具体实施方式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3 参阅图1、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可呼吸式建筑节能结构,外部墙体大部分设置为夹层墙1,夹层墙1由夹层墙外墙2、夹层墙内墙3、气流通道4组成,夹层墙外墙2下部设有进风口4,上部设有排风口6,下部进风口4与上部排风口6之间确保。

9、有足够的高度差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热压循环路径;此外,夹层墙外墙2下部还设置有送风口5,送风口5通过送风管道8与送风室9连通,送风管道8埋设在浅层地下,送风室9设置在植被茂密的阴凉处,送风室9内配置有风压机;在室外环境的自然风较弱导致由进风口4进入气流通道7的自然风气流不足散热效果较差时,可通过送风口5人为送风以加强气流通道7内的气流强度,增强夹层墙1的散热节能效果。0014 在夏季开启所有进风口和排风口,空气从夹层墙下部进入,由于进风口和排风口设置存在足够的高度差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热压循环路径,空气在夹层墙气流通道内流动可迅速带走夹层墙体的热量,使得建筑室内的空调负荷有效降低;当夏季室外环境的自然风较弱导致由进风口进入气流通道的自然风气流不足时,可开启在夹层墙下部设置的送风口,同时开动送风室内配置的风压机,通过送风口人为送风以加强气流通道内的气流强度,以利增大热压;在冬季状态下,关闭全部进风口、送风口和排风口,关闭风压机,使夹层墙成为双层保温隔热墙,使整个建筑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说 明 书CN 203284896 U1/2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284896 U2/2页6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284896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