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力触探装置.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851930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0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206452.6

申请日:

2016.11.09

公开号:

CN206328742U

公开日:

2017.07.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D1/02

主分类号:

E02D1/02

申请人:

上海汇壹土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华东; 张正刚

地址:

200080 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687号1幢325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固定支杆通过侧壁固定杆与稳定装置连接,稳定装置中部设置有放置凹槽,放置凹槽内通过稳定支杆连接有稳定横梁,稳定横梁中部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内设置有按压装置,按压装置下方设置有静力触探杆保护套,静力触探杆保护套内部设置有静力触探杆,按压装置末端设置有测压装置,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末端设置有尖刺部,尖刺部外侧设置有挡板;本实用新型通过挡板限制尖刺部向外打开的程度,从而使得静力触探杆能够直接向下运动与岩土接触,不需要将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抽出,方便了使用,节约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了静力触探杆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效率,也使得勘测数据更加精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0),所述支撑底座(10)上方设置有稳定装置
(1),所述稳定装置(1)通过固定支杆(9)与所述支撑底座(1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
支杆(9)通过侧壁固定杆(8)与所述稳定装置(1)连接,所述稳定装置(1)中部设置有放置凹
槽(4),所述放置凹槽(4)内通过稳定支杆(2)连接有稳定横梁(3),所述稳定横梁(3)中部设
置有限位孔(7),所述限位孔(7)内设置有按压装置(5),所述按压装置(5)下方设置有静力
触探杆保护套(12),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内部设置有静力触探杆(11),所述按压装
置(5)末端设置有测压装置(6);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末端设置有尖刺部(14),所述
尖刺部(14)外侧设置有挡板(13),所述尖刺部(14)由若干个叶片(15)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
的横截面为八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刺部(14)由八块叶片
构成,所述叶片(15)为三角形,所述叶片(15)一端与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末端连接,
相邻两个所述叶片(15)之间相互连接,每个所述叶片(15)外侧都设置有一个对应的所述挡
板(1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力触探杆保
护套(12)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5)为等腰三角
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力触探杆(11)末端设
置有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固定支杆(9)为圆台
形。

说明书

一种静力触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属于岩土工程勘察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深孔静力触探试验贯入过程中,一般为了保护静力触探杆通常都设置一个保护
套,保护套入土后再将静力触探杆放入,避免对静力触探杆直接造成损坏。但是由于静力触
探杆外部套有保护套不能直接与岩土接触,导致了勘察数据存在一定的失误,勘察数据不
够精确。或者一般是先将保护套入土成功后将静力触探杆放入,然后再将保护套取出,但是
由于深度够深,而且岩土密度不一致会导致压力大小不一,造成静力触探杆容易弯曲损坏,
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寿命更长,不易
断裂和损坏,操作方便快捷,效率高节约时间的静力触探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方设置有稳定装
置,所述稳定装置通过固定支杆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所述固定支杆通过侧壁固定杆与所
述稳定装置连接,所述稳定装置中部设置有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内通过稳定支杆连接
有稳定横梁,所述稳定横梁中部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按压装置,所述按压装
置下方设置有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内部设置有静力触探杆,所述按
压装置末端设置有测压装置,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末端设置有尖刺部,所述尖刺部外侧
设置有挡板,所述尖刺部由若干个叶片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的横截面为八边
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尖刺部由八块叶片构成,所述叶片为
三角形,所述叶片一端与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末端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相互连
接,每个所述叶片外侧都设置有一个对应的所述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的横截面为正八边
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叶片为等腰三角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静力触探杆末端设置有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支杆为圆台形。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末端设置
尖刺部,同时在尖刺部外侧设置挡板,可以在静力触探杆放入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时,通过静
力触探杆的末端向下用力从而使得尖刺部向外打开,通过挡板限制尖刺部向外打开的程
度,从而使得静力触探杆能够直接向下运动与岩土接触,不需要将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抽出,
方便了使用,节约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了静力触探杆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效率,
也使得勘测数据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静力触探杆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中尖刺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稳定装置;2、稳定支杆;3、稳定横梁;4、放置凹槽;5、按压装置;6、测压装
置;7、限位孔;8、侧壁固定杆;9、固定支杆;10、支撑底座;11、静力触探杆;12、静力触探杆保
护套;13、挡板;14、尖刺部;15、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
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底座10,所述支撑底座10上方设置
有稳定装置1,所述稳定装置1通过固定支杆9与支撑底座10连接,所述固定支杆9通过侧壁
固定杆8与稳定装置1连接,所述稳定装置1中部设置有放置凹槽4,放置凹槽4内通过稳定支
杆2连接有稳定横杆,稳定横杆中部设置有限位孔7,所述限位孔7内设置有按压装置5,所述
按压装置5下方设置有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内部设置有静力触
探杆11,所述按压装置5末端设置有测压装置6;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末端设置有尖刺
部14,所述尖刺部14外侧设置有挡板13,所述尖刺部14由若干个叶片15构成。通过在静力触
探杆保护套12末端设置尖刺部14,同时在尖刺部14外侧设置挡板13,可以在静力触探杆11
放入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时,通过静力触探杆11的末端向下用力从而使得尖刺部14向外打
开,通过挡板13限制尖刺部14向外打开的程度,从而使得静力触探杆11能够直接向下运动
与岩土接触,不需要将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抽出,方便了使用,节约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了
静力触探杆11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效率,也使得勘测数据更加精确。

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的横截面为八边形。通过将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的横截面设
置为八边形,方便开孔,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避免损坏,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尖
刺部14由八块叶片15构成,所述叶片15为三角形,叶片15一端与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末端
连接,相邻两个叶片15之间相互连接,所述每个叶片15外侧都设置有一个对应的挡板13。通
过将尖刺部14由八块叶片15构成,八片叶片15构成的尖刺部14,使得尖刺部14更加锋利,同
时使得开孔的时间缩短,开孔效率更高。

实施例二: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底座10,所述支撑底座10上方设置
有稳定装置1,所述稳定装置1通过固定支杆9与支撑底座10连接,所述固定支杆9通过侧壁
固定杆8与稳定装置1连接,所述稳定装置1中部设置有放置凹槽4,放置凹槽4内通过稳定支
杆2连接有稳定横杆,稳定横杆中部设置有限位孔7,所述限位孔7内设置有按压装置5,所述
按压装置5下方设置有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内部设置有静力触
探杆11,所述按压装置5末端设置有测压装置6;所述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末端设置有尖刺
部14,所述尖刺部14外侧设置有挡板13,所述尖刺部14由若干个叶片15构成。通过在静力触
探杆保护套12末端设置尖刺部14,同时在尖刺部14外侧设置挡板13,可以在静力触探杆11
放入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时,通过静力触探杆11的末端向下用力从而使得尖刺部14向外打
开,通过挡板13限制尖刺部14向外打开的程度,从而使得静力触探杆11能够直接向下运动
与岩土接触,不需要将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抽出,方便了使用,节约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了
静力触探杆11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效率,也使得勘测数据更加精确。

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通过将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的横截面
设置为正八边形,方便开孔,同时也使得侧壁的压力均匀,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避免损
坏,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尖刺部14由八块叶片15构成,所述叶片15为三角形,叶片
15一端与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末端连接,相邻两个叶片15之间相互连接,所述每个叶片15
外侧都设置有一个对应的挡板13。通过将尖刺部14由八块叶片15构成,八片叶片15构成的
尖刺部14,使得尖刺部14更加锋利,同时使得开孔的时间缩短,开孔效率更高。

叶片15为等腰三角形。通过将叶片15的形状设置为等腰三角形,使得尖刺部14开
孔力度一致同时开孔效率也更高,避免尖刺部14的损坏,延长了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静力
触探杆11末端设置有凸起。通过将静力触探杆11末端设置凸起,可以更加方便尖刺部14中
叶片15的打开,方便静力触探杆11直接与岩土接触,保证了数据的准确度。

固定支杆9为圆台形。通过将固定支杆9设置为圆台形,可以更好的保证了稳定装
置1的稳定性,保证了开孔过程中,开孔能够垂直向下,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避免了整体装
置工作过程中发生偏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末端设置尖刺部14,同时在尖刺部14外侧
设置挡板13,可以在静力触探杆11放入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时,通过静力触探杆11的末端
向下用力从而使得尖刺部14向外打开,通过挡板13限制尖刺部14向外打开的程度,从而使
得静力触探杆11能够直接向下运动与岩土接触,不需要将静力触探杆保护套12抽出,方便
了使用,节约了时间,同时也避免了静力触探杆11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效率,也
使得勘测数据更加精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静力触探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静力触探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静力触探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静力触探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静力触探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力触探装置,固定支杆通过侧壁固定杆与稳定装置连接,稳定装置中部设置有放置凹槽,放置凹槽内通过稳定支杆连接有稳定横梁,稳定横梁中部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内设置有按压装置,按压装置下方设置有静力触探杆保护套,静力触探杆保护套内部设置有静力触探杆,按压装置末端设置有测压装置,静力触探杆保护套末端设置有尖刺部,尖刺部外侧设置有挡板;本实用新型通过挡板限制尖刺部向外打开的程度,从而使得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