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护岸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岸、海岸或港口的防护构筑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护岸结
构。
背景技术
河道护岸具有就地取材、施工简易灵活、适应河床变形、能分期实施、逐步加固等
优点;混凝土护岸主要用于较稳定河道的堤、坝、岸上防护风浪;透水桩坝有一定的缓流落
淤效果,适用于水浅流缓处。
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越来越重视,民众对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水利工
程的岸坡防护设计重点倡导生态、环保、水清、岸绿的生态型护坡结构。生态型护坡结构首
先应考虑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其次还应考虑施工方便、快捷等因素,结合生态
效果充分发挥河道在防洪、排涝、生态环保及改善周边环境等方面的综合功能。
目前,一些地方的河道护岸位置处的道路面积较小,道路一侧紧贴河道,另一侧为
周边的地块,由于道路的宽度使施工的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设计道路中的管线种类繁
多,比如:雨水管路、自来水管路、电路管路、电信管路、燃气管管路都需要与道路配套设计,
管路配套的施工必定需要对道路的开挖,一方面对道路的开挖面积大、工程费用高、路基损
伤较为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河道护岸本身的面积较小,开挖面积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护岸结构,其具有道路开挖量少、经济效益好
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河道护岸结构,包括一侧为河道另一侧道路的护岸本体,沿护岸本体的路段
长度上分布若干围堰位置点,每个围堰位置点设有自地上下凹的电力沟和埋藏至地下且连
通两个电力沟的电力井段,电力沟内设有电力井结构。
如此设置,电力井结构所占面积大,施工时对道路的路基影响最为明显,将电力井
结构进行特殊处理,与河道护岸相互结合,在施工时,可以减小对道路路基的损害,保证道
路施工质量,将电力井结构与河道护岸结合的方式,控制了建设工程费用,起到了较好的经
济效益。
进一步设置:所述电力井结构包括底板、若干围成置物空间的侧板和封闭该空间
的顶板,顶板上设有连通置物空间的井口,侧板上设有与电力井段连通的侧口,电力井段内
设有贯穿电力井段并连通置物空间的支接排管。
如此设置,多电力井段内的支接排管可以供电力排管的穿设安装,个置物空间可
以供工作人员进入地下进行安装电力排管的工作。
进一步设置:所述底板上设有集水坑,底板具有自集水坑一侧倾斜的斜面,该斜面
为1%的坡度。
如此设置,底板上具有雨水时,可以更加坡度自动往水往集水坑内进行收集。
进一步设置:所述护岸本体沿每个围堰位置点设有连通集水坑的预留出水口。
如此设置,集水坑将雨水收集后,由预留出水口进行排放。
进一步设置:所述底板的下侧具有垫层,垫层包括由下至上的碎石垫层和C15素砼
垫层。
如此设置,碎石垫层和C15素砼垫层保证电力井结构具有较为稳固的地基,不会因
为地基松软造成本身结构的破裂。
进一步设置:所述的侧板、底板、顶板均为由C30砼制成的预制构件,凸榫与侧板或
底板或顶板一体成型。
如此设置,预制构件成型速度快,各自可独立工作,节约了施工时间,加快了施工
效率。
进一步设置:所述的侧板、底板、顶板两两之间榫接,侧板、底板、顶板上均设有相
互配合的凸榫和凹榫。
如此设置,侧板、底板、顶板均为预制构件,预制构件相互连接采用榫接的方式,结
构强度更为牢固。
进一步设置:所述的侧板、底板、顶板之间具有伸缩缝,伸缩缝内设有聚乙烯板。
如此设置,侧板、底板、顶板均为预制构件,相互之间会具有一定的缝隙,缝隙采用
聚乙烯板填补,避免雨水进入,保证置物空间内部干燥,保证电力管路的安全。
进一步设置:所述顶板与侧板相交的棱角处设有一凹口,凹口朝向道路一侧设置。
如此设置,由于道路路基在过弯处具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加强部位,电力井结构在
施工时,具有的凹口可以对过弯处的侧向加强部进行避让,无需破坏本身结构和道路结构。
进一步设置:所述井口处设有井盖。
如此设置,井盖对置物空间进行封闭,尽量避免雨水进入置物空间内影响电力排
管的正常运行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对护岸结构进行了优化,将电力井结构
与护岸结构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减少对道路施工的影响,做好了对路基的保护,优化了施工
流程,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施工质量的得到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河道护岸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力井结构的横向截面图;
图3是电力井结构的第一纵向截面图;
图4是电力井结构的第二纵向截面图。
图中,1、护岸本体;2、电力沟;3、电力井段;4、底板;5、顶板;6、侧板;7、井口;71、井
盖;72、防护网;8、侧口;81、支接排管;9、集水坑;10、斜面;11、预留出水口;12、垫层;121、碎
石垫层;122、C15素砼垫层;13、凹口;14、伸缩缝;141、聚乙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河道护岸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一侧为河道另一侧道路的护岸本体
1,护岸本体1由混凝土浆砌石铺设而成,朝向河道一侧为倾斜的坡面,用于拦截河道的水
流,护岸本体1朝向道路一侧在施工时,需要将电力排管的安装位置与其结合,结合的改进
结构如下:
沿护岸本体1的路段的长度方向上分布若干围堰位置点,长度为60米,每个围堰位
置点设有自地上下凹的电力沟2,电力沟2的深度为1米,每两个电力沟2之间设有相互连通
的电力井段3,电力井段3埋藏至地下,通过混凝土浆砌石铺设而成。
如图2所示,在电力沟2内设有电力井结构,电力井结构包括底板4、若干围成置物
空间的侧板6和封闭该空间的顶板5,侧板6、底板4、顶板5均为由C30砼制成的预制构件,预
制构件成型快,施工效率高。侧板6、底板4、顶板5上均设有相互配合的凸榫和凹榫,凸榫和
凹榫为榫接结构,榫接结构较为常见,图中未视出,侧板6、底板4、顶板5两两之间通过凸榫
和凹榫的配合榫接,凸榫与侧板6或底板4或顶板5一体成型,凹榫同样在成型时形成。
如图3所示,顶板5上设有连通置物空间的井口7,井口7处设有封闭置物空间的井
盖71,井口7处位于井盖71下的内壁上设有防护网72,防护网72固定至井口7内壁上,施工
时,或者其他人不小心打开了井盖71,内有一层防护网72,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人或动
物掉落受伤。
侧板6上设有与电力井段3连通的侧口8,电力井段3内设有贯穿电力井段3并连通
置物空间的支接排管81,电力排管均安装至支接排管81中,完成电力管路的铺设。
底板4上设有集水坑9,底板4具有自集水坑9一侧倾斜的斜面10,该斜面10为1%的
坡度,护岸本体1沿每个围堰位置点设有连通集水坑9的预留出水口11。置物空间内的雨水
可以收集至集水坑9中,集水坑9内的积水可以通过预留出水口11进行排放至河道当中,不
会造成积水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该积水情况在施工时多见,在置物空间被密封后,内部具
有电力管路,不会有较多的雨水在内部。
为了保证电力井结构的稳固性,在底板4的下侧具有垫层12,垫层12包括由下至上
的碎石垫层121和C15素砼垫层122,通过垫层12加强了地基的稳固。
侧板6、底板4、顶板5之间具有伸缩缝14,伸缩缝14内设有聚乙烯板141。因为侧板
6、底板4、顶板5和立板均为预制构件,相互之间会具有一定的缝隙,缝隙采用聚乙烯板141
填补,避免雨水进入,保证置物空间内部干燥,保证电力管路的安全。
如图4所示,由于道路路基在过弯处具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加强部位,电力井结构在
施工时,在顶板5与侧板6相交的棱角处设有一凹口13,凹口13朝向道路一侧设置,具有的凹
口13可以对过弯处的侧向加强部进行避让,无需破坏本身结构和道路结构,可以减小对道
路路基的损害,保证道路施工质量,同时保证电力井结构强度。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