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前后堤的防波堤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前后堤的防波堤。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于海岸用以防止海浪侵袭的防波堤,大部份是呈一高耸的墙体,墙体有
呈矩形墙体或呈向上渐尖的锥体,于应用上,呈矩形体的墙体,其迎水面直接受海浪冲击,
承受作用力最大,故极易受大的浪冲蚀、冲溃,而呈向上渐尖的墙体,虽然可以减缓海浪之
冲击力量,但是冲击的海浪沿着渐斜的墙体,很容易便越过墙体,侵袭沿岸地区,造成损害。
现在越来越多的海岸为了吸引游客,在防波堤与海岸线之间铺设了沙滩,人们乐
于在沙滩上玩耍。但是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往往海浪到来时,玩耍的人们来不及越过防波堤
撤离到安全区域,这就形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申请号为:CN201320277379.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前后堤的防波堤建筑,包
括前堤及后堤。前堤,由多个堤体单元所组成,各堤体单元包括一本体,于本体上是贯穿有
多个连接孔,以于两堤体单元的对应连接孔中穿置连接杆后,以堆叠地组合多个堤体单元。
后堤建筑位于前堤的后方,且后堤的迎水面形成一弧面内凹状,使通过前堤的水流,可沿后
堤的迎水面的弧度,再冲回水中,以大大降低海浪的冲击力道。
但是上述专利文件中,虽然在前堤与后堤之间留有空间,但是沙滩往往位于前堤
之前,在沙滩上玩耍的人们还是不能及时从前堤撤离到前堤与后堤之间的空间,因此有待
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在海浪袭击沙滩时为人们提供
及时庇护的具前后堤的防波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前后堤的防波堤,包括
前堤和后堤,所述前堤设有若干第一门体,所述前堤与后堤之间设有防浪屋,所述防浪屋设
有若干第二门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均为砖体结构,且分别与前堤和防浪屋滑动
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堤在对应第一门体的两侧设有泄水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门体位于防浪屋远离前堤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防浪屋在靠近前堤一侧设有弧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防浪屋内设有救生圈。
综上所述,当海浪靠近沙滩时,人们可以穿过前堤上的第一门体,进入前堤和后堤
之间的空间,然后通过第二门体进入防浪屋,在防浪屋中暂时躲避,防止被海浪淹没或冲
走,从而起到及时庇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前后堤的防波堤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前后堤的防波堤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前后堤的防波堤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前后堤的防波堤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前堤;2、后堤;3、第一门体;4、防浪屋;5、第二门体;6、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具前后堤的防波堤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具前后堤的防波堤,包括前堤和后堤,所述前堤设有若干第一门体,所述前堤
与后堤之间设有防浪屋,所述防浪屋设有若干第二门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海浪靠近沙滩时,人们可以穿过前堤上的第一门体,进
入前堤和后堤之间的空间,然后通过第二门体进入防浪屋,在防浪屋中暂时躲避,防止被海
浪淹没或冲走,从而起到及时庇护的作用。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均为砖体结构,且分别与前堤和防浪
屋滑动连接。
还可以在第一门体与前堤之间、第二门体和防浪屋之间设置密封条,以加强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砖体结构有利于阻挡海浪的袭击,起到加固的作用。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前堤在对应第一门体的两侧设有泄水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泄水道有利于将冲向第一门体的海浪排泄出去,减少海
浪对第一门体的直接冲击,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二门体位于防浪屋远离前堤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有利于躲避海浪的直接袭击,防止其直接冲向
防浪屋而淹没第二门体。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防浪屋在靠近前堤一侧设有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面有利于将海浪引导至远离第二门体的一侧,进一
步防止第二门体被淹没。
还可以在第二门体处设置门槛,并提高防浪屋的地面的水平高度,并在防浪屋的
屋顶设置可以打开的窗体和梯子,便于被困人员求救。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防浪屋内设有救生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救生圈可以为躲避人员提供帮助,使其及时得到救生用
具,除了救生圈,还可以提供其他救生用具。
综上所述,当海浪靠近沙滩时,人们可以穿过前堤上的第一门体,进入前堤和后堤
之间的空间,然后通过第二门体进入防浪屋,在防浪屋中暂时躲避,防止被海浪淹没或冲
走,从而起到及时庇护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
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
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
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