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锁控制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使锁舌栓可经由电动或手动来进行控制,使电子锁的操控更加便利的电子锁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锁具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为了因应不同的场所需要,已研发问世的锁具种类不胜枚数,一般常见的就是喇叭锁、机械锁及电控锁。
现有的电子锁,多装设于大门使用,主要在舌栓后端连接掣动舌杆,并利用圆盘与该舌栓对顶,提供使用欲开启门扉时,只需按压设于锁壳体上的按键,即可完成开启动作。
但由于该电控锁结构容易遭歹徒以卡片或工具等经由舌栓前端插入,使舌栓内移而产生误动作开门的危险。以及,需使用交流电源提供电力,增加需要外接电线而造成门体不美观或因使用不慎而遭误触电的危险,而且,因需外接交流电源而有符合安规的多种问题需要克服,无形中增加产销国际其他各国的限制,降低了产业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电子锁控制机构,使该电子锁可由门外以晶片钥匙经电力感应使舌栓后对,或由门内以控制旋钮控制舌栓后退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此种电子锁控制机构,主要在受电力驱动的齿盘和用以驱动舌栓前进后退的拨杆之间设有一个离合元件,使其同时既方便以晶片型钥匙由门外控制,也方便由门内控制开门,以克服电子锁的使用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电子锁控制机构,包括:一个舌栓;一个用以驱动该舌栓前进后退的拨杆;一组经电力驱动带动该拨杆动作的电力驱动机构;以及一组以手动带动该拨杆动作的手动驱动机构;所述的电力驱动机构和手动驱动机构之间设有一个使拨杆可经由电力驱动或手动驱动地离合元件。
前述的电力驱动机构,包括一个马达、一个经马达带动的齿盘,以及一个可与齿盘结合的拨杆。
前述的拨杆具有可伸入舌栓后端空隙以控制舌栓前进后退的拨动端,以及具有可套入齿盘中央通孔的结合端,其结合端内部具有提供离合元件设置的空间。
前述的齿盘中央通孔上端具有梅花形槽。
前述的离合元件,包括两个以二横向弹簧相互对峙的卡扣,卡扣嵌入设在拨杆结合端具活动空间的狭槽内,及齿盘的梅花形槽内。
前述的手动驱动机构为一个可插入拨杆结合端的手动插入器,其中央为插入拨杆中央通孔的圆柱体,其上端设有一个平板,该平板表面具有两个相对的多边形套孔。
前述的手动驱动机构,其一端设有供把手插入旋动的嵌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电力驱动机构和手动驱动机构之间设置了一个使拨杆可经由电力驱动或手动驱动的离合元件,以控制齿盘与拨杆为连动或分离,以及有一个驱动该离合元件动作的手动插入器,手动插入器的一端提供以一个控制旋钮转动;使舌栓的进退动作可经由电动或手动来控制;因此可由门外以晶片钥匙经电力感应使舌栓后退,或在门内控制旋钮控制舌栓后退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零件放大立体分解;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动作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此种电子锁控制机构,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包括:一个舌栓2,设于锁壳21的一端,其后端连接具有空隙22的连杆23;一组电力驱动机构,该电力驱动机构,包括一个马达31,一个受马达驱动的伞形齿轮32,以及一个受伞形齿轮连动的齿盘33;该马达31由一个固定片34固定,其前端套设伞形齿轮32,伞形齿轮32一端再囓接齿盘33,该齿盘33,具有中央通孔331,其上端并形成有梅花形槽332,经由马达31带动使该齿盘33呈水平转动;
一个用以驱动舌栓前进后退的拨杆4,该拨杆4套入齿盘的中央通孔331,其一端向前延伸具有可伸入舌栓后端空隙22的拨动端41,其本体则为可与齿盘结合的结合端42,该结合端42中央具有一个空间43,该空间中央形成圆孔44,圆孔44的前后端具有与该圆孔相通的狭槽45、46,在圆孔44两侧具有一个与圆孔相间隔但与狭槽相通的ㄈ形槽47及倒ㄈ形槽48,ㄈ形槽47及倒ㄈ形槽48较拨杆4上端水平面略低,形成一个向下凹陷的槽区,拨杆4上端水平面上则有二个锁孔491、492;
一离合元件5,包括两个呈相互对峙的卡扣51、52,卡扣51、52的本体上端各套设一个套筒53、54,卡扣51、52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侧臂5a、5b,侧臂5a、5b一端再形成一个与该侧臂垂直的凸柱511、512、521、522,两卡扣的凸柱间再装设横向弹簧55、56,使两卡扣51、52相互对顶;组设时,卡扣51、52本体套设在拨杆结合端的狭槽45、46内,其下端嵌入齿盘的梅花形槽332,卡扣51、52的侧臂5a、5b及横向弹簧55、56则套入ㄈ形槽47及倒ㄈ形槽48内;一个圆形盖板6,系当离合元件5组入拨杆4的空间43后,再与拨杆4组合,其中央设有与拨杆4相通的圆形孔61、狭槽62、63,及锁孔64、65;
一个手动驱动机构7,为一个可插入拨杆4结合端的手动插入器,该插入器的中央为可插入拨杆中央通孔44的圆柱体71,其上端设有一个平板72,平板72表面具有两个相对的多边形套孔73、74,当其以圆柱体71插入拨杆结合端的中央通孔44后,其多边形套孔73、74的最远端角731、741正好套设至离合元件之上端套筒53、54,沿着最远端角731、741两侧则为斜向导角7a、7b,由此,当手动驱动机构7受力转动时,即可使套筒53、54及卡扣51、52沿着斜向导角7a、7b边缘向内滑动,使卡扣51、52脱离齿盘的梅花形槽332,形成拨杆4与齿盘33脱离的型态,即得以手动驱动拨杆4;而插入器7之上端则形成有四角形孔槽75,可供插入具角柱的控制旋钮,达到方便手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此种电子锁控制机构,使用时,如图4所示,从门外开锁时,可以晶片钥匙启动电力,使马达31动作,经伞形齿轮32、齿盘33、拨杆4来带动舌栓2后退;从门内开锁时,则启动控制旋钮(图中未示),带动手动驱动机构7旋转,使离合元件5上的套筒53、54因受到多边形套孔73、74的旋转,而沿着斜向导角7a、7b移动,此时,卡扣51、52则因为相对受力仅能沿着拨杆结合端的狭槽45、46向内滑动;当套筒53、54接近手动驱动机构7的最远端角731、741时,即表示卡扣51、52已完全脱离齿盘33的梅花形槽332,再转动控制旋钮,即可直接控制拨杆4弧形摆动,驱使舌栓2后退,完成开门动作。
上述组成,可如图1所示,于锁体上配合斜舌栓81使用,或如图5所示,配合需把手驱动的副舌栓82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