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自保温砌块及其自保温墙体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行业的保温砌块,尤其是一种组合自保温砌块及其自保温墙体。
背景技术
在人们能够考虑到的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占比约为35%-40%,而冬季取暖和夏季空调的能耗又占到建筑总能耗的50%-75%;而采取有效的建筑节能措施,尤其是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外墙进行保温隔热处理,可以节约冬季取暖和夏季空调能耗的35%-45%;同时外墙保温有利于改善室内热循环。
目前的外墙保温还是以外墙保温板为主,缺点是施工繁琐,施工效果依赖于施工工人的技术水平,容易发生空鼓、开裂、脱落等问题。由此人们联想到将绝热、保温材料填充在砌块内部孔洞,达到隔热、保温的效果,但自保温砌块连接部位的冷桥也仍然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自保温砌块及其自保温墙体,完整、系统地解决砌块连接部位的冷桥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自保温砌块,包括主块,其内部有空腔,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边角块Ⅰ、边角块Ⅱ,其内部均有空腔,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
主块包括主块矩形主体、主块凸出部分和主块凹进部分,主块凸出部分位于主块矩形主体左侧中间部位,主块凹进部分位于主块矩形主体右侧中间部位,主块凸出部分与主块凹进部分深度一致,主块凹进部分比主块凸出部分宽20mm,
边角块Ⅰ包括边角块Ⅰ矩形主体、边角块Ⅰ凸出部分和边角块Ⅰ凹进部分,边角块Ⅰ凸出部分位于边角块Ⅰ矩形主体左侧中间部位,边角块Ⅰ凹进部分位于边角块Ⅰ矩形主体上侧右边部位,边角块Ⅰ凸出部分与边角块Ⅰ凹进部分深度一致,边角块Ⅰ凹进部分比边角块Ⅰ凸出部分宽20mm,
边角块Ⅱ包括边角块Ⅱ矩形主体、边角块Ⅱ凸出部分和边角块Ⅱ凹进部分,边角块Ⅱ凸出部分位于边角块Ⅱ矩形主体上侧左边部位,边角块Ⅱ凹进部分位于边角块Ⅱ矩形主体右侧中间部位,边角块Ⅱ凸出部分与边角块Ⅱ凹进部分深度一致,边角块Ⅱ凹进部分比边角块Ⅱ凸出部分宽20mm。
优选的,本实用发明还包括丁字墙边块Ⅰ、丁字墙边块Ⅱ,其内部均有空腔,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
丁字墙边块Ⅰ包括丁字墙边块Ⅰ矩形主体、丁字墙边块Ⅰ第一凸出部分、丁字墙边块Ⅰ第二凸出部分和丁字墙边块Ⅰ凹进部分,丁字墙边块Ⅰ第一凸出部分位于丁字墙边块Ⅰ矩形主体左侧中间部位,丁字墙边块Ⅰ第二凸出部分位于丁字墙边块Ⅰ矩形主体上侧右边部位,丁字墙边块Ⅰ凹进部分位于丁字墙边块Ⅰ矩形主体右侧中间部位,丁字墙边块Ⅰ第二凸出部分与丁字墙边块Ⅰ第一凸出部分尺寸一致,丁字墙边块Ⅰ第一凸出部分与丁字墙边块Ⅰ凹进部分深度一致,丁字墙边块Ⅰ凹进部分比丁字墙边块Ⅰ第一凸出部分宽20mm,
丁字墙边块Ⅱ包括丁字墙边块Ⅱ矩形主体、丁字墙边块Ⅱ第一凹进部分、丁字墙边块Ⅱ第二凹进部分和丁字墙边块Ⅱ凸出部分,丁字墙边块Ⅱ第一凹进部分位于丁字墙边块Ⅱ矩形主体左侧中间部位,丁字墙边块Ⅱ第二凹进部分位于丁字墙边块Ⅱ矩形主体下侧右边部位,丁字墙边块Ⅱ凸出部分位于丁字墙边块Ⅱ矩形主体右侧中间部位,丁字墙边块Ⅱ第二凹进部分与丁字墙边块Ⅱ第一凹进部分尺寸一致,丁字墙边块Ⅱ第一凹进部分与丁字墙边块Ⅱ凸出部分深度一致,丁字墙边块Ⅱ第一凹进部分比丁字墙边块Ⅱ凸出部分宽20mm。
优选的,本实用发明还包括错位辅助块,其结构与主块一致,宽度与主块一致,长度为主块的一半再少10mm,其内部均有空腔,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
一种自保温墙体,上述所述的组合保温砌块凹凸相嵌砌筑而成。
本发明采用一系列组合式自保温砌块,完整、系统地解决砌块连接部位的冷桥问题,不需采用在灰缝中额外填充保温层,施工简单、操作方便,尺寸可按需求变动;保温材料完全处于砌块空腔内,保证保温材料与主体机构同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块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边角块Ⅰ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边角块Ⅱ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丁字墙边块Ⅰ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丁字墙边块Ⅱ结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错位辅助块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组合自保温砌块,包括主块1,其内部有空腔,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还包括边角块Ⅰ2、边角块Ⅱ3,其内部均有空腔,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
主块1包括主块矩形主体11、主块凸出部分12和主块凹进部分13,如图1所示,主块凸出部分12位于主块矩形主体11左侧中间部位,主块凹进部分13位于主块矩形主体11右侧中间部位,主块凸出部分12与主块凹进部分13深度一致,主块凹进部分13比主块凸出部分12宽20mm;
边角块Ⅰ2包括边角块Ⅰ矩形主体21、边角块Ⅰ凸出部分22和边角块Ⅰ凹进部分23,如图2所示,边角块Ⅰ凸出部分22位于边角块Ⅰ矩形主体21左侧中间部位,边角块Ⅰ凹进部分23位于边角块Ⅰ矩形主体21上侧右边部位,边角块Ⅰ凸出部分22与边角块Ⅰ凹进部分23深度一致,边角块Ⅰ凹进部分23比边角块Ⅰ凸出部分12宽20mm;
边角块Ⅱ3包括边角块Ⅱ矩形主体31、边角块Ⅱ凸出部分32和边角块Ⅱ凹进部分33,如图3所示,边角块Ⅱ凸出部分32位于边角块Ⅱ矩形主体31上侧左边部位,边角块Ⅱ凹进部分33位于边角块Ⅱ矩形主体31右侧中间部位,边角块Ⅱ凸出部分32与边角块Ⅱ凹进部分33深度一致,边角块Ⅱ凹进部分33比边角块Ⅱ凸出部分32宽20mm。
由上述主块1、边角块Ⅰ2、边角块Ⅱ3组成的自保温墙体,平墙部分由主块1首尾相嵌砌筑而成,边角块Ⅰ2和边角块Ⅱ3用于砌筑四个墙角,且对角使用相同边角块,如图7所示;凹进部分13比凸出部分12宽20mm,给砌筑保温砌块的砂浆层7预留空隙;砌块内部的空腔深入砌块凸出部分,与凹进部分两边的保温空腔无缝衔接,完全隔断冷桥。
实施例2: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丁字墙边块Ⅰ4、丁字墙边块Ⅱ5,其内部均有空腔,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
丁字墙边块Ⅰ4包括丁字墙边块Ⅰ矩形主体41、丁字墙边块Ⅰ第一凸出部分42、丁字墙边块Ⅰ第二凸出部分43和丁字墙边块Ⅰ凹进部分44,丁字墙边块Ⅰ第一凸出部分42位于丁字墙边块Ⅰ矩形主体41左侧中间部位,丁字墙边块Ⅰ第二凸出部分43位于丁字墙边块Ⅰ矩形主体41上侧右边部位,丁字墙边块Ⅰ凹进部分44位于丁字墙边块Ⅰ矩形主体41右侧中间部位,丁字墙边块Ⅰ第二凸出部分43与丁字墙边块Ⅰ第一凸出部分42尺寸一致,丁字墙边块Ⅰ第一凸出部分42与丁字墙边块Ⅰ凹进部分44深度一致,丁字墙边块Ⅰ凹进部分44比丁字墙边块Ⅰ第一凸出部分42宽20mm;
丁字墙边块Ⅱ5包括丁字墙边块Ⅱ矩形主体51、丁字墙边块Ⅱ第一凹进部分52、丁字墙边块Ⅱ第二凹进部分53和丁字墙边块Ⅱ凸出部分54,丁字墙边块Ⅱ第一凹进部分52位于丁字墙边块Ⅱ矩形主体51左侧中间部位,丁字墙边块Ⅱ第二凹进部分53位于丁字墙边块Ⅱ矩形主体51下侧右边部位,丁字墙边块Ⅱ凸出部分54位于丁字墙边块Ⅱ矩形主体51右侧中间部位,丁字墙边块Ⅱ第二凹进部分53与第一凹进部分52尺寸一致,丁字墙边块Ⅱ第一凹进部分52与丁字墙边块Ⅱ凸出部分54深度一致,丁字墙边块Ⅱ第一凹进部分52比丁字墙边块Ⅱ凸出部分54宽20mm。
由主块1、边角块Ⅰ2、边角块Ⅱ3、丁字墙边块Ⅰ4、丁字墙边块Ⅱ5组成的自保温墙体,平墙部分由主块1首尾相嵌砌筑而成;边角块Ⅰ2和边角块Ⅱ3用于砌筑四个墙角,且对角使用相同边角块;丁字墙边块Ⅰ4和丁字墙边块Ⅱ5用于砌筑丁字墙与平墙的连接部分,如图8所示;凹进部分13比凸出部分12宽20mm,给砌筑保温砌块的砂浆层7预留空隙;砌块内部的空腔深入砌块凸出部分,与凹进部分两边的保温空腔无缝衔接,完全隔断冷桥。
实施例3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错位辅助块6,其结构与主块1一致,宽度与主块1一致,长度为主块1的一半再少10mm,其内部均有空腔,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如图9所示,错位辅助块6起到错开灰缝的目的,图9仅为部分墙体的正视示意图。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文提及的“左”、“右”、“上”、“下”、“前”、“后”均为组合保温砌块在俯视图中的方位表示,不作为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