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舱体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舱体。
背景技术
目前,车厢、方舱等设备的大门、翻板门常常使用一种三点式门锁,传统的带有三
点式门锁的舱门的结构,如图1所示,舱门包括门体平面部分11,铰链2、把手30、第一锁杆
41、第一锁盒51;门体平面部分11通过铰链2铰接固定,把手30与第一锁杆41传动连接,第一
锁杆41导向穿装在第一锁盒51上,旋转把手本体31,把手本体31通过把手传动机构32带动
第一锁杆41沿着第一锁盒51上、下滑移,第一锁杆41的端部作用在门体锁舌上,进而实现车
门的开、闭。
这种门锁易于制造、操作方便、锁紧可靠;但是,现有的三点式门锁只能用于平面
结构的舱门,如果舱门的某部分沿着锁杆运动的方向出现折角,现有的门锁结构不能锁紧
折角部位,导致门体密封不严,影响设备的密封性。现有的车厢、方舱等设备上,除三点式门
锁外,常用的还有三点式辊子锁、集装箱门锁等门锁,这些门锁机构均不能解决对门体的折
角部位进行锁紧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法为:1、减小门体相关尺寸,避免产生折角门,这样会减小通
过尺寸,影响通过性;2、改变铰链及锁机构的安装位置,使锁机构与折角边平行。这样容易
造成门体开启和关闭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机构,用以解决现有的门锁机构无法很好的
适用于折角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门锁机构的舱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门锁机构的技术方案是:
门锁机构,包括用于设置在门体的第一平面部分上的第一锁合机构,还包括用于
设置在门体的第二平面部分上的第二锁合机构,所述第一锁合机构包括导向移动设置的第
一锁杆,第二锁合机构包括导向移动设置的第二锁杆,第一锁杆靠近第二锁杆的一端设有
滑动支撑部,第二锁杆靠近第一锁杆的一端设有在第二锁杆朝向第一锁杆运动时推动滑动
支撑部运动的顶推面和/或在第二锁杆远离第一锁杆运动时推动滑动支撑部运动的牵拉
面。
第二锁杆为主动杆,所述的顶推面和牵拉面均与第一锁杆的轴线垂直。
所述的第一锁杆具有设置在第一锁杆的远离门体的一侧的折弯段,所述的滑动支
撑部设置在折弯段的端部。
第一锁合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锁杆的靠近第一锁杆的一端的第二连杆,第二连
杆具有用于与第一锁杆连接的连杆本体和设置在连杆本体的一侧并与连杆本体平行设置
的连接段,所述的折弯段由连接段形成。
第二锁合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锁杆的靠近第一锁杆的一端的第二连杆,第二连
杆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的滑动支撑部分导向配合的滑槽,滑槽的靠近第一锁杆部分的槽壁形
成所述的顶推面,滑槽的远离第一锁杆的槽壁形成所述的牵拉面。
本实用新型的舱体的技术方案是:
舱体,包括舱门,舱门上设有门锁机构,门锁机构包括用于设置在门体的第一平面
部分上的第一锁合机构,还包括用于设置在门体的第二平面部分上的第二锁合机构,所述
第一锁合机构包括导向移动设置的第一锁杆,第二锁合机构包括导向移动设置的第二锁
杆,第一锁杆靠近第二锁杆的一端设有滑动支撑部,第二锁杆靠近第一锁杆的一端设有在
第二锁杆朝向第一锁杆运动时推动滑动支撑部运动的顶推面和/或在第二锁杆远离第一锁
杆运动时推动滑动支撑部运动的牵拉面。
第二锁杆为主动杆,所述的顶推面和牵拉面均与第一锁杆的轴线垂直。
所述的第一锁杆具有设置在第一锁杆的远离门体的一侧的折弯段,所述的滑动支
撑部设置在折弯段的端部。
第一锁合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锁杆的靠近第一锁杆的一端的第二连杆,第二连
杆具有用于与第一锁杆连接的连杆本体和设置在连杆本体的一侧并与连杆本体平行设置
的连接段,所述的折弯段由连接段形成。
第二锁合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锁杆的靠近第一锁杆的一端的第二连杆,第二连
杆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的滑动支撑部分导向配合的滑槽,滑槽的靠近第一锁杆部分的槽壁形
成所述的顶推面,滑槽的远离第一锁杆的槽壁形成所述的牵拉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门锁机构包括第一锁合机构、第一锁杆、第二锁合机构
和第二锁杆;第一锁杆靠近第二锁杆的一端设有滑动支撑部,第二锁杆设有顶推面和/或牵
拉面。使用时,第二锁杆上、下移动,第二锁杆通过顶推面和/或牵拉面对滑动支撑部施加顶
推力和/或牵拉力,滑动支撑部带动第一锁杆运动,进而实现门体开启或者关闭,解决了现
有的门锁机构无法适用于折角车门的问题。
进一步的,第二锁杆为主动杆,所述的顶推面和牵拉面均与第一锁杆的轴线垂直,
以使顶推面和牵拉面对第一锁杆的作用力方向与第二锁杆轴线方向相同;能够以较小的力
推动带动第一锁杆运动,防止滑移过程中由于第二锁杆偏摆。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锁杆具有设置在第一锁杆的远离门体的一侧的折弯段,所
述的滑动支撑部设置在折弯段的端部,使在第二锁杆靠近第一锁杆的一端与门体之间具有
较大的供第二锁杆滑移的间隔。
进一步的,第二锁合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上设有滑槽,滑槽具有顶推面
和牵拉面;能够同时实现对第一锁杆的推动和牵拉。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带有三点式门锁机构的舱门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2左侧的局部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舱体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后视图;
图6为图4沿A-A截面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上侧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舱体的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杆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右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舱体的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杆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0沿B-B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舱体的具体实施例,如图4至图11所示,包括舱门和设置在舱门上的门
锁机构;如图6,舱门包括门体第一平面部分11和门体第二平面部分12,门体第一平面部分
11和门体第二平面部分12成一定夹角;门锁机构包括第一锁合机构和第二锁合机构,第一
锁合机构设置在门体第一平面部分11上,第二锁合机构设置在门体第二平面部分12上。
第一锁合机构包括第一锁杆41、第一锁盒51、把手30和第一连杆61;第一锁盒51有
两个,两第一锁盒51沿上下方向间隔固定在门体第一平面部分11的上、下侧,第一锁杆41导
向贯穿设置在两第一锁盒51上,把手30设置在第一锁杆41的中间位置上,把手30包括把手
本体31和把手传动机构32,把手本体31通过并把手传动机构32与第一锁杆41传动连接,通
过旋转把手本体31可以控制第一锁杆41上、下滑移。
如图8,第一连杆61的下侧设有用于与第一锁杆41固连的台阶612,第一连杆61固
定的设置在第一锁杆41的上端;第一连杆61的上侧设有朝向第一连杆的一侧的下方倾斜延
伸的拐臂,拐臂上设有腰形结构的滑槽611,滑槽611的沿滑槽611的长度方向的中线与第二
锁杆42的轴线垂直。
第二锁合部分包括第二锁杆42、第二锁盒52和第二连杆62;第二锁杆42与第一锁
杆41处于垂直于门体第一平面部分11和门体第二平面部分12的同一平面中。第二锁盒52有
两个,两第二锁盒间隔设置在门体第二平面部分12的上、下侧;第二锁杆42导向贯穿设置在
两第二锁盒52上;第二锁杆42的远离第一锁杆41的端部用于与舱门上的锁舌8接触并在第
一锁杆41上、下运动时对锁舌8施加作用力,以实现门体的开启或关闭。
如图10,第二连杆62包括第二连接段621和第二铰接段622,第二连接段621与第二
锁杆42平行设置并固连的第二锁杆42的端部,第二铰接段622设置在第二连接段621的远离
门体第二平面部分1211的一侧并与第二两连接段621平行、错开布置。
第二铰接段622端部设有U型连接槽623,连接槽623的两相对槽壁之间的间隔略大
于第一连接杆62的设有滑槽611处的尺寸;连接槽623的两相对槽壁上分别对应的设有连接
孔624,连接孔624上穿装有圆柱销63,圆柱销63的外径略小于与滑槽611的槽宽。
如图7,第二连杆62通过连接槽623卡设在第一连杆61的上端,圆柱销63穿设在滑
槽611上;圆柱销63形成滑动支撑件;在第一锁杆41上移时,滑槽611的靠近第二锁杆42的槽
壁对圆柱销63作用斜向上的顶推力,滑槽611的槽壁形成顶推面;在第一锁杆41下移时,滑
槽611的远离第二锁杆42的槽壁对圆柱销63作用斜向下的牵拉力,滑槽611的槽壁形成牵拉
面。
使用时,旋转把手本体31,使第一锁杆41上移,滑槽611推动圆柱销63,滑槽611相
对于圆柱销63向上滑移,圆柱销63沿第二锁杆42轴线方向推动第二锁杆42上移,第二锁杆
42的施力端对锁舌8施加作用力,进而实现门体的开启或者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舱体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不设置滑槽,在第一锁杆的靠近第
二锁杆的一端设置顶推面,在第二锁杆上设置弹簧,弹簧对第二锁杆提供朝向顶推面的作
用力;使用时,以第一锁杆推动第二锁杆,在门体打开后,第二锁杆依靠弹簧的作用力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舱体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不设置滑槽,在第一锁杆的远离第
二锁杆的一端设置牵拉面,在第二锁杆上设置弹簧,弹簧对第二锁杆提供远离顶推面方向
的作用力;使用时,第一锁杆依靠牵拉面拉动第二锁杆,在门体打开后,第二锁杆依靠弹簧
的作用力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舱体的其他实施例中,把手也可以设置在第二锁杆上;使用时以第
二锁杆带动第一锁杆。
在本实用新型舱体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连杆,将滑槽直接设置在
第一锁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舱体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连杆,将所述的滑块直接
固连在第二锁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门锁机构的具体实施例,门锁机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与上述本实
用新型舱体的任一实施例中的门锁机构的结构相同,不再重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