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梁柱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梁柱之间的连接结构,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建筑梁柱结
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以其建造周期短,建造成本低廉的优点越来越多的得到业内的关注,
但是在推广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主要的原因是一些连接节点往往存在连接强度低的缺
点,大大降低了整体抗震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梁柱结构,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
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预制柱1和相应的预制梁2,所述预制
柱1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加腋3,该加腋3的上端面与预制柱1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加腋3的
上端面处向上垂直延伸出第一定位插柱4,所述预制柱1的上端面处向上垂直延伸出第二定
位插柱5,所述预制梁2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插柱4插接配合的第一浇筑口6和与第
二定位插柱5插接配合的第二浇筑口7,所述的第一浇筑口6与第二浇筑口7截面为倒梯形的
杯口结构,当第一定位插柱4和第二定位插柱5分别插入到第一浇筑口6和第二浇筑口7后,
所述的第一浇筑口6和第二浇筑口7内浇筑有细石膨胀混凝土。
所述预制柱1的顶部向上预留有竖向的甩筋8,该甩筋8的上端止于预制梁2的上顶
面附近。
所述第一浇筑口6与第二浇筑口7的顶部预留有数层水平筋9。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连接强度稳
定可靠,大大的增加了梁与柱的连接强度,使其在该领域内更易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
地描述。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预制柱1和相应
的预制梁2,所述预制柱1上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加腋3,该加腋3的上端面与预制柱1的上端
面齐平,所述加腋3的上端面处向上垂直延伸出第一定位插柱4,所述预制柱1的上端面处向
上垂直延伸出第二定位插柱5,所述预制梁2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插柱4插接配合
的第一浇筑口6和与第二定位插柱5插接配合的第二浇筑口7,所述的第一浇筑口6与第二浇
筑口7截面为倒梯形的杯口结构,当第一定位插柱4和第二定位插柱5分别插入到第一浇筑
口6和第二浇筑口7后,所述的第一浇筑口6和第二浇筑口7内浇筑有细石膨胀混凝土。
所述第一定位插柱4与第二定位插柱5的顶部向上预留有数排竖向的甩筋8,该甩
筋8的上端止于预制梁2的上顶面附近。
所述第一浇筑口6与第二浇筑口7的顶部预留有数层水平筋9。
装配式时,将预制梁2吊装至预制柱1的上方,然后将第一浇筑口6与第二浇筑口7
分别与第一浇筑口6与第二浇筑口7对接放置并临时加固好(在下落预制梁2的过程中,要确
保甩筋8逐层穿过水平筋9,不能顶弯甩筋8或水平筋9),接着浇筑相对于预制柱1和预制梁2
高一等级编号的细石膨胀混凝土,最后在第一浇筑口6与第二浇筑口7的上端面磨平,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