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法煤自燃抑制方法与技术.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44752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5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1002277.9

申请日:

2015.12.29

公开号:

CN106930783A

公开日:

2017.07.0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F 5/00申请日:20151229|||公开

IPC分类号:

E21F5/00

主分类号:

E21F5/00

申请人:

肖栋

发明人:

肖栋; 王恩元; 吴俊勇

地址: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江苏徐州云龙区九州大厦92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煤炭是一种易自燃物质,长期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致使发生自燃现象。它是矿井火灾控制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发明利用生物工程方法,在煤炭表面建立生物膜,该膜具有四个特性:1)利用生物耗氧特性,主动阻断氧分子与煤炭的接触,阻断煤自燃的基本条件;2)微生物的氧气消耗速率与氧气隔离能力伴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强;3)微生物能够主动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稀释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温度越高,该作用越强;4)微生物具有自主运移特性,当控制区的煤体出现新的裂隙表面,生物膜能够自主完成空白区覆盖。利用该专利方法提高煤炭灾害治理水平,降低煤炭自燃防治管理成本,提高矿山技术水平具有推动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物法煤自燃抑制方法与技术,其特征是:该方法在煤表面构建一层由多种微
生物构成的生物膜,利用微生物群的需氧特性,实现煤与环境氧的主动隔离。
2.技术实施方法:将微生物菌剂喷洒在煤体表面或注入到煤体裂隙空间,微生物群会
自主完成煤表面分子膜的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群,其特征是:由多种不同微生物构成的生物群落,该
微生物群以好氧菌为主,兼氧菌和厌氧菌为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群,其特征是:并不限于具体菌种,凡具有好氧特性的
好氧菌,能够存活于大气条件的兼氧菌以及厌氧菌均可作为菌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群,其特征是:由多种不同温度活跃特征与温度耐受特
性的菌种构成,确保微生物膜能够活跃于15~7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群,其特征是:能够借助矿山废水作为营养源,也能够
利用煤中的有机质作为营养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膜,其特征是:由微生物和液体共同构成的一层液相薄
膜,微生物活跃于生物膜系统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隔离,其特征是:当氧分子接触到煤表面生物膜时,微生
物在需氧特性的驱使下,会主动捕获、消耗氧分子,以此完成主动隔离。

说明书

一种生物法煤自燃抑制方法与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法煤自燃抑制方法与技术,属于煤炭生物工程与煤炭安全工
程领域。

背景技术

煤炭是一种易自燃物质,长期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致使发生自
燃现象。它是矿井火灾控制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煤自燃治理是通过煤层注水、利
用物理方法隔离煤体与空气或者氮气稀释法实现煤自燃的治理。传统技术方法均是利用物
理或化学方法,利用降温或物理隔离实现煤自燃的治理,技术实现的主动性较差,并且不具
备主动修复保护空白区的能力。新的专利技术一改传统的诸多不足,利用生物工程实现技
术上的创新与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

提供一种利用生物方法隔离煤与氧气接触机会的方法,该方法借助微生物好氧特性实
现煤炭与环境空间氧分子的主动隔离,以此阻断煤炭自燃中氧化特征因素。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煤层煤自燃抑制:按照1m³煤体加注10mL原始菌液计算,根据预治理煤体体积量取菌
液,稀释按照1:10000比例稀释,并确保稀释后菌液浓度不低于104个/mL,将菌种用水稀释
后,随煤层注水作业直接注入煤层,微生物会在煤体裂隙表面自动完成生物膜的覆盖,隔离
环境氧气与煤体的接触,实现煤自燃抑制功能;

破碎煤体自燃抑制:按照1m³煤体加注10mL原始菌液计算,积量取菌液,稀释按照1:
10000比例稀释,确保稀释后菌液浓度不低于104个/mL,将菌种用水稀释后,以喷雾法喷洒
在煤层表面,微生物借助液体扩散和自身运动特性,在煤体表面与煤体裂隙表面自动完成
生物膜的覆盖,隔离环境氧气与煤体的接触,实现煤自燃抑制功能;

以上方法可用于一年期以内的煤的自燃抑制。如果有需要长期防火抑制的煤体,则需
要每半年注入一次微生物培养基。

微生物培养基成分如下: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在煤炭表面由微生物群建立生物膜。该方法对煤自燃抑制的有
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15~75℃温度场条件下均能够隔离氧分子与煤炭的接触,阻断煤自燃的基本条件
而且环境温度越高,该作用越强,对煤体的自燃抑制作用越强;

2.微生物自主产生一定量的CO2,稀释环境空间的氧气,而且环境温度越高,该作用越
强,对煤体的自燃抑制作用越强;

3.当控制区的煤炭发生物理变形时,微生物能够自主完成空白区的修补,自主维护保
持生物膜的完整性。

4.将生物技术引入煤自燃防治。对提高煤炭灾害治理水平,降低煤炭自燃防治管
理成本,提高矿山技术水平具有推动作用。

优点:

1. 该技术方法借助生物活性,在煤体与空气之间形成一个氧分子吸收与隔离屏障。这
一特点提升了传统的煤自燃防治能力。

2. 由多种微生物构成的微生物群具有更加卓越的环境适应性,和温度正相关的
氧分子吸收性能;环境温度越高,微生物活跃性越强、耗氧能力也越强,对煤自燃的抑制作
用越强。

3. 具有极强的生物膜自主修复能力,当生物膜出现破损,微生物能够及时做出反
应,填充破损区域。

4. 煤自燃的抑制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具有较物理与化学方法更强的稳定性。

5.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方法弥补了传统煤自燃治理受环境因素影响大、技术实施难
度大、控制性差、影响正常生产的技术空白,为煤层气开采技术的提升与矿山安全技术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生物膜在煤表面覆盖并且实现氧隔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煤层煤自燃抑制:

1.估算需要进行自燃抑制煤的体积;

2.按照每1m³煤体加注10mL原始菌液计算,量取菌液;

3.实验室按照1:10000比例稀释,确定稀释后菌液浓度不低于104个/mL;

4.参考实验室稀释比例,设定比例稀释泵,并确保稀释后菌液浓度不低于104个/mL;

5.菌种随煤层注水直接注入煤层;

6.微生物会在煤体裂隙表面自动完成生物膜的覆盖,隔离环境氧气与煤体的接触,实
现煤自燃抑制功能。

破碎煤体防自燃抑制:

1.估算需要进行自燃抑制的破碎煤的体积;

2.按照每1m³煤体加注20mL原始菌液计算,量取菌液;

3.实验室按照1:10000比例稀释,确定稀释后菌液浓度不低于104个/mL;

4.参考实验室稀释比例,设定比例稀释泵,并确保稀释后菌液浓度不低于104个/mL;

5.菌种用水稀释后,用喷雾系统喷在煤层表面;

6.微生物会在煤体表面与煤体裂隙表面自动完成生物膜的覆盖,隔离环境氧气与煤体
的接触,实现煤自燃抑制功能。

以上方法可用于一年期以内的煤的自燃抑制。如果有需要长期防火抑制的煤体,
则需要每半年注入一次培养基。

培养基成分如下: 组分
浓度(Kg/m3)
水溶性淀粉
20
酵母提取物
5
尿素
10
NaCl
1
KSO4
1

一种生物法煤自燃抑制方法与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生物法煤自燃抑制方法与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生物法煤自燃抑制方法与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生物法煤自燃抑制方法与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生物法煤自燃抑制方法与技术.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煤炭是一种易自燃物质,长期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致使发生自燃现象。它是矿井火灾控制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发明利用生物工程方法,在煤炭表面建立生物膜,该膜具有四个特性:1)利用生物耗氧特性,主动阻断氧分子与煤炭的接触,阻断煤自燃的基本条件;2)微生物的氧气消耗速率与氧气隔离能力伴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强;3)微生物能够主动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稀释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温度越高,该作用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