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块、钢丝网架保温板结构、预制外墙板及装配式外墙体系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垫块、钢丝网架保温板
结构、预制外墙板及装配式外墙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节能政策的发展要求,具有保温结构的外墙体系迅速发展,但国内现有
外墙保温技术存在保温层易脱落,使用寿命短,防火性能差等缺陷,严重制约其发展。因此,
出现了一种结构与保温一体化结构,即给保温板覆盖一层混凝土保护层,使其处于一种与
外界环境隔离的状态,可有效解决传统保温的各种缺陷。目前,通常采用钢丝网架泡沫板生
产此结构与保温一体化的复合墙板,其中,网片与网片之间通过斜插筋连接,斜插筋一方面
用于连接钢丝网片,另一方面控制中间的泡沫板。但在平模或立模生产该种复合墙板中,由
于泡沫板密度较小,在外荷载的作用下容易破坏,甚至发生移动,从而影响复合墙板生产制
造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复合墙板泡沫板易损坏,甚至发生移动的问题,提供一
种保证复合墙板中各构件相对位置及距离,提高复合墙板生产制造可靠性的垫块、钢丝网
架保温板结构、预制外墙板及装配式外墙体系。
一种垫块,所述垫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开设于所述本体表面,并沿第一方向
延伸的第一卡槽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彼此连通,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沿第一方向开设于所述本体底部表面,所述第
二卡槽沿第二方向开设于所述本体一侧表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开设于所述本体底部表面,且
呈十字相交。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垫块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本体顶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部以所述本体顶部表面的
几何中心为基准呈中心对称。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截面为矩形,所述限位部为四个,四个所述限位部分
别设置于所述本体顶部表面的顶角处。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为壳状中空结构。
一种钢丝网架保温板结构,包括保温板、钢丝网架及若干如上述的垫块,所述钢丝
网架设置于所述保温板两侧,所述垫块卡设于所述钢丝网架,且其底部抵接于所述保温板。
一种预制外墙板,包括砼结构层及如上述的钢丝网架保温板结构,所述砼结构层
连接于所述钢丝网架保温板结构的两侧。
一种装配式外墙体系,包括多块如上述的预制外墙板,并由所述多块预制外墙板
依次拼接组装形成。
上述的垫块、钢丝网架保温板结构、预制外墙板及装配式外墙体系,通过第一卡槽
及第二卡槽,将垫块卡持于钢丝网片,然后将带有垫块的钢丝网片连接于保温板,垫块底部
抵接于保温板,从而保证了钢丝网片与保温板之间的间距,垫块的顶部抵靠于模板,保证了
钢丝网片与模板的间距,进而保证了钢丝网片与模板之间的距离,在浇筑混凝土结构层时,
外荷载的作用下,在保温板厚度方向模板、钢丝网片及保温板之间的间距确定,不会发生位
移,提高了复合墙板生产制造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垫块与钢片网架配合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
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
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
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
“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垫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中的垫块与钢筋网片配合状态下的剖面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垫块10,包括本体12,该本体12具有
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槽122,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槽124,该第一卡槽122与第二
卡槽124彼此连通,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本实施例中,该本体12为壳状中空结构,以节省材料,截面呈矩形,第一方向为本
体12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为本体12的纵长延伸方向。该第一卡槽122沿第一方向开设于本
体12底部表面,第二卡槽124沿第二方向开设于本体12一侧表面。
在施工过程中,将垫块10插入钢丝网片,钢丝网片的纵向钢丝32插入第一卡槽122
中,然后沿纵向移动该垫块10,则横向钢丝34卡设入第二卡槽124中,从而使垫块10与钢丝
网片相对固定。如此,将带有垫块10的钢丝网片连接于保温板,垫块10底部抵接于保温板一
侧,从而保证了钢丝网片与保温板之间的间距,垫块10的顶部抵靠于模板,保证了钢丝网片
与模板的间距,进而保证了钢丝网片与模板之间的距离,在浇筑混凝土结构层时,外荷载的
作用下,在保温板厚度方向模板、钢丝网片及保温板之间的间距确定,不会发生位移,提高
了复合墙板生产制造可靠性。
其中,该第一卡槽122沿第一方向,即本体12的宽度方向贯穿该本体12,便于钢丝
网架的纵向钢丝32插入,第二卡槽124自本体12的一端沿第二方向,即本体12的纵长延伸方
向贯穿该本体12,且连通本体12一侧表面,使垫块1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钢丝网架的横向钢
丝34可插入该第二卡槽124。
进一步地,该本体12还包括限位部14,该限位部14设置于本体12顶部,以在浇筑预
制外墙板时,抵接于模板,从而确保钢丝网片模板之间,以及保温板与模板之间的间距。具
体地,该限位部14为多个,其一体成型于该本体12顶部,多个限位部14以本体12顶部表面的
几何中心为基准呈中心对称。本实施例中,该本体12截面呈矩形,该限位部14包括四个,四
个限位部14分别设置于本体12顶部表面的顶角处,如此可保证抵接于模板的受力均匀性。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垫块2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的垫块2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垫块10具有类似的结构,不同之处下面将
作具体描述,为表述方便,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编号表示并不作赘述。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垫块2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垫块1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
卡槽222与第二卡槽224开设的位置不同。具体地,该第一卡槽222与第二卡槽224开设于本
体12底部,且呈十字相交。如此,在施工过程中,将垫块20插入钢丝网片的纵向钢丝32与横
向钢丝34的相交处,钢丝网片的纵向钢丝32插入第一卡槽222中,则横向钢丝34卡设入第二
卡槽224中,从而使垫块20与钢丝网片相对固定。
可以理解,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卡槽222、第二卡槽224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卡槽
222及第二卡槽224的宽度均略大于钢丝网片的钢丝直径。
基于上述的垫块,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钢丝网架保温板结构,该钢丝网架保温
板结构包括保温板(图未示)、钢丝网架(图未示)及上述的垫块。
该钢丝网架设置于该保温板两侧,该垫块卡设于该钢丝网架,且其底部抵接于该
保温板。在预制外墙板的浇筑过程中,将该钢丝网架保温板结构放入模板中,并浇筑混凝
土,从而形成夹心形式的预制外墙板。
本实施例中,该钢丝网架包括彼此交叉连接的横向钢丝34及纵向钢丝32,从而形
成网格状的网架,该纵向钢丝32卡设于第一卡槽,该横向钢丝34卡设于第二卡槽,垫块的本
体底部抵接于保温板一侧。其中,该保温板为泡沫板,该保温板两侧的垫块数量相同,且位
置对称,如此,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保温板两侧的受力均匀,避免保温板跑偏。
基于上述的钢丝网架保温板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预制外墙板,该预制外
墙板包括砼结构层及上述的钢丝网架保温板结构,该砼结构层浇筑于该钢丝网架保温板结
构的两侧。
基于上述的预制外墙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装配式外墙体系,该装配式外墙
体系包括多块上述的预制外墙板,并由该多块预制外墙板依次拼接组装形成。
上述的垫块、钢丝网架保温板结构、预制外墙板及装配式外墙体系,通过第一卡槽
及第二卡槽,将垫块卡持于钢丝网片,然后将带有垫块的钢丝网片连接于保温板,垫块底部
抵接于保温板,从而保证了钢丝网片与保温板之间的间距,垫块的顶部抵靠于模板,保证了
钢丝网片与模板的间距,进而保证了钢丝网片与模板之间的距离,在浇筑混凝土结构层时,
外荷载的作用下,在保温板厚度方向模板、钢丝网片及保温板之间的间距确定,不会发生位
移,提高了复合墙板生产制造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