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救生舱.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844662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80138.5

申请日:

2011.11.25

公开号:

CN102400710A

公开日:

2012.04.0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21F 11/00申请日:20111125授权公告日:20140423终止日期:2014112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F 11/00申请日:20111125|||公开

IPC分类号:

E21F11/00

主分类号:

E21F11/00

申请人:

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

发明人:

陈丹东; 邵鹏程; 陈本永; 朱思佳; 屠芃林

地址: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12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代理人:

周发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用救生舱底部的上底板、下底板及底部四周内侧板之间储水,所述下底板上设有放水孔,所述放水孔上安装孔塞,使所述放水孔封闭,所述孔塞对应的上底板上开有拔塞孔,所述拔塞孔用盖板封闭。本矿用救生舱利用水的热交换原理,有效实现了救生舱内外的热交换,且使用过程中不消耗额外的电能及外部提供的其它能量,可单独或配合已有的救生舱热交换系统使用。本矿用救生舱在节能的同时,还具有实施限制少,更安全,效果更好的优点。另外,本矿用救生舱整体结构设计简单、无需特殊安装设备、制造成本低,组装简单、方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矿用救生舱, 其特征在于, 所述矿用救生舱底部的上底板、 下底板及底部四周内 侧板之间储水, 所述下底板上设有放水孔, 所述放水孔上安装孔塞, 使所述放水孔封闭, 所 述孔塞对应的上底板上开有拔塞孔, 所述拔塞孔用盖板封闭。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矿用救生舱,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底板、 下底板及底部四周内 侧板之间的空间内, 所述储水量占空间的比例为 25%--100%。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矿用救生舱, 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水与空气容积比为 1:3。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所述的矿用救生舱,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底板、 下底板之间 设有加强筋板, 以加强底部的荷载强度。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矿用救生舱, 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塞包括螺帽和与之适配的 螺栓, 所述螺栓头、 螺帽分别位于下底板的上下两侧。

说明书


一种矿用救生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用救生舱。背景技术 为进一步提高矿井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将事故和伤亡降到最低限度, 可矿井陆 续配置了矿用救生舱。矿用救生舱作为矿工紧急逃生和驻留的避难场所, 必然设有相应的 热交换系统, 以维持救生舱内的适应避难者驻留的温度。现有的矿用救生舱一般采用液态 二氧化碳制冷系统、 喷射式制冷系统、 安置空调机和冷媒降、 使用压缩机等制冷设备, 达到 矿用救生舱内的常态制冷热交换。但是, 一方面这些热交换系统均需要消耗能源 ; 另一方 面, 这些能源的存储物质, 如蓄电池等等往往又占用了矿用救生舱的空间, 降低了矿用救生 舱的空间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用救生舱, 克服现有矿用救生舱的能耗 高、 空间利用率低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源节能矿用救生舱, 其原理是利用空气 和水的不同传热系数使救生舱内外温差保持舱内温度恒定 ; 当舱内温度高于舱外温度时, 舱内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舱外, 当舱内温度低于舱外温度时, 能阻止舱外热量传递到舱内。
     所述矿用救生舱底部的上底板、 下底板及底部四周内侧板之间储水, 所述下底板 上设有放水孔, 所述放水孔上安装孔塞, 使所述放水孔封闭, 所述孔塞对应的上底板上开有 拔塞孔, 所述拔塞孔用盖板封闭。
     优选的, 所述上底板、 下底板及底部四周内侧板之间的空间内, 所述储水量占空间 的比例为 25%--100%。
     更优的, 所述储水与空气容积比为 1:3 时, 所述矿用救生舱具有最佳的热交换效 率。
     所述上底板、 下底板之间设有加强筋板, 以加强底部的荷载强度。
     所述孔塞包括螺帽和与之适配的螺栓, 所述螺栓头、 螺帽分别位于下底板的上下 两侧。
     本矿用救生舱利用水的热交换原理, 有效实现了救生舱内外的热交换, 且使用过 程中不消耗额外的电能及外部提供的其它能量, 可单独或配合已有的救生舱热交换系统使 用。本矿用救生舱在节能的同时, 还具有实施限制少, 更安全, 效果更好的优点。另外, 本矿 用救生舱整体结构设计简单、 无需特殊安装设备、 制造成本低, 组装简单、 方便, 值得推广应 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图 1 为发明无源节能矿用救生舱的主剖视图。 图 2 为发明无源节能矿用救生舱的侧剖视图。 图 3 为图 1 的 C 向剖视图。 图 4 为图 1 的 D 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 1-4 所示, 矿用救生舱底部的上底板 1、 下底板 6 及底部四周侧板之间构成 的空间内储水。 储水量与本矿用救生舱的热交换效率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 储水量占空间 的比例为 25%--100%, 当水与空气容积比为 1:3 时达到最佳热交换效果。上底板、 下底板之 间设有 T 型钢 4 用作加强筋板, 以加强底部的荷载强度。下底板 6 上设有放水孔 2, 所述放 水孔 2 上安装孔塞, 使放水孔 2 封闭, 在本实施例中, 孔塞包括螺帽 5 和与之适配的螺栓, 螺 栓头 7、 螺帽 5 分别位于下底板 6 的上、 下两侧。螺栓头 7 对应的上底板 6 上开有拔塞孔, 拔 塞孔用盖板 3 封闭。
     正常矿下作业时, 螺栓处于拧紧状态, 矿用救生舱底部储满水后用螺钉拧紧底部 盖板。矿难发生后, 避难人员紧急进入矿用救生舱、 关闭舱门。经过一段时间, 舱内人员及 设备会散发热量, 舱内温度升高。如果舱内温度高于舱外温度, 底部的储水将吸收舱内热 量, 并将舱内热量大量传递到舱外, 从而降低舱内温度。如果矿井发生火灾, 舱外温度大大 高于舱内温度时, 底部的储水的温度也快速升高时, 打开底部盖板, 并拧开螺栓, 将舱底的 储水排走, 然后再次拧紧螺栓和封闭底部盖板。 由于此时底部内是空气, 空气的导热系数低 于水, 而舱壁有绝热材料, 所以对舱内温度影响减小。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其均 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一种矿用救生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矿用救生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矿用救生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矿用救生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矿用救生舱.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00710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4.04CN102400710A*CN102400710A*(21)申请号 201110380138.5(22)申请日 2011.11.25E21F 11/00(2006.01)(71)申请人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地址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125号(72)发明人陈丹东 邵鹏程 陈本永 朱思佳屠芃林(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代理人周发军(54) 发明名称一种矿用救生舱(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用救生舱底部的上底板、下底板及底部四周内侧板之间储水。

2、,所述下底板上设有放水孔,所述放水孔上安装孔塞,使所述放水孔封闭,所述孔塞对应的上底板上开有拔塞孔,所述拔塞孔用盖板封闭。本矿用救生舱利用水的热交换原理,有效实现了救生舱内外的热交换,且使用过程中不消耗额外的电能及外部提供的其它能量,可单独或配合已有的救生舱热交换系统使用。本矿用救生舱在节能的同时,还具有实施限制少,更安全,效果更好的优点。另外,本矿用救生舱整体结构设计简单、无需特殊安装设备、制造成本低,组装简单、方便。(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CN 102400710 A 1/1页21.一种矿。

3、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用救生舱底部的上底板、下底板及底部四周内侧板之间储水,所述下底板上设有放水孔,所述放水孔上安装孔塞,使所述放水孔封闭,所述孔塞对应的上底板上开有拔塞孔,所述拔塞孔用盖板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下底板及底部四周内侧板之间的空间内,所述储水量占空间的比例为25%-1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与空气容积比为1: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矿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下底板之间设有加强筋板,以加强底部的荷载强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矿用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塞包括螺帽和与。

4、之适配的螺栓,所述螺栓头、螺帽分别位于下底板的上下两侧。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00710 A 1/2页3一种矿用救生舱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用救生舱。背景技术0002 为进一步提高矿井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将事故和伤亡降到最低限度,可矿井陆续配置了矿用救生舱。矿用救生舱作为矿工紧急逃生和驻留的避难场所,必然设有相应的热交换系统,以维持救生舱内的适应避难者驻留的温度。现有的矿用救生舱一般采用液态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喷射式制冷系统、安置空调机和冷媒降、使用压缩机等制冷设备,达到矿用救生舱内的常态制冷热交换。但是,一方面这些热交换系统均需要消耗能源;另一方面,这些能源的存储物质,如。

5、蓄电池等等往往又占用了矿用救生舱的空间,降低了矿用救生舱的空间利用率。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用救生舱,克服现有矿用救生舱的能耗高、空间利用率低的缺陷。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源节能矿用救生舱,其原理是利用空气和水的不同传热系数使救生舱内外温差保持舱内温度恒定;当舱内温度高于舱外温度时,舱内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舱外,当舱内温度低于舱外温度时,能阻止舱外热量传递到舱内。0005 所述矿用救生舱底部的上底板、下底板及底部四周内侧板之间储水,所述下底板上设有放水孔,所述放水孔上安装孔塞,使所述放水孔封闭,所述孔塞对应的上底板上开有拔塞孔,所述拔塞孔用。

6、盖板封闭。0006 优选的,所述上底板、下底板及底部四周内侧板之间的空间内,所述储水量占空间的比例为25%-100%。0007 更优的,所述储水与空气容积比为1:3时,所述矿用救生舱具有最佳的热交换效率。0008 所述上底板、下底板之间设有加强筋板,以加强底部的荷载强度。0009 所述孔塞包括螺帽和与之适配的螺栓,所述螺栓头、螺帽分别位于下底板的上下两侧。0010 本矿用救生舱利用水的热交换原理,有效实现了救生舱内外的热交换,且使用过程中不消耗额外的电能及外部提供的其它能量,可单独或配合已有的救生舱热交换系统使用。本矿用救生舱在节能的同时,还具有实施限制少,更安全,效果更好的优点。另外,本矿用。

7、救生舱整体结构设计简单、无需特殊安装设备、制造成本低,组装简单、方便,值得推广应用。附图说明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说 明 书CN 102400710 A 2/2页40012 图1为发明无源节能矿用救生舱的主剖视图。0013 图2为发明无源节能矿用救生舱的侧剖视图。0014 图3为图1的C向剖视图。0015 图4为图1的D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 结合图1-4所示,矿用救生舱底部的上底板1、下底板6及底部四周侧板之间构成的空间内储水。储水量与本矿用救生舱的热交换效率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储水量占空间的比例为25%-100%,当水与空气容积比。

8、为1:3时达到最佳热交换效果。上底板、下底板之间设有T型钢4用作加强筋板,以加强底部的荷载强度。下底板6上设有放水孔2,所述放水孔2上安装孔塞,使放水孔2封闭,在本实施例中,孔塞包括螺帽5和与之适配的螺栓,螺栓头7、螺帽5分别位于下底板6的上、下两侧。螺栓头7对应的上底板6上开有拔塞孔,拔塞孔用盖板3封闭。0017 正常矿下作业时,螺栓处于拧紧状态,矿用救生舱底部储满水后用螺钉拧紧底部盖板。矿难发生后,避难人员紧急进入矿用救生舱、关闭舱门。经过一段时间,舱内人员及设备会散发热量,舱内温度升高。如果舱内温度高于舱外温度,底部的储水将吸收舱内热量,并将舱内热量大量传递到舱外,从而降低舱内温度。如果。

9、矿井发生火灾,舱外温度大大高于舱内温度时,底部的储水的温度也快速升高时,打开底部盖板,并拧开螺栓,将舱底的储水排走,然后再次拧紧螺栓和封闭底部盖板。由于此时底部内是空气,空气的导热系数低于水,而舱壁有绝热材料,所以对舱内温度影响减小。0018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说 明 书CN 102400710 A 1/2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00710 A 2/2页6图3图4说 明 书 附 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