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幕墙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幕墙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温控幕墙。
背景技术
现如今的幕墙大多都只是装饰在建筑外墙呈装饰作用,有一些幕墙则加入了一些
隔热、隔音或是可开启的元素。
例如公开号为CN20156770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通风设施的双层玻璃幕墙,
在其内层玻璃上设置有可关闭和打开的开启窗;竖龙骨的内腔连续贯通,在竖龙骨的侧面
设置有通风孔;在竖龙骨的最上端连接有内设可调的通风设施的通风管,每一根通风管与
屋顶上安装的出风口连通;竖龙骨的底端为敞口式,内设防尘网。本实用新型有很好的流通
空气、保温、散热等作用,它充分利用具有烟囱效应的龙骨作为通风设备的主体,其构造简
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使人们根据四季不同温度和室外气候变化随意控制进风量以及对
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和通风效果,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上述的龙骨通风式双层玻璃幕墙,虽然对室内的通风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只能
通过调整通气量来进行调温,通气的温度只能由外界温度决定,所以控温效果差,在通风的
同时难以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控幕墙,来达到在为室内温度进行调整的同时保
证室内通风良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温控幕墙,包
括幕墙玻璃和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连接于所述幕墙玻璃,所述幕墙玻璃为具有夹层的
双层结构,且内层的幕墙玻璃为可开闭设置,所述幕墙玻璃连接有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
包括毛细管道、换热液、压力泵和换热管,所述毛细管道和所述换热管通过所述压力泵连
通,所述毛细管道和所述换热管内充满所述换热液,所述毛细管道位于所述夹层内,所述换
热管位于地表下土壤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换热液位于毛细管道内,压力泵和毛细管道连通,通过压力泵
的作用为换热液在毛细管道环流动提供动力,毛细管道和换热管连通,换热管位于地表下
土壤内,换热液流入换热管内能与土壤温度进行交换,再通过流动带入夹层内与夹层内空
气进行温度交换,同时通风装置能够为夹层内通气,打开内层的幕墙玻璃能够使夹层内空
气流入室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毛细管道背离所述压力泵一端和所述换热管连
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毛细管道一端通过压力泵与换热管连通,另一端又直接连通
换热管,可以构成一个循环,换热液能够在管道内循环流动,不停的进行换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毛细管道由树脂层、保温层和散热层组成,所述树
脂层位于最内层,所述保温层包裹所述树脂层,所述散热层包裹所述保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树脂层管道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与环保型,方便于管道的安装
与排列;保温层可以很好的为毛细管道内的换热液进行保温,确保换热液温度的散吸热适
度的进行,能够在整个幕墙范围内工作;散热层能够使换热液更好地与空气进行温度交流,
确保换热液能够均匀地散吸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毛细管道设有换液管,所述换液管位于所述幕墙
玻璃外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换热液能够通过换液管随时进行检查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力泵下设有支座,所述压力泵固定于所述支座,
所述支座固定于地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地表上固定一个支座,然后支座上再固定压力泵,能够很好
的对压力泵进行固定,防止压力泵在工作时发生振动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呈螺旋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换热管与土壤直接接触,将换热管设置成螺旋形,加长了换热
液在换热管内流动的时间和距离,能够更好让换热液和土壤进行换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外壁设有防腐蚀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换热管和外接管道外壁设一层防腐蚀涂料,因为土壤具有
腐蚀性,直接与管道接触会腐蚀管道造成损失,防腐蚀涂料能够大大减缓土壤对管道的腐
蚀速度,加长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地表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位于所述换热管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换热管上方地表设置一个保护盖能够保护换热管不被人意
外的挖掘到,造成换热管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一端口位
于幕墙玻璃外,另一端口位于所述夹层内,且所述通风管道位于夹层内部分的侧壁设有小
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风管道的一端口位于夹层内,另一端口位于幕墙玻璃外,且
位于夹层内的通风管道部分侧壁设有小孔,能够将幕墙玻璃外部与夹层内进行空气流通,
设置小孔能够将流通的空气输送到不同的层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管道位于幕墙玻璃外端口外接有集风罩,所
述集风罩内设可拆卸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一个集风罩,集风罩内部设有可拆卸过滤网,集风罩能够
加强通气的效果,可拆卸过滤网则能过滤掉灰尘和杂质颗粒,确保进入夹层内的空气的清
洁,同时可拆卸便于清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是:通过地暖加热或者冷却毛细管
道内的换热液,换热液通过压力泵提供的动力在毛细管道内循环,再由管网内的换热液的
吸热或者散热影响建筑内空气的温度,达到控制建筑室内温度的效果;其二是:通过集风罩
的集风,风进入进风口再通过通风管道进入到双层玻璃的夹层内,保持夹层内的空气流通,
双层幕墙玻璃的内层为可开闭设置,可以通过打开内层的幕墙玻璃来选择对室内空气的流
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用于体现毛细管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集风罩部位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用于体现毛细管道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用于体现换热管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幕墙玻璃;2、铰接杆;3、换热液;4、压力泵;5、夹层;6、毛细管道;7、树
脂层;8、保温层;9、散热层;10、保护盖;11、换热管;12、防腐蚀涂层;13、通风管道;14、过滤
网;15、集风罩;16、翻盖;17、小孔;18、地表;19、通风装置;20、换液管;21、支座;22、温控装
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温控幕墙,包括幕墙玻璃1和通风装置19。幕墙玻璃1分为内
外两层,位于室外层的幕墙玻璃1固定,位于室内层的幕墙玻璃1为可开闭设置,内层的幕墙
玻璃1是通过铰接杆2铰接在幕墙上的。通风装置19包括通风管道13,通风管道13位于幕墙
外的一端口是进风口,通风管道13位于夹层5内的一端口为出风口,通风管道13在夹层5内
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小孔17。外界气流能够通过通风管道13上的进风口进入通风管道13,再
由出风口流入到幕墙玻璃1的夹层5内,再打开位于内侧的幕墙玻璃1,气流便能从开口处进
入室内,达到通风的效果。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另外为了加强通风效果,故通风管道13位于幕墙外的一端
口外接有集风罩15,集风罩15内设有过滤网14,集风罩15口上设有翻盖16。具体通风方式
为:风经过集风罩15的扩张进口和过滤网14的过滤之后进入通风管道13,再从通风管道13
位于夹层5内部分外壁上的小孔17进入夹层5内,最后通过可开闭的内层的幕墙玻璃1进入
室内,达到了加强通风的效果。
温控幕墙可大体分为两个部分:温控部分和通风部分。温控部分包括换热液3、压
力泵4、毛细管道6和换热管11。换热液3通过压力泵4提供的动力在毛细管道6流动,因为毛
细管道6、压力泵4和换热管11三者两两连通构成循环,所以换热液3可以在管道内循环流
动。当换热液3沿着毛细管道6到达换热管11位置时,由于换热管11较细且呈螺旋状长度较
长,同时采用的是易导温的材料,换热液3能通过换热管11这个中间媒介和土壤进行快速的
换温,土壤温度传递同化换热液3温度,将换热液3温度控制在和土壤差不多的温度。换热液
3通过压力泵4带来的压力继续循环流动,流出地表18后,在幕墙玻璃1的夹层5内位置时,由
于换热液3所在毛细管道6与夹层5内空气存在着温差,换热液3再次通过毛细管道6和空气
进行换热,从而达到换热液3影响夹层5内空气的效果,之后换热液3再次通过压力泵4带动
的循环到达换热管11位置和土壤进行换热,如此往复循环。
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换热液3需要通过换热管11和土壤进行换热,换热管11必须
埋在深度较深的土壤内,因为换热管11和土壤接触会被氧化腐蚀,所以在换热管11管道外
层再追加一层防腐蚀涂层12,隔离了换热管11和土壤,防止了换热管11与土壤进行直接接
触,减缓了土壤对换热管11的腐蚀,大大延长了换热管11的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4所示,毛细管道6则由三层材料构成,最内层为树脂层7,具有良好的可
塑性和环保性,便于毛细管道6的安装回收;中间层为保温层8,确保毛细管道6内换热液3的
降温或加热缓慢的进行,确保换热液3能够流经很长一段管道,不至于在换热液3流出地表
18后快速的被空气温度同化,失去加热或降温的效果。同时,在毛细管道6裸露在外部分设
有换液管20,换液管20设有阀门,可以通过换液管20对管道内的换热液3进行检查或者更
换。
总体效果:通过换热液3的传递,将土壤内自带的地热能量用来为夹层5内空气加
热或降温,空气通过可开闭的内层的幕墙玻璃1流通进入室内为室内降温或保暖。风经过通
风装置19的过滤传输进入夹层5,再通过可开闭的内层的幕墙玻璃1进入室内为室内通风换
气。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