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土保持防治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电力行业高压和超高压输电
线路塔基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具体涉及一种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
背景技术
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在塔基施工建设中进行场地清理,重塑原地貌,扰动和破
坏原地表植被,形成松散且裸露的开挖面,地表抗蚀性减弱,加剧原地表区域水土流失;铁
塔基础浇筑和铁塔组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塔基周围地表、植被,必然会增加水土流失量;
另外,基坑及开挖面产生的弃渣不合理处置,会产生水土流失危害。
按照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输电线路工程的塔基在修建过程中易产生水
土流失、需加强防治。如何对塔基开挖废弃土合理堆存、塔基土质裸露区合理覆盖是水土保
持防治技术工作的一个难点。
目前,针对塔基建设中产生水土流失的各个环节未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系统,本
实用新型专利就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布局简单,合理,既能有效解决弃土处
置及减少新增占地问题,又能美化环境,达到有效防治塔基区水土流失效果的塔基区水土
保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上述的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其应用于平地上且包括防沉土层、弃土塔基回铺层、
塔基和绿化带;所述防沉土层的上表面与地面线持平且中部凸起有至少四处凸台;所述弃
土塔基回铺层铺设于所述防沉土层的裸露区域,其位于所述凸台之间的区域为平面结构,
位于所述凸台外围的区域为斜坡面结构;所述塔基的下端埋在所述凸台处对应的所述防沉
土层内,上端向所述凸台上方突出;所述绿化带建在所述弃土塔基回铺层上的裸露区域。
所述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其中:所述绿化带采用的草籽为一级,发芽率不低于
85%,草籽撒播密度为5.0g/m2。
一种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其应用于缓坡地上且包括防沉土层、塔基、弃土塔基回
铺层和绿化带;所述防沉土层的上表面相较于水平地面呈斜坡状;所述塔基为埋在所述防
沉土层上的至少四个,所述塔基的顶端露出所述防沉土层上方;位于所述防沉土层下坡的
所述塔基下侧设置有浆砌块石挡土墙,位于所述防沉土层上坡的所述塔基上侧为汇水区且
设置有排水沟;所述弃土塔基回铺层铺设在所述防沉土层上位于所述塔基之间以及所述塔
基与浆砌块石挡土墙之间的区域;所述绿化带建在所述弃土塔基回铺层上位于所述浆砌块
石挡土墙与排水沟之间的裸露区域。
所述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其中:所述浆砌块石挡土墙的厚度为50cm,其采用重力
式挡土墙,毛石强度等级选用MU20块石,砂浆强度等级选M7.5,基础选用C15砼,墙体高度2.0m
以内。
所述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其中:所述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横断面尺寸为深×底
宽=0.4m×0.5m,沟坡比1:0.75,比降20‰。
所述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其中:所述绿化带采用的草籽为一级,发芽率不低于
85%,草籽撒播密度为5.0g/m2。
一种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其应用于陡坡地上且包括防沉土层、塔基、弃土塔基回
铺层和绿化带;所述防沉土层的上表面相较于水平地面线呈陡坡状;所述塔基为埋在所述
防沉土层上的至少四个,位于所述防沉土层半坡上的所述塔基下侧设置有浆砌块石挡土
墙,位于所述防沉土层坡顶上的所述塔基上侧为汇水区且设置有排水沟,所述防沉土层位
于半坡的所述塔基与位于坡顶的所述塔基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塔基区护面;所述弃土塔基回
铺层铺设在位于半坡的所述塔基与所述浆砌块石挡土墙之间的区域;所述绿化带建在位于
半坡的所述塔基与所述浆砌块石挡土墙之间裸露的所述弃土塔基回铺层上。
所述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其中:所述浆砌块石挡土墙的厚度为50cm,其采用重力
式挡土墙,毛石强度等级选用MU20块石,砂浆强度等级选M7.5,基础选用C15砼,墙体高度2.0m
以内。
所述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其中:所述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横断面尺寸为深×底
宽=0.4m×0.5m,沟坡比1:0.75,比降20‰。
所述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其中:所述绿化带采用的草籽为一级,发芽率不低于
85%,草籽撒播密度为5.0g/m2。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结构布局简单,合理,采用在塔基区上侧汇水区
修建排水沟拦截坡面来水,将塔基开挖废弃土平铺在塔基区并在下侧修建浆砌块石挡土
墙,最后在塔基土质裸露区撒播草籽建绿化带,既能有效解决弃土处置及减少新增占地问
题,又能美化环境,达到有效防治塔基区水土流失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的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的图3中B-B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的图5中C-C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其应用于平地上且包
括防沉土层1a、弃土塔基回铺层2a、塔基3a和绿化带4a。
该防沉土层1a的上表面与地面线持平,其中部凸起有四处凸台11a,该四处凸台
11a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该弃土塔基回铺层2a铺设于该防沉土层1a上,其位于四处凸台11a之间的区域为
平直面结构,位于四处凸台11a外侧的区域为斜坡面结构。
该塔基3a为四个高度相同的呈倒T字形结构,其下端埋在四处凸台11a对应的防沉
土层1a内,上端向凸台11a上方突出。
该绿化带4a建在弃土塔基回铺层2a上的裸露区域,绿化带4a的草籽采用适生草
种,种子级别为一级,发芽率不低于85%,草籽撒播密度为5.0g/m2。
实施例2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其应用于缓坡地上且
包括防沉土层1b、塔基2b、弃土塔基回铺层3b和绿化带4b。
该防沉土层1b的上表面相较于水平地面呈斜坡状。
该塔基2b为埋在防沉土层1b上的四个呈倒T字形结构,该四个塔基2b露出防沉土
层1b外侧的高度相同;其中,位于防沉土层1b下坡的一对塔基2b下侧设置有厚度50cm的浆
砌块石挡土墙5b,位于防沉土层1b上坡的一对塔基2b上侧汇水区设置有排水沟6b;该浆砌
块石挡土墙5b一般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毛石强度等级选用MU20(MU是块材的等级符号,20指
的是砌块的抗压等级。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的一个抗压强度等级,根据国家标准GB/T8239-
2014《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该等级的混凝土小型砌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20.0MPa)块
石,砂浆强度等级选M7.5,基础选用C15砼,墙体高度2.0m以内居多。该排水沟6b一般采用梯形
断面,横断面尺寸一般为:深×底宽=0.4m×0.5m,沟坡比1:0.75,比降20‰。
该弃土塔基回铺层3b铺设在塔基2b之间以及塔基2b与浆砌块石挡土墙5b之间的
防沉土层1b上。
该绿化带4b建在弃土塔基回铺层2b上位于浆砌块石挡土墙5b与排水沟6b之间的
裸露区域,该绿化带4b的草籽采用适生草种,种子级别为一级,发芽率不低于85%,草籽撒
播密度为5.0g/m2。
实施例3
如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塔基区水土保持系统,其应用于陡坡地上且
包括防沉土层1c、塔基2c、弃土塔基回铺层3c和绿化带4c。
该防沉土层1b的上表面相较于水平地面线呈陡坡状。
该塔基2c为埋在防沉土层1c上的四个呈倒T字形结构,其中一对塔基2c埋在防沉
土层1b的坡顶且顶端露出,另一对塔基2c位于防沉土层1b的半坡上且顶端露出;位于沉土
层1c坡顶的一对塔基2c露出防沉土层1b的长度要比位于半坡上的一对塔基2c露出的长度
短。
同时,位于防沉土层1b半坡的一对塔基2c下侧设置有厚度50cm的浆砌块石挡土墙
5c,位于防沉土层1b坡顶的一对塔基2c上侧汇水区设置有排水沟6c,该防沉土层1c位于防
沉土层1b半坡的一对塔基2c与位于防沉土层1b坡顶的一对塔基2c之间的区域为塔基区护
面7c。该浆砌块石挡土墙5c一般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毛石强度等级选用MU20块石,砂浆强度
等级选M7.5,基础选用C15砼,墙体高度2.0m以内居多。该排水沟6c一般采用梯形断面,横断面
尺寸一般为:深×底宽=0.4m×0.5m,沟坡比1:0.75,比降20‰。
该弃土塔基回铺层3c铺设在位于防沉土层1c半坡的一对塔基2b与浆砌块石挡土
墙5c之间的区域。
该绿化带4b建在弃土塔基回铺层2b上位于防沉土层1c半坡的一对塔基2b与浆砌
块石挡土墙5c之间的裸露区域,该绿化带4b的草籽采用适生草种,种子级别为一级,发芽率
不低于85%,草籽撒播密度为5.0g/m2。
本实用新型结构布局简单,合理,既能有效解决弃土处置及减少新增占地问题,又
能美化环境,达到有效防治塔基区水土流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