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稳定装置及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842711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4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26379.8

申请日:

2015.01.20

公开号:

CN104612003A

公开日:

2015.05.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1B 29/00申请公布日:2015051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B 29/00申请日:20150120|||公开

IPC分类号:

E01B29/00

主分类号:

E01B29/00

申请人:

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公司

发明人:

母建华; 马婷婷; 迟敬; 王芳; 申世峰; 李国涛

地址:

276826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海曲东路1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8

代理人:

魏振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稳定装置及方法,涉及港口短程铁路的道岔修筑技术,特别是属于一种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维修与维护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平行布置的9根轨距杆(1),每根轨距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套锁轨卡具;所述的锁轨卡具由对称布置的两组卡头(2)构成,分别布置于钢轨(10)的两侧;所述的卡头具有楔形体(2-2)和钩头(2-1),二者之间形成钳口(7),与钢轨的底沿相配合;卡头楔形体设有通孔(2-3);上述的轨距杆外套装有绝缘套管(9),轨距杆的两端具有螺纹;轨距杆的两端穿过卡头楔形体的通孔,与禁锢螺母(3)、弹簧垫圈(4)、平垫圈(5)配合。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提高工作效率的积极效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平行布置的9根轨距杆(1),每根轨距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套锁轨卡具;所述的锁轨卡具由对称布置的两组卡头(2)构成,分别布置于钢轨(10)的两侧;所述的卡头具有楔形体(2-2)和钩头(2-1),二者之间形成钳口(7),与钢轨的底沿相配合;卡头楔形体设有通孔(2-3);上述的轨距杆外套装有绝缘套管(9),轨距杆的两端具有螺纹;轨距杆的两端穿过卡头楔形体的通孔,与禁锢螺母(3)、弹簧垫圈(4)、平垫圈(5)配合。

2.  一种复式交分道岔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轨距杆装设位置的确定;确定轨距杆的装设位置分别为:
S1:前锐角辙叉,尖轨前;
S2:前转辙器,尖轨中;
S3:前转辙器,尖轨跟端;
S4:导曲部分,可动心轨前部跟端;
S5:导曲部分,短中轴处;
S6:导曲部分,可动心轨后部跟端;
S7:后转辙器,尖轨跟端;
S8:后转辙器,尖轨中;
S9:后锐角辙叉,尖轨前;
步骤二:轨距杆的设计制作;根据上述轨距杆安装位置,现场测量此处最外侧钢轨之间的距离,附加锁轨卡具的安装尺寸,以确定每根轨距杆的长度,两端加工螺纹,完成轨距杆的制作;
步骤三:根据上述每根轨距杆的长度,去除轨距杆两端锁轨卡具的安装尺寸,制作绝缘套管,套装在轨距杆上;
步骤四:轨距杆的安装;每根轨距杆的两端分别装配锁轨卡具,使每端锁轨卡具的两组卡头分别禁锢于钢轨的内外两侧,通过禁锢螺母、弹簧垫圈、平垫圈实施紧固;
步骤五:整体调整、校正;通过调整每根轨距杆两端锁轨卡具的距离,对复式交分道岔的整体进行调整、校正。

说明书

说明书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稳定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港口短程铁路的道岔修筑技术,特别是属于一种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维修与维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港口铁路是整个港口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场地限制,在港口的各站场咽喉处,铺设了多组复式交分道岔。但由于通过总量的连年猛增,加上其本身结构复杂,零配件多,造成一些设备病害逐渐产生、发展,成为维修难点。而且,复式交分道岔在重载条件下,发生多种病害,单纯的线路维修解决不了问题,且现有技术中无专用工具可用,致使整修工艺复杂,道岔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稳定装置及方法,以达到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所公开的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平行布置的9根轨距杆,每根轨距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套锁轨卡具;所述的锁轨卡具则由对称布置的两组卡头构成,分别布置于钢轨的两侧;所述的卡头具有楔形体和钩头,二者之间形成钳口,与钢轨的底沿相配合;卡头楔形体设有通孔;上述的轨距杆外套装有绝缘套管,轨距杆的两端具有螺纹;轨距杆的两端穿过卡头楔形体的通孔,与禁锢螺母、弹簧垫圈、平垫圈配合。
本发明所公开的复式交分道岔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轨距杆装设位置的确定:根据复式交分道岔各部位受横向推力、纵向力及竖向压力进行分析,确定轨距杆的装设位置分别为:
S1:前锐角辙叉,尖轨前;
S2:前转辙器,尖轨中;
S3:前转辙器,尖轨跟端;
S4:导曲部分,可动心轨前部跟端;
S5:导曲部分,短中轴处;
S6:导曲部分,可动心轨后部跟端;
S7:后转辙器,尖轨跟端;
S8:后转辙器,尖轨中;
S9:后锐角辙叉,尖轨前;
步骤二:轨距杆的设计制作:根据上述轨距杆安装位置,现场测量此处最外侧钢轨之间的距离,附加锁轨卡具的安装尺寸,以确定每根轨距杆的长度,两端加工螺纹,完成轨距杆的制作;
步骤三:根据上述每根轨距杆的长度,去除轨距杆两端锁轨卡具的安装尺寸,制作绝缘套管,套装在轨距杆上;
步骤四:轨距杆的安装:每根轨距杆的两端分别装配锁轨卡具,使每端锁轨卡具的两组卡头分别禁锢于钢轨的内外两侧,通过禁锢螺母、弹簧垫圈、平垫圈实施紧固;
步骤五:整体调整、校正:通过调整每根轨距杆两端锁轨卡具的距离,对复式交分道岔的整体进行调整、校正。
本发明的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稳定装置及方法,对复式交分道岔的多个断面位置进行锁定,使之整体强度增强,进而使道岔的稳定性得以加强,延长养护周期,提高维修质量,故障得以控制,维修工作量减少,解决了重载运输养护中维修的难点问题,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提高工作效率的积极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部分公开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发明轨距杆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轨距杆及其两端的锁轨卡具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轨距杆一端锁轨卡具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卡头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卡头右侧图;
图6为本发明卡头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公开的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稳定装置,具有S1-S9平行布置的9根轨距杆1。
如图2、图3所示,每根轨距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套锁轨卡具。所述的锁轨卡具则由对称布置的两组卡头2构成,分别布置于钢轨10的两侧。轨距杆的两端具有螺纹6,轨距杆的两端穿过卡头楔形体的通孔2-3,与禁锢螺母3、弹簧垫圈4、平垫圈5配合。
如图4、图5所示,所述的卡头具有楔形体2-2和钩头2-1,使用时,两个卡头呈左右对称布置,两个钩头之间的钳口7与钢轨的底沿相配合;两个楔形体之间形成开敞式的槽口,与铺轨道渣8紧密接触,可保证轨距杆安装部位的稳定性和耐冲击强度。
由于本发明每根轨距杆都至少要穿越1根钢轨或辙叉,考虑轨道电路的需要,每根轨距杆分别设有通长的绝缘套管9,以提高安全保障。
本发明可将辙叉及复式交分道岔中的各个关键部位钢轨连接成一体,保证道岔中的每一股钢轨都能在列车冲击下发生自控、互控、它控的作用,对各部位轨距尺寸有较好的保持作用,克服了复式交分道岔因钢轨摆放过多不易改道的缺陷。
根据道岔的实际情况,所采用轨距杆的根数可适当增减,其效果是一样的,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稳定装置及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稳定装置及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稳定装置及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稳定装置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稳定装置及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稳定装置及方法,涉及港口短程铁路的道岔修筑技术,特别是属于一种复式铁路交分道岔维修与维护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平行布置的9根轨距杆(1),每根轨距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套锁轨卡具;所述的锁轨卡具由对称布置的两组卡头(2)构成,分别布置于钢轨(10)的两侧;所述的卡头具有楔形体(2-2)和钩头(2-1),二者之间形成钳口(7),与钢轨的底沿相配合;卡头楔形体设有通孔(2-3);上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