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的松脱结构.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840330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1003174.4

申请日:

2015.12.28

公开号:

CN106917540A

公开日:

2017.07.0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B 47/00申请日:20151228|||公开

IPC分类号:

E05B47/00

主分类号:

E05B47/00

申请人:

伟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义清; 张双德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南港区重阳路209号3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梁挥;李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智能锁的松脱结构,包括一电路单元、一驱动单元及一释放构件。电路单元及驱动单元分别容置于壳体内,且驱动单元与电路单元电性连接。驱动单元包含枢接一旋转枢轴及套设于旋转枢轴的至少一拨动臂。释放构件设置于旋转枢轴并设有至少一弹性臂,弹性臂相对拨动臂设置。拨动臂藉由驱动单元的带动可旋转地抵触并越过至少一弹性臂,使驱动单元空转。藉此使驱动单元内部元件不至损坏,以提升智能锁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智能锁的松脱结构,具有一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路单元,容置于该壳体内;
一驱动单元,容置于该壳体内并与该电路单元电性连接,该驱动单元包含
枢接一旋转枢轴及套设于该旋转枢轴的至少一拨动臂;以及
一释放构件,设置于该旋转枢轴并设有至少一弹性臂,该至少一弹性臂相
对该至少一拨动臂设置,该至少一拨动臂藉由该驱动单元的带动可旋转地抵触
并越过该至少一弹性臂,使该驱动单元空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的松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还包
含一马达、与该马达枢接的一蜗杆机构及套设于该旋转枢轴的一驱动齿轮,其
中该驱动齿轮与该蜗杆机构啮合,且该至少一拨动臂设置于该驱动齿轮的一
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锁的松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蜗杆机构还包
含由该马达连接地驱动的一螺杆、与该螺杆相交的一从动轴及设置于该从动轴
的一第一齿轮,其中该第一齿轮与该螺杆啮合,且该从动轴与该旋转枢轴平行
地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锁的松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弹性臂
还包含一连接部及从该连接部延伸设置的一抵靠部,该至少一拨动臂则包含一
翼部及连接该翼部的一推抵部,其中该推抵部抵触该抵靠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锁的松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齿轮一侧
更固接一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可啮合地驱动该驱动齿轮,该第一齿轮的尺寸
介于该驱动齿轮与该第二齿轮尺寸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锁的松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部直立地
与该抵靠部连接,该翼部一侧一体成型地固定于该驱动齿轮的侧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锁的松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抵靠部对应该
推抵部的一侧形状包含倒角、圆弧或斜面,以利该推抵部越过该抵靠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锁的松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推抵部对应该
抵靠部的一侧形状包含倒角、圆弧或斜面,以利该推抵部越过该抵靠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的松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单元包
含一电路板、设置于该电路板的至少一连接器及通过该至少一连接器连接该电
路板的多个供电元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的松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锁闩
单元,该锁闩单元包含一锁舌及连接该锁舌的一带动柱,该带动柱一端与该旋
转枢轴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锁的松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与该锁
闩单元连接的一外锁头,该外锁头设有一锁心及与该锁心连动的一钥匙连接
板,该钥匙连接板与该锁闩单元的一端连接,以控制该锁舌的位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智能锁的松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锁头还包
含一传感器,该传感器与该电路单元电性连接。

说明书

智能锁的松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松脱结构,尤指一种保护驱动单元不受损伤的智能锁的
松脱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门锁也发展到电子式的锁具装置,不仅可免
除携带钥匙的不便性,更有效提高居家住所的安全。一般而言,智能锁区分为
以击键密码进行解锁的密码锁、使用感应式或读卡式芯片来解锁的感应锁,或
是辨识使用者的指纹、视网膜、声音等生理特征的辨识锁具,让使用者依自身
需求选择不同型态的智能锁。

电子锁是利用马达作为动力来源,再藉由齿轮组传递马达所输出的扭力,
进而驱动电子锁的离合机构移动以卡合或分离于锁闩组合。然而,当可活动的
锁舌并未相对应的卡合于锁孔的位置上,亦即锁舌碰撞到门框或其他非锁孔的
位置时,马达会持续通过齿轮组传递输出扭力导致马达损毁。因此,电子锁在
长期使用下,容易造成马达本身的损坏,或是齿轮组于传递扭力时造成齿轮等
相关元件的损坏,进而缩短电子锁的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遂以其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研发与制作经验,针对目
前所面临的问题深入研究,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试作,终究研创出一种智能
锁的松脱结构,并藉以大幅改善现有结构的缺失,此即为本发明的发明宗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使驱动单元内部元件不至损坏,以提升使
用寿命的智能锁的松脱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锁的松脱结构,具有一壳体。松脱结
构包括一电路单元、一驱动单元及一释放构件。电路单元容置于壳体内,驱动
单元容置于壳体内并与电路单元电性连接。驱动单元包含枢接一旋转枢轴及套
设于旋转枢轴的至少一拨动臂。释放构件设置于旋转枢轴并设有至少一弹性
臂,弹性臂相对拨动臂设置。拨动臂藉由驱动单元的带动可旋转地抵触并越过
至少一弹性臂,使驱动单元空转。

较佳地,该驱动单元还包含一马达、与该马达枢接的一蜗杆机构及套设于
该旋转枢轴的一驱动齿轮,其中该驱动齿轮与该蜗杆机构啮合,且该至少一拨
动臂设置于该驱动齿轮的一侧。

较佳地,该蜗杆机构还包含由该马达连接地驱动的一螺杆、与该螺杆相交
的一从动轴及设置于该从动轴的一第一齿轮,其中该第一齿轮与该螺杆啮合,
且该从动轴与该旋转枢轴平行地设置。

较佳地,该至少一弹性臂还包含一连接部及从该连接部延伸设置的一抵靠
部,该至少一拨动臂则包含一翼部及连接该翼部的一推抵部,其中该推抵部抵
触该抵靠部。

较佳地,该电路单元包含一电路板、设置于该电路板的至少一连接器及通
过该至少一连接器连接该电路板的多个供电元件。

较佳地,更包含一锁闩单元,该锁闩单元包含一锁舌及连接该锁舌的一带
动柱,该带动柱一端与该旋转枢轴连接。

较佳地,更包含与该锁闩单元连接的一外锁头,该外锁头设有一锁心及与
该锁心连动的一钥匙连接板,该钥匙连接板与该锁闩单元的一端连接,以控制
该锁舌的位移。

较佳地,该外锁头还包含一传感器,该传感器与该电路单元电性连接。

本发明能够使驱动单元空转,进而保护驱动单元内部组件不至损坏,而提
升使用寿命。进一步地,为了方便驱动单元的拨动部可旋转地抵触并同时推动
释放单元的弹性臂旋转以越过弹性部,在相对应的抵靠部或推抵部的一侧形状
上设置成倒角、圆弧、斜面或其他适合的形状,以利推抵部更轻易地越过抵靠
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锁的松脱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驱动单元与释放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锁的松脱结构的组合透视图。

图4为本发明拨动臂抵触弹性臂的立体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智能锁的松脱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智能锁的松脱结构的另一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智能锁的松脱结构结合外锁头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智能锁的松脱结构结合外锁头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智能锁的松脱结构结合外锁头的分解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门

20 锁孔

100 智慧锁

110 松脱结构

120 壳体

122 第一外壳

124 第二外壳

130 电路单元

140 电路板

142 供电元件

146 连接器

150 驱动单元

152 马达

160 蜗杆机构

162 螺杆

164 从动轴

166 第一齿轮

168 第二齿轮

170 旋转枢轴

172 驱动齿轮

180 拨动臂

182 翼部

184 推抵部

200 释放构件

210 弹性臂

212 连接部

214 抵靠部

250 锁闩单元

252 锁舌

254 带动柱

260 外锁头

262 锁心

264 钥匙连接板

266 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
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锁100的松脱结构110,智能锁
100具有一壳体120。在本实施例中,可选择地使用第一外壳122与第二外壳
124组装而成所述壳体120,或是以单一的壳体120直接容置松脱结构110,
并不限定。松脱结构110包括一电路单元130、一驱动单元150及一释放构件
200。

电路单元130容置于壳体120内,且包含一电路板140、设置于电路板140
一侧的至少一连接器146及通过该至少一连接器146连接电路板140上的多个
供电元件142,以提供电力给驱动单元150或达成其他所需的功能,例如储存
及辨识各种生理特征的控制模块、感测电力不足时的警示模块等。供电元件
142可选自电池、充电电池、蓄电池或其他适合的装置。此外,本实施例的电
路板140较佳为印刷电路板(PCB),然而在其他范例的实施例中,电路板140
亦可为软性电路板或其他适合的电路板。

请一并参考图3及图4所示,驱动单元150容置于壳体120内并与电路单
元130电性连接。驱动单元150包含枢接一旋转枢轴170及套设于旋转枢轴
170的至少一拨动臂180,其中旋转枢轴170能够跟随旋转枢轴170一并转动。
释放构件200设置于旋转枢轴170上并设有至少一弹性臂210,其中弹性臂210
相对拨动臂180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50还包含一马达152、与马达152枢接的一蜗
杆机构160及套设于旋转枢轴170的一驱动齿轮172,其中驱动齿轮172与蜗
杆机构160啮合,以将马达152输出的动力通过驱动齿轮172传递出去。该至
少一拨动臂180设置于驱动齿轮172的一侧,使该至少一拨动臂180能够跟随
驱动齿轮172转动。蜗杆机构160还包含由马达152连接地驱动的一螺杆162、
与螺杆162相交设置的一从动轴164及套设于从动轴164的一第一齿轮166,
其中第一齿轮166与螺杆162相互啮合,且从动轴164与旋转枢轴170平行地
设置。

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齿轮166一侧更固接一第二齿轮168,第二齿轮
168可啮合地驱动驱动齿轮172,其中第一齿轮166的尺寸介于驱动齿轮172
与第二齿轮168尺寸之间。也就是说,驱动齿轮172的尺寸大于第一齿轮166,
第一齿轮166的尺寸又大于第二齿轮168的尺寸,而使驱动齿轮172的齿数最
多、转速最慢;第二齿轮168的齿数最少、转速最快。上述第一齿轮166、第
二齿轮168及驱动齿轮172较佳为正齿轮。然而在其他范例的实施例中,上述
第一齿轮166、第二齿轮168及驱动齿轮172则可优选自螺旋齿轮或其他适合
的齿轮。

在此使用蜗杆机构160的目的在于能够减低马达152高速的转速,藉由第
二齿轮168啮合的驱动齿轮172,以提高驱动单元150的扭力,进而使锁舌(图
略)能够活动地伸出/收缩,以扣合锁孔或脱离锁孔(图略)。

本实施例所示的拨动臂180及弹性臂210较佳为成对且对称的设置,以提
供稳定的传动或释放目的,以下仅以单一的拨动臂180及弹性臂210为例作说
明。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例中,拨动臂180及弹性臂210的数量亦可分别设
置三个以上,视需要而改变。

请一并参考图5及图6所示,弹性臂210还包含一连接部212及从连接部
212延伸设置的一抵靠部214,拨动臂180则包含一翼部182及连接翼部182
的一推抵部184,其中推抵部184能够抵触抵靠部214,且推抵部184至翼部
18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抵靠部214至连接部212的长度,使拨动臂180能够在
形成盘状的释放构件200内带动弹性臂210转动。此外,如图所示的连接部
212更直立地与抵靠部214连接,翼部182一侧一体成型地固定于驱动齿轮172
的外侧面。

本实施例中更包含一锁闩单元250,用以与具有锁孔20的各种门10,例
如大门、房门、电动门等相互扣合。在此所述的锁孔20除门10本身所形成的
孔洞外,更可藉由一辅具(图略)与门10之间所形成的锁孔20。锁闩单元250
包含一锁舌252及连接锁舌252的一带动柱254。旋转枢轴170与带动柱254
的一端连接,而能够驱动带动柱254一并转动,进而可活动地带动锁舌252
位移。因此,当释放构件200跟随拨动臂180旋转一适当角度(图略),即可驱
动带动柱254转动并带动锁舌252扣合锁孔20或脱离锁孔20。有关锁闩单元
250的细部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当锁闩单元250的锁舌252正确地位于锁孔20的位置时,拨动臂180藉
由驱动单元150的拨动臂180可旋转地抵触并同时推动释放单元200的弹性臂
210旋转。此时,旋转枢轴170旋转地带动带动柱254驱动锁舌252的伸出或
缩回。因此驱动单元150中马达152所输出的动力能够藉由锁舌252的伸缩动
作完成,且其力量也能够得到释放,此即为正常的关门或开门状态,如图5
所示。

如图6所示,当锁闩单元250的锁舌252位于不正确地锁孔20的位置时,
驱动单元150的马达152仍会不断输出动力。此时,由于拨动臂180的旋转扭
力大于释放构件200弹性臂210的结构刚性,使拨动臂180可旋转地抵触并越
过释放构件200的弹性臂210,造成驱动单元150的马达152空转而不致损坏。
藉此使马达152或驱动单元150的内部元件,例如蜗杆机构160、驱动齿轮172、
第二齿轮168等元件运转顺畅,以提升智能锁100的使用寿命。

也就是说,当拨动臂180可旋转地抵触并越过释放构件200的弹性臂210
时,弹性臂210便可弹性地撑开,使拨动臂180轻易地越过连接部212,保护
马达152或驱动单元150内部元件,不受损伤,如图6所示。

在此须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拨动部180越过弹性部210,在相对的抵靠部
214或推抵部184的一侧形状上可以设置成倒角、圆弧、斜面或其他适合的形
状,以利推抵部184更轻易地越过抵靠部214。

如图7至图9所示,为本发明结合一外锁头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图。使用者
能够以钥匙(图略)从室外开启或关闭外锁头260,进而开启或关闭门10。在本
实施例中,与锁闩单元250连接的一外锁头260包含一锁心262及与锁心262
连动的一钥匙连接板264,其中锁心262还设有供钥匙插入的钥匙孔(未标示)。
钥匙连接板264与锁闩单元250的一端连接,以同时控制锁舌252的位移。

因此当钥匙转动锁心262,钥匙连接板264即可操控锁闩单元250的锁舌
252收缩或伸出。有关外锁头260为现有技术,其详细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此
外,外锁头260还包含一传感器266,以感应室外的用户并唤醒电路单元130,
其中传感器266与电路单元130电性连接,以启动电路板140执行相关操作,
而所述相关操作在所不问。换言之,本实施例的传感器266具有省电并启动电
路单元130的功用。

综上所述,本文于此所揭示的实施例应被视为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以
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应由后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并涵盖其合法均等
物,并不限于先前的描述。

智能锁的松脱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智能锁的松脱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智能锁的松脱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锁的松脱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锁的松脱结构.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智能锁的松脱结构,包括一电路单元、一驱动单元及一释放构件。电路单元及驱动单元分别容置于壳体内,且驱动单元与电路单元电性连接。驱动单元包含枢接一旋转枢轴及套设于旋转枢轴的至少一拨动臂。释放构件设置于旋转枢轴并设有至少一弹性臂,弹性臂相对拨动臂设置。拨动臂藉由驱动单元的带动可旋转地抵触并越过至少一弹性臂,使驱动单元空转。藉此使驱动单元内部元件不至损坏,以提升智能锁的使用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