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底模板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建筑物梁底成型用梁底模板,具体解释为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在混
凝土养护过程中可提前回收部分梁底模板的发明。
背景技术
建造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时,制作混凝土内部增强用钢筋并树起外部建筑模板后,
向建筑模板内部浇筑混凝土后完成建筑物。
此时,建筑模板作为打造混凝土建筑的样式和尺寸所临时设置的结构,用胶合板、
硬质纤维板、合成树脂、铝合金模板、钢板等制作而成。
尤其,接触浇筑混凝土一侧的面板使用胶合板或其它合成树脂制作而成,不接触
混凝土的一侧使用铁质等金属框架,确保其能够承受混凝土浇筑的侧压力。
通常,用于支撑建筑顶棚的梁构件,根据梁形态的不同来设置建筑模板,混凝土浇
筑及养护结束后进行分离回收使用。
因需要等待混凝土养护结束后才能将梁底模板进行分离回收使用,所以增加了所
有楼层梁底模板作业的时间。
为提高作业速度,只能增加需要的梁模板数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也可回收部分
梁模板,这是此项梁底模板的特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使安装和拆除更加简单的梁底模板。
为达到上述述目的,本发明所构造的建筑梁底模板包含:支撑梁底的梁底模板;不
仅支撑梁底,并与梁底模板及梁底支撑进行连接的梁底支撑模板。上述梁底模板构件包含:
指定长、宽的四角板型构成的梁底模板构件,布置在上述梁底模板边缘用以保证支撑强度
的框架构件,横穿上述梁底模板方向上设置的加强构件,横穿上述框架方向设置的连接插
入增强构件。上述梁底支撑模板包含:指定长、宽的四角板型梁底支撑模板构件,设置在上
述梁底支撑模板边缘用以保证支撑强度的框架构件,设置在上述梁底支撑模板中心位置,
提供与梁底支撑的连接构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插入增强构件由中空管构成。
所述连接插入增强构件比所述框架构件向外部突出。
另外,在所述梁底模板构件与所述连接构件进行连接的部位,框架构件可倾斜设
置在截断面上。
并且,所述连接部件的框架构件和所述梁底模板的部件相对应的框架构件,可倾
斜设置在截断面上。
所述连接部件的框架构件可形成结合开口。
所述支撑部件连接构件采用中空管构成,可形成侧面结合开口。
所述连接构件的截断面上可形成四角支撑状。
根据此项发明,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可回收部分梁底模板,并加以利用。建造高层
建筑时,也可使用较少量的梁底模板进行施工。
并且,使梁底模板的安装和拆除更加简易。
附图说明
下述附件的图样是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品以及帮助理解本发明品的技术思路,但
对本发明品的理解不能只局限于下图所示的事项。。
图1为依据本发明,用于建筑物梁底成型用梁底模板的设置状态。
图2A为上述梁底模板的侧面图。
图2B为上述梁底模板的正面图。
图3A为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上述梁底模板的侧面图。
图3B为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上述梁底模板的正面图。
图4A为上述梁底支撑模板的正面图。
图4B和图4C为上述梁底支撑模板的侧面图。
图5为为了形成梁而安装梁模板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为了形成梁而安装梁模板的完成图。
图7为上述梁底支撑模板为养护中的混凝土提供支撑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2:模板构件;4:框架构件;6:加强构件;8:增强构件;10:梁底模板;12:连接结构构
件;20:梁底支撑模板;22:梁底模板构件;24:框架构件;25:结合开口;26:连接构件;27:结
合开口;100:梁侧模板;120:连接器;140:支撑;200: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示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本明细书及申请范围内使用的用语不仅局限于其基本含义,根据为使发明
者可使用最佳方法对发明进行说明,可适当定义用语含义的原则,应将用语解释为符合本
发明技术思想的意义和概念。
因此,本明细书中所记载的实施样式及截面的图示构造,仅是本发明所希望的实
施样式,并不能代表本发明的全部技术思想。在专利申请角度,存在多种代替它们的等同物
和变型事例。
图1为依据本发明,用于建筑物梁底成型用梁底模板的设置状态。图2A和图2B上述
梁底模板的侧面图和正面图。图3A和图3B为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上述梁底模板的侧面图和正
面图。图4A、图4B和图4C为上述梁底支撑模板的正面图和侧面图。图5为为了形成梁而安装
梁模板的过程示意图。图6为为了形成梁而安装梁模板的完成图。图7为上述梁底支撑模板
为养护中的混凝土提供支撑的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为形成梁底而研发的梁底模板包含:支撑梁底的梁底模板10,不仅支
撑梁底,并与梁底模板10及梁底支撑进行连接的梁底支撑模板20。
上述梁底模板10包含:指定长、宽的四角板型构成的梁底模板构件2,布置在上述
梁底模板构件2边缘用以保证支撑强度的框架构件4,横穿上述梁底模板构件2方向上设置
的加强构件6,横穿上述框架构件4方向设置的连接插入增强构件8。
上述梁底支撑模板20包含:指定长、宽的四角板型构成的梁底模板构件22,设置在
上述梁底模板构件22边缘用以保证支撑强度的框架构件24,设置在上述梁底模板构件22中
心位置,提供与梁底支撑的连接构件26。
根据本发明建筑模板为,用于支撑顶板的梁成型,包括梁底模板10和与上述梁底
模板10相连接的梁底支撑模板20。
上述梁底模板10对用于梁底成型用梁底模板,包括梁底模板构件2和与上述梁底
模板构件2相连接的框架构件4及加强构件6和连接插入增强构件8。
上述梁底模板构件2由用指定厚度的合成树脂制造的规定长、宽的四角板型构成。
在上述梁底模板构件2的边缘位置,为保证支撑强度设置框架构件4。
即,上述框架构件4设置在四角板型的上述梁底模板构件2的边缘,整体是四角板
型。
上述框架构件4用金属材质或合成树脂梁构成。
上述加强构件6设置在横穿上述梁底模板构件2的方向上,可通过上述加强构件6
来提高梁底模板10的支撑强度。
上述增强构件,可用不锈钢等金属构成。
并且,横穿上述框架构件4设置连接插入增强构件8。
上述连接插入增强构件8使用金属中空管构成,从上述框架构件4向两侧突出。
如图2A、图2B和图3A、图3B所示,上述连接插入增强构件8通过连接结构构件12与
上述框架构件4进行连接。
上述连接结构构件12通过截断金属板材形成四角结构,通过焊接与上述连接插入
增强构件8和上述框架构件4相连。
在上述连接插入增强构件8中插入连接器120使梁侧模板100与上述梁底模板10结
合起来。
并且,在上述梁底模板10的框架构件4,与上述梁底支撑模板20相对应的框架构件
4-1可倾斜设置在截断面上。
图2A和图2B为,梁底模板10两侧的框架构件4倾斜设置在截断面上的例子。图3A和
图3B为,梁底模板10右端的框架构件4倾斜设置在截断面上,左端框架构件14进行水平设
置。
另外,梁底支撑模板20采用合成树脂,其包含指定长、宽的梁底模板构件22和设置
在上述梁底模板构件22边缘的框架构件24以及支撑连接构件26。
在上述梁底支撑模板20的框架构件24上有结合开口25,利用螺栓和螺母与上述梁
底模板10和梁侧模板100进行结合。
上述支撑连接构件26由中空管构成,侧面有结合开口27。
图4B所示侧面图是4A所示梁底支撑模板20的上下方向侧面图,4C所示的左右方向
侧面图。
上述梁底支撑模板20的框架构件24上,上述梁底模板10倾斜设置在相对应的框架
构件24-1截面上。设置在上述梁底支撑模板20的所有框架构件24均可倾斜设置在截面上。
并且,图4B和4C所示的上述梁底支撑模板20的截面图为四角逆梯形。
上述梁底模板10和梁底支撑模板20进行连续连接,上述梁底模板10在浇筑混凝土
进行养护后可以轻易地从养护混凝土表面分离开来。
即,设置在上述梁底支撑模板20上的框架构件24,越往下截面越窄,要分离上述梁
底支撑模板20和梁底模板10的合成部分无图示时,上述支梁底模板10可以不受梁底支撑模
板20上框架构件24限制,自由放下,从而轻易分离上述梁底模板10。
以下,参照图示对依据于本发明的梁底模板进行设置和拆除的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在上述梁底支撑模板20的支撑连接构件26与梁底支撑模板20的支撑140连
接,将梁底支撑模板20设置在规定高度。
并且,在建造建筑物墙体时的模型无图示和上述梁底支撑模板20之间,设置上述
梁底模板10。
虽然图1、5、6中显示上述梁底支撑模板两边各连接了一个上述梁底模板10。但实
际可重复连接多个梁底模板10。
如上所述,梁底支撑模板20与梁底模板10相连的状态,梁侧模板100放置于上述梁
底模板10的连接插入增强构件8,插入上述连接插入增强构件8的接口进行连接。
如此,上述梁底模板10、梁底支撑模板20与梁侧模板100连接牢固。
在上述状态下浇筑混凝土,当浇筑混凝土达到某种养护程度后,上述梁侧模板100
和梁底模板10可以从养护的混凝土200中分离出来。
此时,养护中混凝土的底部由上述梁底支撑模板20进行支撑。因此,即使是混凝土
未达到100%强度是,上述梁侧模板100和梁底模板10也可以从养护中的混凝土200中分离
出来。
即,上述梁底支撑模板20支撑浇筑混凝土的下部时,混凝土未达到100%强度之
前,上述梁侧模板100和梁底模板10可进行分离回收。
因此,由上述梁底支撑模板20和支撑140来支撑养护中的混凝土,剩余梁底模板10
和梁侧模板100可用于其他楼层的梁建造。
以上,本发明限定于实施方案和图纸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并不局限
于此。拥有本发明所属的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和下述权利要求书的同等
范围内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