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8379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2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805393.4

申请日:

2003.03.12

公开号:

CN1639045A

公开日:

2005.07.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6B7/06; B66B11/08

主分类号:

B66B7/06; B66B11/08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滨口修喜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谢喜堂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轿厢(4)和配重(5),以1∶1绳索比方式被悬吊在升降通道内。第1主索(30),被卷挂在驱动滑轮(12)上,使在与驱动滑轮(12)之间发生规定的摩擦力,并在规定的位置使从驱动滑轮(12)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2根引出部(30a、30b)进行交叉的状态,以在第1主索(30)交叉的位置不会使第1主索(30)相互接触的状态,驱动装置(9)被倾斜地设置成驱动滑轮(12)的旋转轴线相对铅垂线构成锐角的角度,设有将第1主索(30)从驱动装置(9)向轿厢(4)引导的第1偏导轮(17)和将第1主索(30)从驱动装置(9)向配重(5)引导的第2偏导轮(18)。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梯装置,具有:配设在升降通道内的上部并具有驱动滑轮的驱 动装置;卷挂在所述驱动滑轮上的主索;在所述升降通道内由该主索悬吊并 利用所述驱动装置进行升降的轿厢和配重,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和所述配重,以1∶1绳索比方式被悬吊在所述升降通道内, 第1主索被卷挂在该驱动滑轮上,以使在与所述驱动滑轮之间发生规定 的摩擦力,且在规定的位置使从该驱动滑轮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2根引 出部进行交叉, 为在所述第1主索交叉的位置不使该第1主索相互接触,所述驱动装置 被倾斜地设置成所述驱动滑轮的旋转轴线相对铅垂线构成锐角的角度, 在所述升降通道内的上部,设有将所述第1主索从所述驱动装置向所述 轿厢引导的第1偏导轮和将所述第1主索从所述驱动装置向所述配重引导的 第2偏导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将第2主索卷挂在该驱动滑轮上,以使在与所述驱动滑轮之间发生规 定的摩擦力,并在规定的位置使从该驱动滑轮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2根 引出部进行交叉, 在所升降通道内的上部,还设有使从所述驱动装置向规定的方向延伸的 所述第2主索进行折返的返回轮和将在该返回轮上进行折返的所述第2主索 向所述轿厢引导的第3偏导轮, 所述返回轮被倾斜地设置成:从所述驱动装置向所述第2偏导轮延伸的 所述第2主索与从所述返回轮向所述第3偏导轮延伸的第2主索不接触,旋 转轴线相对铅垂线构成锐角的角度。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返 回轮,被倾斜地设置成各个旋转轴线相对铅垂线为2.5度以内。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索向 所述驱动滑轮的卷绕角度被作成250度~280度的范围内。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 置,构成轴向的长度比其外径短的薄型扁平的外形。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刻在所述驱 动装置外周面上的、与所述主索卡合的主索卡合槽,剖面为U字形。
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 在该轿厢的下部与所述主索连接并被悬吊着。
8: 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 第2和第3偏导轮,被分别设置成旋转轴呈水平的状态,且在垂直投影面内 被配置成与所述轿厢或所述配重分别重叠的状态。
9: 如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 置、调速机、所述返回轮、所述第1、第2和第3偏导轮和控制盘,被安装在 所述升降通道的上部所设置的支承台上,该驱动装置、该调速机、该返回轮、 控制盘,被设置在该第1、第2和第3的偏导轮的上下方向和至驱动滑轮的反 电机侧绳索槽和驱动滑轮的电机相反侧端面的范围内。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台被支承在 导轨上或升降通道上。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台,通过防 振构件被支承在所述导轨上或所述升降通道壁上。

说明书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卷扬机设置在升降通道内顶部上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例如国际公开WO 02/16247号小册子中,提出了为1∶1绳索比方式、将卷扬机在升降通道内顶部设置成驱动滑轮的旋转轴成为铅垂方向的状态的电梯装置的方案。在这样结构的电梯装置中,能减少构成设备,并能使布局简单。

    但是,一般在这种结构的电梯装置中,主索相对驱动滑轮的卷绕角度较小。因此,在这种结构的电梯装置中,作为高摩擦构件,采用高价的特殊主索,另外,对于为在卷扬机的驱动滑轮外周面上卷挂主索而刻出的主索卡合槽,采用有特殊剖面形状的下凹的切槽。

    并且,在这样地以特殊绳索与特殊形状的主索卡合槽的组合来实现的电梯装置中,存在着成本高且主索寿命变短的问题。

    另外,由上述国际公开WO 02/16247号小册子提出的电梯装置,如上所述,是以1∶1绳索比方式、且设在轿厢和配重上的吊部被分别设在轿厢和配重的顶部上。即是对轿厢和配重的各个顶部予以悬吊的结构。因此,存在着在轿厢和配重的上部、不能确保与吊部相当的上下尺寸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如下一种电梯装置:作成能使用通用的主索且廉价,并将升降通道的上下尺寸构成较短,能延长主索的寿命。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配设在升降通道内的上部并具有驱动滑轮的驱动装置;卷挂在驱动滑轮上的主索;以及利用该主索在升降通道内被悬吊并利用驱动装置进行升降的轿厢和配重,轿厢和配重以1∶1绳索比方式被悬吊在升降通道内,第1主索被卷挂在驱动滑轮上,以使在与驱动滑轮之间发生规定的摩擦力,在规定的位置使从驱动滑轮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2根引出部进行交叉,为了在第1主索交叉的位置不使第1主索相互接触,驱动装置被倾斜地设置成驱动滑轮的旋转轴线相对铅垂线构成锐角的角度,在升降通道内的上部,设有将第1主索从驱动装置向轿厢引导的第1偏导轮和将第1主索从驱动装置向配重引导的第2偏导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无机械室型式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3是表示驱动滑轮和偏导轮的配置形态的图1的向视A的绳索详细图。

    图4是表示驱动滑轮和偏导轮的配置形态的图1的向视B的绳索详细图。

    图5是对驱动滑轮的卷绕角度进行说明的卷扬机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在驱动滑轮的外周面上刻槽后的主索卡合槽的形状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无机械室型式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态1]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无机械室型式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主视图,图3是表示驱动滑轮和偏导轮的配置形态的图1的向视A的绳索详细图,图4是表示驱动滑轮和偏导轮的配置形态的图1的向视B的绳索详细图,图5是对驱动滑轮的卷绕角度进行说明的卷扬机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在驱动滑轮的外周面上刻槽后的主索卡合槽的形状的剖视图。另外,在图3和图4中省略第2主索31。

    图中,在升降通道1内,沿轿厢4的升降方向延设有一对轿厢导轨2和一对配重导轨3。轿厢4被轿厢导轨2引导而在升降通道1内进行升降。配重5被配重导轨3引导而在升降通道1内进行升降。

    在轿厢4两侧面部的上下端,设有与轿厢导轨2卡合的剖面为コ字形的轿厢导瓦6。另外,在配重5两侧部的上下端,设有与配重导轨3卡合的多个配重导瓦7。

    在升降通道1的顶部,在导轨2的上端部安装着支承台8。支承台8由沿升降通道1的内周面作成1周的大致方框状的本体部8a和架设在该本体部8a的相对两边上所设置的梁部8b构成。

    在支承台8上,首先,设有驱动装置(卷扬机)9和返回轮10。驱动装置9,具有电机11、利用该电机11进行旋转的驱动滑轮12。驱动装置9,作成轴向长度比其外径短的薄型扁平状的外形。并且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装置9的驱动滑轮12轴线向大致铅垂方向延伸,且被倾斜地配置成与铅垂线具有2.5度倾斜的状态。另外,返回轮10的轴线同样向铅垂方向延伸,且被倾斜地配置成与铅垂线具有2.5度倾斜的状态。并且,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9被配置在轿厢4的拐角部的上方。

    在驱动滑轮12上,以卷绕角度约255度地卷挂着作为第1、第2主索的电梯用通用主索30、31。所谓卷绕角度,如图5所示,是表示卷挂在驱动滑轮12外周上的主索30、31与驱动滑轮12接触部分的角度,更详细地说,是表示从主索30、31的相对于驱动滑轮12的接触开始点至接触结束点的距离的角度。

    在主索30、31的一端部悬吊着轿厢4。另一方面,在主索30、31的另一端部悬吊着配重5。即,轿厢4和配重5,以1∶1绳索比方式悬吊在升降通道1内。如图2所示,主索30的一端,利用由绳索钩环13a和缓冲构件14a构成的吊部20a与轿厢4的下梁端部4a(图2的右侧)连接着。另一方面,主索31的另一端,利用由绳索钩环13b和缓冲构件14b构成的吊部20b与轿厢4的下梁端部4b(图2的左侧)连接着。并且,主索30、31的另一端,利用由绳索钩环15和缓冲构件16与配重5的顶部连接着。

    如图1、2所示,在支承台8上还设有第1方向转换偏导轮17、第2方向转换偏导轮18和第3方向转换偏导轮19。第1方向转换偏导轮17,使从驱动滑轮12延伸的第1主索30进行方向转换并向轿厢4的下梁端部4a引导。第3方向转换偏导轮19,将从驱动滑轮12延伸并用返回轮10进行折返后的第2主索31进行方向转换并向轿厢4的下梁端部4b引导。第2方向转换偏导轮18,在被卷挂在驱动滑轮12上后将向另一方延伸的2根主索30、31进行方向转换并向配重5引导。

    第2方向转换偏导轮18,被配置成:从驱动滑轮12分别向第1方向转换偏导轮17和返回轮10延伸的2根主索30、31与在卷挂于驱动滑轮12上后向第3方向转换偏导轮19延伸的2根主索30、31,在交叉的位置相互不干扰。

    第1、2和3的方向转换偏导轮17、18、19,分别被配设成旋转轴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状态。并且,第1和第3的方向转换偏导轮17、19,在垂直投影面内被配设成分别与轿厢4重叠的状态。另外,第2方向转换偏导轮18,在垂直投影面内被配设成与配重5重叠的状态。

    在支承台8上,还设置有对电梯进行控制的控制盘32及对电梯的速度进行控制的调速机33等的电梯设备。这些电梯设备,被配设成驱动装置9和第1、2、3的方向转换偏导轮17、18、19不从所需的上下方向的尺寸D(图2)内伸出的状态。

    图6是表示在驱动滑轮上卷挂有第1、第2的主索30、31的主索卡合槽12a的形状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在驱动滑轮12的外周面上所形成的2条主索卡合槽12a,用具有与主索30、31的直径近似的槽宽的剖面U字形的槽构成,作成使主索30、31与驱动滑轮12接触的面积增加并使表面压力降低的结构。

    这样,以在第1主索30与驱动滑轮12之间发生规定的摩擦力为目的,从驱动滑轮12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2根引出部30a、30b在规定的位置进行交叉而被卷挂在驱动滑轮12上。并且,在第1主索30交叉的位置使第1主索30互相不接触的状态,驱动装置9被倾斜地设置成驱动滑轮12的旋转轴线相对铅垂线构成锐角的角度(2.5度)。并且,在升降通道1内的上部,设有将第1主索30从驱动装置9向轿厢4引导的第1偏导轮17和将第1主索30从驱动装置9向配重5引导的第2偏导轮18。

    另外,以在与驱动滑轮12之间发生规定的摩擦力为目的,将第2主索31卷挂在驱动滑轮12上,使从驱动滑轮12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2根引出部31a、31b在规定的位置进行交叉。并且,在升降通道1内的上部,还设有使从驱动装置9向规定的方向延伸的第2主索31进行折返的返回轮10和将在返回轮10上进行折返的第2主索31向轿厢4引导的第2偏导轮19,返回轮10,被倾斜地设置成以从驱动装置9向第2偏导轮18延伸的第2主索31与从返回轮10向第3偏导轮19延伸的第2主索31不接触、旋转轴相对铅垂线构成锐角的角度(2.5度)。

    采用这样的结构,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使用通用的主索30、31,能作成廉价的结构,并能延长主索30、31的寿命。

    另外,驱动装置9,由于作成使轴向的长度比其外径短的薄型扁平的外形,故能作成使升降通道1的上下尺寸减短的结构。

    另外,刻在驱动装置9的外周面上的、与主索30、31卡合的主索卡合槽12,其剖面是U字形。因此,能使驱动滑轮12与主索30、31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就容易发生规定的摩擦力。

    另外,轿厢4,在轿厢4的下部与主索30、31连接并被悬吊着。即,轿厢4,由于在下梁端部4a、4b上与主索30、31连接并被悬吊着,故由从下梁端部4a、4b向上方延伸的绳索钩环13a、13b和缓冲构件14a、14b构成的吊部20a、20b的长度由轿厢4的上下方向长度相抵消,与以往相比能使轿厢4整体的上下尺寸作成较短,进而,能作成使升降通道1的上下尺寸减短的结构。

    另外,第1、第2和第3的偏导轮17、18、19,分别被设置成旋转轴呈水平的状态,且由于在垂直投影面内被配置成与轿厢4或配重5分别重叠的状态,故能使升降通道1的横剖面减小,能作成小空间的电梯装置。

    另外,驱动装置9、调速机33、返回轮10、第1、第2和第3的偏导轮17、18、19和控制盘32,被安装在升降通道1的上部所设置的支承台8上,驱动装置9、调速机33、返回轮10、控制盘32被设置在第1、第2和第3的偏导轮17、18、19的上下方向和至驱动滑轮9的电机相反侧绳索槽12a和驱动滑轮12的电机相反侧端面的范围(图2的D)内。因此,能作成使升降通道1的上下尺寸减短的结构。

    另外,支承台8被支承在导轨2的上端。因此,能容易地构筑支承结构,能作成廉价的电梯装置。另外,支承台8,通过防振构件34被支承在导轨2上。因此,能防止在轿厢4的升降时发生的、驱动装置9;调速机33;返回轮10;第1、第2和第3的偏导轮17、18、19等的设备的振动向导轨2进行传导,能以简单的结构减少振动,能获得舒适的搭乘心情,且不会提高成本。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的电梯装置中,使主索30、31向驱动滑轮12的卷绕角度比以往的卷绕角度增大,且通过将驱动滑轮12的主索卡合槽的形状作成剖面U字形而使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不需要象以往那样使用高价的高摩擦主索,且不需要形成将该高摩擦主索咬入而使牵引力提高的特殊形状的主索卡合槽的驱动滑轮,即使使用通用的主索也能确保规定的牵引力,另外,能增长主索30、31的寿命。

    另外,本实施形态,作为主索使用第1、第2的主索30、31的2根主索,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想使主索与轿厢4的底部连接。即,在实施形态中,若将主索与轿厢4的顶部连接而作成悬吊的结构,即使1根主索也可以,可以省略任1根的主索。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将第1、第2的主索30、31以卷绕角度约255度卷挂在驱动滑轮12上,这是为了将从滑轮槽12a引出的主索30、31与偏导轮17~19的槽卡合的角度误差作成最小、能将卷扬机9配置在相对偏导轮17~19离开最大限度的位置上的缘故。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驱动装置9与返回轮10的倾斜角度,相对铅垂线为2.5度,而若设成其以上的大的角度时,则在主索30、31脱开或主索30、31与滑轮槽12a离开时,滑轮槽12a的转角与主索30、31接触,从而使主索30、31和绳索槽12a损伤的可能性增高。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结构,对于使用通用的主索,也能采用具有高张力的直径细的主索。在使用这样的主索的场合,能通过采用小直径绳索而实现驱动滑轮12和第1、2和3的方向转换偏导轮17、18、19的小直径化(滑轮直径/主索直径≥40)。因相同的理由,也能实现驱动装置9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如上所述,由于将驱动装置9配置在轿厢4的转角的上方部,故在驱动装置9与第1、2和3的方向转换偏导轮17、18、19之间,能确保主索30、31扭转用的充分的距离,并能确保相对驱动滑轮12的充分的卷绕角度。

    [实施形态2]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无机械室型式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在实施形态1中,将配重5配置在升降通道1内的轿厢4的侧方、即横侧上,而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7所示,将配重5配置在升降通道1内的轿厢4的侧方。其它结构与实施形态1相同。

    在这样结构的电梯装置中,也能应用本发明,且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配重5相对轿厢4被配置在第1偏导轮17和返回轮10的相反侧的侧方,故能将卷绕角度作成比实施形态1的装置大。

    另外,在实施形态1和2中,驱动装置9和第1、2、3方向转换偏导轮17、18、19,通过支承台8被安装在导轨2的上端,而驱动装置及方向转换偏导轮,也可以是由升降通道1的天花板或建筑物直接支承的结构。或,也可以是由升降通道1的天花板或建筑物直接对支承台8进行支承的结构。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对于设置在狭窄的空间中的电梯是最合适的,另外,对于想廉价地容易进行维修检查作业的电梯也是最合适的。

电梯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梯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梯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梯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轿厢(4)和配重(5),以11绳索比方式被悬吊在升降通道内。第1主索(30),被卷挂在驱动滑轮(12)上,使在与驱动滑轮(12)之间发生规定的摩擦力,并在规定的位置使从驱动滑轮(12)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的2根引出部(30a、30b)进行交叉的状态,以在第1主索(30)交叉的位置不会使第1主索(30)相互接触的状态,驱动装置(9)被倾斜地设置成驱动滑轮(12)的旋转轴线相对铅垂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