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开门器.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837490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059432.0

申请日:

2016.09.18

公开号:

CN206174738U

公开日:

2017.05.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5F1/00; G08B21/00

主分类号:

E05F1/00

申请人:

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发明人:

姚炜; 金敏杰; 张晓荣; 沈为召; 刘玉龙; 卞赫

地址:

201906 上海市宝山区富联路15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代理人:

俞涤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性开门器,属于车身涂装设备技术领域,用于汽车生产线上开启和关闭车门,包括:锤头,锤头与车门的内表面之间有一相对角度,锤头包括:锤面,锤面固定连接在锤头上;转动装置,转动装置与锤头连接;磁性控制装置,磁性控制装置与锤面活动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锤头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传统的点接触改成面接触,降低了对车身、滑橇、输送链的制造要求,解决了现场由于输送链、滑橇、车身等误差引起的对车门内外表的损坏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磁性开门器,用于汽车生产线上开启和关闭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开门装
置包括:
锤头,所述锤头与所述车门的内表面之间有一相对角度,所述锤头包括:
锤面,所述锤面固定连接在所述锤头上;
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锤头连接;
磁性控制装置,所述磁性控制装置与所述锤面活动连接;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锤头连接,所述锤头可转动的连接
在所述驱动装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性开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控制装置包括:
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设置在所述锤面内部,所述磁性组件带有磁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性开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控制装置包括:
气缸,所述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磁性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开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组件为永磁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开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锤头与所述驱动装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开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组件。

说明书

一种磁性开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涂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性开门器。

背景技术

随着整车厂自动化的提高,许多原先车身内表喷涂为手工喷涂的工作逐渐被机器
人取代,一方面降低了材料、人工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创造了更多的经
济价值。车身内表喷涂过程中需要机器人协同工作,有开车身前后门的机器人,有负责喷涂
的机器人,整车线一般都以输送连续喷涂为主,车门开启和关闭控制及安全性能等要求对
工装设计要求非常高。现有技术中车门的开启和关闭是采用的开门工装是开门叉子。在喷
涂过程中,将开门工装运动到车门上方,开门工装插入车身门缝隙将车门开启。

但是现有技术中,车身、滑橇和输送链存在制造偏差,传统的开门器车身的重复定
位精度是±7mm,部分厂家达不到此要求,现场不能保证所有的车身偏差在要求范围内,导
致开门叉子插偏,存在打不开车门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降低对车身制造精度要
求,大大降低现场的生产故障率的磁性开门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性开门器,用于汽车生产线上开启和关闭车门,所述磁性开门器包括:

锤头,所述锤头与所述车门的内表面之间有一相对角度,所述锤头包括:

锤面,所述锤面固定连接在所述锤头上,用于和所述车门的内表面进行吸附和分
离;

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锤头连接,用于在所述锤头的带动下进行转动;

磁性控制装置,所述磁性控制装置与所述锤面活动连接,用于对所述锤面进行上
磁和消磁;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锤头连接,所述锤头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驱动装
置上,用于移动所述锤头。

优选的,所述磁性控制装置包括:

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设置在所述锤面内部,所述磁性组件带有磁性,用于对所
述锤面进行上磁和消磁。

优选的,所述磁性控制装置包括:

气缸,所述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磁性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磁性组件移动,
以控制所述磁性组件与所述锤面的吸附和分离。优选的,所述磁性组件为永磁体。

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锤头与所述驱动装置之间,用于在所述锤面与所
述车门的内表面吸附时改变所述相对角度,以及在所述锤面和所述车门的内表面分离时使
所述锤头与所述车门的内表面之间恢复到所述相对角度。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移动所述锤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传统开门叉子换成磁性开门器,磁性开门器通过锤
面与车门接触,由传统的点接触改成面接触,降低了对车身、滑橇、输送链的制造要求,解决
了现场由于输送链、滑橇、车身等误差引起的对车门内外表的损坏问题避免车身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磁性开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磁性开门器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磁性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技术方案,技术特征之间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磁性开门器,用于开启和关闭车门,包括:

锤头1,所述锤头1与所述车门的内表面之间有一相对角度,所述锤头1包括:

锤面2,上述锤面2固定连接在上述锤头1上,用于和上述车门的内表面进行吸附和
分离;

转动装置5,上述转动装置5与上述锤头1连接,用于在上述锤头1的带动下进行转
动;

磁性控制装置4,上述磁性控制装置4与上述锤面2活动连接,用于对上述锤面2进
行上磁和消磁;

驱动装置3,上述驱动装置3通过转动装置5与上述锤头1连接,上述锤头1可转动的
连接在上述驱动装置3上,用于移动上述锤头1。

在本实施例中,锤头1可转动的与驱动装置3连接,锤面2固定连接在锤头1上,随锤
头1的移动而移动。通过将开门叉子换成磁性开门器,本来是点接触改成面接触,磁性开门
器要求车身的定位精度在±13mm,大大降低了对车身、滑橇、输送链的制造要求,开门故障
率降低了80%以上,解决了现场由于输送链、滑橇、车身等误差引起的对车门内外表的损坏
问题。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磁性控制装置4包括:

磁性组件6,设置在上述锤面2内部,上述磁性组件6带有磁性,用于对上述锤面2进
行上磁和消磁。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磁性控制装置4包括:

气缸7,上述气缸7的动力输出端与上述磁性组件6连接,用于驱动上述磁性组件6
移动,以控制上述磁性组件6与上述锤面2的吸附和分离。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磁性组件6为永磁体。

在本实施例中,磁性开门器内部有气缸7,气缸7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磁性组件6,通
过气缸7控制磁性组件6的移动,从而改变磁性组件6与锤面2之间的吸附和分离,在不通压
缩空气情况下,磁性开门器的锤面2与车门吸附面之间通过磁性吸附,通入压缩空气后,永
磁体被气缸7的动力输出端顶开,磁性组件6与锤面2分离,锤面2的磁性消除。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驱动装置3包括:

驱动组件(图中未显示),驱动组件用于移动上述锤头1。

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转动装置5包括:

弹性件(图中未显示),上述弹性件设置在上述锤头1与上述驱动装置3之间,用于
在上述锤面2与上述车门的内表面吸附时改变上述相对角度,以及在上述锤面2和上述车门
的内表面分离时使上述锤头1与上述车门的内表面之间恢复到上述相对角度。

通过说明和附图,给出了具体实施方式的特定结构的典型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
型精神,还可作其他的转换。尽管上述实用新型提出了现有的较佳实施例,然而,这些内容
并不作为局限。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
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实用新型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
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实用新型的意图和范
围内。

一种磁性开门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磁性开门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磁性开门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磁性开门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磁性开门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性开门器,属于车身涂装设备技术领域,用于汽车生产线上开启和关闭车门,包括:锤头,锤头与车门的内表面之间有一相对角度,锤头包括:锤面,锤面固定连接在锤头上;转动装置,转动装置与锤头连接;磁性控制装置,磁性控制装置与锤面活动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锤头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传统的点接触改成面接触,降低了对车身、滑橇、输送链的制造要求,解决了现场由于输送链、滑橇、车身等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