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837362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1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290679.3

申请日:

2016.11.29

公开号:

CN206204969U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避免重复授予专利权IPC(主分类):E02D 19/04申请日:20161129授权公告日:20170531放弃生效日:20180504|||授权

IPC分类号:

E02D19/04; E02D29/09; E04G23/06

主分类号:

E02D19/04

申请人: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竟强; 陈静; 董世海; 刘雨; 彭丹; 刘德英; 刘丹

地址: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北路一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代理人:

许泽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楼层数为至少两层的砖混建筑,砖混建筑的四周砌筑有浆砌石或混凝土结构的挡墙,挡墙与砖混建筑之间具有间隔,挡墙的外侧设置为砂夹石压实填筑区、内侧设置为砂夹石人工堆填区,且砂夹石人工堆填区同时分布于砖混建筑的外墙墙体两侧,挡墙的顶面高度、砂夹石压实填筑区的顶面高度、砂夹石人工堆填区的顶面高度均高于水库浸没区的设计高水位,挡墙的顶部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面板,面板具有朝向砖混建筑的延伸部,其延伸部与砖混建筑的外墙墙体外侧之间设置填封层。本实用新型可恢复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的使用功能,减轻库区移民的社会和经济压力。

权利要求书

1.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包括楼层数为至少两层的砖混建筑(1),其特征
在于:砖混建筑(1)的四周砌筑有浆砌石或混凝土结构的挡墙(2),挡墙(2)与砖混建筑(1)
之间具有间隔,挡墙(2)的外侧设置为砂夹石压实填筑区(3)、内侧设置为砂夹石人工堆填
区(4),且砂夹石人工堆填区(4)同时分布于砖混建筑(1)的外墙墙体两侧,挡墙(2)的顶面
高度、砂夹石压实填筑区(3)的顶面高度、砂夹石人工堆填区(4)的顶面高度均高于水库浸
没区的设计高水位(9),挡墙(2)的顶部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面板(5),面板(5)具有朝
向砖混建筑(1)的延伸部,其延伸部与砖混建筑(1)的外墙墙体外侧之间设置填封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砖混建筑(1)
在位于面板(5)上方且距离面板(5)最近的楼面层设置有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门通过其所在
楼面层的窗洞改建得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面板(5)的顶
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砖混建筑(1)的楼面层的踏步楼梯(6),踏步楼梯(6)位于砖混建筑(1)的
一端高于其位于面板(5)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其特征在于:踏步楼梯(6)
顶部与砖混建筑(1)的外墙墙体外侧之间采用防水卷材设置有防水部(7)。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其特征在
于:砂夹石人工堆填区(4)的顶面高度低于挡墙(2)的顶面高度,砂夹石人工堆填区(4)的顶
面设置有地面防潮层(8)。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其特征在
于:砂夹石压实填筑区(3)的顶面与面板(5)的顶面齐平设置。

说明书

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适用于水库浸没区砖混
建筑的改建工程。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大中型水电站、水库的建设,水库蓄水后导致地下水及
河湖水位抬升,大量原有地势较低的房屋被淹没,大量移民需进行搬迁安置。同时,也有相
当数量的临近库区的房屋,受库水浸没的影响,底层地面泛水、室内灌水、甚至一层在高水
位时被完全淹没。采用室外地坪抬高的方式,将原室外地坪提升至原建筑二层的高度,可恢
复浸没区房屋的使用功能,减轻移民安置的社会、经济压力,具有相当广泛的推广价值。然
而,位于浸没区的房屋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形式,墙体为竖向承重结构,不能承担水平向的水
土压力,因此不能直接在已有建筑外围进行填土压实作业,室内填土作业由于室内空间的
限制难以压实。由于上述矛盾的限制,国内目前将底层浸没的房屋弃置不用,在高地进行重
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
构,可恢复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的使用功能,减轻库区移民的社会和经济压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
提升结构,包括楼层数为至少两层的砖混建筑,砖混建筑的四周砌筑有浆砌石或混凝土结
构的挡墙,挡墙与砖混建筑之间具有间隔,挡墙的外侧设置为砂夹石压实填筑区、内侧设置
为砂夹石人工堆填区,且砂夹石人工堆填区同时分布于砖混建筑的外墙墙体两侧,挡墙的
顶面高度、砂夹石压实填筑区的顶面高度、砂夹石人工堆填区的顶面高度均高于水库浸没
区的设计高水位,挡墙的顶部设置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面板,面板具有朝向砖混建筑的延
伸部,其延伸部与砖混建筑的外墙墙体外侧之间设置填封层。

进一步的是:砖混建筑在位于面板上方且距离面板最近的楼面层设置有门。

进一步的是:门通过其所在楼面层的窗洞改建得到。

进一步的是:面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砖混建筑的楼面层的踏步楼梯,踏步楼
梯位于砖混建筑的一端高于其位于面板的一端。

进一步的是:踏步楼梯顶部与砖混建筑的外墙墙体外侧之间采用防水卷材设置有
防水部。

进一步的是:砂夹石人工堆填区的顶面高度低于挡墙的顶面高度,砂夹石人工堆
填区的顶面设置有地面防潮层。

进一步的是:砂夹石压实填筑区的顶面与面板的顶面齐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挡墙与面板相结合的方式,将砖混建筑的周边围
合,同时在在挡墙外侧采用砂夹石压实填筑,在挡墙内侧及砖混建筑室内进行人工堆填砂
夹石,将室外地坪抬高,从而将原砖混建筑高于水位部分的使用功能恢复。原有砖混结构不
承担水土压力,对室内填土的密实度要求较低,便于堆填施工,同时挡墙隔绝室外地坪堆填
压实的震动和压力,并减小挡墙向外墙墙体内侧的唯一变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施
工,造价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地坪抬高前的建筑剖面图;

图2是地坪提升施工中的示意图;

图3是地坪抬高后的建筑剖面图;

图4是地坪抬高后的建筑一层平面图;

图5是地坪抬高后的建筑二层平面图;

图中标记:1-砖混建筑、2-挡墙、3-砂夹石压实填筑区、4-砂夹石人工堆填区、5-面
板、6-踏步楼梯、7-防水部、8-地面防潮层、9-设计高水位、10-原室外地坪、11-一层室内地
面、12-二层楼面、13-建筑基础、14-一层门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楼层数为至少两层的砖混建筑1,砖混建筑1的
四周砌筑有浆砌石或混凝土结构的挡墙2,挡墙2与砖混建筑1之间具有间隔,挡墙2的外侧
设置为砂夹石压实填筑区3、内侧设置为砂夹石人工堆填区4,且砂夹石人工堆填区4同时分
布于砖混建筑1的外墙墙体两侧,挡墙2的顶面高度、砂夹石压实填筑区3的顶面高度、砂夹
石人工堆填区4的顶面高度均高于水库浸没区的设计高水位9,挡墙2的顶部设置有钢筋混
凝土结构的面板5,面板5具有朝向砖混建筑1的延伸部,其延伸部与砖混建筑1的外墙墙体
外侧之间设置填封层。

本实用新型应选在枯水期施工,施工步骤如下:当枯水期水位下降时,在砖混建筑
1的外墙外围一圈,砌筑浆砌石或混凝土结构的挡墙2。但与通常挡墙不同的,本实用新型的
挡墙2两侧均进行填土。靠近砖混建筑1一侧采用人工堆填,砖混建筑1外墙内外同时填筑;
挡墙另一侧采用砂夹石压实填筑,要求压实系数不低于室外地坪相关规范要求,由于挡墙
的阻隔,室外地坪提升压实施工对既有的砖混建筑1墙体影响较小,压实填土压力由挡墙2
承担。同时,由于既有的砖混建筑1外墙两侧同时填筑土体,且水可通过原一层门洞和基底
流动至墙体两侧,减小了墙体承担的水平压力。

采用浆砌石挡墙时,随着挡墙不断砌筑,挡墙两侧同步进行填土施工。建筑一侧填
土当施工至高于最高水位线一定距离后,进行平整,其上修筑地面防潮层8,本层可作为半
地下储藏室使用。由于挡墙两侧均有填土可减小挡墙倾斜位移变形。继续进行挡墙砌筑,挡
墙外侧填土进行压实施工,直至达到接近原建筑距离设计高水位最近一层的楼层楼面高度
时(通常为第二层楼面即可),进行平整,完成填筑,将水位隔绝到室内地坪以下。

然后在挡墙2顶部进行进行钢筋混凝土的面板5施工,该面板5对挡墙与既有砖混
建筑墙体之间的空间进行封闭,面板与既有建筑墙体之间缝隙采用沥青麻丝填塞,从而减
小挡墙变形对建筑的影响。面板5根部进行加厚与挡墙浇筑为一体,从而不发生倾覆。砂夹
石压实填筑区3的顶面与面板5的顶面齐平设置。当新填筑室外地坪沉降变形时,对室外地
坪进行补填即可,不影响原有建筑。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室外地坪抬高,从而将原砖混建筑高于水位部分的使用功能恢
复。为方便使用,砖混建筑1在位于面板5上方且距离面板5最近的楼面层设置有门。门优选
通过其所在楼面层的窗洞改建得到,可减少对原墙体的破坏。

另外,为方便使用,面板5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砖混建筑1的楼面层的踏步楼梯
6,踏步楼梯6位于砖混建筑1的一端高于其位于面板5的一端。踏步楼梯6顶部与砖混建筑1
的外墙墙体外侧之间采用防水卷材设置有防水部7。

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库浸没区砖混建筑地坪提升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楼层数为至少两层的砖混建筑,砖混建筑的四周砌筑有浆砌石或混凝土结构的挡墙,挡墙与砖混建筑之间具有间隔,挡墙的外侧设置为砂夹石压实填筑区、内侧设置为砂夹石人工堆填区,且砂夹石人工堆填区同时分布于砖混建筑的外墙墙体两侧,挡墙的顶面高度、砂夹石压实填筑区的顶面高度、砂夹石人工堆填区的顶面高度均高于水库浸没区的设计高水位,挡墙的顶部设置有钢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