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837324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262770.4

申请日:

2016.11.22

公开号:

CN206189589U

公开日:

2017.05.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B1/20; E04B1/58; E04B1/98; E04H9/02

主分类号:

E04B1/20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发明人:

何政; 杜彬

地址:

116024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凌工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代理人:

赵淑梅;李洪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抗震及减震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包括位于铰接梁柱节点区域内的附加摩擦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摩擦耗能装置包括开槽传动杆Ⅰ,开槽传动杆Ⅱ,传动杆Ⅰ、传动杆Ⅱ和位于铰接梁柱节点处的预埋钢板Ⅰ,所述传动杆Ⅱ带动摩擦片沿所述条形通槽Ⅰ和所述条形通槽Ⅱ滑动,同时与所述开槽传动杆Ⅰ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相对转动,实现滑动摩擦和转动摩擦耗能。通过附加摩擦耗能装置与铰接梁柱节点相结合,有效增强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节点延性及耗能能力,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包括位于铰接梁柱节点区域内的附加摩擦耗能
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摩擦耗能装置包括开槽传动杆Ⅰ,开槽传动杆Ⅱ,传动杆Ⅰ、传动
杆Ⅱ和位于铰接梁柱节点处的预埋钢板Ⅰ,所述预埋钢板Ⅰ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开槽传动杆Ⅰ
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的一端铰接,所述开槽传动杆Ⅰ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的另一端与所述
传动杆Ⅰ的一端铰接,所述传动杆Ⅰ的一端位于所述开槽传动杆Ⅰ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之间,
所述传动杆Ⅰ另一端位于两个预埋钢板Ⅱ之间,并通过两个所述预埋钢板Ⅱ与柱铰接,所述
传动杆Ⅱ的一端位于两个预埋钢板Ⅲ之间,并通过两个所述预埋钢板Ⅲ与梁铰接,开槽传
动杆Ⅰ的下半段设有沿所述开槽传动杆Ⅰ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槽Ⅰ,所述开槽传动杆Ⅱ
上设有与所述条形通槽Ⅰ相对应的条形通槽Ⅱ,所述传动杆Ⅱ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开槽传动
杆Ⅰ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之间,并分别与所述条形通槽Ⅰ和所述条形通槽Ⅱ铰接;
所述开槽传动杆Ⅰ与所述预埋钢板Ⅰ之间,所述开槽传动杆Ⅱ与所述预埋钢板Ⅰ之间,所
述开槽传动杆Ⅰ与所述传动杆Ⅰ之间,所述开槽传动杆Ⅱ与所述传动杆Ⅰ之间均设有钢垫片;
所述开槽传动杆Ⅰ与所述传动杆Ⅱ之间,所述开槽传动杆Ⅱ与所述传动杆Ⅱ之间均设
有摩擦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Ⅱ上
且与所述预埋钢板Ⅲ铰接的铰接点与所述传动杆Ⅰ上且与所述开槽传动杆Ⅰ和所述开槽传
动杆Ⅱ铰接的铰接点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传动杆
Ⅰ,所述开槽传动杆Ⅱ和所述预埋钢板Ⅰ之间通过高强螺栓Ⅰ铰接;
所述传动杆Ⅰ与两个所述预埋钢板Ⅱ之间通过高强螺栓Ⅱ铰接;
所述传动杆Ⅱ与两个所述预埋钢板Ⅲ之间通过高强螺栓Ⅲ铰接;
所述开槽传动杆Ⅰ,所述开槽传动杆Ⅱ和所述传动杆Ⅰ之间通过高强螺栓Ⅳ铰接;
所述传动杆Ⅱ与所述条形通槽Ⅰ和所述条形通槽Ⅱ之间通过高强螺栓Ⅴ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传动杆
Ⅰ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的长度均为所述传动杆Ⅱ的长度范围为其中,a为所
述传动杆Ⅰ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为环
形黄铜摩擦片。

说明书

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抗震及减震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预制结
构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于施工速度快、构件质量高、绿色环保等优势,近年来在
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地震作用下,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预制混凝土结构
的构件连接节点是其薄弱环节。预制结构的节点延性差,耗能能力低,在大震作用下往往最
先发生破坏,进而导致结构倒塌。这些缺点限制了预制混凝土结构在地震区的使用和发展。

预制结构的节点不仅要有内力传递能力,还应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及延性。近年来
对于预制结构的研究表明,将被动控制技术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结
构的耗能能力,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减轻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损害。被动控制技术主要有
两类方法:一是安装基于摩擦、金属屈服、粘滞和粘弹性材料变形的耗能装置;二是安装附
加减震器(TMD、TLD等)。其中,摩擦型耗能装置由于构造简单、耗能效果好及造价低的优点,
使用的非常广泛。目前,被动控制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中,但是其在预制结构中的应用仍然十分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本实用新
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包括位于铰接梁柱节点区域内的附加摩擦耗
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摩擦耗能装置包括开槽传动杆Ⅰ,开槽传动杆Ⅱ,传动杆Ⅰ、传
动杆Ⅱ和位于铰接梁柱节点处的预埋钢板Ⅰ,所述预埋钢板Ⅰ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开槽传动杆
Ⅰ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的一端铰接,所述开槽传动杆Ⅰ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的另一端与所述
传动杆Ⅰ的一端铰接,所述传动杆Ⅰ的一端位于所述开槽传动杆Ⅰ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之间,
所述传动杆Ⅰ另一端位于两个预埋钢板Ⅱ之间,并通过两个所述预埋钢板Ⅱ与柱铰接,所述
传动杆Ⅱ的一端位于两个预埋钢板Ⅲ之间,并通过两个所述预埋钢板Ⅲ与梁铰接,开槽传
动杆Ⅰ的下半段设有沿所述开槽传动杆Ⅰ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槽Ⅰ,所述开槽传动杆Ⅱ
上设有与所述条形通槽Ⅰ相对应的条形通槽Ⅱ,所述传动杆Ⅱ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开槽传动
杆Ⅰ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之间,并分别与所述条形通槽Ⅰ和所述条形通槽Ⅱ铰接;

所述开槽传动杆Ⅰ与所述预埋钢板Ⅰ之间,所述开槽传动杆Ⅱ与所述预埋钢板Ⅰ之
间,所述开槽传动杆Ⅰ与所述传动杆Ⅰ之间,所述开槽传动杆Ⅱ与所述传动杆Ⅰ之间均设有钢
垫片;

所述开槽传动杆Ⅰ与所述传动杆Ⅱ之间,所述开槽传动杆Ⅱ与所述传动杆Ⅱ之间
均设有摩擦片。

所述传动杆Ⅱ上且与所述预埋钢板Ⅲ铰接的铰接点与所述传动杆Ⅰ上且与所述开
槽传动杆Ⅰ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铰接的铰接点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所述竖直直线与柱平
行并垂直于梁。

所述开槽传动杆Ⅰ,所述开槽传动杆Ⅱ和所述预埋钢板Ⅰ之间通过高强螺栓Ⅰ铰接,
即所述高强螺栓Ⅰ与所述开槽传动杆Ⅰ,所述开槽传动杆Ⅱ,所述预埋钢板Ⅰ及它们之间的钢
垫片旋转连接;

所述传动杆Ⅰ与两个所述预埋钢板Ⅱ之间通过高强螺栓Ⅱ铰接;

所述传动杆Ⅱ与两个所述预埋钢板Ⅲ之间通过高强螺栓Ⅲ铰接;

所述开槽传动杆Ⅰ,所述开槽传动杆Ⅱ和所述传动杆Ⅰ之间通过高强螺栓Ⅳ铰接,
即所述高强螺栓Ⅳ与所述开槽传动杆Ⅰ,所述开槽传动杆Ⅱ,所述传动杆Ⅰ及它们之间的钢
垫片旋转连接;

所述传动杆Ⅱ与所述条形通槽Ⅰ和所述条形通槽Ⅱ之间通过高强螺栓Ⅴ铰接,即
所述高强螺栓Ⅴ与所述传动杆Ⅱ,所述条形通槽Ⅰ,所述条形通槽Ⅱ及它们之间的摩擦片旋
转连接。

所述开槽传动杆Ⅰ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的长度均为所述传动杆Ⅱ的长度范
围为所述传动杆Ⅱ的长度由所述传动杆Ⅱ的初始位置(即所述传动杆Ⅱ上且与所
述条形通槽Ⅰ和所述条形通槽Ⅱ铰接的铰接点位置)决定,其中,a为所述传动杆Ⅰ的长度。所
述传动杆Ⅰ与柱垂直。

所述摩擦片为环形黄铜摩擦片。

大震作用下,所述传动杆Ⅱ带动摩擦片沿所述条形通槽Ⅰ和所述条形通槽Ⅱ滑动,
同时与所述开槽传动杆Ⅰ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相对转动,实现滑动摩擦和转动摩擦耗能。同
时,条形通槽的设置使得所述传动杆Ⅱ与所述开槽传动杆Ⅰ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之间的相
对转动,相比于梁柱转角有2倍以上的放大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通过附加摩擦耗能装置与铰接梁柱节点相结
合,有效增强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节点延性及耗能能力,从而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

(1)大震作用下具有耗能能力。附加摩擦耗能装置通过滑动摩擦和转动摩擦耗能,
耗散地震能量,减小结构损伤。

(2)正常使用时,附加摩擦耗能装置为节点提供刚度,实现内力传递,使铰接节点
表现出与刚接节点相似的性能。

(3)耗能能力强。条形通槽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梁柱转角产生放大作用,增加转动
摩擦耗散的能量,另一方面可以同时实现滑动摩擦耗能。

(4)塑性区控制在节点区域,损伤主要集中在附加耗能装置上,结构构件基本保持
弹性。

(5)附加摩擦耗能装置可靠性高,性能稳定,不容易产生疲劳破坏。

(6)附加摩擦耗能装置构造简单,方便安装和震后更换,且材料、加工及安装成本
低,经济性好。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建筑结构抗震及减震控制等技术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附加摩擦耗能装置与梁柱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附加摩擦耗能装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包括位于铰接梁柱节点区域
内的附加摩擦耗能装置,所述附加摩擦耗能装置包括开槽传动杆Ⅰ1,开槽传动杆Ⅱ2,传动
杆Ⅰ3、传动杆Ⅱ4和位于铰接梁柱节点处的预埋钢板Ⅰ5,所述预埋钢板Ⅰ5的两侧分别与所述
开槽传动杆Ⅰ1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2的一端铰接,所述开槽传动杆Ⅰ1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2
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杆Ⅰ3的一端铰接,所述传动杆Ⅰ3的一端位于所述开槽传动杆Ⅰ1和所述
开槽传动杆Ⅱ2之间,所述传动杆Ⅰ3另一端位于两个预埋钢板Ⅱ6之间,并通过两个所述预
埋钢板Ⅱ6与柱7铰接,所述传动杆Ⅱ4的一端位于两个预埋钢板Ⅲ8之间,并通过两个所述
预埋钢板Ⅲ8与梁9铰接,所述开槽传动杆Ⅰ1的下半段设有沿所述开槽传动杆Ⅰ1的长度方向
延伸的条形通槽Ⅰ10,所述开槽传动杆Ⅱ2上设有与所述条形通槽Ⅰ10相对应的条形通槽Ⅱ
11,所述传动杆Ⅱ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开槽传动杆Ⅰ1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2之间,并分别与
所述条形通槽Ⅰ10和所述条形通槽Ⅰ11铰接;

所述开槽传动杆Ⅰ1与所述预埋钢板Ⅰ5之间,所述开槽传动杆Ⅱ2与所述预埋钢板Ⅰ
5之间,所述开槽传动杆Ⅰ1与所述传动杆Ⅰ3之间,所述开槽传动杆Ⅱ2与所述传动杆Ⅰ3之间
均设有钢垫片12;

所述开槽传动杆Ⅰ1与所述传动杆Ⅱ4之间,所述开槽传动杆Ⅱ2与所述传动杆Ⅱ4
之间均设有摩擦片13。

所述传动杆Ⅱ4上且与所述预埋钢板Ⅲ8铰接的铰接点与所述传动杆Ⅰ3上且与所
述开槽传动杆Ⅰ1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2铰接的铰接点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

所述开槽传动杆Ⅰ1,所述开槽传动杆Ⅱ2和所述预埋钢板Ⅰ5之间通过高强螺栓Ⅰ14
铰接;

所述传动杆Ⅰ3与两个所述预埋钢板Ⅱ6之间通过高强螺栓Ⅱ15铰接;

所述传动杆Ⅱ4与两个所述预埋钢板Ⅲ8之间通过高强螺栓Ⅲ16铰接;

所述开槽传动杆Ⅰ1,所述开槽传动杆Ⅱ2和所述传动杆Ⅰ3之间通过高强螺栓Ⅳ17
铰接;

所述传动杆Ⅱ4与所述条形通槽Ⅰ10和所述条形通槽Ⅱ11之间通过高强螺栓Ⅴ18
铰接。

所述开槽传动杆Ⅰ1和所述开槽传动杆Ⅱ2的长度均为所述传动杆Ⅱ4的长度
范围为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杆Ⅱ4的长度为其中,a为所述传动杆Ⅰ3的长
度。

所述摩擦片13为环形黄铜摩擦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抗震及减震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结构摩擦耗能型梁柱节点。包括位于铰接梁柱节点区域内的附加摩擦耗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摩擦耗能装置包括开槽传动杆,开槽传动杆,传动杆、传动杆和位于铰接梁柱节点处的预埋钢板,所述传动杆带动摩擦片沿所述条形通槽和所述条形通槽滑动,同时与所述开槽传动杆和所述开槽传动杆相对转动,实现滑动摩擦和转动摩擦耗能。通过附加摩擦耗能装置与铰接梁柱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