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天沟落水管组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钢结构天沟落水管组件。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屋面具有排水功能,根据建筑结构和外观要求的不同,用来排水的天沟
一般有两种结构形式:内置天沟和外置天沟。钢结构厂房的内天沟一般由钢板制成,外挂天
沟一般由彩板折制而成。钢板内天沟成本较高,易向厂房内渗水;外挂天沟在结构和功能上
还存在如下缺陷:现有的外挂天沟的断面形式为内外高度基本相同,使得现有的外挂天沟
在雨水流量过急的时候,水流会顺着屋面板凹槽面的方向冲出天沟,不能很好的将雨水进
行阻挡,且水流不会都流入外挂天沟水槽内,会有一部分水流流入屋内;由于外挂天沟一般
由彩板折制而成,故现有的外挂天沟的结构刚度一般较低,结构稳定性较差,天沟自身容易
变形;天沟易被积雪覆盖,而且容易结冰,导致天沟失去排水能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
排水效果好的钢结构天沟落水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钢结构天沟落水管组件,设于支架和屋面体之间,该屋面体的横截面呈波浪线
且由若干个屋面板拼接而成,所述的屋面板的中部向上拱起形成波浪线的波峰,其两侧分
别延伸至波浪线的两个相邻的波谷处,该屋面板的一侧具有向下延伸至支架处的支撑部
一,该支撑部一的下端具有延伸至下一屋面板下方的与支架固连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
上形成有导流道,下一屋面板与上一屋面板的支撑部一之间设有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
天沟落水管组件包括设于支架上的沿支架长度方向延伸的沟槽一和设于沟槽一底部并与
沟槽一连通的落水管一,上述屋面板的斜下边缘延伸至沟槽一的上方处,所述的支架上还
设有辅流系统。
雨水落入到屋面板上后,经屋面板的波谷斜向下流,随后进入到沟槽一内,由落水
管一排出。当雨量较大或冰雪天气冰雪将落水管一堵住时,多余的雨水可经过辅流系统排
出。
在上述的钢结构天沟落水管组件中,所述屋面板的另一侧具有向下延伸至上一屋
面板的连接部处的支撑部二,所述的支撑部二与支撑部一之间具有间隙,上述的定位结构
包括设于支撑部二下端的定位部,所述的定位部抵靠在上一屋面板的连接部上,所述的支
撑部二上具有侧向凹入的凹入部,上一屋面板的支撑部一上具有伸入至凹入部内的凸起
部,所述的凸起部抵靠在下一屋面板凹入部的下侧壁上。
在上述的钢结构天沟落水管组件中,所述的连接部上具有上凸部一,上述的导流
道设于该上凸部一与支撑部一之间,所述导流道的斜下边缘延伸至辅流系统处。
在上述的钢结构天沟落水管组件中,所述的辅流系统包括设于支架上的与沟槽一
平行设置的沟槽二,所述屋面板的斜下边缘跨过该沟槽二后延伸至沟槽一的上方处,所述
的沟槽二内设有与沟槽二连通的落水管二,所述落水管二的下端与落水管一的侧壁连通,
所述导流道的斜下边缘延伸至该沟槽二的上方处。位于屋面板波谷处的部分构成屋面体的
引流道,其中该引流道的长度要大于导流道的长度。
在上述的钢结构天沟落水管组件中,所述沟槽一的一侧为挡水壁一,所述沟槽二
的另一侧为挡水壁二,所述的沟槽一与沟槽二之间具有挡水壁三,所述挡水壁二的高度高
于挡水壁一的高度,所述挡水壁一的高度高于挡水壁三的高度。
在上述的钢结构天沟落水管组件中,所述的连接部上具有上凸部二,所述的上凸
部二与上凸部一之间穿设有与挡水壁二螺纹连接的螺栓,所述的螺栓与连接部之间设有密
封垫。
安装时,将第一屋面板倾斜设置,将第一屋面板的下端固定在支架上,随后将下一
屋面板贴靠上一屋面板,使上一屋面板的凸起部插入到下一屋面板的凹入部内,向下按压
下一屋面板,使定位部抵靠在连接部上,使凸起部抵靠在凹入部的下侧壁上;继续安装后续
的屋面板,直到屋面板全安装完毕。下雨水,一部分雨直接经屋面板波谷处流入沟槽一内,
小部分水经支撑部一与支撑不二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导流道内,随后进入到沟槽二内,最后
由落水管二和落水管一排出。当雨水量大时,沟槽一内的水翻过挡水壁三进入到沟槽二内,
由落水管二流出。当冰雪天气,冰雪覆盖在沟槽一内,并堵住落水管一时,由雪融化成的水
翻过挡水壁三进入到沟槽二内,由落水管二流出,排水效果好,水流不会流入到室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钢结构天沟落水管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支撑部一与支撑部二对屋面板进行支撑,通过连接部以及定位部、凸起部和
凹入部实现对屋面板的定位,定位好后稳定性好,防风防震能力强;安装时将下一屋面板贴
靠上一屋面板,使上一屋面板的凸起部插入到下一屋面板的凹入部内,向下按压下一屋面
板,使定位部抵靠在连接部上,使凸起部抵靠在凹入部的下侧壁上,安装简单方便;在支架
上直接设置沟槽一和沟槽二,省去外挂天沟,降低成本;当沟槽一出现故障时,沟槽二还能
继续工作,有效防止水流外翻和进入到漏入到屋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中,1、支架;2、屋面板;3、支撑部一;4、连接部;5、导流道;6、沟槽一;7、落水管
一;8、支撑部二;9、定位部;10、凹入部;11、凸起部;12、沟槽二;13、落水管二;14、挡水壁二;
15、挡水壁三;16、挡水壁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屋面体的横截面呈波浪线且由若干个屋面板2拼接而成,屋面板2的
中部向上拱起形成波浪线的波峰,其两侧分别延伸至波浪线的两个相邻的波谷处,该屋面
板2的一侧具有向下延伸至支架1处的支撑部一3,该支撑部一3的下端具有延伸至下一屋面
板2下方的与支架1固连的连接部4,连接部4上形成有导流道5,下一屋面板2与上一屋面板2
的支撑部一3之间设有定位结构。
本钢结构天沟落水管组件,设于支架1和屋面体之间,如图2所示,它包括设于支架
1上的沿支架1长度方向延伸的沟槽一6和设于沟槽一6底部并与沟槽一6连通的落水管一7,
屋面板2的斜下边缘延伸至沟槽一6的上方处,支架1上还设有辅流系统。
雨水落入到屋面板2上后,经屋面板2的波谷斜向下流,随后进入到沟槽一6内,由
落水管一7排出。当雨量较大或冰雪天气冰雪将落水管一7堵住时,多余的雨水可经过辅流
系统排出。
如图1所示,屋面板2的另一侧具有向下延伸至上一屋面板2的连接部4处的支撑部
二8,支撑部二8与支撑部一3之间具有间隙,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支撑部二8下端的定位部9,
定位部9抵靠在上一屋面板2的连接部4上,支撑部二8上具有侧向凹入的凹入部10,上一屋
面板2的支撑部一3上具有伸入至凹入部10内的凸起部11,凸起部11抵靠在下一屋面板2凹
入部10的下侧壁上。
如图1所示,连接部4上具有上凸部一,导流道5设于该上凸部一与支撑部一3之间,
导流道5的斜下边缘延伸至辅流系统处。
如图2所示,辅流系统包括设于支架1上的与沟槽一6平行设置的沟槽二12,屋面板
2的斜下边缘跨过该沟槽二12后延伸至沟槽一6的上方处,沟槽二12内设有与沟槽二12连通
的落水管二13,落水管二13的下端与落水管一7的侧壁连通,导流道5的斜下边缘延伸至该
沟槽二12的上方处。位于屋面板2波谷处的部分构成屋面体的引流道,其中该引流道的长度
要大于导流道5的长度。
如图2所示,沟槽一6的一侧为挡水壁一16,沟槽二12的另一侧为挡水壁二14,沟槽
一6与沟槽二12之间具有挡水壁三15,挡水壁二14的高度高于挡水壁一16的高度,挡水壁一
16的高度高于挡水壁三15的高度。
如图1所示,连接部4上具有上凸部二,上凸部二与上凸部一之间穿设有与挡水壁
二14螺纹连接的螺栓,螺栓与连接部4之间设有密封垫。上凸部一与上凸部二之间形成流
道,可对从导流道5翻出的水进行导流。
安装时,将第一屋面板2倾斜设置,将第一屋面板2的下端固定在支架1上,随后将
下一屋面板2贴靠上一屋面板2,使上一屋面板2的凸起部11插入到下一屋面板2的凹入部10
内,向下按压下一屋面板2,使定位部9抵靠在连接部4上,使凸起部11抵靠在凹入部10的下
侧壁上;继续安装后续的屋面板2,直到屋面板2全安装完毕。下雨水,一部分雨直接经屋面
板2波谷处流入沟槽一6内,小部分水经支撑部一3与支撑不二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导流道5
内,随后进入到沟槽二12内,最后由落水管二13和落水管一7排出。当雨水量大时,沟槽一6
内的水翻过挡水壁三15进入到沟槽二12内,由落水管二13流出。当冰雪天气,冰雪覆盖在沟
槽一6内,并堵住落水管一7时,由雪融化成的水翻过挡水壁三15进入到沟槽二12内,由落水
管二13流出,排水效果好,水流不会流入到室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