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防盗报警系统自动布防撤防的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盗报警系统的控制方法,尤其是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汽车防盗报警器,基本都是采用遥控器来完成对报警器的控制。当用户离开车辆时,按下遥控器上的“布防”键,防盗报警器进入布防状态,而当用户要返回车辆时,需要按下遥控器上的“撤防”键,让防盗报警器进入撤防状态后,方可进入车辆。该方法要求用户进出车辆时都需要拿起遥控器进行操作。而在实际使用中,用户离开车辆后会因急于某件事而疏忽按下遥控器上的“布防”键,使防盗报警器未进入布防状态,留下车辆被盗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使车辆的合法用户接近车辆时,其防盗报警器自动进入撤防状态;车辆的合法用户离开车辆后,其防盗报警器自动进入布防状态的汽车防盗报警系统自动布防撤防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在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报警信号输入控制端连接鉴权装置;该鉴权装置含有一个具有微处理器和无线收发单元的无线收发器,此无线收发器的信息存储器中存有合法用户的身份信息;汽车合法用户随身携带的一个身份标牌中有另一个相同的无线收发器,该无线收发器地信息存储器中存有该用户的身份信息;标牌和鉴权装置的有效通讯距离在2-5米之内;鉴权装置定时发送鉴权请求,当用户靠近车辆时,标牌接收到鉴权请求后发送本身的身份信息;鉴权装置接收到合法用户的身份信息后使防盗报警系统进入撤防状态,用户可以上车操纵汽车;在撤防状态,鉴权装置仍然继续定时发送鉴权请求,标牌相应发送身份信息维持撤防状态,用户离开车辆超过无线收发器的通讯距离后,双方无法通讯,鉴权装置在接收不到合法的身份信息超过规定时间后使防盗报警系统进入布防状态。
标牌中的无线收发器执行的操作步骤包括:
接收鉴权装置的鉴权请求;
发送信息存储器中的用户身份信息;
鉴权装置的无线收发器在布防状态执行的操作步骤包括:
发送鉴权请求;
接收外界信息;
接收到与本身的信息存储器中的用户身份信息相同的用户身份信息时向报警器发撤防控制信号,进入撤防状态;
鉴权装置的无线收发器在撤防状态执行的操作步骤包括:
发送鉴权请求;
接收外界信息;
对未收到与本身信息存储器中的用户身份信息相同用户身份信息的时间进行累计;
累计时间达到规定时间时,向报警器发布防控制信号,进入布防状态。
一种具体作法是:所述的标牌中的无线收发器执行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A: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设置为接收状态,接收外界信息;
步骤B:判断接收的外界信息是否为鉴权装置的鉴权请求;否,则返回步骤A;
步骤C:是,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设置为发送状态,发送信息存储器中的用户身份信息;
步骤D:返回步骤A。
所述的鉴权装置的无线收发器执行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1: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设置为发送状态,发送鉴权请求;
步骤2: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设置为接收状态,接收外界信息;
步骤3:判断接收的外界信息是否为用户身份信息;否,则转步骤1;
步骤4:是,判断该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本身的信息存储器中的用户身份信息相同;否,则返回步骤1;
步骤5:是,向报警器发撤防控制信号;
步骤6:清除持续时间计数器;
步骤7: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设置为发送状态,发送鉴权请求;
步骤8: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设置为接收状态,接收外界信息;
步骤9:判断接收的外界信息是否为用户身份信息;否,则转步骤11;
步骤10:判断接收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本身的信息存储器中的用户身份信息相同;是,转步骤6;
步骤11:延时1秒;持续时间计数器+1;
步骤12:判断持续时间计数器是否达到规定值;否,转步骤7;
步骤13:是,向报警器发布防控制信号;返回步骤1。
特别是:所述的鉴权装置设有一个学习按键连接无线收发器的微处理器,在该按键被按下时,鉴权装置的无线收发器执行的操作步骤包括:
发送鉴权请求;
接收外界信息;
将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入本身的信息存储器中。
用户的标牌一旦丢失,可以配一个新的标牌使用。
所述的学习按键被按下时,鉴权装置的无线收发器执行的操作程序的步骤是:
步骤60:时间计数器=30;
步骤61: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设置为发送状态,发送鉴权请求;
步骤62: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设置为接收状态,接收外界信息;
步骤63:判断接收的外界信息是否为用户身份信息;是,将该用户身份信息写入本身的信息存储器中;转步骤66;
步骤64:否,时间计数器减一;延时1秒钟;
步骤65:判断时间计数器是否为0;否,则返回步骤61;
步骤66:退出。
本发明汽车防盗报警系统自动布防撤防的方法,使用各含有一个具有微处理器和无线收发单元的无线收发器的一个与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相连接的鉴权装置和一个由汽车合法用户随身携带的身份标牌,采用短距离无线方式通讯,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和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布防撤防控制。对于用户来说,所有布防撤防均是自动完成,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活动自由。特别是,安排鉴权装置设一个学习按键连接无线收发器的微处理器,在该按键被按下时,鉴权装置的无线收发器将接收到的新标牌的用户身份信息存入本身的信息存储器中,作为用户身份识别的依据。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标牌一旦丢失,需配一个新标牌使用的实际需求。故该方法可操作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汽车防盗报警系统自动布防撤防的方法的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标牌的无线收发器使用的程序流程方框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中鉴权装置的无线收发器在按键未按下时使用的程序流程方框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中鉴权装置的无线收发器在按键被按下时使用的程序流程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个使用本发明汽车防盗报警系统自动布防撤防的方法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请参见图1。该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分离实体:防盗报警系统内的鉴权装置30和身份标牌20,双方内部都有集成电路的微型半双工无线收发器,双方采用无线射频通讯进行工作联络。
整个标牌20做成一个钥匙牌,供汽车合法用户随身携带,其中有一个具有微处理器22和无线收发单元23的无线收发器21和一个钮扣电池24。无线收发器21采用了NORDIC公司的nRF24E1集成电路芯片,该芯片集成了微处理器22,无线收发单元23,而且封装体积非常小,功耗也很小。这种无线收发器21采用2.4GHz的全球开放频段,具有地址码匹配,CRC校验,跳频等功能,能够保证无线通讯的安全性。整个标牌20采用钮扣电池24供电。在身份标牌20需要出厂前,用该公司提供的设备将编程信息写入到微处理器22的程序存储器中,同时将身份信息写入到微处理器22的信息存储器中,身份信息当中有一个64bit长的序列号,保证了每个出厂的身份标牌20的序列号都不相同。标牌20中的无线收发器21由微处理器22控制执行的操作程序,如图2所示意。该操作程序的步骤是:
步骤A: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23设置为接收状态,接收外界信息;
步骤B:判断接收的外界信息是否为鉴权装置30的鉴权请求;否,则返回步骤A;
步骤C:是,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23设置为发送状态,发送信息存储器中的用户身份信息;返回步骤A。
微处理器22每1秒执行一次上述程序的步骤A,期间只有3毫秒钟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23处于接收状态,其余时间均处于省电状态关闭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23;当在3毫秒钟内收到鉴权请求后,它将立即将无线收发单元23切换到发送状态,发送出信息存储器中的用户身份信息,然后又进入省电状态。否则,3毫秒钟过后,也将进入省电状态。可见,身份标牌20大部分时间处于省电状态,因而其功耗非常低,可以保证钮扣电池24能使用足够长时间。
汽车防盗报警系统40和鉴权装置30由车载电源50供电。鉴权装置30含有一个具有微处理器32和无线收发单元33的无线收发器31和一个学习按键34。汽车防盗报警系统40的报警信号输入控制端连接鉴权装置30中微处理器32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按键34一端接无线收发器31的地线,另一端连接微处理器32的另一个输入/输出端口。无线收发器31也采用了NORDIC公司的nRF24E1集成电路芯片。鉴权装置30出厂前,用该公司提供的设备将编程信息写入到微处理器32的程序存储器中。合法用户的身份信息要利用学习按键34和合法用户的身份标牌20配合使用,在鉴权装置30出厂后写入到微处理器32的信息存储器中。微处理器32的信息存储器是一片小容量的EERPOM,它可由微处理器32直接进行写操作,能在掉电后保存数据。
平时学习按键34被释放,鉴权装置30执行控制汽车防盗报警系统40自动布防撤防的操作;由微处理器22控制执行的该操作程序,如图3所示意。该操作程序的步骤是:
步骤1: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设置为发送状态,发送鉴权请求;
步骤2: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设置为接收状态,接收外界信息;
步骤3:判断接收的外界信息是否为用户身份信息;否,则返回步骤1;
步骤4:是,判断该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本身的信息存储器中的用户身份信息相同;否,则返回步骤1;
步骤5:是,向报警器发撤防控制信号;
步骤6:清除持续时间计数器;
步骤7: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设置为发送状态,发送鉴权请求;
步骤8: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设置为接收状态,接收外界信息;
步骤9:判断接收的外界信息是否为用户身份信息;否,则转步骤11;
步骤10:判断接收的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本身的信息存储器中的用户身份信息相同;是,转步骤6;
步骤11:延时1秒;持续时间计数器+1;
步骤12:判断持续时间计数器是否达到规定值;否,转步骤7;
步骤13:是,向报警器发布防控制信号;返回步骤1。
在学习按键34被按下时,应将合法用户的身份标牌20放在鉴权装置30附近,鉴权装置30执行写入合法用户的身份信息的操作。由微处理器22控制执行的该操作程序,如图4所示意。该操作程序的步骤是:
步骤60:时间计数器=30;
步骤61: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设置为发送状态,发送鉴权请求;
步骤62:将本身的无线收发单元设置为接收状态,接收外界信息;
步骤63:判断接收的外界信息是否为用户身份信息;是,将该用户身份信息写入本身的信息存储器中;转步骤66;
步骤64:否,时间计数器减一;延时1秒钟;
步骤65:判断时间计数器是否为0;否,则返回步骤61;
步骤66:退出。
现以图1所示为例,说明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本实施例中汽车防盗报警系统40的报警信号输入控制端通过两条导线连接鉴权装置30中微处理器32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假设两个输入/输出端口分别为A、B。当鉴权装置30中微处理器32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的输出A=1,B=0时,控制防盗报警系统40布防;当B=1,A=0时,控制防盗报警系统40撤防。而控制防盗报警系统40只有在鉴权装置30中微处理器32的两个输入/输出端口的输出A=1,B=0有跳变的时候才会去判断是否需要设防或撤防。
在实际使用中,先用防盗报警系统40所配的鉴权装置30通过使用学习按键34,将随车辆配备的身份标牌20中的身份信息存储到微处理器32的信息存储器中,该身份标牌20就成为一个合法的用户。标牌20和鉴权装置30的有效通讯距离在2-5米之内。鉴权装置30定时发送鉴权请求。当合法的用户靠近车辆时,标牌20接收到鉴权请求后发送本身的身份信息;鉴权装置30接收到合法用户的身份信息就使防盗报警系统40进入撤防状态,合法的用户可以上车操纵汽车。在撤防状态,鉴权装置30仍然继续定时发送鉴权请求,标牌20相应发送身份信息维持撤防状态。用户离开车辆超过两无线收发器21、31的通讯距离后,双方无法通讯,鉴权装置30在接收不到合法的身份信息超过规定时间3秒后就使防盗报警系统40进入布防状态。在防盗报警系统40的控制下,其他人不能上车操纵汽车;即使他持有一的同类的标牌20,也会被鉴权装置30判断为不合法,拒绝他上车和驾驶。用户的标牌一旦丢失,可以再用鉴权装置30通过使用学习按键34,配一个新的标牌20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