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刀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8350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0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24474.9

申请日:

2003.12.25

公开号:

CN1634675A

公开日:

2005.07.0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23B27/08; B21C23/20

主分类号:

B23B27/08; B21C23/20

申请人:

浦野胜广; 大村正贵; 林秋男

发明人:

浦野胜广; 大村正贵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可容易地形成高精度的刀尖的同时,能对被切削加工的工件进行高精度加工的车刀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车刀由带板状中间薄部、以及连接于该中间薄部的两端,其厚度尺寸在幅度方向上向外依次扩大的倒锥面部组成,如此可避免传统的复杂的三维退刀面的加工,因而可利用所得到的车刀来反复高效地进行切削加工。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刀,其特征在于:该车刀由带板状中间薄部(2)、以及与该 中间薄部(2)的两端相连,其厚度尺寸在幅度方向上向外依次扩大的倒锥 面部(3)组成。
2: 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车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带状板材(10) 沿着长度方向行走,送入一对磨辊(11)之间,由此在该带状板材(10) 的两面,分别沿长度方向来形成带状的中间平直面(2a)、以及在该中间平 直面(2a)的两端,其厚度尺寸在上述带状板材(10)的幅度方向上向外 依次扩大的倒锥面部(3a)。

说明书


车刀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刀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刀45如图9所示,是一种在整个长度上为同一厚度的带状板形状,在用于工件切削加工时,如图10所示,通过磨辊(省略图示),在车刀45的尖角部,在其上面加工前切面41,在其左右面加工退刀面42,形成刀尖40,参照非特许文献——机械制作法研究会编「机械制作II」养贤堂发行,昭和39年4月1日,P236-239。

    然而,对于上述传统的车刀45,由磨辊来形成决定刀尖40的幅度尺寸T0的左右退刀面42的作业较难进行,需要精熟的技术。即会产生以下诸多问题:如图11(a)所示,如果退刀面42形成得较大,则刀尖40的幅度尺寸T1将小于标准的幅度尺寸T0,或者如图11(b)所示,如果退刀面42形成得较小,则刀尖40与退刀面42将不能连到一起,难以达到作为车刀重要部分的刀尖40的幅度尺寸T0的尺寸精度。

    这样,对于按图11(a)形成的车刀,由于刀尖40的幅度较窄,因而被切削加工的工件的沟的幅度将变小,不能高精度地加工工件,此外对于按图11(b)形成的车刀,刀尖40的尖角部44将会不锐利,而且不能使工件的切屑向外部排出,因而不能进行完美地切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可容易地形成高精度的刀尖的同时,能对被切削加工的工件进行高精度加工的车刀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涉及的车刀由带板状中间薄部、以及连接于该中间薄部的两端,其厚度尺寸在幅度方向上向外依次扩大的倒锥面部组成。

    在本发明涉及的车刀制造方法中,使带状板材沿着长度方向行走,从一对磨辊之间输入,由此在该带状板材的两面分别沿长度方向,来形成带状中间平直面、以及在该中间平直面的两端其厚度尺寸在上述带状板材的幅度方向上向外依次扩大的倒锥面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同时表示使用状态时的斜视图。

    图2是车刀的部分剖面斜视图。

    图3是车刀主要部分的放大正面图。

    图4是车刀的侧面图。

    图5是带状板材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带状板材的研削状态的正面图。

    图7是车刀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对车刀实施了加工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9是表示传统车刀的斜视图。

    图10是表示对传统车刀实施了加工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斜视图。

    图11是传统车刀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表示实施方式的附图,对本发明作以详细说明。

    图1的斜视图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车刀的一个实施方式,该车刀1由车床等工作机械来卡紧,对沿轴心旋转的(圆棒,圆管等)工件W,相对其轴心进行直角切削切断,比如,按相同的间隔来并排设置多个车刀1,从一个工件来同时制作出多个产品。

    如图2的斜视图所示,车刀1由SKH4等高速钢(高速工具钢)等来制成,由带板状中间薄部2、以及连接于该中间薄部2的两端,其厚度尺寸在幅度方向上向外依次扩大的倒锥面部3来组成。此外图2所示的车刀1为用于工件W(参照图1)的切削,(由研削)来实施前切面5的加工。如果从长度方向看去,前切面5的底面具有与刀尖4平行的方向(与幅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磨辊加工(与传统的图10相比)变得非常容易。

    倒锥面部3的横断面等是底座形,在倒锥面部3的端部,凹曲状(圆弧状)前切面5通过研削而成为凹面,通过倒锥面部3的前端角,形成刀尖4。此外也可以使前切面5到达中间薄部2。反之,也可以使前切面5较浅地形成,不到达与中间薄部2的交界线15。

    如图2所示,车刀1在其端面上的幅度方向的左右两端,具有2个刀尖4。

    如图3的正面图所示,倒锥面部3在其左右两端面,具有倒锥面部3a。中间薄部2在其左右两端面,具有中间平直面2a。

    这样,在倒锥面部3a与中间平直面2a上,形成退刀面(传统示例图9所示的退刀面42)。即,在工件W(参照图1)的切削加工中,在可以使工件W的切屑可靠地向外部排出的同时,可处于不与工件W接触的状态,用于减小切削阻力的断面形状可预先形成带板状,然后如果单纯加工圆弧状的前切面5,可随时作为车刀来使用。

    刀尖4的幅度尺寸T被设定为0.5mm~3.0mm(最好设定为1.2mm~1.6mm),从而结构紧凑而且强度优良。即,如果未达到下限值,则刀尖4的强度减弱,如果超过上限值,则原料的厚度会造成浪费,被切削加工的工件W的沟幅也会造成浪费。

    刀尖4的左右两端从正面看,从其中间平直面2a向左右侧外方突出,其突出尺寸A设定为0.05mm~0.3mm。倒锥面部3的高度尺寸H设定为0.7mm~3.0mm。因此,倒锥面部3a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最佳,强度最好,还可减小在对工件W(参照图1)进行切削加工时的切削阻力,而且刀尖4的尖角部变得锐利,可美观地加工工件W。

    根据按上述形成的车刀1,由于在其两面,沿整个长度预先形成中间平直面2a和倒锥面部3a,因而(在用于工件W的切削加工时),只需对切口形状的前切面5进行研削加工,便可形成刀尖4。即,无需精熟的技术,便可制成高精度的车刀1。利用该车刀1可对工件W进行高精度的切削加工。

    在一面刀尖4由于磨损等而消耗,切削质量下降的场合下,可使车刀1(上下)反转,利用另一面刀尖4,这样可有效地利用车刀1。

    此外在两面刀尖4由于磨损等而消耗的场合下,如图4的二点划线所示,可将车刀1在(横断方向)的规定位置上切断,重新研削形成前切面5,从而形成刀尖4。

    接下来,对车刀的制造方法作以说明。

    如图5所示,采用在整个长度上具有同一厚度的带状板材10。使该带状板材10沿着长度方向行走,如图6所示,将带状板材10送入一对磨辊11之间,在带状板材10的两面分别沿长度方向,来形成带状中间平直面2a、以及在该中间平直面2a的两端其厚度尺寸在上述带状板材10的幅度方向上向外依次扩大的倒锥面部3a,制作出图7所示的车刀1。在图6中,有必要在其下端部高精度地确定带状板材10的位置,通过未图示的滑盘来加以支持,从一对磨辊11之间通过。

    这里,磨辊11大致呈桶状,具有用于研削形成中间平直面2a的圆周面11a、用于研削形成倒锥面部3a的斜面11b,按照带状板材10的两端厚度在整个长度上达到一定的规定尺寸的方式,来调整控制一对磨辊11相互间的距离。

    修整轮12,用于将由带状板材10的研削而磨损,其形状发生变化的磨辊11修整成正规的形状。即,修整轮12具有用于矫正圆周面11a的平直形成面12a、用于矫正锥面11b的锥面形成面12b,与各磨辊11对应来设置一对。

    接下来,对在两面具有中间平直面2a和倒锥面部3a的图7所示的车刀1,如图8所示,以较小的切割状来加工前切面5,形成刀尖4。如图8的二点划线所示,可以预先在整个长度上形成多个前切面5,可迅速容易地进行形成新刀尖4的作业。

    这样,由于由一对磨辊11来挟持带状板材10,同时使其行走,以此来制作车刀1,因而可使刀尖4的幅度尺寸T(参照图3)达到高精度,而且可以省略传统示例图10及图11所示的,用磨辊来对退刀面42进行三维加工的作业。

    本发明由于按上述来构成,因而具有以下效果:

    1.由于只需通过简单形状的切割,来形成前切面5即可,因而无需精熟的技术,便可迅速容易地制成高精度(幅度尺寸T)的刀尖4,这样,可对工件W进行高精度而且美观的加工。此外由于对工件W进行切削加工时的切削阻力很小,而且刀尖4的幅度尺寸T也可较小,因而还具有工件W的切削沟幅可以较小的长处。

    2.可以预先在整个长度上,使车刀1的幅度方向两端的厚度达到规定尺寸,然后,只需形成前切面5即可,因而无需精熟的技术,便可迅速容易地制成高精度(幅度尺寸T)的刀尖4。可以完全省略传统示例图10及图11所示的复杂的三维退刀面42的加工,因而可利用所得到的车刀1来反复高效地进行切削加工。

    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车刀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车刀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车刀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刀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刀及其制造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可容易地形成高精度的刀尖的同时,能对被切削加工的工件进行高精度加工的车刀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车刀由带板状中间薄部、以及连接于该中间薄部的两端,其厚度尺寸在幅度方向上向外依次扩大的倒锥面部组成,如此可避免传统的复杂的三维退刀面的加工,因而可利用所得到的车刀来反复高效地进行切削加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机床;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金属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