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站房及其站台雨棚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站房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铁路站房及其站台雨棚结
构。
背景技术
国内外在处理线下式站房及其站台雨棚形式基本采用大跨式钢结构网架形式为
主,这种结构形式在线路运营后会存在不利于清洗维护,对接触网产生安全隐患等诸多弊
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铁路站房及其站台雨
棚结构,通过若干呈伞形的单元体拼合,实现铁路站房及其站台雨棚建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铁路站房及其站台雨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若干单元体,每个单
元体呈伞形,所述单元体包括钢柱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钢柱顶部外围的悬臂,所述悬臂构
成遮蔽体,若干所述单元体的所述悬臂之间相贴合,若干单元体拼合构成铁路站房及其站
台雨棚。
所述悬臂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臂,所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臂的骨架为变高度
桁架,所述变高度桁架的高度自所述钢柱向外逐渐变大。
所述悬臂为铝板悬臂,所述铝板悬臂的骨架为变高度桁架,在所述变高度桁架的
外围固定设置有铝板,所述变高度桁架的高度自所述钢柱向外逐渐变大。
相邻单元体的所述铝板悬臂之间焊接固定。
所述变高度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以及固定设置在两者之间的腹杆,所述腹杆
包括竖杆和若干斜杆,所述上、下弦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钢柱上,所述上、下弦杆
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竖杆连接固定,若干所述斜杆固定设置在所述上、下弦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合理,施工方便;站房具有很好的建筑第五立面,
同时为以后的扩建留有余地,更重要的是达到了空间美与结构美的和谐统一,站台雨棚大
大降低了维护成本,保证了铁路运行安全,也保证了与站房和谐统一的屋顶造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所示,图中标记1-6分别表示为:钢柱1、悬臂桁架2、上弦杆3、下弦杆4、竖杆
5、斜杆6。
实施例:本实施例中铁路站房及其站台雨棚结构包括若干单元体,每个单元体的
结构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单元体包括钢柱1以及对称固定在钢柱1外围的悬臂,钢柱1与其两侧
的悬臂构成伞形。悬臂桁架2为悬臂的骨架。一侧的悬臂桁架2包括上弦杆3、下弦杆4、竖杆5
和若干斜杆6,其中上弦杆3和下弦杆4的一端均与钢柱1连接固定,上弦杆3和下弦杆4的另
一端通过竖杆5连接固定,从而使上、下弦杆3、4构成一体结构。为了增加悬臂桁架2的强度
及稳定性,在上、下弦杆3之间设置有若干斜杆6。
悬臂桁架2为悬臂的骨架。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案形成悬臂:
1)铝板悬臂:在悬臂桁架2的外围固定设置铝板,从而使悬臂桁架2封闭,构成遮蔽
体。
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臂:悬臂桁架2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形式,从而使悬臂桁
架2形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臂,从而构成遮蔽体。
若干单元体上的悬臂之间相互贴合,起到遮蔽作用,使若干单元体拼合构成铁路
站房及其站台雨棚。当悬臂为铝板悬臂时,相邻两个单元体的铝板悬臂之间焊接固定,从而
保证整体结构的强度和一致性。
单元体的悬臂在成形后呈正方形,外形美观。
如图1所示,悬臂桁架2为变高度桁架,其高度自钢柱1向外逐渐变大,即悬臂桁架2
的截面自钢柱1向外逐渐缩小,从而构成三角形结构,保证悬臂的强度及稳定性。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单元体的具体数量以及悬臂的尺寸可根据所需建造的铁
路站房及其站台雨棚的面积来进行设计。
采用铝板悬臂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臂可根据工程造价、强度要求等实际需要进
行选择,同样可选择采用部分铝板悬臂和部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臂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施工。
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
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
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如悬臂桁架2的尺寸、组成、钢柱1的形状、尺寸等,故
在此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