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式木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拆卸式木门。
背景技术
门是指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是分割有限空间的一种
实体,它的作用是可以连接和关闭两个或多个空间的出入口。木门,顾名思义,即木制的门,
木门主要分为三大类:实木复合门、实木贴面门、纯实木门。现有的木门往往是整体结构,这
种结构的木门存在搬运时不方便的问题,且当木门出现破损时,只能将整个木门全部更换,
维护成本高,造成资源浪费;另外,目前市面上还有一种组装式木门,这种门是分为上下两
部分或者左右两部分,以方便搬运,为了加强各部分连接的牢固性,其组装较为繁琐,拆卸
不便,各部件连接的牢固性较差,尤其是组装后容易受热胀冷缩的影响而产生松动,容易损
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拆卸式木门,用来解决现有木门结构设计缺陷存
在搬运不方便,维护成本高,造成资源浪费,安装繁琐,牢固性较差,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拆卸式木门,包括上帽板、中帽板、下帽板、芯板和侧框板,所述上帽板、中帽板、下
帽板分别与侧框板的上、中、下位置连接、且之间嵌入有芯板从而构成门,所述侧框板的上
端与上帽板榫卯连接、下端与下帽板榫卯连接,所述侧框板包括左侧框板和右侧框板,所述
左侧框板和右侧框板互为对称结构,所述左侧框板开设有纵向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
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凹槽于第一凸起的两侧安装有弹簧,所述上帽板和下
帽板互为对称结构,所述上帽板开设有横向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开设有与第
二凹槽平行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于第三凹槽的两侧粘接有海绵,所述中帽板上穿设
有螺钉,所述中帽板通过螺钉水平固定安装在侧框板的中间位置,所述中帽板的上下两端
均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槽底开设有与第四凹槽平行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
槽与第三凹槽的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四凹槽于第五凹槽的两侧也粘接有海绵,所述芯
板包括上芯板和下芯板,所述上芯板和下芯板结构、尺寸均相同,所述上芯板的顶端面和底
端面均连接有第二凸起,所述上芯板的左右侧面上均设有与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六凹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将木门分成上帽板、中帽板、下帽板、芯板和侧框
板各个部件,方便搬运,侧框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帽板、下帽板榫卯连接,组装简单,侧框
板与上帽板、中帽板、下帽板连接构成上下两个框架结构,在上框架里嵌入上芯板,下框架
里嵌入下芯板,而芯板与侧框板、上帽板、中帽板、下帽板的连接均采用部分嵌入再采用凸
起与凹槽配合的方式,组装方便,使得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紧密,强化了木门的整体效果,
这样的设计,如果门的某一部位出现损坏,可以对门进行拆卸,替换掉相应的部件,避免将
整个门全部更换,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维护成本,弹簧和海绵的弹性作用使得各个凸起和凹
槽的连接能够得到缓冲,使得木门的各部件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紧密无缝连接,
提高了木门的整体效果,不容易损坏。
进一步限定,所述芯板包括杉木板,所述杉木板的两侧从内到外依次设有胶化板、
防水层、阻燃层、饰面层,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芯板具有较理想的综合性能,双层防水层使
得芯板的防水效果较好,双层阻燃层增强了芯板的阻燃效果。
进一步限定,所述杉木板、胶化板、防水层、阻燃层、饰面层的厚度尺寸之比为2:1:
1:1:2,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芯板能够达到较理想的防水效果和阻燃效果,且具有较好的
视觉效果。
进一步限定,所述杉木板、胶化板、防水层、阻燃层、饰面层通过树脂热压胶连接,
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各层之间的连接牢固,不容易错位脱落。
进一步限定,所述左侧框板上下两端均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方柱,所述上帽
板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与凸台相配合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槽底开设有与方柱相配合的
方形槽,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左侧框板与上帽板的榫卯连接,组装方便,牢固可靠。
进一步限定,所述方柱设有五根,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左侧框板与上帽板的连接
更加牢固,使得整个木门的结构性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式木门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式木门实施例的侧框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式木门实施例的上帽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式木门实施例的中帽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式木门实施例的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拆卸式木门实施例的芯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上帽板11、中帽板12、下帽板13、左侧框板21、右侧框板22、第一凹槽3、第一凸起
41、第六凹槽42、弹簧5、第二凹槽6、第三凹槽71、第二凸起72、海绵8、螺钉9、第四凹槽10、第
五凹槽111、上芯板121、下芯板122、杉木板131、胶化板132、防水层133、阻燃层134、饰面层
135、凸台141、连接槽142、方柱151、方形槽1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拆卸式木门,包括上帽板11、中帽板12、下帽板13、
芯板和侧框板,上帽板11、中帽板12、下帽板13分别与侧框板的上、中、下位置连接、且之间
嵌入有芯板从而构成门,侧框板的上端与上帽板11榫卯连接、下端与下帽板12榫卯连接,侧
框板包括左侧框板21和右侧框板22,左侧框板21和右侧框板22互为对称结构,左侧框板21
开设有纵向的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3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凸起41,第一凹槽3的中心线与第
一凸起41的中心线重合,第一凹槽3于第一凸起41的两侧安装有弹簧5,上帽板11和下帽板
13互为对称结构,上帽板11开设有横向的第二凹槽6,第二凹槽6的槽底开设有与第二凹槽6
平行的第三凹槽71,第二凹槽6和中心线与第三凹槽71重合,第二凹槽6于第三凹槽71的两
侧粘接有海绵8,中帽板12上穿设有螺钉9,中帽板12通过螺钉9水平固定安装在侧框板的中
间位置,中帽板12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第四凹槽10,第四凹槽10的槽底开设有与第四凹槽
10平行的第五凹槽111,第四凹槽10的中心线与第五凹槽111的中心线重合,第五凹槽111与
第三凹槽71的结构、尺寸均相同,第四凹槽10于第五凹槽111的两侧也粘接有海绵8,芯板包
括上芯板121和下芯板122,上芯板121和下芯板122结构、尺寸均相同,上芯板121的顶端面
和底端面均连接有第二凸起72,上芯板121的左右侧面上均设有与第一凸起41相配合的第
六凹槽42。
优选芯板包括杉木板131,杉木板131的两侧从内到外依次设有胶化板132、防水层
133、阻燃层134、饰面层135,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芯板具有较理想的综合性能,双层防水
层133使得芯板的防水效果较好,双层阻燃层134增强了芯板的阻燃效果。
优选杉木板131、胶化板132、防水层133、阻燃层134、饰面层135的厚度尺寸之比为
2:1:1:1:2,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芯板能够达到较理想的防水效果和阻燃效果,且具有较
好的视觉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杉木板131、胶化板132、防水层133、阻燃层134、饰面层135的
厚度尺寸比例关系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考虑。
优选杉木板131、胶化板132、防水层133、阻燃层134、饰面层135通过树脂热压胶连
接,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各层之间的连接牢固,不容易错位脱落。需要指出的是,杉木板
131、胶化板132、防水层133、阻燃层134、饰面层135各层之间的连接方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具体考虑,只要可以避免各层错位即可。
优选左侧框板21上下两端均设有凸台141,凸台141上设有方柱151,上帽板11的左
右两端均开设有与凸台141相配合的连接槽142,连接槽142的槽底开设有与方柱151相配合
的方形槽152,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左侧框板21与上帽板11的榫卯连接,组装方便,牢
固可靠。实际上,左侧框板21与上帽板11的连接结果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只要能
够实现榫卯连接即可。
优选方柱151设有五根,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左侧框板21与上帽板11的连接更加
牢固,使得整个木门的结构性更加稳定。需要指出的是,方柱151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具体考虑。
本实施例的拆卸式木门的组装方法如下,先将左侧框板21与上帽板11连接,将上
芯板121的上端卡设在第二凹槽6内,且第二凸起72卡设在第三凹槽71内,将上芯板121的左
端卡设在第一凹槽3内,且将第一凸起41卡设在第六凹槽42内,将中帽板12通过螺钉固定在
左侧框板21的中间位置,并将上芯板121的下端卡设在中帽板12上端的第四凹槽10内,同时
将上芯板121下端的第二凸起72卡设在第五凹槽111内,随后分别安装下芯板122和下帽板
13,最后安装右侧框板22。
将木门分成上帽板11、中帽板12、下帽板13、芯板和侧框板各个部件,方便搬运,侧
框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帽板11、下帽板13榫卯连接,组装简单,侧框板与上帽板11、中帽
板12、下帽板13连接构成上下两个框架结构,在上框架里嵌入上芯板121,下框架里嵌入下
芯板122,而芯板与侧框板、上帽板11、中帽板12、下帽板13的连接均采用部分嵌入再采用凸
起与凹槽配合的方式,组装方便,使得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紧密,强化了木门的整体效果,
这样的设计,如果门的某一部位出现损坏,可以对门进行拆卸,替换掉相应的部件,避免将
整个门全部更换,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维护成本,弹簧5和海绵8的弹性作用使得各个凸起和
凹槽的连接能够得到缓冲,使得木门的各部件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紧密无缝连
接,提高了木门的整体效果,不容易损坏。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
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
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