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屋盖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屋盖。
背景技术
传统的屋面结构为在墙板或梁上立屋架,然后在屋架上铺设瓦片,随着现代建筑
的兴起,屋面的结构变的多样化,屋面集隔热、防水功能一体,通常分为现浇和屋面板铺设
两种方式。现浇屋面,尤其是坡屋面,支模困难,模具形状多,工艺复杂,而且屋面重量较大,
不利于抗震。屋面板铺设结构中,主要是在墙板上立有钢屋架,然后上面放置屋面板,屋面
板是由“压型钢板+保温板+压型钢板”组成,如专利CN204715639U公开了一种压型钢板屋面
板,包括压型钢板、纵向钢筋、轻骨料混凝土层、卷材防水层和保护层,压型钢板位于屋面板
最下层,压型钢板凹槽内布置有纵向钢筋,压型钢板上浇筑有轻骨料混凝土层,轻骨料混凝
土层将压型钢板和纵向钢筋整浇为一体。然而这种屋面板放置上去,不仅需要屋架,而且需
要屋架上设置檩条,不仅费材料,成本高,而且整个屋面施工工艺较复杂。
综上所述,为节约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亟需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材料节约的屋盖
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一种施工方便、材料节约的新型组装式屋盖。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组装式屋盖,包括屋面板和梁,所述屋面
板呈预定坡度并设置于所述梁的两侧,所述屋面板上侧设置有第一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
件至少部分外露至屋面板底面,所述梁上设有连接支架,所述梁两侧的屋面板的上侧均通
过第一预埋件与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板下侧的底部设置槽口,所述墙板顶部伸入
至所述槽口内,所述墙板设有锚固件,所述屋面板设有插入孔,所述锚固件的一端锚固在墙
板内,另一端沿墙板顶部穿入所述插入孔内,所述插入孔中灌注有砂浆。本技术方案中,当
屋面以下结构墙板、楼板等均施工完成后进行将屋面板吊装,连接支架设置在屋面梁上,屋
面板落位后,屋面板上侧通过第一预埋件与连接支架相连,墙板顶部伸入至所述屋面板下
侧的槽口内,同时锚固件的伸出墙板的一端穿入所述插入孔内,如此将屋面板立于墙板和
梁上,以及在插入孔中灌浆锚固。
进一步,所述屋面板设置第一预埋件的同一侧设有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二预埋件
沿屋面板的侧面伸出并向屋面板外侧延伸;所述梁内设有箍筋,所述箍筋部分伸出至所述
梁的上部,所述梁两侧的屋面板以及梁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有现浇层,所述第二预埋件伸
出屋面板的部位以及所述箍筋伸出所述梁的部位锚固在现浇层内。现浇时,由梁以及其两
侧的屋面板分别组成底模和侧模,梁与屋面板之间的缝隙采用条状模板封堵,或采用防水
卷材覆盖封堵,或采用橡胶条封堵,封堵后完成节点现浇,所述第二预埋件伸出屋面板的部
位以及所述箍筋伸出所述梁的部位锚固在现浇层内,第二预埋件、箍筋和现浇层可靠连接
并形成整体共同受力,如此,梁与其两侧的屋面板通过第二预埋件、箍筋和现浇层连接成整
体,构型成屋面结构。当然,梁是落位墙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屋盖结构,可用于装配式混凝土屋面结构体系,上述结构特
点不仅加强了屋面结构的整体性,有利于屋面与梁和墙板之间力的传导,同时加强了的屋
面结构体系的抗震性,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屋架,安装方便、安全可靠、整体性好,且成本
低。
当上述节点现浇完毕后,优选在屋脊上盖上盖板,形成尖角屋脊。盖板与屋面板通
过射钉或自攻钉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支架包括顶板、支撑件、连接件和加强件,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
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底部的两侧
并向所述顶板的下方延伸,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
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顶板的两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呈预定的坡度,所
述加强件至少包括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一
支撑板,所述第二加强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二支撑板。使用时,将连接支架搁置在横
梁上,横梁被夹持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当梁两侧的屋面板落位后,将梁两侧屋
面板中的第一锚固件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实现屋面板和梁的连接,
屋面板的荷载通过加强件传递给支撑件,最后传递给梁,当然,所述梁是设置在墙板上。如
此,大大增加了屋面板的安装效率,且节约了成本,连接支架本身结构简单、使用简便,且连
接可靠。应当理解,此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的呈预定的坡度具体是指与与其相
连屋面板所呈的坡度一致,这样便于连接支架连接屋面板和梁。
进一步,所述顶板设置在梁的上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位于所述
梁的两侧。优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与梁的宽度相匹配,即第一支撑板和
第二支撑板贴在所述梁的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支架还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一支撑板
相对设置并通过第一加强件与第一支撑板相连,所述第二侧板与第二支撑板相对设置并通
过第二加强件与第二支撑板相连,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上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
和第二连接板相连。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更为牢固,承受屋面板荷载的能力更强。
进一步,所述槽口水平设置,所述槽口内设有弹性垫块。由于屋面板具有一定的重
量,尤其是混凝土屋面板,弹性基座的设置,在屋面板落位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同时,弹性基座可发生弹性变形,易于调整屋面板的平整度。所述锚固件穿过弹性垫块插入
所述插入孔中。
进一步,所述屋面板设有第三预埋件,所述第三预埋件与弹性垫块固定连接。如此
设置,弹性垫块与屋面板形成可靠连接,避免吊装屋面板的过程中弹性垫块从槽口中脱落。
进一步,所述第三预埋件与弹性垫块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弹性垫块为板式橡胶垫。板式橡胶垫不仅耐磨而且承压性能好,经久
耐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预埋件包括固定板和锚固支腿,所述锚固支腿锚固在屋面板内
部,所述固定板至少部分外露至屋面板底面。如此设置,不仅锚固性能好,固定板至少部分
外露至屋面板底面便于其与连接板焊接。优选,固定板仅连接面外露。由于屋面结构的限
制,固定板与连接板采用焊接的方式较为合适,不仅连接可靠,而且施工较为方便。
进一步,所述第二预埋件为预埋钢筋。为保证屋面板的强度,预制过程中设有结构
筋,即预埋钢筋,为节省材料,预制过程中预埋钢筋伸出屋面板作为预埋件使用。
进一步,所述第二预埋件包括连接杆以及设置在连接杆上的支腿,所述支腿锚固
在屋面板内部,所述连接杆沿屋面板的侧面伸出至屋面板外侧。如此,锚固性能较佳。
进一步,所述屋面板设置有保温层。如此设置,屋面板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加强
建筑物的整体保温效果。
进一步,所述现浇层内设有通长筋,所述通长筋穿过所述箍筋。如此设置,不仅可
有效增加现浇层的强度,同时可增加梁与现浇层的整体性。
进一步,所述梁的两侧均设有多块屋面板,所述屋面板拼装成整体。当屋面面积较
大时,由于吊装问题,所述梁的两侧的屋面将由多块屋面板拼装成整体。
进一步,所述屋面板的拼接面嵌有弹性防水体。在屋面板的制作过程中,将弹性防
水体嵌在其拼接面,当梁的同一侧屋面板拼装后,相邻拼装的屋面板将防水弹性体紧紧挤
压在二者的拼接面,如此,可防止水沿屋面板的拼接面渗漏。优选,可在屋面板与弹性防水
体的接触面设置凹槽,弹性防水体一侧嵌入屋面板的拼接面,另一侧挤压入相对应另一屋
面板拼接面的凹槽中,这样既可起到防水效果,也不影响屋面板的拼装效果。
进一步,所述屋面板的拼接面设置注浆槽,所述注浆槽内灌注有防水浆料。在梁的
同一侧的屋面板拼接后,所述注浆槽内灌注有防水浆料,进行防水密封,当防水浆料硬化
后,在拼接面形成防水层,可有效防止水沿拼接面渗漏。
进一步,所述屋面板的拼接面设有防水钢板,相邻的防水钢板焊接成整体。防水钢
板优选设在拼接面的周边,在梁的同一侧的屋面板拼接后,相邻的防水钢板焊接成整体,此
时的防水钢板起到封闭或挡住拼接面的作用,可有效防止水沿拼接面渗漏。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
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式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分别为图1中所涉及的连接支架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涉及的第一预埋件和锚固件的正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屋面板与墙板的连接节点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所涉及的所涉及的屋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屋面板 2梁 3墙板 4第一预埋件
5第二预埋件 6箍筋 7现浇层 8盖板
9顶板 10第一支撑板 11第二支撑板 12第一连接板
13第二连接板 14第一加强件 15第二加强件 16第一侧板
17第二侧板 18固定板 19锚固支腿 20连接杆
21支腿 22保温层 23通长筋 24连接支架
25槽口 26锚固件 27插入孔 28弹性垫块
29第三预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
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
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和图7,一种组装式屋盖,包括屋面板1和梁2,所
述屋盖立于墙板3上,所述屋面板1由混凝土预制而成,所述屋面板1呈预定坡度并设置于所
述梁2的两侧,所述屋面板1上侧设置有第一预埋件4,所述第一预埋件4至少部分外露至屋
面板1底面,所述梁2上设有连接支架24,所述梁2两侧的屋面板1的上侧均通过第一预埋件4
与连接支架24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板1下侧设置槽口25,所述墙板3顶部伸入至所述槽口25
内,所述墙板3设有锚固件26,所述屋面板1设有插入孔27,所述锚固件26的一端锚固在墙板
3内,另一端沿墙板3顶部穿入所述插入孔27内,所述插入孔27中灌注有砂浆。本技术方案
中,当屋面以下结构墙板3、楼板等均施工完成后进行将屋面板1吊装,连接支架24设置在屋
面梁2上,屋面板1落位后,屋面板1上侧通过第一预埋件4与连接支架24相连,墙板3顶部伸
入至所述屋面板1下侧的槽口25内,同时锚固件26的伸出墙板3的一端穿入所述插入孔27
内,如此将屋面板1立于墙板3和梁2上,在插入孔27中灌浆锚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屋面板1设置第一
预埋件4的一侧设有第二预埋件5,和第二预埋件5,所述第二预埋件5沿屋面板1的侧面伸出
并向屋面板1外侧延伸;所述梁2内设有箍筋6,所述箍筋6部分伸出至所述梁2的上部,在所
述梁2两侧的屋面板1以及梁2所围合的区域内填充有现浇层7,所述第二预埋件5伸出屋面
板1的部位以及所述箍筋6伸出所述梁2的部位锚固在现浇层7内;现浇时,由梁2以及其两侧
的屋面板1分别组成底模和侧模,梁2与屋面板1之间的缝隙采用条状模板封堵,或采用防水
卷材覆盖封堵,或采用橡胶条封堵,封堵后完成节点现浇,所述第二预埋件5伸出屋面板1的
部位以及所述箍筋6伸出所述梁2的部位锚固在现浇层7内,第二预埋件5、箍筋6和现浇层7
可靠连接并形成整体共同受力,如此,梁2与其两侧的屋面板1通过第二预埋件5、箍筋6和现
浇层7连接成整体,构型成屋面结构。当然,梁2是落位墙板3上。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屋盖结构,可用于装配式混凝土屋面结构体系,上述结构特
点不仅加强了屋面结构的整体性,有利于屋面与梁2和墙板3之间力的传导,同时加强了的
屋面结构体系的抗震性,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屋架,安装方便、安全可靠、整体性好,且成本
低。
当上述节点现浇完毕后,如图1,优选在屋脊上盖上盖板8,形成尖角屋脊。盖板8与
屋面板1通过射钉或自攻钉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述连接支架24
包括顶板9、支撑件、连接件和加强件,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
11,所述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11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9底部的两侧并向所述顶板9的
下方延伸,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
板13分别与所述顶板9的两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13呈预定的坡度,所述
加强件至少包括第一加强件14和第二加强件15,所述第一加强件1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2
和第一支撑板10,所述第二加强件1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3和第二支撑板11。使用时,将连
接支架24搁置在横梁2上,横梁2被夹持在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11之间,当梁2两侧的
屋面板1落位后,将梁2两侧屋面板1中的第一锚固件26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2和第二连接板
13固定连接,实现屋面板1和梁2的连接,屋面板1的荷载通过加强件传递给支撑件,最后传
递给梁2,当然,所述梁2是设置在墙板3上。如此,大大增加了屋面板1的安装效率,且节约了
成本,连接支架24本身结构简单、使用简便,且连接可靠。应当理解,此处第一连接板12和第
二连接板13所述的呈预定的坡度具体是指与与其相连屋面板1所呈的坡度一致,这样便于
连接支架24连接屋面板1和梁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顶板9设置在梁2
的上部,所述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11分别位于所述梁2的两侧。优选,第一支撑板10
和第二支撑板11之间的距离与梁2的宽度相匹配,即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11贴在所
述梁2的侧壁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述连接支架24
还包括第一侧板16和第二侧板17,所述第一侧板16与第一支撑板10相对设置并通过第一加
强件14与第一支撑板10相连,所述第二侧板17与第二支撑板11相对设置并通过第二加强件
15与第二支撑板11相连,所述第一侧板16和第二侧板17的上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2和
第二连接板13相连。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更为牢固,承受屋面板1荷载的能力更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7和图8,所述槽口25
水平设置,所述槽口25内设有弹性垫块28。由于屋面板1具有一定的重量,尤其是混凝土屋
面板1,弹性基座的设置,在屋面板1落位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弹性基座可
发生弹性变形,易于调整屋面板1的平整度。所述锚固件26穿过弹性垫块28插入所述插入孔
27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述屋面板1设有第三
预埋件29,所述第三预埋件29与弹性垫块28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弹性垫块28与屋面板1形
成可靠连接,避免吊装屋面板1的过程中弹性垫块28从槽口25中脱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预埋件29与弹性垫
块28通过螺栓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垫块28为板式橡胶
垫。板式橡胶垫不仅耐磨而且承压性能好,经久耐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述第一预埋件
4包括固定板18和锚固支腿19,所述锚固支腿19锚固在屋面板1内部,所述固定板18至少部
分外露至屋面板1底面。如此设置,不仅锚固性能好,固定板18至少部分外露至屋面板1底面
便于其与连接板焊接。优选,固定板18仅连接面外露。由于屋面结构的限制,固定板18与连
接板采用焊接的方式较为合适,不仅连接可靠,而且施工较为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埋件5为预埋钢
筋。为保证屋面板1的强度,预制过程中设有结构筋,即预埋钢筋,为节省材料,预制过程中
预埋钢筋伸出屋面板1作为预埋件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述第二预埋件5包括
连接杆20以及设置在连接杆20上的支腿21,所述支腿21锚固在屋面板1内部,所述连接杆20
沿屋面板1的侧面伸出至屋面板1外侧。如此,锚固性能较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述屋面板1设
置有保温层22。如此设置,屋面板1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加强建筑物的整体保温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现浇层7内设有通
长筋23,所述通长筋23穿过所述箍筋6。如此设置,不仅可有效增加现浇层7的强度,同时可
增加梁2与现浇层7的整体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梁2的两侧均设有多块屋
面板1,所述屋面板1拼装成整体。当屋面面积较大时,由于吊装问题,所述梁2的两侧的屋面
将由多块屋面板1拼装成整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屋面板1的拼接面嵌有弹
性防水体。在屋面板1的制作过程中,将弹性防水体嵌在其拼接面,当梁2的同一侧屋面板1
拼装后,相邻拼装的屋面板1将防水弹性体紧紧挤压在二者的拼接面,如此,可防止水沿屋
面板1的拼接面渗漏。优选,可在屋面板1与弹性防水体的接触面设置凹槽,弹性防水体一侧
嵌入屋面板1的拼接面,另一侧挤压入相对应另一屋面板1拼接面的凹槽中,这样既可起到
防水效果,也不影响屋面板1的拼装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屋面板1的拼接面设置注
浆槽,所述注浆槽内灌注有防水浆料。在梁2的同一侧的屋面板1拼接后,所述注浆槽内灌注
有防水浆料,进行防水密封,当防水浆料硬化后,在拼接面形成防水层,可有效防止水沿拼
接面渗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屋面板1的拼接面设有防
水钢板,相邻的防水钢板焊接成整体。防水钢板优选设在拼接面的周边,在梁2的同一侧的
屋面板1拼接后,相邻的防水钢板焊接成整体,此时的防水钢板起到封闭或挡住拼接面的作
用,可有效防止水沿拼接面渗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