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装置及其养护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装置及其养护
结构。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尤为关键。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洒水养护和薄
膜养护,其中薄膜养护中的养生液养护成本高,且还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表面均能有效养
护。所以在混凝土结构的养护中,洒水养护较为普遍,其是采用人工借助水管进行墙面喷
洒,这样的做法浪费人力,且人工喷洒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表面养护不均匀,导致养护效果
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
装置及其养护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喷洒造成的浪费人力、养护不均匀和养护效
果不明显等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装置,包括:
主印槽器,内部形成有引流槽;以及
与所述主印槽器连接的多个支印槽器,所述支印槽器内部形成有排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印槽装置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养护,该印槽装置能够在混凝土结构的
表面形成多道沟槽,且沟槽相互连通,通过向沟槽内注入水,使得水通过沟槽能够流淌至混
凝土结构的表面,注入的水沿着多个排水槽能够流到混凝土结构的侧面,并顺着混凝土结
构的侧面流淌,能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更好的养护,尤其适用于混凝土墙体的养护。通过沟
槽注入水对混凝土养护,使得混凝土水化充分,提高强度,减少裂缝发展。且利用印槽装置
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形成了凹凸不平的表面,能够连接上部混凝土结构,增加新旧混凝土
的连接强度,起到了凿毛面的作用,且省去了凿毛工作。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印槽器的槽
底标高高于所述主印槽器的槽底标高。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印槽器包括
与所述主印槽器连接的第一印槽和套设于所述第一印槽的第二印槽,所述第二印槽与所述
第一印槽可相对滑动以调节所述支印槽器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印槽的槽
壁外表面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印槽的槽壁内表面设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凸条,所述凸条
滑设于对应的所述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印槽器连接
于所述主印槽器的四周或者连接于所述主印槽器相对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利用印槽装置所形成的养护结构,包括:
通过所述主印槽器形成于混凝土结构顶面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所述混凝土结
构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及
通过所述支印槽器形成于所述混凝土结构顶面的泄水槽,所述泄水槽与所述导流
槽相连通,且所述泄水槽的泄水口位于所述混凝土结构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养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泄水槽的槽底标高高于所述导流槽
的槽底标高。
本实用新型养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泄水槽形成于所述导流槽的四周或
者形成于所述导流槽相对的两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底部结构示意
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印槽装置第一实施例所形成的养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印槽装置第二实施例所形成的养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装置及其养护结构,为混凝土结
构提供了更好的养护,利用印槽装置在混凝土结构的顶面浇筑形成了多道沟槽,包括导流
槽和与导流槽连通的多个泄水槽,在导流槽内的水注入一定高度后就会流入泄水槽中,进
而经过泄水槽的泄水口使得水流入到混凝土结构的侧面,以对混凝土的侧面进行浇水养
护,相对于现有的人工喷洒方法,能够极大的节省人力成本,且有效提高养护效果。导流槽
和泄水槽在混凝土结构的顶面形成了凹凸不平的表面,可作为凿毛面,增加与上层浇筑的
混凝土结构的连接强度,为新旧混凝土在接茬截面增加抗剪力,还省去了凿毛工作。下面结
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装置及其养护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养护用的印槽装置,如图1所示,该印槽装置20
包括主印槽器21和多个支印槽器22,主印槽器21内部形成有引流槽211,支印槽器22内部形
成有排水槽221,支印槽器22与主印槽器21连接。
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印槽装置进行混凝土结构养护时,通过印槽装置20在混凝土
结构的表面印制形成与引流槽211和排水槽221相对应的沟槽,即通过主印槽器21的底部在
混凝土结构表面印制形成与引流槽211对应的沟槽,通过支印槽器22的底部在混凝土结构
表面印制形成与排水槽221对应的沟槽,在混凝土结构表面所印制的沟槽之间相互连通,然
后向该沟槽内注水,利用沟槽将注入的水引入到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
有效的养护,使得混凝土水化充分,提高强度,减少裂缝发展,有效保证浇筑的混凝土结构
的质量。
结合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支印槽器22的槽底标高高于主
印槽器21的槽底标高,多个支印槽器22的槽底标高一致。采用上述设计,使得在混凝土结构
表面所形成的沟槽深度不同,即主印槽器21所印制形成的沟槽的深度大于支印槽器22所印
制形成的沟槽,在浇水养护时,向主印槽器21所形成的沟槽注入水,当注入的水至一定高度
时,会同时流入各个支印槽器22所形成的沟槽中,进而通过支印槽器22形成的沟槽将水引
入到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以进行混凝土养护。在对混凝土浇筑时,将印槽装置20放置于待浇
筑的混凝土结构的顶面,这样就在混凝土结构的顶面形成了多个连通的沟槽,其中支印槽
器22所形成的沟槽的排水口对应设于混凝土结构的侧面,可有效通过印槽装置20所形成的
沟槽对混凝土结构顶面和侧面进行浇水养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支印槽器
为可调节结构,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宽度来调整支印槽器22的长度,实现印槽装置20能够适
应不同宽度的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支印槽器22括与主印槽器21连接的第一印
槽222和套设于第一印槽222的第二印槽223,该第二印槽223与第一印槽222可相对滑动以
调节支印槽器22的长度,在需要将支印槽器21的长度变长时,将第二印槽223向外拉伸出一
定距离,即第二印槽223沿第一印槽222向远离第一印槽222的方向滑移至所需位置,就实现
了支印槽器21的长度变长。若需要将支印槽器21的长度变小时,将第二印槽223向内推进,
即第二印槽223沿第一印槽222向靠近第一印槽222的方向滑移至所需位置,就实现了支印
槽器21的长度变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在第一印槽222的槽壁外表面设有滑槽2221,
该滑槽2221沿着第一印槽22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印槽223的槽壁内表面设有与滑槽2221
相匹配的凸条2231,将凸条2231滑设于对应的滑槽2221内,第二印槽223套在第一印槽222
上,通过凸条2231和滑槽2221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第二印槽223可沿第一印槽222进行滑动
调节。较佳地,第一印槽222为U型结构,第二印槽223也为U型结构,两个套接连接的第一印
槽222和第二印槽223组合形成支印槽器22,该支印槽器22内所形成的排水槽221为U型槽,
该排水槽221与主印槽器21所形成的引流槽211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印槽装置20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第一实施例与上述印槽装置
20的各技术方案的区别在于:支印槽器21连接于主印槽器21相对的两侧,且多个支印槽器
21之间间隔设置。第一实施例结构适用于对混凝土结构墙体进行养护,结合图3所示,即将
主印槽器21沿墙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支印槽器22沿墙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在混凝土结构30
的顶面形成了沿混凝土结构30长度方向的导流槽33,沿宽度方向设置多个泄水槽34,且泄
水槽34的泄水口341位于混凝土结构30的侧面32,养护时向导流槽33内注入水,当注入的水
达到一定高度后,就会同时流入到泄水槽34内,进而通过泄水口341流向侧面32,对混凝土
进行有效的养护。
本实用新型印槽装置20的第二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其与第一实
施例的区别在于:支印槽器22连接于主印槽器21的四周,即主印槽器21的四个侧面均设置
有支印槽器22。该第二实施例适用于对混凝土结构柱体进行养护,将印槽装置20的整体尺
寸设计为与柱体截面尺寸相适配的大小,然后在柱体顶面形成有位于中部的导流槽和连通
于导流槽的泄水槽,各个泄水槽设于导流槽的四周,且各个泄水槽的泄水口对应位于柱体
的侧面,这样在柱体的四个侧面均对应设有泄水口,向导流槽内注入水后,在水达到一定高
度可同时流入四周的泄水槽内,然后再经泄水口流入到柱体的侧面,对混凝土结构柱体进
行有效的养护。
本实用新型印槽装置20的第三实施例,如图6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其与第一实
施例的区别在于:支印槽器22连接于主印槽器21的四周,为位于同侧的支印槽器22之间间
隔设置,该主印槽器21的长度适配于所适用的混凝土结构的长度。该第三实施例适用于对
混凝土结构墙体进行养护,结合图7所示,即将主印槽器21沿墙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混凝
土结构30的顶面形成了沿混凝土结构30长度方向的导流槽33,多个泄水槽34设于导流槽33
的四周,且泄水槽34的泄水口341位于混凝土结构30的侧面32,在混凝土结构30的四个侧面
32均对应设有泄水槽34的泄水口341。养护时向导流槽33内注入水,当注入的水达到一定高
度后,就会同时流入到泄水槽34内,进而通过泄水口341流向侧面32,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
养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利用印槽装置所形成的养护结构,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
养护。结合图4所示,该养护结构包括通过主印槽器21形成于混凝土结构30顶面31的导流槽
33和通过支印槽器22形成于混凝土结构30顶面的泄水槽34,导流槽33沿混凝土结构30的长
度方向设置,泄水槽34与导流槽33相连通,且泄水槽34的泄水口341位于混凝土结构30的侧
面32处。在进行混凝土结构30的浇筑时,将印槽装置20设置于待浇筑的混凝土结构30的顶
面,将主印槽器21沿着混凝土结构的长度方向设置,然后调整支印槽器22的长度,即对第二
印槽223进行拉伸或推动,以令第二印槽223沿第一印槽222进行滑移,并使得支印槽器22的
端部抵靠在混凝土结构的模板上,保证所形成的沟槽的槽口对应混凝土的表面设置。而后
浇筑混凝土结构30,在混凝土硬化前取出印槽装置20,就在混凝土结构30的表面形成了导
流槽33和与导流槽33相连通的多个泄水槽34,对混凝土结构30进行养护时,向导流槽33内
注入水,水会流入到与导流槽33连通的泄水槽34内,而后经过泄水口341流向混凝土结构的
侧面32,注入的水会沿着混凝土结构的侧面32自由流淌,对混凝土结构30的表面进行养护。
且该养护结构由于在混凝土结构30的顶面31形成了凸凹不平的结构,能够增加该混凝土结
构30与上部混凝土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新旧混凝土接茬截面的抗剪力,还省去了凿
毛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养护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泄水槽34的槽底标高高于导流槽33
的槽底标高,各个泄水槽34的槽底标高一致,即导流槽33的深度大于泄水槽34的深度,导流
槽33和泄水槽34的顶面平齐,这样在向导流槽33内注入水时,需要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同
时溢出到泄水槽34内,使得多个泄水槽34内同时流入水,保证养护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养护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泄水槽34形成于导流槽
33的相对的两侧。该较佳实施方式适用于对墙体的养护,即导流槽33沿墙体的长度方向设
置,泄水槽34沿墙体的宽度方向设置,泄水槽34的泄水口位于墙体的侧面32处,通过向导流
槽33内注入水,有效对墙体的两侧面进行养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养护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泄水槽34形成于导流槽
33的四周,即对应混凝土结构30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泄水槽34的泄水口341,可实现对四个
侧面同时进行养护。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
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