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护坡,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量的自然灾害、工程建设和山体开采,形成了大量无法恢复植被的
坡体,绿色植被的破坏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
一,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而堤岸、边坡、河岸的侵蚀是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
要原因,水土保持、边坡防护已成为当下中国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目前,市场上公开了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结构(申请号为201520568164.4),它
包括背面护坡、第一护坡、第二护坡,在坡顶设有堤顶公路,在第一护坡与第二护坡之间还
设有健身步道,健身步道位于常水位以上,在第二护坡的坡底设有浆砌石脚槽,在浆砌石脚
槽靠近河道的一侧还设有抛石护脚,在河道里种植有水生植物。这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结
构,虽然在治水理念上体现生态自然,避免渠化河道和过度治理河道。在常水位下采用硬化
处理(浆砌石护坡),在洪水淹没区按防冲不防淹的理念进行生态处理,但是车辆在顶堤公
路上行驶的时候对第一护坡有一定的压力,压力会造成第一护坡产生滑塌的现象,同时雨
水冲击的时候第一护坡也会出现滑塌的现象,第一护坡产生滑塌的时候会造成整个河道堤
坝发生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
其优点在于减小河道堤坝出现滑落坍塌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包括
背面护坡、第一护坡、第二护坡,所述第一护坡的坡顶上设有堤坝公路,所述堤坝公路的两
侧设有路缘石,所述第一护坡与第二护坡之间设有健身步道,所述背面护坡、第一护坡、第
二护坡的表面均设有土壤保护网,所述健身步道设置在土壤保护网的上方,所述土壤保护
网与路缘石固定连接,所述土壤保护网上铺设有植草袋,所述植草袋上均匀的设有若干椽
木,所述椽木透过保护网植入背面护坡、第一护坡、第二护坡内,所述背面护坡、第一护坡、
第二护坡的表面均设有供树木种植的坑槽,所述背面护坡、第一护坡、第二护坡内部设有若
干水土保护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壤保护网设置在背面护坡、第一护坡、第二护坡的表
面,对土壤的表面有一定的锁紧作用,减小了土壤出现滑塌的情况,同时土壤保护网与路缘
石固定连接,减小土壤保护网因为土壤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土壤保护网与土壤一起发生
移动的现象,再将植草袋铺设在土壤保护网上,植草袋是边坡绿化护坡袋对坡体的土壤进
行进一步的保护,椽木插入坡体内部对植草袋在坡体的位置进行有效的固定,同时在坑槽
内种植树木,树木的根系有利于对土壤的锁紧工作,减小坡体出现坍塌的现象,水土保护块
植入坡体的内部,进一步提高了坡体整体的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坑槽内部设有钢板,所述钢板上设有若干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对土壤有一定的阻隔作用,有利于减小坡体出现滑
塌的现象,同时钢板上的通孔有利于坡体内的水分流动,有利于坡体内部的水分平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坑槽的位置高于洪水的水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坑槽出现被水淹没的情况,保证了坑槽内树木的
存活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整个生态护坡的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水土保护块均匀的分布在背面护坡、第一护坡、
第二护坡内部,所述水土保护块通过钢绳串联起来相互连接,所述钢绳与路缘石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均匀分布的水土保护块有利于生态护坡的结构稳定,使
用钢绳将水土保护块串联起来并且与路缘石固定连接,减小了水土保护块随着土壤一起发
生移动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水土保护块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填充养料,
所述空腔的侧壁上设有若干渗透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量的养料供给,水土保
护块植入生态护坡内时,空腔内的养料从渗透孔内运动到土壤中,为植物生长需要提供了
一定量的养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水土保护块上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
与空腔连通,另一端与背面护坡、第一护坡、第二护坡的表面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土保护块中的养料的量固定有上限,随着时间的推移
养料会逐渐减少,操作者可以通过输送管向水土保护块内继续添加养料,有利于生态护坡
上植物生长的养料需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有利于整个生态护坡的结构稳定,减小了坡体出现坍塌导致水土流失的现象;
2、为生态护坡上的植物生长提供了足量的养料。
附图说明
图1为展现河道堤坝生态护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展现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展现河道堤坝生态护坡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B-B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C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背面护坡;2、第一护坡;3、第二护坡;4、堤坝公路;41、路缘石;5、健身
步道;6、土壤保护网;7、植草袋;71、椽木;8、坑槽;81、钢板;811、通孔;9、水土保护块;91、空
腔;92、养料;93、渗透孔;94、输送管;95、钢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如图1所示,包括背面护坡1、第一护坡2、第二
护坡3,第二护坡3做为河道堤坝生态护坡的地基,有效的保护了生态护坡的结构稳定;在第
一护坡2的坡顶上设有供车辆通行的堤坝公路4,为了有效的保护堤坝公路4上行驶的车辆
安全,在堤坝公路4两侧设有路缘石41,路缘石41可以对堤坝公路4上行驶的车辆有一个很
好的保护作用。车辆在堤坝公路4上行驶的时候对坡体会造成一定的压力,时间长久之后在
雨水的冲刷下坡体可能造成坡体坍塌水土流失的情况。在第一护坡2与第二护坡3之间设有
健身步道5,健身步道5将护坡的坡体分成两段,健身步道5对整体的生态护坡形成一个分段
性保护,从而保证了生态护坡的结构稳定。
如图1、2和6所示,为了保证生态护坡的结构稳定,在背面护坡1、第一护坡2、第二
护坡3的表面均设有土壤保护网6,土壤保护网6对护坡表面的土壤的表面有一定的锁紧作
用,减小了土壤出现滑塌的情况;同时健身步道5设置在土壤保护网6的上方,将土壤保护网
6与路缘石41固定连接,健身步道5的铺设对土壤保护网6有一个压紧固定的作用,同时再将
土壤保护网6与路缘石41固定连接,减小土壤保护网6因为土壤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土壤
保护网6与土壤一起发生移动的现象,从而对护坡表面的土壤起到锁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
的增强生态护坡的结构稳定,在土壤保护网6上铺设有植草袋7,植草袋7是边坡绿化护坡袋
对坡体的土壤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同时为了减小植草袋7跟随土壤流失而发生位置的改变,
所以在植草袋7上均匀的设有若干椽木71,将椽木71透过保护网植入背面护坡1、第一护坡
2、第二护坡3内,椽木71插入生态护坡的内部,对植草袋7在坡体上的位置进行有效的固定,
同时椽木71对土壤保护网6的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固定,达到对生态护坡的整体结构的固定
作用。
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的增强生态护坡的结构稳定,在背面护坡1、第一护坡2、第
二护坡3内部设有若干水土保护块9,将水土保护快均匀的植入到生态护坡的内部,通过水
土保护块9对土壤的阻挡,有利于减小生态护坡上的土壤流失量,同时为了避免护坡在坍塌
或者土壤流失的时候带动水土保护块9一起发生移动,所以将水土保护块9通过钢绳95串联
起来相互连接,并且将钢绳95与路缘石41固定连接,有利于减小了水土保护块9随着土壤一
起发生移动的情况。
如图2和3所示,为了有效的保证护坡的绿化面积,在背面护坡1、第一护坡2、第二
护坡3的表面均设有供树木种植的坑槽8,坑槽8为树木的种植提供了有效的种植位置,同时
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根系会扎入到土壤的内部,树木的根系对土壤也有一定的锁紧效果,
有利于生态护坡的结构稳定,在坑槽8内部设有钢板81,钢板81对土壤有一定的阻隔作用,
有利于减小坡体出现滑塌的现象,钢板81对坡体内部土壤内水分的分布结构有一定的影
响,为了减小钢板81对土地的影响,在钢板81上设有若干通孔811,通孔811有利于坡体内的
水分流动,有利于坡体内部的水分平衡。为了减小坑槽8出现被水淹没的情况,保证了坑槽8
内树木的存活稳定性,所以将坑槽8设置在高于洪水的水位,从而有利于整个生态护坡的结
构稳定。
实施例二:一种河道堤坝生态护坡,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和6所示,
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量的养料92供给,为了保证对生态护坡上植被的养料92提
供,在水土保护块9内部设有空腔91,同时将空腔91填充养料92,在空腔91的侧壁上设有若
干渗透孔93,将水土保护块9植入生态护坡内时,空腔91内的养料92从渗透孔93内运动到土
壤中,为植物生长需要提供了一定量的养料92,有利于生态护坡上植物的养料92汲取。水土
保护块9中的养料92的量固定有上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养料92会逐渐减少,为了方便对养料
92进行增补,在水土保护块9上设有输送管94,将输送管94的一端与空腔91连通,另一端与
背面护坡1、第一护坡2、第二护坡3的表面平齐,操作者可以通过输送管94向水土保护块9内
继续添加养料92,从而有利于生态护坡上植物生长的养料92需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