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音频噪声与噪声消除结构.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8289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15067.9

申请日:

2004.01.09

公开号:

CN1641519A

公开日:

2005.07.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00; H04B15/00; H05K9/00

主分类号:

G06F1/00; H04B15/00; H05K9/00

申请人:

顺德市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樊用康; 郑裕强

地址:

528308广东省顺德市伦教区顺达路一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电子装置的音频噪音与噪声消除结构,是用来防止电子装置主机板上模拟电路区的音源元件的输出信号,不致于经过数字电路区再回到音源元件处而造成音频信号的噪音。本发明是在该模拟电路区的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邻近位置处设有至少一模拟回路接地点,该模拟回路接地点电连接于该电子装置的金属机壳,并与该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出端、模拟电路区的接地点间形成一噪音引导回路,以消除该模拟电路区的音频噪音与噪声。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子装置的音频噪音与噪声消除结构,该电子装置的主机板上具有一数字电路区及一模拟电路区,该数字电路区与模拟电路区分别具有一接地端,并与该电子装置的金属机壳相连接,该模拟电路区具有至少一音源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模拟电路区的音源元件之信号输入端邻近位置处设有至少一模拟回路接地点,并与该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出端、模拟电路区的接地点间形成一噪音引导回路,使该音源元件的输出信号不致经由该数字电路区再回到音源元件处而造成音频信号的噪音。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装置的音频噪音与噪声消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装置为一笔记型电脑。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装置的音频噪音与噪声消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机板的数字电路区及模拟电路区的接地端,是经过锁固在该电子装置的主机板与金属机壳间的锁固螺丝作电连接。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装置的音频噪音与噪声消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拟回路接地点是电连接该电子装置的金属机壳。

5.
  一种电子装置的音频噪音与噪声消除结构,该电子装置的主机板上具有至少一模拟电路区,该模拟电路区具有一接地端,并与该电子装置的金属机壳相连接,该模拟电路区具有至少一音源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模拟电路区的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邻近位置处设有至少一模拟回路接地点,并与该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出端、模拟电路区的接地点间形成一噪音引导回路。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子装置的音频噪音与噪声消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装置为一笔记型电脑。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子装置的音频噪音与噪声消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拟电路区的接地端,是经过锁固在该电子装置的主机板与金属机壳间的锁固螺丝作电连接。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电子装置的音频噪音与噪声消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拟回路接地点电连接于该电子装置的金属机壳。

说明书

电子装置的音频噪音与噪声消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防止音频噪音与噪声的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音频噪音与噪声消除结构,可用于防止电子装置的主机板上模拟电路区的音频噪音与噪声。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电脑装置、电脑外设装置或其它电子设备在信号的传送时,在其信号传输线、电路布线或者是电子元件本身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电磁波干扰(Radiated Emission and Conducted Emission,简称EMI),若该电子产品发出过量的EMI噪声会干扰电子元件的正常运作,甚至导致其它电子产品的系统或元件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国际上及各个国家对于电子产品的EMI检测都有其相当的规范,且根据各种不同产品机种类别而制定不同的标准。
由于电子制造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多样化功能的需求,使得同一个电子设备中会存在着数字电路及模拟电路。如何使该数字电路及模拟电路正常运作、且不会受到彼此的信号干扰乃成为极重要的课题。再者,目前的电子产品逐渐趋向小型化,故其电路板布线密度非常高,且各个电子元件紧密地靠挤在一起,故如何防范各个元件产生的电磁波干扰及防止受到干扰更需予以重视。除了电磁干扰的问题之外,对于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的问题,也应同时予以考虑。
为了要防止EMI及ESD的问题,各家电子产品的制造业者无不花费许多的人力及金钱,以改善电子产品的电磁波干扰及静电防护之问题。而目前试图减少或将电磁波干扰降低的方法都是靠隔离屏蔽的方法,这包括了将电缆传输线以隔离网予以传导接地、或是将电子产品的机壳内会产生电磁波干扰的电子元件周遭放置一金属导电物或此类可导电的物件,以将电磁波引导接地。而这些电磁波干扰地防止技术都会增加电子装置的制造成本,以及让电子产品更为复杂。例如在台湾专利公告号第347195号所揭露的先前专利技术,即属此类结构设计,其是于电脑机壳上架设各式碟机容室的适当位置设一EMI导电片,用以将碟机所产生的EMI噪声引导至电脑机壳的导电片上,再将其接地以使该EMI噪声不致发射出来的设计。
而在以电路为基础的EMI及ESD防止技术中,已揭露于例如台湾发明专利公告编号第504635号之专利前案中,其主要是一种微控制器的模拟信号处理装置及方法,其模拟信号处理装置包括有一中断产生装置,可在两个具有相位差的模拟信号产生交越时产生一中断信号;一电压准位判断装置,用以产生一电压准位判断信号;一第一交越电压栓锁装置,用以输入该第一模拟信号与该电压准位判断信号而输出一第一交越电压栓锁信号;一第二交越电压栓锁装置,用以输入该第二模拟信号与该电压准位判断信号而输出一第二交越电压栓锁信号;一第一储存装置,用以储存该第一交越电压栓锁信号且回授该第一交越电压栓锁信号至该第一输入装置;以及一第二储存装置,用以储存该第二交越电压栓锁信号且回授该第二交越电压栓锁信号至该第二输入装置。该第一模拟信号与该第二模拟信号交越时,产生一中断信号予该微控制器,并求取该第一模拟信号与该第二模拟信号的一正交越电压与一负交越电压。若该正交越电压与负交越电压之间的差异大于或等于一特定的电压值,计算该正交越电压与负交越电压之一平均值当作一暂时参考电压值,重复前述步骤直到该第一模拟信号与一第二模拟信号免除电位漂移与噪声干扰,并计算该暂时参考电压值的平均值当作该微控制器的一参考电压。
又例如在台湾发明专利公告编号第3758237号的专利前案中,其揭露了一种数字模拟混合式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防护,其静电放电防护电路包括有一第一ESD防护电路,连接到第一电源线,一第二ESD防护电路,连接到第二电源线,一第三ESD防护电路,连接到该第一与第二电源线之间,在ESD放电情形下,该第三ESD防护电路用来连通该第一与第二电源线的电压准位,以防止ESD损伤在该第一与第二内部电路及其间的界面电路;耦合到该第一与第二电源线的ESD能量经由该第一或第二ESD防护电路排放到大地。
综观各种防止EMI及ESD之先前技术中,大都需配合复杂结构元件或电路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且都必需针对该结构元件或电路予以组装。纵使有前述之各种先前技术来防止EMI及ESD的问题,但目前并有看到有结构简易、不需组装、且又能达到良好效果的设计。
以前述各项先前技术应用于电脑装置(特别是笔记型电脑)中时,如何在有限空间中配置该电路或结构元件即是一大问题。再者,该些先前技术是否适用于电脑装置的特性亦是一大问题。图1为一电脑装置的主机板1上同时配置有一数字电路区2及一模拟电路区3的示意图。该主机板1与该金属机壳4之间一般是通过锁固螺丝(未示)予以结合定位,且在锁固完成后,经由该锁固螺丝而可使该主机板1与该电脑装置的金属机壳4作连接。数字电路区2上布设有数字信号元件及布线,而在该模拟电路区3上具有至少一音源元件30(模拟信号元件)。理想而言,模拟电路区3的音源元件30所产生的输出音频信号与数字电路区2的数字信号应各自独立不互相干扰,否则便会有信号杂音出现。
但在笔记型电脑或某些电子装置的设计中,常为了能够达到静电防护功能,而将模拟电路区3的接地端31与该笔记型电脑的金属机壳4相连接。如此,主机板1上的模拟电路区3的接地端31便透过机壳4与数字电路区2的接地端21相连接。在此一连接架构中,一旦模拟电路区3的输出端的地回路中有元件阻隔时,例如为了抑制电磁波EMI干扰所加上的电磁波抑制元件(FerriteBend),则模拟电路区3的输出端的模拟信号便倾向导引至数字电路区2的接地端21,如图示中虚线所示的模拟回路信号Sa,该模拟回路信号Sa在经过数字电路区2之后,再经由数字电路区2与模拟电路区3间的信号连接线20再回到模拟电路区3的音源元件30处,如此便造成了音频信号上的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发明的主要目的即是针对前述已知技术的缺失而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音频噪音与噪声消除结构,是用以防止电子装置主机板上模拟电路区的音源元件的输出信号不致经由数字电路区再回到音源元件处而造成音频信号的噪音。
本发明是在该模拟电路区的音源元件之信号输入端邻近位置处设有至少一模拟回路接地点,该模拟回路接地点是电连接于该电子装置的金属机壳,并与该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出端、模拟电路区的接地点间形成一噪音引导回路,以消除该模拟电路区的音频噪音与噪声。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结构简易、不需组装、且又能达到良好效果的模拟电路音频噪音与噪声消除装置,只要简易的结构即可使电子装置主机板上模拟电路区的模拟地形成回路,而使该模拟电路的音源元件的输出信号不致经由该数字电路区再回到模拟电路区的音源元件处而造成音频信号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电子装置主机板上同时配置有一数字电路区及一模拟电路区的示意图;
图2为一电子装置主机板的模拟电路区上配置有本发明的模拟回路接地点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所示,为一电子装置主机板的模拟电路区上配置有本发明的模拟回路接地点的平面示意图。该电子装置为一电脑装置(例如一笔记型电脑),其电路基板或主机板1上配置有分隔之一数字电路区2及一模拟电路区3。类似于图1所示的电路配置示意图,图2中该主机板1上的数字电路区2具有至少一接地端21,且该接地端21与该电子装置的金属机壳4相连接。相同地,该模拟电路区3也具有至少一接地端31,且该接地端31与该电子装置的金属机壳4相连接。通常作法是通过已知的锁固螺丝(未示)将该主机板1与电子装置的金属机壳4予以锁合定位,并经由该锁固螺丝而可使该数字电路区2及模拟电路区3之接地端21、31与该电子装置之金属机壳4作连接。
该主机板1的数字电路区2上布设有数字信号元件及布线,而在该模拟电路区3上具有至少一音源元件30,该音源元件30可为已知模拟电路中所使用之放大器等模拟元件。
在本发明的设计中,在该模拟电路区3的音源元件30的信号输入端Si的邻近位置处设有至少一模拟回路接地点32,该模拟回路接地点32是电连接于该电子装置的金属机壳4,并与该音源元件30的信号输入端Si、音源元件30的信号输出端So、模拟电路区3的接地点31间形成一噪音引导回路Sb(如图式中虚线所示),使该音源元件30之输出信号So不致经过该主机板1上的数字电路区2再回到模拟电路区3的音源元件30处而造成音频信号的噪音。
前述实施例中,是以一主机板上同时配置有数字电路区及模拟电路区作为说明,当然本发明亦可应用在仅有模拟电路的电子装置中。在此不同的应用中,其同样是在该模拟电路区的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邻近位置处设有至少一模拟回路接地点,并与该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出端、模拟电路区的接地点间形成一噪音引导回路。因此噪音引导回路可使该主机板上模拟电路区的模拟地形成回路,而降低音源元件的音频噪音问题。
由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确可提供一结构简易、不需组装、且又能达到良好效果的模拟电路音频噪音与噪声消除装置,只要简易的结构即可使电子装置主机板上模拟电路区的模拟地形成回路,而使该模拟电路之音源元件的输出信号不致经由该数字电路区再回到模拟电路区的音源元件处而造成音频信号的噪音。

电子装置的音频噪声与噪声消除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子装置的音频噪声与噪声消除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子装置的音频噪声与噪声消除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装置的音频噪声与噪声消除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装置的音频噪声与噪声消除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电子装置的音频噪音与噪声消除结构,是用来防止电子装置主机板上模拟电路区的音源元件的输出信号,不致于经过数字电路区再回到音源元件处而造成音频信号的噪音。本发明是在该模拟电路区的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邻近位置处设有至少一模拟回路接地点,该模拟回路接地点电连接于该电子装置的金属机壳,并与该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入端、音源元件的信号输出端、模拟电路区的接地点间形成一噪音引导回路,以消除该模拟电路区的音频噪音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