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屋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制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木屋。
背景技术
在古代铁质固定件和连接件还不发达时,工匠采用卯榫将不同的木料组合,制成
木制的家具及建筑,此种结构十分牢固,经久耐用,但在以效率为最优先考虑的今天,花费
大量时间制作卯部和榫部以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而采用金属部件连接的方式也存
在许多缺点,如:连接强度不高,易松动,金属件易腐蚀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强度高,易加工的木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木屋,包括顶盖和四个侧面,所述侧面由一个以上的条板沿竖直方向拼接组
成,所述条板顶部设有凸起,所述条板底部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上下相邻的条板通过
凸起与凹槽的配合拼接固定,所述条板的两端沿周向设有让位槽,相邻侧面上的条板以让
位槽为交点相互错位拼合使相邻的侧面相互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让位槽深度为同方向条板厚度的四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侧面上安装有门。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和凸起外端设有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木屋全部侧面的条板都可由统一规格的尺寸形状进
行加工,方便大规模生产,而且木屋侧面在拼装过程中无需额外连接件,只需利用条板本身
的特殊结构便可完成组装,拼合紧密,结构牢固,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木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条板的拼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条板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条板的截面图。
标号说明:
1、顶盖;2、侧面;3、门;21、条板;211、凸起;212、凹槽;213、让位槽;214、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
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木屋侧面在拼装过程中无需额外连接件,只需利
用条板本身的特殊结构便可完成组装,拼合紧密,结构牢固,经久耐用。
请参阅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木屋,包括顶盖1和四个侧面2,所述侧面2由一个
以上的条板21沿竖直方向拼接组成,所述条板21顶部设有凸起211,所述条板21底部设有与
凸起211相配合的凹槽212,上下相邻的条板21通过凸起211与凹槽212的配合拼接固定,所
述条板21的两端沿周向设有让位槽213,相邻侧面2上的条板21以让位槽213为交点相互错
位拼合使相邻的侧面2相互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先放置两个横向的条板21,再在横向条板21上铺设两
个纵向条板21,左右相邻的条板21通过让位槽213相互扣合,再在纵向条板21上铺设两个横
向条板21,上下相邻的条板21通过凸起211与凹槽212的配合拼接固定,依次拼合完成四个
侧面2的拼装。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木屋全部侧面2的条板21都可由统
一规格的尺寸形状进行加工,方便大规模生产,而且木屋侧面2在拼装过程中无需额外连接
件,只需利用条板21本身的特殊结构便可完成组装,拼合紧密,结构牢固,经久耐用。
进一步的,所述让位槽213深度为同方向条板21厚度的四分之一。
由上述描述可知,让位槽213深度为同方向条板21厚度的四分之一,在让位槽213
的中间形成一个连接杆214,连接杆214的高度为条板21表面高度的一半,使得拼合后连接
杆214完全收纳在侧面2内部,使结构更加整齐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侧面2上安装有门3。
由上述描述可知,侧面2上安装有门3,可通过门3进入木屋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212和凸起211外端设有倒角。
由上述描述可知,凹槽212和凸起211外端设有倒角,拼合方便,并且防止误伤工
人。
请参照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木屋,包括顶盖1和四个侧面2,所述侧面2由一个以上的条板21沿竖直方向拼
接组成,所述条板21顶部设有凸起211,所述条板21底部设有与凸起211相配合的凹槽212,
上下相邻的条板21通过凸起211与凹槽212的配合拼接固定,所述条板21的两端沿周向设有
让位槽213,相邻侧面2上的条板21以让位槽213为交点相互错位拼合使相邻的侧面2相互固
定,所述让位槽213深度为同方向条板21厚度的四分之一,所述侧面2上安装有门3,所述凹
槽212和凸起211外端设有倒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木屋,木屋全部侧面的条板都可由统一规格的尺寸
形状进行加工,方便大规模生产,而且木屋侧面在拼装过程中无需额外连接件,只需利用条
板本身的特殊结构便可完成组装,拼合紧密,结构牢固,经久耐用,让位槽深度为同方向条
板厚度的四分之一,在让位槽的中间形成一个连接杆,连接杆的高度为条板表面高度的一
半,使得拼合后连接杆完全收纳在侧面内部,使结构更加整齐牢固,侧面上安装有门,可通
过门进入木屋内部,凹槽和凸起外端设有倒角,拼合方便,并且防止误伤工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