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挡墙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设施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墙体,多为单层的砖砌结构,当洪水来袭时,尤其是洪峰拍打到墙体上
时,由于墙体自身的重力不足,墙体容易被洪水拍倒。而现有的防洪墙,一般采用防洪沙袋
堆垛而成,材料消耗大,并且由于沙袋的风化速度较快,防洪挡墙的使用寿命也较短,使得
沙袋堆垛的防洪挡墙只能现修现用,无法提前修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防洪挡墙,以提升建筑墙体的抗洪能力。
本方案中的防洪挡墙,包括建筑墙体本体,建筑墙体本体侧面设有辅助墙,辅助墙
与建筑墙体本体之间设有空腔,空腔内装有吸水树脂,辅助墙上安装有透水砖,所述空腔下
方开有止动槽,空腔内设有止动块,止动块的下部位于止动槽,止动块的上部位于所述空腔
中。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吸水树脂是一种带有大量亲水基团的功能性高
分子材料。它具有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到几千倍水的高吸水功能,并且保水性能优良,一旦吸
水膨胀成为水凝胶时,即使加压也很难把水分离出来。
当洪水来袭时,洪水通过透水砖进入到空腔中,空腔内的吸水树脂吸水膨胀,吸水
膨胀后的吸水树脂填充在辅助墙与建筑墙体本体之间的空腔中,由于吸水树脂吸水后,重
量大幅增加,进而增加了整个墙体的重力,使得建筑墙体不容易被洪水拍倒,有效提升了建
筑墙体的抗洪能力。当没有洪水时,空腔和辅助墙可作为隔热保温层,对建筑物起到隔热或
者保温的作用。
与一般的沙袋堆垛的防洪墙相比,本防洪挡墙可随在建筑墙体本体修筑时一起修
筑起辅助墙和填充吸水树脂,修筑时间较沙袋的堆垛时间可大幅减少,当洪水来袭时本防
洪挡墙即可随时发生抗洪作用,抗洪更及时。而止动槽和止动块的设置,是利用止动块和止
动槽相抵而阻挡建筑墙体本体和辅助墙体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进一步提升抗洪能力。
基于上述方案的优化方案一:所述辅助墙与所述建筑墙体本体平行。使得辅助墙
并不影响建筑墙体本体的外观。
基于优化方案一的优化方案二:所述透水砖距离地面的高度为0.3m-1m。透水砖距
离地面的高度低于0.3m时,下雨时的雨水容易通过透水砖进入到空腔中,使得吸水树脂吸
收雨水膨胀,影响防洪挡墙的正常使用;当透水砖距离地面的高度高于1m时,洪水来袭时,
洪水水面的高度必须高于地面1m后才能进入到空腔中,而此时洪水对墙体的压力巨大,容
易造成辅助墙和建筑墙体本体的垮塌。
基于优化方案一的优化方案三:所述辅助墙的厚度不小于10cm。以保证辅助墙具
有足够的强度,一是避免辅助墙被洪水侵袭倒塌,二是避免吸水树脂在吸水膨胀后因体积
的膨胀将辅助墙胀垮。
基于优化方案一的优化方案四:所述辅助墙上开有观察孔,观察孔高于透水砖。通
过观察孔可观察空腔内的吸水树脂是否已吸水膨胀,也可通过观察孔对吸水树脂进行添加
或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洪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建筑墙体本体1、辅助墙2、空腔3、止动槽4、止动块
5、透水砖6、观察孔7、吸水树脂8、地面9。
实施例防洪挡墙基本如附图1所示:包括建筑墙体本体1,建筑墙体本体1侧面设有
辅助墙2,辅助墙2的厚度为15cm,辅助墙2与建筑墙体本体1平行,辅助墙2与建筑墙体本体1
之间设有空腔3,空腔3下方开有止动槽4,空腔3内滑动连接有止动块5,止动块5位于的下部
位于止动槽4,止动块5的上部位于空腔3中,空腔3内装有吸水树脂8,辅助墙2上安装有透水
砖6,透水砖6距离地面9的高度为0.5m,辅助墙2上开有观察孔7,观察孔7高于透水砖6。
当洪水来袭时,当水面高度高于0.5m后,洪水通过透水砖6进入到空腔3中,空腔3
内的吸水树脂8吸水膨胀,吸水膨胀后的吸水树脂8填充在辅助墙2与建筑墙体本体1之间的
空腔3中,由于吸水树脂8吸水后,重量大幅增加,进而增加了整个墙体的重力,使得建筑墙
体不容易被洪水拍倒,有效提升了建筑墙体的抗洪能力。同时,墙体内的止动块5和止动槽4
相抵,阻挡建筑墙体本体1和辅助墙2体水平方向上的位移,进一步提升抗洪能力。
辅助墙2上还开有观察孔7,一是通过观察孔7可观察空腔3内的吸水树脂8是否已
吸水膨胀,二是也可通过观察孔7对吸水树脂8进行添加或更换。
当没有洪水时,空腔3和辅助墙2可作为隔热保温层,对建筑物起到隔热或者保温
的作用。
与一般的沙袋堆垛的防洪墙相比,本防洪挡墙可随在建筑墙体本体1修筑时一起
修筑起辅助墙2和填充吸水树脂8,修筑时间较沙袋的堆垛时间可大幅提前,当洪水来袭时
本防洪挡墙即可随时发生抗洪作用,抗洪更及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
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
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
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