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工程用井盖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工程用井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公路工程中,主要通过井盖进行下水,现有技术中的井盖在接受碾压后,起框架
部分与地面之间会发生下陷,下陷后,与地面之间的落差较大,当车速较快的车辆通过时,
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可以有效降低下陷幅度的公
路工程用井盖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公路工程用井盖装置,包括框架和井盖本体,所述框架的外圈位置处环形设
置有三个以上的端部,在所述端部内配合有支撑用的钢筋,所述端部的外圈处设置有固定
所述钢筋用的螺丝,所述框架的内圈位置处设置有环形支撑圈,所述环形支撑圈的底部与
所述框架的内壁之间配合有三块以上的支撑块,所述井盖本体支撑在所述环形支撑圈的顶
部,当所述井盖本体被支撑在所述环形支撑圈的顶部时、所述井盖本体的顶面与所述框架
的顶面形成同一水平面,在所述井盖本体的顶部环形设置有三个以上的下水孔,所述环形
支撑圈的底部环形设置有三根以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环形支撑圈的那一端垂
直向上,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环形支撑圈的那一端具有外螺纹,所述井盖本体的顶部设置
有配合所述连接杆用的阶梯孔,在所述阶梯孔内设置有配合所述连接杆用的螺母。
优选地,所述环形支撑圈的顶部设置有垫片,所述井盖本体支撑在所述垫片的上
部,所述垫片为钢制垫片,所述垫片的厚度为1mm-1.5mm。
优选地,所述井盖本体和所述框架均为钢制。
优选地,所述下水孔为锥形孔,所述下水孔的上端为大端。
优选地,所述钢筋为实心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在框架的外部设置有端部,在端部内安插
钢筋,实现框架的进一步浇筑固定,相比现有技术的井盖装置而言具有更强的抗压能力,减
少或避免受压后的下陷幅度,使用更为安全可靠,并且井盖本体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螺母进
行固定,固定较为可靠,避免井盖本体的松动,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
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框架的俯视图;
图3为井盖本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
的界定。
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公路工程用井盖装置,包括框架1和井盖本体2,所
述框架1的外圈位置处环形设置有三个以上的端部101,在所述端部101内配合有支撑用的
钢筋102,所述端部101的外圈处设置有固定所述钢筋102用的螺丝103,所述框架1的内圈位
置处设置有环形支撑圈3,所述环形支撑圈3的底部与所述框架1的内壁之间配合有三块以
上的支撑块301,所述井盖本体2支撑在所述环形支撑圈3的顶部,当所述井盖本体2被支撑
在所述环形支撑圈3的顶部时、所述井盖本体2的顶面与所述框架1的顶面形成同一水平面,
在所述井盖本体2的顶部环形设置有三个以上的下水孔221,所述环形支撑圈3的底部环形
设置有三根以上的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远离所述环形支撑圈3的那一端垂直向上,所述连
接杆4远离所述环形支撑圈3的那一端具有外螺纹(未图示),所述井盖本体2的顶部设置有
配合所述连接杆4用的阶梯孔222,在所述阶梯孔222内设置有配合所述连接杆4用的螺母
223。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环形支撑圈3的顶部设置有垫片332,所述
井盖本体2支撑在所述垫片332的上部,所述垫片332为钢制垫片,所述垫片332的厚度为
1.2mm。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井盖本体2和所述框架1均为钢制。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下水孔221为锥形孔,所述下水孔221的上
端为大端。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钢筋102为实心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在框架的外部设置有端部,在端部内安插
钢筋,实现框架的进一步浇筑固定,相比现有技术的井盖装置而言具有更强的抗压能力,减
少或避免受压后的下陷幅度,使用更为安全可靠,并且井盖本体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螺母进
行固定,固定较为可靠,避免井盖本体的松动,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
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
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
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