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构.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821992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993031.6

申请日:

2016.08.30

公开号:

CN206005136U

公开日:

2017.03.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A01B79/02; E02D17/20

主分类号:

A01B79/02

申请人:

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宇夫

地址: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杨舍镇(塘市办事处)丁香路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代理人:

董建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构,包括植物辊、定位桩及植物垫,其中所述的植物辊若干,并分别通过定位桩与待保护坡面连接,植物垫若干,并分别安装在植物辊与待保护坡面之间,植物垫底部与待保护坡面平行分布,相邻的植物垫之间通过柔性连接带连接,植物辊和植物垫包括聚丙纶包覆层、培养基材及植被种子,其中聚丙纶包覆层为密闭腔体结构,包覆在培养基材外,植被种子若干,并均布在培养基材内,且植被种子距离聚丙纶包覆层上表面间距为0—10毫米。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有效的对坡面表层进行保护及绿化作业,避免坡面水土流失、扬尘等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可有有效快速有效的实现坡面图层与保护用植物垫间建立稳定的水份、养分连接关系。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
修复结构包括植物辊、定位桩及植物垫,其中所述的植物辊若干,并分别通过定位桩与待保
护坡面连接,所述植物辊之间间距为20—50厘米并相互平行分布,所述的植物辊均与待保
护坡面平行分布,所述的植物垫若干,并分别安装在植物辊与待保护坡面之间,所述的植物
垫底部与待保护坡面平行分布并通过定位桩与待保护坡面连接,相邻的植物垫之间通过柔
性连接带连接,相邻的植物垫之间间距为0—50毫米,所述的植物辊和植物垫包括聚丙纶包
覆层、培养基材及植被种子,其中所述的聚丙纶包覆层为密闭腔体结构,包覆在培养基材
外,所述的植被种子若干,并均布在培养基材内,且所述的植被种子距离聚丙纶包覆层上表
面间距为0—10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
位桩为木桩、钢钎及锚杆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
物垫另设导流管,并通过导流管分别与待保护坡面和相邻的植物垫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
物垫与待保护坡面间距为0—50厘米。

说明书

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土流失治理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
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古遗址的开发及发掘过程中,往往会进行大量挖掘工作,从而造成在
古遗迹发掘现场周边出现大量的结构相对松散的推土坡,这些堆土坡面极易造成严重的水
土流失、大风扬尘现象,从而一方面造成古遗迹发掘现场及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和
影响,另一方面也都会对古遗迹发掘工作及文物保护工作造成严重的干扰和污染,严重时
甚至造成文物等受损现象发生,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古遗迹发掘
现场用的地表制备修复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
构,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对坡面表层进行保护及绿
化作业,避免坡面水土流失、扬尘等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可有有效快速有效的实现坡面图层
与保护用植物垫间建立稳定的水份、养分连接关系,便与植物生长的同时,另有效的提高了
植物垫内植被与坡面间的生物融合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构,包括植物辊、定位桩及植物垫,其中所述的
植物辊若干,并分别通过定位桩与待保护坡面连接,植物辊之间间距为20—50厘米并相互
平行分布,植物辊均与待保护坡面平行分布,植物垫若干,并分别安装在植物辊与待保护坡
面之间,植物垫底部与待保护坡面平行分布并通过定位桩与待保护坡面连接,相邻的植物
垫之间通过柔性连接带连接,相邻的植物垫之间间距为0—50毫米,植物辊和植物垫包括聚
丙纶包覆层、培养基材及植被种子,其中聚丙纶包覆层为密闭腔体结构,包覆在培养基材
外,植被种子若干,并均布在培养基材内,且植被种子距离聚丙纶包覆层上表面间距为0—
10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桩为木桩、钢钎及锚杆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植物垫另设导流管,并通过导流管分别与待保护坡面和相邻的
植物垫间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植物垫与待保护坡面间距为0—50厘米。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对坡面表层进行保
护及绿化作业,避免坡面水土流失、扬尘等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可有有效快速有效的实现坡
面图层与保护用植物垫间建立稳定的水份、养分连接关系,便与植物生长的同时,另有效的
提高了植物垫内植被与坡面间的生物融合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

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构,包括植物辊1、定位桩2及植物
垫3,其中植物辊1若干,并分别通过定位桩2与待保护坡面4连接,植物辊1之间间距为20—
50厘米并相互平行分布,植物辊1均与待保护坡面4平行分布,植物垫3若干,并分别安装在
植物辊1与待保护坡面4之间,植物垫3底部与待保护坡面4平行分布并通过定位桩2与待保
护坡面4连接,相邻的植物垫4之间通过柔性连接带5连接,相邻的植物垫4之间间距为0—50
毫米,植物辊1和植物垫3包括聚丙纶包覆层31、培养基材32及植被种子33,其中聚丙纶包覆
层31为密闭腔体结构,包覆在培养基材32外,植被种子33若干,并均布在培养基材32内,且
植被种子33距离聚丙纶包覆层31上表面间距为0—10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桩2为木桩、钢钎及锚杆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植物垫3另设导流管34,并通过导流管34分别与待保护坡面4
和相邻的植物垫3间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植物垫3与待保护坡面4间距为0—50厘米。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及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对坡面表层进行保
护及绿化作业,避免坡面水土流失、扬尘等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可有有效快速有效的实现坡
面图层与保护用植物垫间建立稳定的水份、养分连接关系,便与植物生长的同时,另有效的
提高了植物垫内植被与坡面间的生物融合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文物保护土遗址的植物修复结构,包括植物辊、定位桩及植物垫,其中所述的植物辊若干,并分别通过定位桩与待保护坡面连接,植物垫若干,并分别安装在植物辊与待保护坡面之间,植物垫底部与待保护坡面平行分布,相邻的植物垫之间通过柔性连接带连接,植物辊和植物垫包括聚丙纶包覆层、培养基材及植被种子,其中聚丙纶包覆层为密闭腔体结构,包覆在培养基材外,植被种子若干,并均布在培养基材内,且植被种子距离聚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