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搭扣式建筑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尤其是一种搭扣式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现有的建筑结构进行组装时,较多采用的还是搭接方式或拼接方式。然
而,上述两种组装方式的组装效率较低,并且在搭接处或者拼接处还需要通过固定件进行
二次固定,才能使搭接处或者拼接处具有稳定的连接性能,导致拆装不便,且无法有效提高
拆装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拆装方便,简单快速
的特点,可有效提高建筑物整体拆装效率的一种搭扣式建筑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搭扣式建筑结构,包括带有凹槽(3)的收缩
部分与带有凸起部(6)的伸出部分,所述收缩部分中所述凹槽(3)的位置与所述伸出部分中
所述凸起部(6)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凸起部(6)扣合在所述凹槽(3)中以使所述收缩部分与
所述伸出部分构成建筑结构。
上述的搭扣式建筑结构,其中,所述收缩部分由带有所述凹槽(3)的立柱a、与固定
在其一侧、且用于装配横梁(8)的立柱a`(2)所构成,所述凹槽(3)开设于所述立柱a(1)的顶
部表面,在所述凹槽(3)的底部表面还开设有一延伸凹槽(4)。
上述的搭扣式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立柱a(1)与所述立柱a`(2)为一体式结构。
上述的搭扣式建筑结构,其中,所述伸出部分由用于装配横梁(8)的立柱b(5)、与
固定在其外壁面上的所述凸起部(6)所构成,在所述凸起部(6)的底部表面还设有向下延伸
的延伸凸起部(7)。
上述的搭扣式建筑结构,其中,所述立柱b(5)与所述凸起部(6)为一体式结构。
上述的搭扣式建筑结构,其中,所述凸起部(6)的顶部表面与所述立柱b(5)的顶部
表面处于同一水平。
上述的搭扣式建筑结构,其中,所述凸起部(6)的横向截面尺寸和纵向截面尺寸均
是与所述凹槽(3)的横向截面尺寸和纵向截面尺寸相同;
所述延伸凹槽(4)的结构与深度和所述延伸凸起部(7)的结构与厚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的伸出部分与收缩部分采用搭扣的连接方式以装配成建筑物整体,
具有拆装方便,简单快速的特点,可有效提高建筑物整体的拆装效率;
由于延伸凹槽与延伸凸起部相配合,从而增加伸出部分与收缩部分之间的连接性
能,可防止凸起部与延伸凸起部分别在凹槽与延伸凹槽中发生位移,进一步保证了装配后
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收缩部分与伸出部分的分解图;
图2为由收缩部分与横梁构成的框架;
图3为由伸出部分与横梁构成的框架。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立柱a;2-立柱a`;3-凹槽;4-延伸凹槽;5-立柱b;6-凸起部;7-延伸凸起部;8-横
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搭扣式建筑结构,包括带有凹槽3的收缩部
分与带有凸起部7的伸出部分。其中,收缩部分中凹槽3的位置与伸出部分中凸起部7的位置
相对应,凸起部7扣合在凹槽3中以使收缩部分与伸出部分构成建筑结构。
收缩部分由带有凹槽3的立柱a1、与固定在其一侧、且用于装配横梁8的立柱a`2所
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a1与立柱a`2为一体式结构。
其中,凹槽3由立柱a1的顶部表面向下进行凹陷所形成,因此,凹槽3的底部表面就
是立柱a1的顶部表面。
在凹槽3的底部表面还开设有一延伸凹槽4。
其中,延伸凹槽4的截面形状为倒立的梯形结构。
伸出部分由用于装配横梁8的立柱b5、与固定在其外壁面上的凸起部7所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b5与凸起部7为一体式结构。
凸起部7的顶部表面与立柱b5的顶部表面处于同一水平。凸起部7的横向截面尺寸
和纵向截面尺寸均是与凹槽3的横向截面尺寸和纵向截面尺寸相同。
由于在凹槽3的底部表面还开设有延伸凹槽4,因此,在凸起部7的底部表面还设有
向下延伸、且与延伸凹槽4相配合的延伸凸起部7。
其中,延伸凹槽4的结构与深度和延伸凸起部7的结构与厚度相同。
延伸凹槽4与延伸凸起部7相配合,从而增加伸出部分与收缩部分之间的连接性
能。
另外,为了更进一步增加伸出部分与收缩部分之间的连接性能,在凹槽3、延伸凹
槽4、凸起部7与延伸凸起部7的壁面上还可以设置摩擦层,凹槽3、延伸凹槽4、凸起部7与延
伸凸起部7在摩擦层的作用下,以防止凸起部7与延伸凸起部7分别在凹槽3与延伸凹槽4中
发生位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
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
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