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房车后厢门的可折叠机构 所属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旅游房车后厢门的可折叠机构,属于小型旅游房车专用的新型后车门技术创造,涉及汽车发动机前置的二十座以下的小型客车或商务车改装为房车技术。
背景技术:现有的房车大都采用车型比较大的客车或厢式货车来改装,车内有空间可以用来进行设计车内装饰,如专利申请号为02229334的申请“拖挂类展缩房车”,该专利文献中公布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在底盘上安装液压传动机构来带动可伸缩的左右两侧厢体来扩大房车内的使用面积。其优点是面积大、空间宽敞,不足的是汽车整体结构发生变化而影响车辆的整体强度;另外是增加车辆负荷、体积大不宜作自驾旅游用车。
中型改装的房车有采用厢体向后伸缩来实现扩容的目的。在专利申请号为01254800的申请“一种厢容可变房车”,该专利文献中公布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在底盘尾部安装液压传动机构来带动可伸缩的气囊式后厢体向后伸展,但可伸展的范围有限、投入大、效率低、保温效果差、使用不安全而缺乏使用价值。
小型车改装地房车也有在车尾部铰接一个平台来扩为卫生间的方法,其方案无法对让坐便器安装和使用,上下水没有解决方案,其可拆卸的蓬布即不保温有无安全感。
中天房车生产的旅行拖挂房车后窗板能向下放开,该拖挂房车在放下的后窗板上安置一个与拖挂房车相通的旅行露营帐篷,其方法简单支撑容易,缺点是不舒适、不保温、不安全,简陋的与整个房车内部结构不协调。
发明内容:为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旅游房车后厢门的可折叠机构,是针对二十座以下小型客车或商务车改装为旅游房车所设计的。在不改变原车整体结构及外型的条件下使后车门撑起时形成一个独立的供2~3人休息的舒适卧室。有效利用车内空间,解决小型旅游房车车内空间小的问题,使旅游休闲变的舒适,为家庭自助旅游或个人自驾车旅游提供极大的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于:包括后车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和车内可折叠机构,后车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是通过后车门铰链17和安装轴15在车后的车门框13上部安装;车内可折叠机构通过电推杆安装卡3和地板长铰链2安装在底盘4的尾部。
所述的后车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可采用保温的彩钢板结构形式,也可以采用保温的充气囊折叠结构形式。
所述的后车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主要包括后车厢门20、后车门铰链17、安装轴15、液压推门器16、左上侧墙板铰链19、左上可折叠墙板11、左下侧墙板铰链18、左下可折叠墙板9、右上侧墙板铰链26、右上可折叠墙板22、右下侧墙板铰链25、右下可折叠墙板23;安装轴1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门框13上部,另一端与后车门铰链17的一端活动连接;后车门铰链17通过安装轴15固定连接在后车厢门20上沿;后车门铰链17的另一端与液压推门器16下端活动连接,液压推门器16上端安装在与车厢厢体1为一体的车门框顶部。在液压推门器16的作用下关闭后车厢门,与车厢形成一个整体。后车厢门防水沿14起到密封防雨的作用。
所述的车内可折叠机构包括地板长铰链2、电推杆安装卡3、电推杆5、推杆连接端6、折叠地板7、后墙板10、车内折叠机构铰链27。车内折叠机构铰链27分别与折叠地板7和后墙板10铰接;电推杆安装卡3固定安装在底盘4尾部的下面,电推杆5一端活动连接在电推杆安装卡3上,电推杆5的另一端与推杆连接端6活动连接;推杆连接端6固定安装在折叠地板7的下面。在电推杆5的控制下使折叠地板7及连接的后墙板10展开或收起;当后车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和车内可折叠机构依次分别展开后即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折叠房间。
在左下可折叠墙板9和右下可折叠墙板23的下沿设计卡接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后厢门可折叠机构展开侧视图;
图2本发明后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未开启时的后视、侧视图;
图3本发明后厢门开启时的后视、侧视图;
图4本发明后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两侧厢板展开过程后视、侧视图;
图5本发明后厢门车内可折叠机构展开过程的侧视图;
A:车内可折叠机构的收起状态
B:车内可折叠机构的展开过程
C:车内可折叠机构的后墙展开过程
图6本发明后厢门车内可折叠机构展折叠地板结构图;
1—车厢厢体 2—地板长铰链 3—电推杆安装卡 4—车厢底盘 5—电推杆 6—推杆连接端
7—折叠地板 8—充气床垫 9—左下可折叠墙板 10—后墙板 11—左上可折叠墙板 12—窗户
13—后车厢门 14—后车厢门防水沿 15—铰链 16—液压推门器 17—后车门铰链
18—左下侧墙板铰链 19—左上侧墙板铰链 20—后厢门 21—车内地板 22—右上可折叠墙板
23—右下可折叠墙板 24—墙板锁定卡 25—右下侧墙板铰链 26—右上侧墙板铰链
27—车内折叠机构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中,可折叠房间的面积达3.2平米,由后车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和车内可折叠机构实现。后车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采用保温的彩钢板,充气床垫8安放在可折叠房间内的地板7上,尺寸为:1400×2000×300。
后车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主要包括后车厢门20、后车门铰链17、安装轴15、液压推门器16、左上侧墙板铰链19、左上可折叠墙板11、左下侧墙板铰链18、左下可折叠墙板9、右上侧墙板铰链26、右上可折叠墙板22、右下侧墙板铰链25、右下可折叠墙板23。
车内可折叠机构包括地板长铰链2、电推杆安装卡3、电推杆5、推杆连接端6、折叠地板7、后墙板10、车内折叠机构铰链27。
图2为后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未开启时的后视、侧视图。后车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是通过安装轴15活动安装在车门框13上部,车门框13与后车厢厢体1固定安装;安装轴1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门框13上部,另一端与后车门铰链17的一端活动连接;后车门铰链17通过安装轴15固定连接在后车厢门20上沿;后车门铰链17的另一端与液压推门器16下端活动连接,液压推门器16上端活动安装在与车厢厢体1为一体的车门框顶部;在液压推门器16的作用下关闭后车厢门,与车厢形成一个整体。后车厢门防水沿14起到密封防雨的作用。
图3为本发明后厢门开启时的后视、侧视图;当打开后厢门20时,后厢门20在液压推门器16的作用下慢慢向上开启到一定位置,安装在后厢门20左侧上的左上可折叠墙板11、左下可折叠墙板9和右侧上的右上可折叠墙板22、右下可折叠墙板23由墙板锁定卡24锁定在后厢门20上。
图4是本发明后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两侧厢板展开过程时的后视、侧视图;将墙板锁定卡24旋拧90°后,锁定在后厢门20内上的左右两侧可折叠墙板依次先后展开放下到垂直位置,并与后厢门框左右两侧的厢体密合,后车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完成展开全过程。
车内可折叠机构的连接结构是:车内折叠机构铰链27分别与折叠地板7和后墙板10铰接;电推杆安装卡3固定安装在底盘4尾部的下面,电推杆5一端活动连接在电推杆安装卡3上,电推杆5的另一端与推杆连接端6活动连接;推杆连接端6固定安装在折叠地板7的下面。在电推杆5的控制下使折叠地板7及连接的后墙板10展开或收起;当后车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和车内可折叠机构依次分别展开后即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折叠房间。
图5是本发明后厢门车内可折叠机构展开的全过程侧视图,图A是后厢门车内可折叠机构收起时的侧视图。车内可折叠机构安装在车厢底盘4尾部上,由车内折叠机构铰链2、折叠地板7、后墙板10、推杆连接端9、电推杆5、地板长铰链2和电推杆安装卡3组成。安装在车厢底盘4上的地板长铰链2的一端与折叠地板7一端铰接,折叠地板7的另一端在车内折叠机构铰链27的作用下与后墙板10铰接并折叠成图A中所示状态;电推杆5的一端在推杆连接端6的作用下与折叠地板7连接,电推杆5的另一端由安装在车厢底盘4上的电推杆安装卡3活动固定铰接,图A中所示的是电推杆5向上推时的状态。
图B是在后车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展开后的后厢门车内可折叠机构,程,将展放水平折叠地板7左右两端与后厢门20左右两侧可折叠墙板密合。将后墙板10由水平状态向上展开为垂直状态与后厢门20的内侧密合,后车厢门车内可折叠机构完成展开全过程,与展开后的后车厢门门上可折叠机构紧密配合形成一个完整可折叠房间。折叠地板7如图6中所示,由矩形钢管形成的框架结构,底端由地板长铰链2铰接固定,折叠地板7的框架结构中间安装有推杆连接端6,展放水平的折叠地板7在地板长铰链2、推杆连接端6的固定和车厢底盘4的衬托下完全能承载500公斤的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