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816125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9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191281.8

申请日:

2016.03.11

公开号:

CN205399940U

公开日:

2016.07.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F17/04; E04F17/06; E03F1/00; E03F5/00

主分类号:

E04F17/04

申请人:

李文

发明人:

李文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华府大道金茂光明城市2期8栋3单元705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何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属于地下空间建设领域,该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包括有通风井、格栅板以及排水槽。其中,通风井包括依次连通的上通风口、通风通道以及下通风口,上通风口设置于地面,格栅板盖合在上通风口,下通风口设置于地下室的顶面梁板,排水槽设置于下通风口的正下方,并分别与顶面梁板和雨水管连接。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在不占有地面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了地下空间内部的自然通风,降低了地下室层高,且不再需要依靠机械设备及通风管道进行换气,节省了管道布设费、机械设备采购及维护费,有效缩减了地下空间建设的成本,同时通风井也为地下室提供自然光,节省了人工照明的费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井、
格栅板以及排水槽,
所述通风井包括依次连通的上通风口、通风通道以及下通风口,
所述上通风口设置于地面,所述格栅板盖合所述上通风口,所
述下通风口设置于地下室的顶面梁板处,
所述排水槽设置于所述下通风口的下方,所述排水槽分别与所
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所述地下室的雨水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还包括吊杆,所述排水槽通过所
述吊杆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还包括可开启和关闭的窗户,
所述窗户的一端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
排水槽连接,
所述窗户关闭时,所述排水槽与所述窗户共同围合成隔断所述
通风井与所述地下室的内部连通的封闭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窗户为上悬窗或推拉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还包括用于将光线反射进入地下
室的镜面反射件,
所述镜面反射件与所述通风通道的内侧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还包括排水沟,
所述排水沟设置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所述排水沟分别与
所述通风井的内侧壁、设置于所述地面的排水管道连接。

说明书

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通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
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

背景技术

利用地下空间是现有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将绿色建筑理念应
用于地下空间设计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现有的地下空间环境基
本依赖于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这在增加地下室层高的同时,也提
高了建筑的土建造价,且机械通风需要布设通风管道及机械设备,
增加了额外的维护费用及用电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以
改善现有地下空间环境依赖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包括通风井、格栅板以及排水
槽,

所述通风井包括依次连通的上通风口、通风通道以及下通风口,

所述上通风口设置于地面,所述格栅板盖合所述上通风口,所
述下通风口设置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处,

所述排水槽设置于所述下通风口的下方,所述排水槽分别与所
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所述地下室的雨水管连接。

这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为应用于地下室的单建式自然通
风采光结构。其通过将通风井的上通风口设置于地面,下通风口设
置于地下室的顶面梁板,使得在不占有地面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地
下室的自然通风,不再需要依靠机械设备及通风管道进行换气,节
约成本,且通风口还可为地下室提供自然光,节省人工照明的费用;
同时在通风井的下方还设置有排水槽,在雨水或者其他水分经过通
风井进入地下室内部时,可以落入排水槽内并通过雨水管排出地下
室外,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同时也保护了地下室的内部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还包括吊杆,所述排
水槽通过所述吊杆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还包括可开启和关闭
的窗户,

所述窗户的一端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
排水槽连接,

所述窗户关闭时,所述排水槽与所述窗户共同围合成隔断所述
通风井与所述地下室的内部连通的封闭结构。

通过设置可开启和关闭的窗户,实现了地下室与通风井的人为
隔断或连通,在需要通风时,打开窗户,在不需要通风或者是下雨
刮风等恶劣天气条件时,关闭窗户,隔断通风井与地下室内部的连
通,从而始终保证地下室内部具有良好的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窗户为上悬窗或推拉窗。

窗户优选为上悬窗或推拉窗,且窗户的玻璃优选为磨砂玻璃,
因为磨砂玻璃表面粗糙,对光线产生漫反射,透光而不透视,可以
使地下室内的光线柔和而不刺目。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还包括用于将光线反
射进入地下室的镜面反射件,

所述镜面反射件与所述通风通道的内侧壁连接。

通过增设镜面反射件,使得光线通过镜面的反射进入地下室内
部,实现地下室内部的自然照明。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还包括排水沟,

所述排水沟设置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所述排水沟分别与
所述通风井的内侧壁、设置于所述地面的排水管道连接。

在雨水较大的地区,可以通过设置排水沟,使得进入通风井内
的雨水落入排水沟后,随着地面的排水管道一起排走,增强了整个
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通过将通风井的
上通风口设置于地面,下通风口设置于地下室的顶面梁板,使得在
不占有地面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地下室的自然通风,降低了地下室
层高,且不再需要依靠机械设备及通风管道进行换气,节省了管道
布设费、机械设备采购及维护费,有效缩减了地下室建设的成本,
同时通风井也为地下室提供自然光,节省了人工照明的费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
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
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
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
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
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
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
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通风井101;格栅板102;上通风口1011;通风通道1012;下
通风口1013;顶面梁板103;排水槽104;雨水管105;储水桶1051;
吊杆106;窗户107;镜面反射件108;排水沟109;地面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
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
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
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
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
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
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
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
“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
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
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
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
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
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
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
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
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
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
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
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
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至图6。

本实施例提供的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为单建式自然地下室
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应用于地下空间的建设,如地下室、地下车库
等,其结构包括有通风井101、格栅板102以及排水槽104。通风井
101包括依次连通的上通风口1011、几米甚至几十米长的通风通道
1012以及下通风口1013,其中,上通风口1011设置在地面200上,
下通风口1013设置于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顶面梁板103处。格栅板
102用于盖合上通风口1011,采用格栅板102的目的是,在保证地
下空间内部可以通过格栅板102上的通孔进行通风的同时,也能够
避免危险情况如行人踩空踏入通风井101内、小型动物通过通风井
101掉入地下空间内等的发生。

排水槽104设置于下通风口1013的下方,通过吊杆106与顶面
梁板103连接,同时也与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雨水管105连接,雨
水落入排水槽104内后,直接通过雨水管105流至储水桶1051或其
他储水设施内,用作洗车或者绿化用水,不会造成排水槽104内水
量淤积。

阴雨天气时,雨水通过格栅板102上的通孔进入地下室或地下
车库内,如果不设置排水槽104,那雨水便会在内部积结,造成内
部空间的潮湿甚至积水,影响内部环境的同时也对内部设施造成损
害。为了更好的保证地下空间内部环境的干燥舒适,排水槽104的
横截面积优选为大于下通风口1013的横截面积,且排水槽104设置
在下通风口1013的正下方的一定距离处。

这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通过将通风井101的上通风口
1011设置于地面200,下通风口1013设置于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等的
顶面梁板103处,使得在不占有地面200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地下
空间内部的自然通风,不再需要依靠机械设备及通风管道进行换气,
节省了管道布设费及机械设备采购及维护费,有效缩减了地下空间
建设的成本,同时设置排水槽104,使得整个结构的实用性增强。
这种自然通风采光的建造结构充分体现了绿色建筑理念,是未来地
下空间建设的必然趋势。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建筑区域,如临近地上建筑、临近道路
或者处于相对开阔的地面200时,该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存
在一定的差异化构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施建位置进
行相应的优选构建,特别的,为了使格栅板102周围更加美观,还
可以增设挡墙及绿色植被等。

通风井101自身的作用是实现地下空间的自然通风,所以在具
体构建通风井101时,优选将其设置在能够与地下空间的入口形成
空气对流的位置或者是离入口较近的位置,便于空气流通。

通风井101的数目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选设计,比如地下
室的空间一般较小,通常设置一个通风井101就可满足通风采光的
要求,地下车库的空间一般较大,可以设置多个通风井101,多个
通风井101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或者根据建筑学理论布设多个通
风井101,使得地下车库内部能够达到最优的通风采光环境。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该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还包括有窗
户107,窗户107的一端与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顶面梁板103连接,
另一端与排水槽104连接,在窗户107关闭时,排水槽104与窗户
107共同围合成隔断通风井101与地下空间的内部连通的封闭结构。
通过设置窗户107,实现了地下空间与通风井101的人为隔断或连
通,可以视天气情况开关窗户107,例如天气晴朗时,打开窗户107,
在不需要通风或者是下雨刮风等恶劣天气条件时,关闭窗户107,
隔断通风井101与地下室内部的连通,从而始终保证地下空间内部
具有良好的环境。

当然,于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窗户107可以采用上悬窗、
平开窗或推拉窗等其他可开启窗,但无论是哪一种窗,窗框均优选
为断桥铝材质,玻璃优选为磨砂玻璃。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该通风采光结构还包括有镜面反射件
108,镜面反射件108设置在通风通道1012的内侧壁上,用于将自
然光或者其他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入地下空间内,为地下空间提供
自然照明,增强了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实现自然照明,节省人工
照明的费用。

优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采光结构还设有排水沟109,排
水沟109设置于地下空间的顶面梁板103,排水沟109分别与通风
井101的内侧壁以及设置于地面的排水管道连接。

排水沟109设置与否可根据地区雨水的大小决定。如果雨水较
大,则设置一条或两条排水沟109,使得通过上通风口1011进入通
风通道1012的雨水可部分地落入排水沟109内,由于排水沟109
与地面的排水管道连通,所以落入排水沟109的雨水可以随着排水
管道排出,保证了地下空间环境的干燥舒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通过
将通风井101的上通风口1011设置于地面200,下通风口1013设
置于地下空间的顶面梁板103处,使得在不占有地面200空间的基
础上,实现地下空间内部的自然通风,不再需要依靠机械设备及通
风管道进行换气,节省了管道布设费及机械设备采购及维护费,有
效缩减了地下空间建设的造价,同时通风井101也为地下空间提供
了自然光,节省了人工照明的费用。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列举一些具体的实施
方式,如下所示:

实施方式1

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包括通风井101、格栅板102
以及排水槽104,所述通风井101包括依次连通的上通风口1011、
通风通道1012以及下通风口1013,所述上通风口1011设置于地面
200,所述格栅板102盖合所述上通风口1011,所述下通风口1013
设置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103处,所述排水槽104设置于所述
通风井101的下方,所述排水槽104分别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
103、所述地下室的雨水管105连接。

所述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还包括可开启和关闭的窗户
107,所述窗户107的一端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103连接,另一
端与所述排水槽104连接,所述窗户107关闭时,所述排水槽104
与所述窗户107共同围合成隔断所述通风井101与所述地下室的内
部连通的封闭结构。所述窗户107为上悬窗或推拉窗。

实施方式2

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包括通风井101、格栅板102
以及排水槽104,所述通风井101包括依次连通的上通风口1011、
通风通道1012以及下通风口1013,所述上通风口1011设置于地面
200,所述格栅板102盖合所述上通风口1011,所述下通风口1013
设置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103处,所述排水槽104设置于所述
通风井101的下方,所述排水槽104分别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
103、所述地下室的雨水管105连接。

所述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还包括吊杆106,所述排水槽104
通过所述吊杆106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103连接。

所述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还包括用于将光线反射进入地下
室的镜面反射件108,所述镜面反射件108与所述通风通道1012的
内侧壁连接。

实施方式3

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包括通风井101、格栅板102
以及排水槽104,所述通风井101包括依次连通的上通风口1011、
通风通道1012以及下通风口1013,所述上通风口1011设置于地面
200,所述格栅板102盖合所述上通风口1011,所述下通风口1013
设置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103处,所述排水槽104设置于所述
通风井101的下方,所述排水槽104分别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
103、所述地下室的雨水管105连接。

所述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还包括用于将光线反射进入地下
室的镜面反射件108,所述镜面反射件108与所述通风通道1012的
内侧壁连接。

所述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还包括排水沟109,所述排水沟
109设置于所述地下室的顶面梁板103,所述排水沟109分别与所述
通风井101的内侧壁、设置于所述地面200的排水管道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
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属于地下空间建设领域,该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包括有通风井、格栅板以及排水槽。其中,通风井包括依次连通的上通风口、通风通道以及下通风口,上通风口设置于地面,格栅板盖合在上通风口,下通风口设置于地下室的顶面梁板,排水槽设置于下通风口的正下方,并分别与顶面梁板和雨水管连接。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地下室自然通风采光结构在不占有地面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了地下空间内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