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压式可变径钻头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层钻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压式可变径钻头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煤矿开采过程中,尤其是对成孔困难的具有瓦斯突出危险的复杂煤层,进行瓦斯抽放钻孔、或进行消除瓦斯突出危险而进行泄压强制钻排钻孔作业时,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钻孔过程的卡钻、抱钻、顶钻、钻机过负荷与塌钻现象时,以及为了满足钻顶一体化新钻孔工艺的要求,需要钻头装置具有可变径的功能。目前这种专门用于煤矿开采变径的钻头还没有问世。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钻孔技术的不足,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技术没有专门用于煤矿开采变径的钻头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性能良好的自压式可变径钻头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按技术方案
一种自压式可变径钻头装置,包括钻头主体,所述的钻头主体的前部安装有活动复合片体,钻头主体上设有键槽,键槽内安装有平键,滑动体通过平键套装在钻头主体上;滑动体上焊接有第二固定复合片体,端盖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滑动体上,钻头主体和滑动体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弹簧。
作为优选,钻头主体上通过轴肖安装有活动复合片体。
作为优选,滑动体的前部为斜面结构。
作为优选,滑动体上设有销孔,限位肖安装在滑动体的肖孔内。
作为优选,端盖的尾部焊接有第一固定复合片体和顶部复合片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簧通过端盖安装在钻头主体和滑动体的内孔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滑动体的前部为斜面结构,当滑动体受到压力而向做头主体方向移动时,斜面向径向方向推动活动复合片体,使得活动复合片体径向张开,使所钻出的孔径加大,实现变径的目的。而且由于弹簧的弹力作用,当钻机对钻头的推力解除时,滑动体便会在弹簧的推动下,产生轴向运动,滑动体的斜面不再推动活动复合片体,从而活动复合片体回到原位,结束变径过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性能良好,操作钻孔过程中可自压式变径,为复杂煤层钻顶一体化成孔新工艺打下可行性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变径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钻头主体1,轴肖2,活动复合片体3,滑动体4,限位肖5,端盖6,顶部复合片体7,第一固定复合片体8,第二固定复合片体9,弹簧10,平键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
参见附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压式可变径钻头装置,这种装置由钻头主体1、滑动体4等组成。钻头主体1的前部安装有活动复合片体3,变径时活动复合片体3形如机翼,设置为两片,两片活动复合片体3的前端分别设有轴肖,活动复合片体3分别通过轴肖2铰装在钻头主体1的前端。钻头主体1上设有键槽,键槽内安装有平键11,滑动体4通过平键11套装在钻头主体1上,通过平键11滑动,
滑动体4的前部为斜面结构,滑动体4上设有肖孔,限位肖5安装在滑动体4的肖孔内,滑动体4上焊接有第二固定复合片体9,端盖6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滑动体4上。
端盖6的尾部焊接有第一固定复合片体8和顶部复合片体7。
弹簧10分别安装在主体1和滑动体4的内孔内,用于保障推动滑动体4,实现变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压式可变径钻头装置中,变径的过程是通过钻机对顶部复合片体7及端盖6施与推力,而煤层又对其给予反推力,致使滑动体4向后(钻头主体1方向)产生滑动,并通过斜面使活动复合片体3沿钻头主体1径向张开,从而实现可变径的目的。
当钻孔结束或想后拉钻头装置时,因推力消失,弹簧10便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将滑动体4沿钻头主体1而推开,变径钻孔结束,活动复合片体3恢复到贴紧主体1的状态,以便其从套管孔内退出钻杆与钻头。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尺寸、设置位置及形状都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变化,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