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砖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砖。
背景技术
一般建筑实用的标砖,六个表面都是平整的。这种砖在遇到建筑物震动时,砖与砖之间就会发生错动,易造成墙体开裂,甚至墙体垮塌,发生事故。此外,标砖不具有耐磨特性,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会因为摩擦而影响砖结构的强度。另外,现在的建筑墙采用的都是实心砖,如果要铺设管线,施工人员必须在墙壁上开槽,不仅影响墙壁的美观,还费时费力,甚至会影响墙体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建筑砖,该建筑砖能够防止砖与砖之间的错动、加大砖体的耐磨性能以及便于铺设管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砖,包括砖体,砖体由上端面、下端面、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组成,上端面和下端面相互对应且平行,左侧面和右侧面相互对应且平行,前侧面和后侧面相互对应且平行,其中,砖体上端面上设置有“十”字型凹槽,砖体下端面设置有与上端面相对应的“十”字型凸块,凹槽与凸块相契合,砖体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嵌有加强筋,砖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左侧面和右侧面之间以及前侧面和后侧面之间分别贯穿有槽Ⅰ、槽Ⅱ和槽Ⅲ,砖体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表面上粘接有耐磨层。
所述的槽Ⅰ、槽Ⅱ和槽Ⅲ分别穿过砖体的重心。
所述的砖体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嵌的加强筋呈“十”字。
所述的砖体左侧面、右侧面、前侧面和后侧面嵌的加强筋在每个面上的数量为2n个,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砖能够防止砖与砖之间的错动,加大砖体的耐磨性能和结构强度,并且便于铺设管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端面,2、右侧面,3、前侧面,4、凹槽,5、凸块,6、加强筋,7、槽Ⅰ,8、槽Ⅱ,9、槽Ⅲ,10、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建筑砖,包括砖体,砖体由上端面1、下端面、左侧面、右侧面2、前侧面3和后侧面组成,上端面1和下端面相互对应且平行,左侧面和右侧面2相互对应且平行,前侧面3和后侧面相互对应且平行,其中,砖体上端面1上设置有“十”字型凹槽4,砖体下端面设置有与上端面相对应的“十”字型凸块5,凹槽4与凸块5相契合,砖体左侧面、右侧面2、前侧面3和后侧面嵌有加强筋6,砖体的上端面1和下端面之间、左侧面和右侧面2之间以及前侧面3和后侧面之间分别贯穿有槽Ⅰ7、槽Ⅱ8和槽Ⅲ9,砖体左侧面、右侧面2、前侧面3和后侧面表面上粘接有耐磨层10。
所述的槽Ⅰ7、槽Ⅱ8和槽Ⅲ9分别穿过砖体的重心。
所述的砖体左侧面、右侧面2、前侧面3和后侧面嵌的加强筋6呈“十”字。
所述的砖体左侧面、右侧面2、前侧面3和后侧面嵌的加强筋6在每个面上的数量为2n个,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在使用过程中,该建筑砖利用相契合的凹槽4和凸块5防止了砖与砖之间的错动,利用砖体左侧面、右侧面2、前侧面3和后侧面表面上粘接的耐磨层10加大砖体的耐磨性能,从而提高了砖体的结构强度。砖体左侧面、右侧面2、前侧面3和后侧面嵌呈“十”字的加强筋6也进一步增加了砖体的结构。而穿过砖体重心的槽Ⅰ7、槽Ⅱ8和槽Ⅲ9有利于铺设管线,避免了施工人员在砖上开槽,从而增强墙体的强度,也保证了墙壁的美观。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