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支座组件和桥梁.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813055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009582.6

申请日:

2015.12.08

公开号:

CN205171350U

公开日:

2016.04.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1D19/04

主分类号:

E01D19/04

申请人: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发明人:

贾晋中; 薛继连; 孟宪洪; 臧晓秋; 石秋君; 佟嘉明; 牛斌; 何占元; 尹成斐; 李峰帜; 王定举

地址: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安外西滨河路22号神华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代理人:

李翔;黄志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梁支座组件和桥梁,所述桥梁支座组件包括曲面支座(1)和过渡支撑(2),所述曲面支座(1)的上支座板(11)上设置有上安装孔,所述过渡支撑(2)的上端设置有卡槽(21),所述曲面支座(1)的下支座板(12)卡接在所述卡槽(21)内,且所述下支座板(12)通过固定件(3)与所述过渡支撑(2)的连接,所述过渡支撑(2)的下端设置有下安装孔。本实用新型的桥梁支座组件可适用于出现病害的现有桥梁的摇轴支座的更换,避免再次产生相同的病害。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桥梁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支座组件包括曲面支座
(1)和过渡支撑(2),所述曲面支座(1)的上支座板(11)上设置有上安
装孔,所述过渡支撑(2)的上端设置有卡槽(21),所述曲面支座(1)的
下支座板(12)卡接在所述卡槽(21)内,且所述下支座板(12)通过固定
件(3)与所述过渡支撑(2)的连接,所述过渡支撑(2)的下端设置有下
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1)
的形状为矩形,所述下支座板(12)的下表面与所述卡槽(21)的槽底面贴
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
为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桥梁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支撑(2)包括上支撑板(22)、下支撑板(23)以及连接所述上支
撑板(22)和所述下支撑板(23)的支撑立板(25),所述上支撑板(22)
和所述下支撑板(23)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劲肋(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板
(25)沿桥梁的横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桥梁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
(22)和所述下支撑板(23)均为矩形板,所述支撑立板(25)为梯形板,
所述支撑立板(25)垂直与所述上支撑板(22)和所述下支撑板(23),所
述上支撑板(22)和所述下支撑板(23)均关于所述支撑立板(25)对称设
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桥梁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24)
垂直于所述支撑立板(25),所述加劲肋(24)、支撑立板(25)、上支撑板
(22)和下支撑板(23)形成向外开口的腔室(26),所述腔室(26)的下
表面从内到外向下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支撑
(2)为整体铸钢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支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支座
(1)为球型钢支座、圆柱面钢支座或双曲面支座。
10.一种桥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包括梁体、桥墩和设置在所述梁
体和所述桥墩之间的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桥梁支座组件。

说明书

桥梁支座组件和桥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桥梁支座组件和具有
该桥梁支座组件的桥梁。

背景技术

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重要部件,设置在梁体和桥
墩之间,在整个桥梁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曲面支座是上世纪末研制的一类新型桥梁支座,根据其转动曲面形状的
不同又具体分为球型钢支座、圆柱面钢支座、双曲面支座等不同类型。曲面
支座主要由上支座板、支座平面滑板、曲面钢衬板、曲面滑板和下支座板组
成。该种支座承载能力强、活动灵活、造价低、无橡胶老化问题、耐久型好、
温度适应性强,目前正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项目中。

摇轴支座的应用时间较长,主要应用于上世纪60~90年代修建的跨度
24m、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目前在新建桥梁上已很少使用。摇轴支
座主要由上支座板1’、下支座板2’和摇轴3’组成,摇轴的上下端面为在同一
圆柱面上的两个弧面。摇轴支座通过摇轴3’的摆动来适应梁体的位移需要。
这类支座的竖向承载能力高,横向限位功能强,适应性好,应用数量大。但
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类支座存在锚栓松动及剪断、转角超限等病害,尤其对于
开行重载列车的线路,已出现加速损害现象。

目前处理现有桥梁上使用的摇轴支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病害时,因为
受到支座高度、尺寸、安装孔位等因素的限制,只能使用相同类型、相同型
号的摇轴支座进行更换,但是由于这种支座自身结构和材料的限制,新换支
座一段时间内又出现了相同的病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支座组件,可适用于出现病害的现有
桥梁的摇轴支座的更换,避免再次产生相同的病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支座组件,所述桥梁支座
组件包括曲面支座和过渡支撑,所述曲面支座的上支座板上设置有上安装
孔,所述过渡支撑的上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曲面支座的下支座板卡接在所述
卡槽内,且所述下支座板通过固定件与所述过渡支撑的连接,所述过渡支撑
的下端设置有下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卡槽的形状为矩形,所述下支座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卡槽的
槽底面贴合。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螺栓。

优选地,所述过渡支撑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以及连接所述上支撑板
和所述下支撑板的支撑立板,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若干
加劲肋。

优选地,所述支撑立板沿桥梁的横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均为矩形板,所述支撑立板为梯
形板,所述支撑立板垂直与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
所述下支撑板均关于所述支撑立板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加劲肋垂直于所述支撑立板,所述加劲肋、支撑立板、上
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形成向外开口的腔室,所述腔室的下表面从内到外向下倾
斜。

优选地,所述曲面支座为球型钢支座、圆柱面钢支座或双曲面支座。

优选地,所述过渡支撑为整体铸钢件。

本实用新型的桥梁支座组件,通过将曲面支座的上支座板上的上安装孔
位置设置为与梁体底部预埋螺栓的位置一致,并在过渡支撑的上端设置有卡
槽,通过卡槽以及固定件将曲面支座与过渡支撑稳固的连接在一起,过渡支
撑的下部与桥墩的垫石固定,使曲面支座与过渡支撑具有较好的传递荷载的
能力。通过设置过渡支撑,能够使曲面支座结构适应于现有的摇轴支座的安
装空间,从而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桥梁支座组件替换出现病害的摇轴支
座,避免再次产生相同的病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能够避免采用摇轴支座支撑
时产生的病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所述桥梁包括梁体、桥墩和设置在所述梁体和所述桥墩之间
的上述桥梁支座组件。

所述的桥梁与上述的桥梁支座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技术优
势,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
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
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摇轴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桥梁支座组件沿桥梁横向(垂直于桥梁长度方向)
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桥梁支座组件沿桥梁长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曲面支座

11上支座板12下支座板

2过渡支撑

21卡槽22上支撑板

23下支撑板24加劲肋

25支撑立板26腔室

3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
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
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
左、右”通常是指本使用新型提供的桥梁支座组件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
并且与附图2所示方向一致。“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零部件本身的轮廓的
内外。“横向”是指沿图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纵向”是指沿桥梁的长度方
向,所述的“横向”与“纵向”大致垂直。

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技术方案而采用的,因而不应构成对本实用
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适当参见图2-图3,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
本实施方式的桥梁支座组件可以包括曲面支座1和过渡支撑2,所述曲面支
座1的上支座板11上设置有上安装孔,所述过渡支撑2的上端设置有卡槽
21,所述曲面支座1的下支座板12卡接在所述卡槽21内,且所述下支座板
12通过固定件3与所述过渡支撑2的连接,所述过渡支撑2的下端设置有下
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桥梁支座组件在安装时,将桥梁支座组件放置在桥墩上,
并使过渡支撑2的下端的安装孔通过锚栓与桥墩垫石固定连接,其中过渡支
撑2上的安装孔可以根据垫石上锚栓的位置预先设定。然后将上支座板11
通过其上的安装孔与梁体底部的预埋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支座板11上的
安装孔的位置也可以根据预埋螺栓的位置预先确定。由于曲面支座1和过渡
支撑2通过卡槽21和固定件紧固地连接,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桥梁支座
组件可以梁体的稳定支撑,同时通过设置过渡支撑的高度,能够使曲面支座
1适应于现有的摇轴支座的安装空间,从而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桥梁支座
组件替换出现病害的摇轴支座,避免再次产生相同的病害。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卡槽21的形状为矩形,即在过渡支撑2
的上端面上设有一个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卡槽21,卡槽21的下底面为平面,
以使所述下支座板12的下表面与所述卡槽21的槽底面贴合。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下支座板12的下端为长圆形或者其他形状,所述卡槽21的形状与下支
座板12下端的形状互补,或者至少与下支座板12位于卡槽21内的部分贴
合的卡槽21的侧壁能够限定下支座板12在卡槽21内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动
(平面内的移动);当所述下支座板12的下表面为弧面或其他形状的曲面时,
所述卡槽21的下底面形状与之互补。

在实用新型中,连接过渡支撑2与下支座板12的固定件可以是铆钉、
螺栓或者焊缝,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3优选为螺栓。

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渡支撑2为连接曲面支座1和桥墩垫石所设置,其形
状和结构可以是任何具有支撑作用的形状或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方钢或者
工字钢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支撑2优选包括上支撑板22、下支撑板23
以及连接所述上支撑板22和所述下支撑板23的支撑立板25,所述上支撑板
22和所述下支撑板23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劲肋24。通过设置上述结构的过渡
支撑2,在保证过渡支撑2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生成成本并
减小自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与桥梁所施加的载荷相适应,所
述支撑立板25沿桥梁的横向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上支撑板22和所述下支撑板23均为矩形板,所述
支撑立板25为梯形板,所述支撑立板25垂直与所述上支撑板22和所述下
支撑板23,所述上支撑板22和所述下支撑板23均关于所述支撑立板25对
称设置(即支撑立板同时通过上支撑板的对称线和下支撑板的对称线)。

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渡支撑2的强度和刚度,所述加劲肋24垂直于所述
支撑立板25,所述加劲肋24、支撑立板25、上支撑板22和下支撑板23形
成向外开口的腔室26,所述腔室26的下表面从内到外向下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渡支撑2优选为整体铸钢件,以提高其强度和
刚度。可选择的,所述过渡支撑2也可以通过将各个零件焊接和螺栓连接而
形成一个整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曲面支座1为球型钢支座、圆柱面钢支座或双曲
面支座,以克服现有的摇轴支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桥梁支座组件,改变了以往更换改造时只能将病害
支座更换为相同类型支座的模式。桥梁支座组件的曲面支座1的类型可根据
需要进行选择,高度可通过过渡支撑2调节,且更换桥梁支座组件后耐久性
能远远高于摇轴支座,避免了再次产生相同病害的可能,延长了支座的使用
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桥梁,所述桥梁包
括梁体、桥墩和设置在所述梁体和所述桥墩之间的上述桥梁支座组件。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
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
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
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
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桥梁支座组件和桥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桥梁支座组件和桥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桥梁支座组件和桥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梁支座组件和桥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支座组件和桥梁.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梁支座组件和桥梁,所述桥梁支座组件包括曲面支座(1)和过渡支撑(2),所述曲面支座(1)的上支座板(11)上设置有上安装孔,所述过渡支撑(2)的上端设置有卡槽(21),所述曲面支座(1)的下支座板(12)卡接在所述卡槽(21)内,且所述下支座板(12)通过固定件(3)与所述过渡支撑(2)的连接,所述过渡支撑(2)的下端设置有下安装孔。本实用新型的桥梁支座组件可适用于出现病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