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旋转操作部件的电子设备.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8129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02973.X

申请日:

2005.01.27

公开号:

CN1648759A

公开日:

2005.08.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3B17/02; H04N5/225

主分类号:

G03B17/02; H04N5/225

申请人: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发明人:

片冈摄哉; 松本直树; 松田昌树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4.01.27 JP 2004-01885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董惠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电子设备的照相机,具有下列部件:镜头框架部件、电池盒、LCD部件、主电容器、副基板、内部收藏了安装有介质插槽的主基板等的前盖、中罩和后盖。在上述中罩的左上方棱部上,以凸出状态布置了旋转拨盘。上述中罩的左上边凸部,比上述旋转拨盘的外径还要向上方凸出,上述中罩的左端面也与上述旋转拨盘的外径在同一个位置上或较之更外侧。具有降低因掉落等冲击而对上述旋转拨盘产生的影响的外饰布置结构。该照相机,不仅设置在其外饰面上的旋转拨盘操作性能良好,而且,能保护该旋转拨盘不受跌落等冲击的损害。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旋转操作部件的电子设备,它包含下列部件: 旋转操作部件,其在两个外饰面相交的棱部上,从上述两个外饰面 分别向外凸出,能绕着与该棱平行的轴线旋转操作;以及 凸部,其分别设置在上述两个外饰面上,凸出量比上述旋转操作部 件的凸出量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旋转操作部件的电子设备, 上旋转操作部件的外周上覆盖着橡胶。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旋转操作部件的电子设备, 上述旋转操作部件能向着上述电子设备内部移位。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旋转操作部件的电子设备, 在上述两个外饰面相交的棱部附近,在上述旋转操作部件的端面方 向上的上述两个外饰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还具有朝向上述旋转操作部 件的外径方向凸出的凸部。

说明书


具有旋转操作部件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外饰面上的操作部件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涉及到在电子设备中安装在其外饰面上的开关等的操作部件的布置结构,如日本国特许公开公报平成11-64946号中公开的照相机,这种照相机在其主体的上面与侧面的弯曲部分上布置有变焦操作用旋转部件,即旋转拨盘。上述旋转拨盘,因为是布置在释放按钮的附近,在变焦操作之后,不必重新握持照相机就能进行释放操作,所以具有易于摄影的布置方式。

    此外,在日本国特许公开公报2003-125262号中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在外饰部分上设置了操作部件,即操作按钮,这些操作按钮周围的外饰部分做得比上述操作按钮高出许多。因此,在上述电子设备掉在地上等情况下,上述操作按钮能通过周围外饰部分的凸起部分而得到有效保护。

    【发明内容】

    具有按照本发明旋转操作部件的电子设备,其特征是,不但上述旋转操作部件的操作性能良好,而且还能保护上述旋转操作部件不受跌落、碰撞等的冲击。

    在本发明的具有旋转操作部件地电子设备中,包含下列部件:在两个外饰面互相交叉的棱部上,从上述两个外饰面分别向外方凸出,能绕着与这条棱平行的轴线旋转并操作的上述旋转操作部件;以及分别设置在上述两个外饰面上,凸出量比上述旋转操作部件的凸出量大的凸部。上述两个外饰面的凸部的顶点,处于呈现上述旋转操作部件凸出量的位置的外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下文中阐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照相机的前方观看的立体图;

    图2是从图1中的照相机背面侧观看的立体图;

    图3是图1中的照相机的正视图,旋转开关部分周围以剖面表示;

    图4是图1中的照相机的俯视图;

    图5是图1中的照相机的左侧视图;

    图6是沿图1中的A向的向视图,表示旋转开关部分周围的外观;

    图7是从图1中的照相机背面观看的图,表示用右手握持上述照相机摄影时的状态;

    图8是表示图1中的照相机的主要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组装在图1的照相机中的中罩和基架上的各开关相关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1中的照相机的布置的沿XY平面的断面图;

    图11是表示图1中的照相机的布置的沿XZ平面的断面图;

    图12是表示图1中的照相机的布置的沿通过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的YZ平面的断面图;

    图13是表示图1中的照相机的布置的沿中央部分的YZ平面的断面图;

    图14是沿图1中的照相机左侧的主电容器、副基板周围的XZ平面的局部放大断面图;

    图15(A)是表示图1中的照相机的组装在中罩、后盖上的旋转开关的沿XY平面的局部放大断面图,表示旋转拨盘的非操作状态;

    图15(B)是表示图1中的照相机的组装在中罩、后盖上的旋转开关的沿XY平面的局部放大断面图,表示旋转拨盘的按压操作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照相机的外观图,图1是从照相机的前方侧观看的立体图,图2是从照相机背面侧观看的立体图。图3是上述照相机的正视图,其一部分,即旋转开关部分周围以剖面表示。图4是上述照相机的俯视图。图5是上述照相机的左侧视图。图6是沿图1中的A向的向视图,表示旋转开关部分周围的外观。图7是从背面观看上述照相机的图,表示用右手握持上述照相机摄影时的状态。

    另外,在下文的说明中,凡涉及照相机的前后方向,均以被摄物体这一方为前方(在图中为+Z方向),而以与此相反的方向(背面侧)为后方。此外,凡涉及照相机的上下方向,均以图中的+Y方向为上方。还有,凡涉及照相机的左右方向,均以从前方看到的左右方向来表示。即,以图中的+X方向为右方。上述X、Y、Z这三个方向都是互相垂直的方向。并且,Z方向是与摄影光学系统的入射光的第一光轴O1平行的方向。另外,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入射光,是在镜头框架部件内朝向摄影元件侧即下方(-Y方向),并朝向第二光轴O2折射的光线。

    本实施例的照相机1作为一种电子设备,内置有把被摄物体的图像变换成电摄影信号的摄像元件,并且是一种记录图像用介质(media)能够装卸的数码照相机。如图1、2中所示,作为在内部收容了各种照相机的内藏部件的外饰部件,具有前盖2、中罩3和后盖4。

    在前盖2的前面部分上固定着前面板52,在前盖2的上方前面部分右侧,设置有配置在摄影光的入射部分并由前框架53保持的保护玻璃54,在前盖的上方前面中央部分上设有闪光灯窗口部分55。

    中罩3是具有带状框架形状的部件,以夹持在前盖2和后盖4之间的状态被保持着。在这个中罩3的凸起形成的左上边凸部3c上,配置了释放开关46(后述)的操作用释放按钮31,在右上边配置了麦克风孔部3j。在照相机握持侧即左边的左边端面3s上,配置了作为操作部件的取消按钮33和作为操作部件的电源开关按钮34。在按钮33与34之间的位置上,配置了作为操作部件的模式选择按钮35。

    还有,在设置于棱部曲面(与Z方向平行的曲面)3v上的开口部分3a中,配置了作为旋转操作部件的旋转拨盘20,其中,所述棱部曲面形成为中罩3的上边和左边的两个外饰面交叉的棱部。此外,在中罩3的右边侧面上固定着吊环32。

    在后盖4的背面部分上固定着后面板56,在避开后面板56的照相机握持侧即左侧上方位置上,配置了一对变焦按钮57、58。后面板56的靠右边部分的很大一个区域是透明的LCD显示区域部分56a,该区域可用来观察下文中说到的显示LCD8的显示画面。在后面板56的LCD显示区域部分56a左侧的照相机握持部分上,设有握持防滑用小凹部群56b,而其下方的若干个是扬声器用贯通孔。

    配置在后盖4上的变焦按钮57、58,是用于对下述的按压式(pushtype)的点触开关47、48进行开关操作的操作按钮,通过按压操作这两个按钮,能够根据远近景对摄影镜头进行变焦。

    配置在中罩3左边端面3s上的取消按钮33和电源开关按钮34,是用于对后述的按压式的点触开关49、50进行开关操作的按压操作按钮。电源开关按钮34是照相机电源的开关操作用的操作部件,取消按钮33是取消当前所设定的内容用的操作部件。模式选择按钮35是可以在上下方向的三个位置上滑动的操作后述滑动开关51用的操作部件,它是用于选择照相机的静止画面摄影模式、再现模式和活动画面摄影模式的操作按钮。

    旋转拨盘20是用于操作旋转开关18(图3)的拨盘,与旋转开关18一起被保持在旋转开关壳体19中。如下文所述,这个旋转开关壳体19通过螺钉9I安装在后盖4内部。此外,旋转拨盘20能进行绕着与上述棱部曲面3v平行的轴20a(图10)旋转的操作和进行向着与平行的轴20a垂直相交的照相机内侧的S方向(图3)的按压操作。另外,旋转拨盘20的外周面部分用规定厚度的橡胶原料形成。开始时通过旋转拨盘20向上述S方向的按压操作来显示所设定的菜单,接着,进行旋转操作选择菜单中的一项,再通过按压操作确定所选择的模式。

    如图1、4所示,配置了取消按钮33和电源开关按钮34的中罩3的左边端面3s,处于比前盖2、后盖4的与中罩3的左边接合部分C1、C2稍微凸出的端面位置上。取消按钮33和电源开关按钮34则插入配置在从左边端面3s稍微凹下去一些的位置上,这两个按钮的按钮表面大致布置为与左边端面3s在同一个平面上,或者布置在较之稍向内侧的位置上。模式选择按钮35也布置成使其按钮表面大致与左边端面3s在同一个平面的位置上。

    在前盖2和后盖4的左侧端部上,形成了呈倾斜面状的凸起的凸部2e、4k,这两个凸起的凸部从与中罩3接合的左边接合部分C1、C2开始,一边倾斜,一边向外侧凸起,一直凸出到中罩3的左边端面3s的左侧位置。

    如图1、6和后述的图15(A)、(B)所示,旋转拨盘20布置在中罩3的上边与左边的棱部曲面3v的开口部分3a,这个旋转拨盘20的表面布置成从中罩3的棱部曲面3v凸出。此外,在前盖2和后盖4的上边和左边的棱部,形成了从与中罩3的棱部曲面3v接合的棱部接合部分C3、C4向斜上方(旋转拨盘20的外径方向)呈倾斜面状的凸起的凸部2f、4m。

    释放按钮31和变焦按钮57、58构成了用于摄影时操作的第一操作按钮组,而取消按钮33、电源开关按钮34、模式选择按钮35和旋转拨盘按钮20则构成了用于非摄影时操作的第二操作按钮组。

    通过上述各操作按钮的布置,在摄影时,右手握持照相机1的左侧握持部分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能够用食指按压操作释放按钮31,用拇指按压操作变焦按钮57、58。可是,对于非摄影时使用的取消按钮33、电源开关按钮34和模式选择按钮35的按压操作,或者滑动操作等,则比较困难。当然,在非摄影时,在图7的握持状态以外的照相机握持状态下,取消按钮33、电源开关按钮34、模式选择按钮35和旋转拨盘20,都布置在凸起的凸部2e、4k和2f、4m的内侧,因而易于操作。另外,如果把用于非摄影时操作的操作按钮33A,布置在如图7所示的照相机左侧背面的握持部分一侧的上部,则可能由于摄影时拇指等的意外触碰而按压操作按钮33A导致误操作。

    下面,说明收容在本实施例的照相机1内部的各结构部件的详细布置情况。

    图8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照相机的主要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组装在上述照相机的中罩和基架上的各开关相关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表示上述照相机的布置的沿XY平面的断面图。图11是表示上述照相机的布置的沿XZ平面的断面图。图12是表示上述照相机的布置的沿通过摄影光学系统的光轴的YZ平面的纵断面图。图13是表示上述照相机的布置的沿中央部分的YZ平面的断面图。图14是沿上述照相机左侧的主电容器、副基板周围的XZ平面的局部放大断面图。图15(A)、(B)是表示组装在中罩3、后盖4上的旋转开关沿XY平面的局部放大断面图,其中图15(A)表示旋转拨盘的非操作状态;图15(B)表示旋转拨盘的按压操作状态。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照相机1,除了作为上述主要构成部分的前盖2、中罩3、后盖4之外,还具有下列各种部件:闪光部件5;呈板状的基座,即基架6;镜头框架部件7;具有TFT型LCD的显示部件,即LCD部件8;能装入电池10的电池盒板11;电池盒盖12;主基板15;作为电气部件的副基板17;作为电气部件的旋转开关18;介质插槽16;作为电气部件的闪光灯发光用的主电容器25;作为电气部件的开关FPC(柔性基板)45;扬声器22;麦克风39;以及各连接用FPC等。

    在前盖2的前面固定着前面板52,如上所述,在前面上部的右侧,在镜头框架部件7的第一光轴O1位置上布置着由前框架53保持的保护玻璃54,而闪光灯窗口部分55布置在其左侧。另外,镜头盖144能在前框架53上装卸(图12)。

    在中罩3的下边部分上,能自由转动地安装了开关电池盒开口部分3i的电池盒盖12,还固定着与可称之为其它设备的脚架连接用的连接器(接点)27。在上边部分上布置了释放按钮31、麦克风39和闪光灯用触发线圈40。在右边部分上,在用定位孔3p定位的状态下,通过压板32a安装了吊环32。在中罩3的左边部分上,如上所述,安装了取消按钮33、电源开关按钮34和模式选择按钮35。

    如图10所示,释放按钮31在其内部具有导向轴部31a和按压凸起部分31b,并通过导向轴部31a能自由滑动地支承在中罩3上部的导向孔中。而且,释放按钮31在其导向轴部31a的外周上装有复位弹簧31c,产生向上的回复力,因而能通过按压凸起部分31b对释放开关46进行按压操作。

    电池盒盖12支承在中罩3的电池盒开口部分3i上,由转动轴14支承着可以转动并能自由滑动。在电池盒盖12打开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一旦从关闭位置Pa向照相机前方的滑动位置Pb拉出来之后,就能转动到下方的开放位置Pc上。另外,可以通过安装在主基板15上的电池盖开关检测开关60检测电池盒盖12的滑动位置,从而检测出电池盒盖12的开关状态。此外,在电池盒盖12打开的状态下,电池10和记录介质能在上、下方向(Y方向)从电池盒开口部分3i装卸。

    如图9、10所示,取消按钮33和电源开关按钮34,插入中罩3的按钮插入口3d、3e中,而把按钮33、34的凸部33a、34a插入并固定在按钮施力用开关弹簧板36上的孔36b、36c中。开关弹簧板36通过U形部分36a固定在中罩的开关弹簧板安装部分3k上。这样,取消按钮33、电源开关按钮34就能借助于开关弹簧板36,以受到向外侧的弹力的状态下,被支承着可以进行按压操作。

    如图9、10所示,模式选择按钮35插入中罩3的按钮插入口3f中,而借助于把穿过开关板37的孔37a的螺钉9L拧在该按钮35的螺孔35a中,就与开关弹簧板36固定在一起。模式选择按钮35通过开关弹簧板36的固定,就能支承在按钮插入口3f上,并能沿着上下方向进行滑动操作。

    在后盖4的内侧靠右部分,用螺钉9Q固定着其表面沿着XY平面的状态的LCD部件8。在LCD部件8左侧的左下方部分安装了扬声器22。变焦按钮57、58从外方侧插入左侧背面上部的按钮开口部分,并通过按钮施力用开关板支承,变焦按钮57、58受到这块开关板向后方的力,因而能从背面侧进行按压操作。

    在主基板15的背面侧安装了介质插槽16和电池盖开关检测开关60。副连接器21A、开关连接器21B、镜头框架用的连接器21D和21E、支架连接器21F、IW连接器21G等,都安装在主基板15的前面部分上。另外,介质插槽16的介质插入口,在组装状态下布置在与下方的中罩3的电池盒开口部分3i相面对的位置上。

    电池盒板11是在厚度方向,即Z方向上形成电池盒的呈コ字形(凹槽形)的弯曲板部件,能插入电池10,在其左侧端部上具有螺钉贯通孔11a,在其右侧端部具有两处安装用凸部11b。

    镜头框架部件7组装在镜头框架主体61中,它具有带有折射摄影光轴,即第一、第二光轴O1、O2的摄影光学系统和摄像元件的CCD部件(图12)。另外,在镜头框架主体61的背面部分上还设有用于决定相对于基架6的位置的定位销61t、61u(图12)。

    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由四个光学系统构成:具有光轴O1、O2的第一光学系统,以及具有光轴O2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光学系统。另外,光轴O1是向着被摄物体的光轴O,光轴O2是使光轴O1向下方弯曲大致90°后的光轴O。第一光学系统具有下列部分:保持在位于摄影光入射侧的镜头框架上方的第一组框架71上的第一组前镜头151;棱镜152;第一组后镜头153。第二光学系统具有保持在第二组框架72上的第二组镜头154。第三光学系统具有保持在第三组框架73上的第三组镜头155。第四光学系统具有直接保持在镜头框架主体61上的第四组镜头156。另外,在第三组镜头155和第四组镜头156之间配置了ND过滤器93。而且,在第一组前镜头151的被摄物体侧前面,配置了保持在前框架53上的保护玻璃54、和能在前框架53上自由装卸的镜头盖144。

    上述CCD部件布置在光轴O2的下方位置上,它具有滤光器157、CCD131和CCD用FPC142。在CCD131的下方部分配置了遮护板143。

    开关FPC 45具有大体上呈コ字形(凹槽形状)的弯曲形状,在与YZ面平行的中央平面部分的外侧,安装了作为电气部件的点触开关49、50,在从其中央平面部分倾斜并弯曲而成的平面部分,安装了作为电气部件的滑动开关51。在后面上部的弯曲部分,安装了点触开关47、48,还有,在其上部安装了释放开关46。

    旋转开关18具有固定着副基板17的旋转开关壳体19,以及组装在该开关壳体上、作为能旋转和按压的操作部件的旋转拨盘20。

    闪光部件5由下列各部件构成:罩支承台43;支承在罩支承台43上的反射罩41;安装在反射罩41的闪光发光管42。

    基架6是将金属板弯曲而形成的板部件,如图8、9所示,主要是通过各种弯曲而形成的平面,其具有:在右侧形成的第一区域部分(前面侧,第一区域的一面)6a和作为其背面的第一区域背面(背面侧,第一区域的另一面)6b;从第一区域部分6a的左侧向后方弯曲而形成的台阶部分6s;从台阶部分6s向左侧弯曲而形成的与第一区域平行的第二区域部分(与第一区域划分开来的第二区域的一面)6c;从第二区域部分6c的左端向前方侧弯曲而形成的与YZ面平行的左端立起部分6d。第一区域部分6a和第二区域部分6c分别是与XY平面平行的平面。台阶部分6s的台阶t大致与LCD部件8的厚度相等。

    在基架6的第一区域部分6a的平面部分(XY面)的右方部设有定位孔6h、6g、6i;在中央部分设有卡定凸部6k;在左方部分设有螺纹孔6j;在上方部分设有安装孔6t。在从第一区域部分的右端部向前方弯曲成台阶的平面部分(XY面)上设有螺纹贯通孔6f。在从第一区域部分6a的中央部分向前方立起来弯曲的平面部分(XY面)上设有螺纹孔6m。在从第一区域部分6a向前框架一侧立起弯曲的平面部分(XZ面)6r上设有两个定位孔。在第二区域6c的平面部分(XY面)的上方部分,设有螺钉贯通孔6e。在第二区域6c的上部,在向前方弯曲成台阶的平面部分(XY面)上,设有两个定位销6q。在其左端立起的弯曲部分(YZ面)6d上,设有定位销6p,在左端立起的弯曲部分6d的下方前端部分,在向内弯曲的平面部分(XY面)上,设有螺纹孔6n。

    电池盒板11、主基板15、开关FPC45、电池压板44、闪光部件5等,都安装在基架6上。即,电池盒板11在把凸部11b卡合在卡定凸部6k的状态下,把穿过螺钉贯通孔11a的螺钉9p拧入螺纹孔6j,从而安装在基架6的第一区域部分6a前面左侧。此外,闪光部件5,以及具有电池接片44a和电池弹簧44b的电池压板44,都通过安装孔6t安装在基架6的上方位置上。

    主基板15是通过将螺钉9J、9K穿过螺钉贯通孔15a、切口15b后拧在螺孔6m、6n中,以与XY面平行的状态,安装在基架6的前部。

    开关FPC45是通过将开关FPC45的定位孔45a、45b分别嵌入定位销6p、6q上来定位的,并借助于双面胶等固定在基架6左端的立起弯曲部分6d的外侧和第二区域部分6c的背面侧。在上述开关FPC45的固定状态下,分别把点触开关47、48布置在第二区域部分6c的上方弯曲部分背面的位置上;把点触开关49、50布置在立起弯曲部分6d的外表面位置上;把滑动开关51布置在立起弯曲部分6d上形成的倾斜面位置上;把释放开关46布置在上部立起弯曲平面部分6r的规定位置上。

    电池压板44是在把它的凸起部分嵌入基架6的第一区域部分6a上方的安装孔6t中的状态下,再把螺钉9N拧紧而固定的(图13)。

    闪光部件5通过螺钉9M把罩支承台43固定在电池压板44上,并且组装在基架6的第一区域部分6a的上方。

    安装了上述开关、闪光部件、电池盒板等各部件的基架6,把后盖4的定位销4h嵌入定位孔6h中来定位,再把穿过螺钉贯通孔6f、6e的螺钉9H、9G拧紧在螺纹孔4i、4g中,便安装在后盖4的内部了。

    旋转开关18在与副基板17组成一个整体的状态下,通过将穿过旋转开关壳体19的螺钉贯通孔19a的螺钉9I拧紧在后盖4左侧内侧的凸部上的螺纹孔4j中,而安装在后盖4上(图8、10)。

    如图11所示,在上述后盖4的组装状态下,与基架6的第一区域部分背面6b相面对,把LCD部件8置于台阶部分6s的台阶t中,便处于盖住背面6b的状态。另外,LCD部件8还在通过防尘板框架59的状态下抵接在后面板56上。

    进行各个构成部件电气连接的各FPC都分别连接在主基板15、副基板17的连接器上。即,副基板FPC26、开关FPC45、CCD用FPC142等与镜头框架有关的FPC、支架FPC28等,分别连接在主基板15的副连接器21A、开关连接器21B、镜头框架用连接器21D、21E、支架连接器21F、IW连接器21G上。还有,LCD用FPC23、BL用的FPC24、副基板FPC26,分别连接在副基板17的LCD连接器21H、BL连接器21J、副连接器21K上。

    在把后盖4组装到中罩3上的结合过程中,镜头框架部件7通过把镜头框架主体61的定位销61t、61u嵌入定位孔6g、6i中定位而保持在安装了后盖4的基架6的第一区域部分6a的前面右侧(图12);而主电容器25则在夹持在电容器支承部分6u与基架6的立起弯曲部分6d的倾斜面的状态下,保持在基架6的第二区域部分6c的前方(图11)。

    将镜头框架部件7、主电容器25保持在定位状态的后盖4,组装并结合在中罩3上。此时,旋转开关18的旋转拨盘20处于穿过中罩3的开口部分3a并使拨盘外圆周露出于外方的状态。

    前盖2组装并接合在中罩3的前面一侧。在这种接合状态下,镜头框架部件7便在上述的定位状态下,由前盖2与基架6所夹持并保持着。

    在上述各个盖子的接合状态下,把螺钉9A、9B、9C、9D从中罩3和后盖4的右、左两面侧穿过螺钉贯通孔3m、3n、3g、3h和4c、4d、4a、4b,拧在前盖2的螺纹孔2a、2b、2c、2d中(图10)。另外,把螺钉9E、9F从中罩3和后盖4的下面侧穿过螺钉贯通孔4e、4f,拧在中罩3的螺纹孔3q、3r中,把螺钉9R、9S穿过中罩3的螺钉贯通孔3t、3u,拧在前盖2的螺纹孔2g、2h中。这样,后盖4与中罩3和前盖2便结合成一个整体。

    通过上述后盖4与中罩3和前盖2的结合,便完成了照相机1的组装。

    在上述照相机1中,如图10所示,在XY断面上,在照相机右侧布置了镜头框架部件7,在中央部分布置了由电池盒板11形成的电池盒,在左侧布置了副基板17和主电容器25,在副基板上部布置了旋转开关18。

    此外,如图11、13、14所示,在XZ断面或YZ断面上,照相机1是这样布置的:镜头框架7和由容纳了电池10的电池盒板11所形成的电池盒位于基架6的第一区域部分6a的前面;而LCD部件8则位于其背面6b一侧的台阶部分6s的台阶上。沿着XZ面的副基板17和主电容器25的电气部件位于基架6的第二区域部分6c前面一侧,而扬声器22位于第二区域部分6c后面一侧。还有,介质插槽16位于电池盒的前面部分。此外,沿着XZ面的主基板15位于电池盒和主电容器25、副基板17的前侧。闪光部件5位于主基板15的上部,并处于电池盒前面的位置上。

    如图12所示,在通过镜头框架部件7的光轴O1、O2的断面的YZ平面上,镜头框架部件7配置在基架6的第一区域部分6a的前面,而LCD部件8则配置在第一区域部分背面6b的后方。

    此外,释放开关46位于布置在照相机上面左侧的释放按钮31的下方位置上。点触开关47、48位于布置在照相机左侧(握持侧)背面上部的变焦按钮57、58的内侧位置上。还有,点触开关49、50位于布置在照相机左侧面的取消按钮33、电源开关按钮34的内侧位置上,同样,滑动开关51位于布置在照相机左侧面上的模式选择按钮35的内侧位置上。

    在摄影时,通过按压操作释放按钮31,输出释放开关46的接通信号,此外,通过按压操作变焦按钮57、58,输出点触开关47、48的接通信号(图10)。另一方面,在非摄影时,通过按压操作取消按钮33、电源开关按钮34,输出点触开关49、50的接通信号。借助于非摄影时的模式选择按钮35的滑动操作,通过操作部分35b驱动滑动开关51滑动,输出切换信号(图11)。

    此外,旋转开关18的旋转拨盘20,位于照相机上面和左侧面的棱部。在非摄影时,通过进行将旋转拨盘20向s方向(图3)的按压操作,由旋转开关18输出接通信号,然后通过旋转拨盘20在旋转方向的旋转操作,由旋转开关18输出与旋转位置相对应的切换信号。

    旋转拨盘20在处于非操作状态(自由状态)时,如图3、15(A)所示,中罩3的左上边凸部3c的左方延长线只比旋转拨盘20的外径的上端位置高出(凸出量)一个尺寸δ,同时,中罩3的左边端面3s向上方的延长线,至少比旋转拨盘20外径的左端位置(凸出量)稍微向外侧一点。因此,即使从上方或者从左方有冲击力作用在照相机1上,这种冲击力也很难直接作用在旋转拨盘20上,从而保护了旋转开关18使其不受上述冲击力的作用。

    此外,在中罩3的上边和左边的棱部曲面3v上的开口部分3a后侧,沿着曲面设有稍微向外侧凸出的拨盘保护用凸部3b。如图15(B)所示,将旋转拨盘20沿S方向按压规定的行程,如果在该推压状态下,进一步受到超过上述行程的外力,旋转拨盘20外圆周上的橡胶就会因按压而变形,而由中罩3的拨盘保护用凸部3b来承受上述外力。因此,过大的外力不会作用在旋转开关18上,使得该开关18受到了保护。

    在以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照相机1中,可以在非摄影状态下操作上述第二操作按钮组,对摄影模式等进行设定。而且,在握持着照相机握持部分的摄影状态下,通过操作上述第一操作按钮组,可进行变焦,进而发出释放指令。随着这个释放指令,由镜头框架部件7的上述第一光学系统~第四光学系统所摄入的被摄物体影像的数据,便由CCD131变换成摄像信号,通过摄像信号处理部分(图中未表示)记录在安装于介质插槽16中的记录介质上。

    按照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照相机1,在照相机1的握持侧端部,在右手握持的状态下,在手掌所在的位置的中罩3的左边端面3s及位于其上方的棱部上,布置了用于进行非摄影动作指令的操作的上述第二操作按钮组的取消按钮33、电源开关按钮34、模式选择按钮35和旋转拨盘20。还有,在这些按钮33、34、35、20的前后方向(厚度方向)的前盖2、后盖4上,形成了凸起的凸部2e、4k和2f、4m。此外,在照相机1的握持侧端部的上部和背面,在右手握持的状态下,在食指和拇指所在的位置的中罩3的左上边凸部3c和后盖4的左侧背面部分上,布置了摄影时要操作的上述第一操作按钮组的释放按钮31和变焦按钮57、58。因此,在握持着握持部分的状态下,就能在摄影时很方便地操作上述第一操作按钮组,而且,因为不能操作上述第二按钮组了,所以不会发生误操作的情况。当然,如果是在没有握持着握持侧的非摄影状态下,操作上述第二操作按钮组就很方便,可以随意地使用照相机。

    另外,由于旋转拨盘20的外径没有从中罩3的左上边凸部3c和左边端面3s向外方凸出,因此,旋转拨盘20不易受到来自其上方和左方的外力所引起的冲击。

    还有,在旋转拨盘20受到S方向(见图15(B))上超过规定的按压行程的按压外力的情况下,由于旋转拨盘20外圆周上的橡胶因按压而变形,所以由中罩3的拨盘保护用凸部3b承受上述外力,过大的外力不会作用在旋转开关18上,防止了开关18的损坏。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虽然是特别适用于照相机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要点也能适用于其它具有旋转操作部件的电子设备。

    按照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设置在外饰面上的旋转操作部件的操作性能良好,而且,可用于需要对这种旋转操作部件进行保护的、以防止其受到跌落、碰撞等冲击现象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的各种实施例,在其它实施过程中,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方式各种变化。更进一步,在上述各种实施例中,包含了各种不同阶段的发明,可以通过对所揭示的许多结构要点进行适当的组合,从中筛选出各种各样的发明。

    例如,即使从各实施例中所揭示的全部结构要点中删除某几个要点,仍能解决在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中讲述的课题,仍能达到本发明的效果中讲述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被删除了这几个结构要点的结构,仍能构成一件发明。

具有旋转操作部件的电子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具有旋转操作部件的电子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具有旋转操作部件的电子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旋转操作部件的电子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旋转操作部件的电子设备.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作为电子设备的照相机,具有下列部件:镜头框架部件、电池盒、LCD部件、主电容器、副基板、内部收藏了安装有介质插槽的主基板等的前盖、中罩和后盖。在上述中罩的左上方棱部上,以凸出状态布置了旋转拨盘。上述中罩的左上边凸部,比上述旋转拨盘的外径还要向上方凸出,上述中罩的左端面也与上述旋转拨盘的外径在同一个位置上或较之更外侧。具有降低因掉落等冲击而对上述旋转拨盘产生的影响的外饰布置结构。该照相机,不仅设置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